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中美貿易戰台灣不是受惠嗎

其他的不說, 當初富士康龍華30萬人廠區3個月可以完全遷移並復工,

就已證明代工業台商搬家的能力應該是世界無出其右的.

加上8年後的生產技術進步, 我相信只要產品相關零組件來源沒有被大陸綁住.

電子五哥的受傷程度會有, 但還不至於傷筋動骨才是.

美國FED公布的數據都顯示出美國經濟轉熱, 失業率也持續降低

全世界最大的市場需求持續擴增, 還怕找不到生產的廠家?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身心清靜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我的老天 wrote:
其他的不說, 當初富士康龍華30萬人廠區3個月可以完全遷移並復工,
就已證明代工業台商搬家的能力應該是世界無出其右的.
事前規劃了多久?跟地方政府談判了多久?
而且中國政府的效率,不是其他國家可以比擬的
另外一下子要供應幾十萬勞工,除了印度,其他國家很難吧!

最後,縮減貿易逆差,增加美國製造,增加美國就業機會...是川普的主要目的之一
從中國外移去其他國家,並不會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所以問題不一定這麼單純
而且台灣電子代工廠的最大客戶是美商(Apple、HP...),川普對美商下手,感覺怪怪的!
先靜觀其變吧,中美間的爭鬥,應該會持續幾十年。
为什么总有人想当然认为美国成本高 当年美国石油进口大国 现在是出口大国 出来人力成本各种成本都低于中国 包括土地出让 和税费 至于效率就更不用说 最近看到中国自己品牌的鞋子 比阿迪 耐克都贵 商人自然有商人的算盘 不要觉得别人笨 产业转移出中国这是大趋势 如果你真的看到各种利益 在利益面前什么不可能都是虚的
貿易戰不會對任何人有任何好處的...

簡單來說, 兩個幾乎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在貿易戰, 全世界所有其他國家都會掃到颱風尾.

舉個例子, 大陸跟美國護課關稅, 造成多種商品價格上升, 需求降低.降低的需求造成廠商必須縮減產能, 工人失業.
失業率高, 價格高昂(通膨), 造成需求更加降低....這基本上是個惡性循環, 看看1920-1930的經濟大蕭條就知道了.

中國還有非常多的籌碼... 比如中國一國就持有20%的美國國債. 換句話說, 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主, 當然也不希望美國政府倒台, 但是逼不得已, 開始拋售美國國債則是非常手段. 日本也持有20%的美國國債, 但是日本自顧不暇, 失落好多年了, 不可能吃下大陸的美國國債持股. 歐洲就更別提了, 歐元可以撐多久都很難說, 自救都來不及, 救不了別人.

試想, 2009年光是雷曼倒債就讓全世界景氣低迷好多年, 更何況兩大經濟體打貿易戰? 貿易戰一觸即發, 可能還會潑及搖搖欲墜的歐元經濟體. 萬一這完美風暴真的發生, 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台灣會得利? 作夢比較快!

我對任何國家都沒有偏見, 純粹就事論事.

再說川普, 我們的總統... 基本上就是個商人. 信口開河, 威逼恐嚇, 威脅利誘, 他最擅長. 我認為, 他只是要逼中國坐下來談判罷了, 不會真的做出甚麼事情來. 不然他下屆一定選不上. 還有, 我認為他這樣有操縱市場之嫌... 在他打擊市場的時候多買進, 和顏悅色的時候賣出, 你這兩個月做短線應該賺了不少錢... 當然這是本人的猜測. 另外, 我更懷疑他打另外一個主意, 那就是利用貿易戰讓景氣低迷, 這時候滿手現金的人(他)可以入市用非常低廉的價格買到非常好的商品/土地. 基本上那是千載難逢的買入的好時機, 如果你有錢的話... 我衷心希望這只是我的邪惡揣測, 不然真的蕭條來臨時, 我這尾小魚也逃不掉...
newbornmonkey wrote:
貿易戰不會對任何人...(恕刪)


一條狗如果都教不乖, 四處大便挖泥巴, 你要打它, 他也是會跑給你追, 或是反過來咬你. 更何況是中國.

過程中有小小的反擊是正常的. 小小的損失也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不把中國的關稅壁壘與外匯管制打破, 所有貿易帳的錢都被中國收到口袋去. 他也不買別人的產品. 還用集體購買, 政府補貼, 仿冒抄襲. 以後子子孫孫真的是災患無窮. 這一點點小小的代價跟未來的損失相比, 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不過就是物價稍微多一點點, 工廠搬遷需要投資一點資本支出. 簡直可以說太划算

若沒有美國願意大口咬下, 咬得他斷筋斷骨, 其他國家誰有中國的辦法呢? 現在不做, 再過30年, 搞不好美國也沒這個能力了. 台灣有幸遇到這百年難逢的機會, 應該要高興, 而且一起減少購買中國產品才對啊.


美301制裁中國 45頁清單上千項出爐

(中央社記者鄭崇生華盛頓3日專電)美中貿易關稅戰進入短兵相接。美國貿易代表署今天公告長達45頁的「301制裁」清單,預計對約1300多項中國製產品課徵25%的關稅,聽證會將於5月舉行。

USTR聲明中再度劍指「中國製造2025」政策。

USTR指出,中國藉多種政策,強迫美國企業轉移技術及智慧財產權給中國企業,這些做法強化中國企圖藉由像是「中國製造2025」的產業計畫,在多個高端科技領域搶占經濟領先地位,而這些不合理的技術轉移政策,對美國經濟造成損害。

制裁清單長達45頁、共1300多個品項,USTR指出,受影響產業涵蓋航太、資通訊、機器人及機械業,價值約500億美元的產品,細看清單,除鋼鐵的多種品項與航太有關的產業外,醫療上、包括人類醫療及獸醫用的疫苗,也在清單中。

為報復美國日前啟動「232條款」開徵鋼鐵稅,中國宣布對128項美國貨品課徵關稅、第一波以美國農畜產品及酒類,且即刻實行,儘管中國輸美的鋼鐵量僅占美國鋼鐵進口量的3%,然而,美國媒體報導,中國的報復行動,已對美國總統川普的票倉、農業州如愛阿華州造成影響。

然而,USTR列出清單後,不代表美國馬上開始對中國製相關產品課徵25%的關稅,按照美國的程序,得收集各界意見、舉行聽證會後,才會確認開徵關稅的最後清單。

USTR指出,欲在公聽會上作證者,須於4月23日前提出申請,遞交書面意見的截止日期則為5月11日,USTR將於5月15日舉行首次公聽會。

另一方面,USTR也持續透過現有貿易體系與中國交涉。

USTR表示,這次公告是繼美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就中國的歧視性技術許可、提出與中國磋商(consultation)請求後的另一步驟,USTR指出,磋商請求是WTO爭端解決機制程序的第一步,如果美中無法透過磋商達成解決方案,美國將要求成立WTO爭端解決小組審理。(譯者:陳政一)1070404
dohan8850 wrote:
貿易戰最後就是總需求下滑


其實總需求沒有下滑, 而是這些下滑的總需求本來就不存在, 或者說不能長期存在.

這是因為當前國際貿易狀況是美國負責消費, 一堆國家負責生產, 這種狀況在二戰後持續了50年,
這時間很長, 長到所有人都覺得這是常態. 但長期來看, 沒有任何國家可以長時間消費而不生產.

美國能這麼做五十年, 一來是二戰後美國經濟世界獨大.二來是靠債務. 但這兩者都無法長期存續.
其他經濟體會成長縮小與美國的經濟規模差距, 而債務成長也有極限.

所以這種貿易狀態一定會中止, 至少要減緩. 不過中止的方式有兩種.
一是所以國家彼此貿易壁壘, 降低貿易量, 減少總需求.
二是出超國家多進口, 增加貿易量, 擴大總需求.

兩種結局差很多... 但關鍵在出超國家, 指責美國這個入超國其實非常沒道理.
要達到出入超平衡只是理想
事實上不可能
美國這次不只是要縮減逆差
而是利用貿易戰阻止中國崛起
川普身邊的鷹派都是反中的
大家利用關稅互相反制
最後商品價格上漲
找其他管道進口也是一樣
mic就是比較便宜
如果消費力下降
排擠其他支出
就會導致需求下滑
如果再扯到民族大義
反美情緒上來
美國商品被抵制就更嚴重
這就是美國商界最擔心的
關稅壁壘是導致1929經濟大恐慌原因之一

dohan8850 wrote:
要達到出入超平衡只是理想
事實上不可能


短期不平衡很正常, 長期不平衡卻絕不可能存在.

長期來看出入超平衡不是理想而是必須做到的事情.

不平衡的國際貿易, 不論在過程中能帶來多大好處, 最終只有崩潰一途.

崩潰之時就是大蕭條或戰爭.

把蕭條歸罪於貿易戰很片面, 因為所支持的貿易根本不能長期存在.

貿易戰只是這種貿易型態結束的一種方法.

dohan8850 wrote:
如果再扯到民族大義
反美情緒上來
美國商品被抵制就更嚴重...(恕刪)


這就是最好最好的結果.

很多國際性美歐商是因為中國高關稅的成本, 才把工廠設在中國, 如果中國民族情緒抵制美國品牌, 造成在中國銷售比重下降到10%以下, 那他90%的產出都要海運到其他國家銷售, 反而沒省到關稅, 那就會把工廠遷出中國. 這才是其他各國政府最想要的最肥的肉

好期盼中國人趕快盲目發起抵制美國品牌. 這樣中國製造就可以快速失落. 貿易順差可以快速減少.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