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

IET-KY (4971) (英特磊):世界唯二的MBE高端磊晶廠

asiguo wrote:
謝謝分享,我倒覺得至(恕刪)


樓主真是一如往常的樂觀
我認為好公司是一回事,投資又是另一回事,以公司的體質來看,價格還是太貴了。它欠缺穩定性、不可替代性,在這種局勢一定被殺的很慘。雖然現在說是馬後砲,但之前我就有說過它很容易被不知名的利空給尻倒,所以不用急著壓重倉,等更低價。樓主居然這麼有把握可以回到80?? 我覺得這波恢復期恐怕不短,基本面要跳升缺乏力道。不過至少沒有再認為會很快飆到120。之前看法認為這檔是錯殺的前幾名,當時我就覺得莫名其妙... 供應鏈斷掉和需求受損,居然會認為沒有影響... 雖然我也是疫情樂觀派,但不會天真到這種程度。而且後續歐美日韓也都疫情爆發了,當然這點應該有部分人原本不認為會到這麼嚴重。

這季的營收跟2018有的拚,獲利應該趨近於0甚至會虧損。後續不知道,因為疫情還沒有到最恐慌的時刻。日韓看起來是爆掉了,奧運或武漢光谷的部分無法樂觀看待,而且日韓供應鏈之後可能會卡住整個上下游。國防單如之前所說佔比太小了。美國現在才開始恐慌,市場已經透露出不尋常的跡象,波動大(vix僅次於金融風暴)、公債殖利率歷史新低、Fed突然降息2碼而且可能還要降另外2碼,利率都快逼近0了,3 4月也許還要恐慌一大波,歐美防疫作的爛死了。另一個隱憂是看企業債(這10年翻的太驚人了),現在是怕投資級債受影響違約,垃圾債那應該沒救了,Fed降息是有先見之明。看台股好像沒事一樣,那是因為四大基金和內資有平衡進場,而且台灣目前還算控制的不錯。國外早就天翻地覆了... 反彈還是逃命波,可以慢慢等著看...

我是想等壓低價格進場,各種利空是確實發生,風險著實不小。下看40甚至破淨值,3字頭。持重倉的看自己的定力和虧損承受能力吧... 高價進場的應該怪自己思慮不周而非牽拖分享的人。去年將近70進場的又亂用融資的,大概已經斷頭一次,現在又亂用的話可能這波下殺又要被斷頭了,不要輕易嘗試阿... 這檔散戶人數暴增超多,而且很愛用融資,使用率超高,超奇怪... 不是跌很深就可以放心槓桿買進,它就是基本面出問題才會殺這麼低阿,體質和大環境改善之前先不要亂抄底吧,或至少買現股比較安全。
kyova wrote:
樓主真是一如往常的樂(恕刪)


快到3字頭了。虧損恐怕是難以避免,歐美爆了,而且現在還看不見底。3字頭也許是可以開始往下慢慢撿的價格。但還是應該分批、避免用槓桿、冷靜等落底訊號。
有幾個潛在可能發生的利空可以留意小心。例如:企業債爆掉拖累金融機構、知名企業鉅額虧損甚至倒閉、更多歐美的大城市尤其是首都或金融中心進入緊戒狀態或接近封城、歐美互相封鎖出入境、知名人物感染肺炎(尤其是川普、其他大國領導者、其他高級官員、產業首腦或投資巨頭...等等)...

今天到跌停價42點多,沒想到融資還爆增... 融資向下抄底超危險的吧,起碼也等利空出盡,情況穩定再說。大家這麼有把握不會跌到33斷頭嗎?? 現在局勢還沒有說非常穩定,而且誰敢保證這次不會跌破淨值?? 若恐慌到極致,也許2字頭這種被認為荒謬的價格都有可能,看大戶作多絕,而且這檔散戶多,到時候人踩人...
A大有看法說內容嗎?有什麼看法嗎?謝謝
今年重點大概跟我先前講的差不多,比較穩的是GaSb那塊的國防如Q3法說時說的下來了,這次總經理講的很明白,按照他個性應該是很穩很滿意,也給出明確的4月開始拿單,7月簽長約,是個為期十年以上的program。GaSb平均毛利過去是50-55%,這塊尖端國防產品的毛利至少在60%以上,營收貢獻今年因為7月起才比較穩定供貨,尖端產品佔全年營收估5-10%,明年才會看到一個完整的拉貨cycle。

另外InP APD公司也蠻有自信,連續強調了兩季,看來電信的這波建設用到不少APD,以前大多是介紹PIN和HBT居多,VCSEL在中國那邊已經是小量量產狀態,但客戶的小量量產對磊晶廠比較無感,特別vcsel磊晶較小,可能H2才會有較明顯的拉貨,這兩塊也是比較高毛利的產品。

今年H1,GaAs phemt在車用還有通訊部分會掉,比較值得擔心的就是這塊,但這塊毛利較小就是了,不過是營收的重要來源,還是希望能儘早恢復,否則營收大概都只能開在4-5000萬break even point附近。

比較遠的部分,GaN公司很有自信的樣子,這塊很多公司確實都還是做得不好,台積搞了好多年也是搞不出來,所以才找上STM。InP DHBT的部分公司也肯定會在28Ghz普及時攻佔市場,按照現在疫情影響到各家產品的roadmap還有電信建設,看來最快是2021搭配奧運重啓會有機會(其實這樣也剛好,不然今年下半年辦奧運我覺得毫米波根本也還沒普及,頂多擺一些展示機,延到明年毫米波更穩定一點再舉辦真正的毫米波手機才會比較大量的變成商品量產,這樣也不錯)。


總結來說,H1營收會掉,數字會不好看。Q3開始反轉,車用部分訂單開始回補的話,搭配GaSb整體毛利回40%以上是可以看到的。Q3之後個人認為營運就一路上去了,接下來幾年英特磊都很有表現機會。
asiguo wrote: 請問一下A大,高總說GaSb一年全球不超過1萬片,是指戰鬥機新裝的,還是包含舊的升級及直升機等,這部分我聽了不是很理解。
今年重點大概跟我先前(恕刪)
現在主要是看上游的產品能打進多少的武器平台之上,目前國防部分正式採用只有戰機,這部分一個批次大概100-150架,一批就是二年的約,接下來後續幾批次要等上游會陸陸續續跟國防部把約簽下來(怎麼簽也不一定,有時是幾批綁在一起簽,有時是每批分開簽),這部分也急不得,是跟每年的國家預算安排有關,至少已經確定這個技術是很便宜又很好用,後續機會只會更多不會更少,目前看來後續幾年戰車、船艦、直升機甚至步兵的配件都有機會導入。

預估的話,假設如高總提供的數字一架用上2片GaSb磊晶(上游製造的良率設100%),先用一批的合約來看(也就是這技術目前剛起步採用的情況),一年假設做個50-75架,一年我想最少大約介於100-150片(也就是一年就是"百片"的數量級,不至於到一千片),假設平均分給IET跟IQE MBE部門的話,分給公司一年大概50-75片(所以多走幾批的訂單就破百片)。

不過總體而言我想這也不是甚麼很重要的數字,因為這東西單價跟毛利聽起來就是非常非常高,所以幾片或營收倒不是重點,我比較好奇量產後對整體毛利率跟bottom line的影響有多明顯。
asiguo wrote: A大,請問一下,現在GaSb一大一小機台產能約多少片?如果一年預估不到百片,那麼機台提高到三大的用意是什麼?另外Inp生物辨識是如何應用?謝謝您
現在主要是看上游的產(恕刪)
這問題之前我也想過,從法說聽起來,
換大機台第一個原因是在是維持供應品質,也許是在某些零組件的部分可以提升精度。

另一個原因是,客戶會要求你配兩台的用意是確保供應的彈性,一台故障或歲修時,你至少還要一台可以供應。

至於產能或生產速率的問題,這我不清楚,沒聽法說會談過,可能一輪1-2天都有可能,不過我想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上面的兩個原因。

另外其實因為後面幾年的單能見度已經很高了,直接投資大機台也是很合理的商業決定。

生物辨識那塊開發的cycle比較長,不知道有沒有變快,已經跟客戶做研發蠻多年了,我如果沒記錯似乎有提過是醫療/穿戴式裝置,但這消息準確度不高。
IET-KY 2020年3月合併營收5594.6萬元 年增-10.71%
asiguo wrote: 3月營收出爐,應該是有符合法說。
這問題之前我也想過,(恕刪)
  • 5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