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1977 wrote:
終日在意股價浮沉一心套利出場的大股東只是少數人。
我的經驗也傾向如此。
我曾經對幾檔股票建立database每天記錄券商分點買賣資料,並追蹤大股東幾年的持股變化,結論就是這樣。當然這個結論是建立在公開的資料看得到的部份,他們沒有自己跳進市場影響股價,或因股價漲跌而增減持股,而我們也都知道有太多的花樣可能在非公開下進行,不過我大體上還是認為我追蹤的那些(尤其是公司派)大股東並沒有左右股價套利。
股價長期低迷,有利多題材加持,市場就可能會有人跳出來拉抬...所以說是投機,這是我對e大投機的解讀。所以我前面的問題已經不重要了。
我也同意股價不盡然要趨向淨值,因為很多時候淨值並不能呈現公司的價值(不是指一般人所稱價值型投資的價值,就單純財務上的價值)。其中之一是e大所言,營建公司存貨以成本入帳,淨值是低估的(雖然有些公司帳上的是爛尾樓,那又是另番狀況了)。可是如果了解淨值,應該說股東權益的組成,因而判斷股價漲跌的可能,不也可乎。
回到基泰,基泰早幾年就採先建後售了,所以已經無法由預收房地款預估營收了。105年的預收最大一筆其實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