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 兩個幾乎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在貿易戰, 全世界所有其他國家都會掃到颱風尾.
舉個例子, 大陸跟美國護課關稅, 造成多種商品價格上升, 需求降低.降低的需求造成廠商必須縮減產能, 工人失業.
失業率高, 價格高昂(通膨), 造成需求更加降低....這基本上是個惡性循環, 看看1920-1930的經濟大蕭條就知道了.
中國還有非常多的籌碼... 比如中國一國就持有20%的美國國債. 換句話說, 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主, 當然也不希望美國政府倒台, 但是逼不得已, 開始拋售美國國債則是非常手段. 日本也持有20%的美國國債, 但是日本自顧不暇, 失落好多年了, 不可能吃下大陸的美國國債持股. 歐洲就更別提了, 歐元可以撐多久都很難說, 自救都來不及, 救不了別人.
試想, 2009年光是雷曼倒債就讓全世界景氣低迷好多年, 更何況兩大經濟體打貿易戰? 貿易戰一觸即發, 可能還會潑及搖搖欲墜的歐元經濟體. 萬一這完美風暴真的發生, 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台灣會得利? 作夢比較快!
我對任何國家都沒有偏見, 純粹就事論事.
再說川普, 我們的總統... 基本上就是個商人. 信口開河, 威逼恐嚇, 威脅利誘, 他最擅長. 我認為, 他只是要逼中國坐下來談判罷了, 不會真的做出甚麼事情來. 不然他下屆一定選不上. 還有, 我認為他這樣有操縱市場之嫌... 在他打擊市場的時候多買進, 和顏悅色的時候賣出, 你這兩個月做短線應該賺了不少錢... 當然這是本人的猜測. 另外, 我更懷疑他打另外一個主意, 那就是利用貿易戰讓景氣低迷, 這時候滿手現金的人(他)可以入市用非常低廉的價格買到非常好的商品/土地. 基本上那是千載難逢的買入的好時機, 如果你有錢的話... 我衷心希望這只是我的邪惡揣測, 不然真的蕭條來臨時, 我這尾小魚也逃不掉...
newbornmonkey wrote:
貿易戰不會對任何人...(恕刪)
一條狗如果都教不乖, 四處大便挖泥巴, 你要打它, 他也是會跑給你追, 或是反過來咬你. 更何況是中國.
過程中有小小的反擊是正常的. 小小的損失也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不把中國的關稅壁壘與外匯管制打破, 所有貿易帳的錢都被中國收到口袋去. 他也不買別人的產品. 還用集體購買, 政府補貼, 仿冒抄襲. 以後子子孫孫真的是災患無窮. 這一點點小小的代價跟未來的損失相比, 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不過就是物價稍微多一點點, 工廠搬遷需要投資一點資本支出. 簡直可以說太划算
若沒有美國願意大口咬下, 咬得他斷筋斷骨, 其他國家誰有中國的辦法呢? 現在不做, 再過30年, 搞不好美國也沒這個能力了. 台灣有幸遇到這百年難逢的機會, 應該要高興, 而且一起減少購買中國產品才對啊.
(中央社記者鄭崇生華盛頓3日專電)美中貿易關稅戰進入短兵相接。美國貿易代表署今天公告長達45頁的「301制裁」清單,預計對約1300多項中國製產品課徵25%的關稅,聽證會將於5月舉行。
USTR聲明中再度劍指「中國製造2025」政策。
USTR指出,中國藉多種政策,強迫美國企業轉移技術及智慧財產權給中國企業,這些做法強化中國企圖藉由像是「中國製造2025」的產業計畫,在多個高端科技領域搶占經濟領先地位,而這些不合理的技術轉移政策,對美國經濟造成損害。
制裁清單長達45頁、共1300多個品項,USTR指出,受影響產業涵蓋航太、資通訊、機器人及機械業,價值約500億美元的產品,細看清單,除鋼鐵的多種品項與航太有關的產業外,醫療上、包括人類醫療及獸醫用的疫苗,也在清單中。
為報復美國日前啟動「232條款」開徵鋼鐵稅,中國宣布對128項美國貨品課徵關稅、第一波以美國農畜產品及酒類,且即刻實行,儘管中國輸美的鋼鐵量僅占美國鋼鐵進口量的3%,然而,美國媒體報導,中國的報復行動,已對美國總統川普的票倉、農業州如愛阿華州造成影響。
然而,USTR列出清單後,不代表美國馬上開始對中國製相關產品課徵25%的關稅,按照美國的程序,得收集各界意見、舉行聽證會後,才會確認開徵關稅的最後清單。
USTR指出,欲在公聽會上作證者,須於4月23日前提出申請,遞交書面意見的截止日期則為5月11日,USTR將於5月15日舉行首次公聽會。
另一方面,USTR也持續透過現有貿易體系與中國交涉。
USTR表示,這次公告是繼美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就中國的歧視性技術許可、提出與中國磋商(consultation)請求後的另一步驟,USTR指出,磋商請求是WTO爭端解決機制程序的第一步,如果美中無法透過磋商達成解決方案,美國將要求成立WTO爭端解決小組審理。(譯者:陳政一)1070404
dohan8850 wrote:
貿易戰最後就是總需求下滑
其實總需求沒有下滑, 而是這些下滑的總需求本來就不存在, 或者說不能長期存在.
這是因為當前國際貿易狀況是美國負責消費, 一堆國家負責生產, 這種狀況在二戰後持續了50年,
這時間很長, 長到所有人都覺得這是常態. 但長期來看, 沒有任何國家可以長時間消費而不生產.
美國能這麼做五十年, 一來是二戰後美國經濟世界獨大.二來是靠債務. 但這兩者都無法長期存續.
其他經濟體會成長縮小與美國的經濟規模差距, 而債務成長也有極限.
所以這種貿易狀態一定會中止, 至少要減緩. 不過中止的方式有兩種.
一是所以國家彼此貿易壁壘, 降低貿易量, 減少總需求.
二是出超國家多進口, 增加貿易量, 擴大總需求.
兩種結局差很多... 但關鍵在出超國家, 指責美國這個入超國其實非常沒道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