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應該是要大盤(被動)績效 vs 個人(主動)績效
像你另一篇: 大盤 vs 宏碁,我覺得就很有意義.
因為A大本人是只買宏碁,他個人績效即是宏碁績效.
這篇你和S大的比較,就覺得不夠到位.
S大的績效,並不能只以中華電來代表.
他還買很多其他股票.
2. 主動投資者,會主動買、賣操作.
只單純紀錄大盤 vs 個股在某一段時間的比較,
忽略了 '主動' 的真意.
只紀錄個股某段時間漲跌,充其量只代表被動投資在個股,並不是真正主動投資.
大盤 vs 宏碁:這篇剛好A大幾乎不賣,所以比較還算到位.
但,最近A大也許有調節,且調節點位超神.
這主動投資的典範,卻沒有顯示在 被動 vs 主動中,實屬可惜.
大盤 vs 中華電:S大在比較這段時間,看其分享,應該也調節一些持股.
這當然也沒出現在比較文中.
在空頭樓中的比較,算很有feel,因其個人績效大多就是單期貨操作績效.
我個人是從巴老體會到:'個人'績效如輸大盤績效,找一個最低成本的大盤ETF,才是明智的.
但,P大的發文,除了空頭樓,大多沒有個人績效影子,只有類似個股K線紀錄.
這...應該遠離想 被動投資 vs 主動投資 的本意.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