我當初買鴻海是想當存股的,我抱很久不賣,後來發現它獲利衰退,我還是捨不得抛棄它,直到公布股利只配發4元,就在同時我的另一支綠葉公布股利配發5元,而且價位只有兩位數,營收成長很穩健,我直覺這支不比鴻海差,我感覺不久它的股價就會站上3位數。於是我把海公公停利,雖然只有4張而已卻賺19萬(可能是想存股才會賺這麼多吧),賣掉4張鴻海換了5張另一支綠葉,把這支綠葉湊成10張,還有餘錢;果然不出所料,那支綠葉很快就站上3位數,去年除完息之後,一直維持在三位數的價位,而且現在價位遠遠超過海公公。
不過為了感謝郭董捐贈BNT ,後來我以撿零股的方式湊成一張。(當然目前帳面上是虧損的)為了感謝郭董,我願意當它的股東,還有台灣雞也是(目前還沒存到一張)。

活的充實,認真變美。
在家閒著沒事幹,每天看理財節目、上PTT、01等網站看大家討論理財。
2020年初開始短線操作,做著做著就對價值投資開始鬆動,結果就是換股操作~
A大的理論我只有一點比較有疑問 -- 投機 VS 投資
前面有網友說的我比較認同,除非買來就不賣,只要你賣出就是投機!
從買進鴻海以來心中就有目標價(150),所以自始至終我都是投機~
去年賣鴻海買航運也只是換股投機而已,心中沒捨不得,更沒不道德,反正輸贏都是我自己承擔,不是嗎?
對我來說,去年鴻海獲利了結也是正確的(目前股價(104)加上這二年股利(9.2元)也趕不上我去年的賣價)
人生三願:笑得開、吃的下、睡得著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