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對價值投資的一點思考

sb203041 wrote:
可以請教版大「競爭五...(恕刪)


google 五力分析,應該可以找到很多解釋: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行業內競爭者現在的競爭能力
刪...刪...刪...刪...刪...刪...刪...
coadna6666 wrote:
請教股海神經大可否針...(恕刪)


中鋼,應該算中性好一點點吧。主要是原料太便宜,地緣性獨占。

國內價格自已定,購買者議價能力高,但國際市場要競爭 中
地緣性獨占, 競爭者進入能力好,但進口稅漸減 中上
供應商議價能力,現在鐵礦供過於求,煤礦沒人要,但規模小 中上
替代性 鋼鐵難取代 高
競爭能力; 效率高 但規模小 中上

原物料變化太快了,五力好像不夠用(或說變化太快了),還要去了解未來 原料價格和產品的供需趨勢。


隨便猜猜,中鋼沒什麼研究。

樓主對中鋼研究比較深,也許可以說得比較清楚精準。


股海神經 wrote:
中鋼,應該算中性好一點點吧。主要是原料太便宜,地緣性獨占。
國內價格自已定,購買者議價能力高,但國際市場要競爭 中
地緣性獨占, 競爭者進入能力好,但進口稅漸減 中上
供應商議價能力,現在鐵礦供過於求,煤礦沒人要,但規模小 中上
替代性 鋼鐵難取代 高
競爭能力; 效率高 但規模小 中上
原物料變化太快了,五力好像不夠用(或說變化太快了),還要去了解未來 原料價格和產品的供需趨勢。
隨便猜猜,中鋼沒什麼研究。


小弟從事鋼鐵業20多年(電爐廠)

閣下這句話說得很好

股海神經 wrote:
價值投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相當難的,不要太輕估困難度了
是的,昨天看到小牛大跟狐狸大的交鋒,當下心理就產生跟股海大一樣的想法。

"基本面不變"的情況下,這句話就是企管書最喜歡用的前提,假設xxx不變,yyy的改變對營運的影響如何...,實際上這句話是不可能成立的,內部每個月的營業額都在變,毛利在變,費用在變,外部則是競爭對手在變,消費者在變,政策法令在變,哪有什麼是不變的?

價值投資是原理簡單,但是執行起來卻是很挑戰,因為技術分析有數字有圖表,而價值分析卻是每人心中各有一把尺,這把尺很難講的清楚明白,就像很多人看到樓主的文章覺得好文,很受用,但是真正要據以執行出來,卻又不知如何下手。我自己稱這個叫做心法,就跟武功秘籍一樣,招式百招但是光學會招式還是成不了高手,還得要有心法,而心法可能只有一頁,就只能靠自己領悟了,至於領悟出來的是蝦蟆功還是九陰真經,這就看個人造化了。

挑戰是挑戰,但我覺得沒那麼困難,會困難常常是因為自己往難裡鑽了。
就取得營運資訊的完整程度區分,公司經營階層->公司高階主管->法人->散戶,五力分析是給誰做的?給經營階層做的,因為他們才有完整的營運資訊,一個散戶拿了片段不完整的資訊來做分析?這不是往難裡鑽嗎?

我覺得散戶就該體認散戶的劣勢,就是資訊永遠是落後不足的,然而也要善用散戶的優勢,投信法人的買進賣出都有受限制,巴菲特也不是自己想買什麼就可以買什麼的,還有董事會在限制他,散戶孤家寡人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自主,要買要賣都不用寫報告。散戶不像投信法人有績效壓力,投信法人除了巴菲特,還有多少經理人敢進行價值投資的?績效一落後,馬上就面臨贖回壓力。

中鋼、友達、宏碁、台積電、鴻海...等等這種超大型企業,營運項目複雜,市場營收廣大的,這是法人玩的,你一介散戶何苦去加入?不分析買不下手,分析又頭昏眼花,何苦往難裡鑽呢?股票市場1千多家公司,很多規模小、營運簡單的,為什麼非要挑複雜的?譬如樓主前面提過的遠雄,建設公司,我手上也有一支建設公司2538,是我的核心持股之一,建設公司營運非常單純,就是買地、蓋房子、賣房子,財報也很單純,很多人覺得房價若是跌的話,那建設公司會倒,其實現在大部分建設公司財務都很保守,而且建設公司的固定營運費用很低,就是人力跟辦公室而已,像2538今年1Q營業費用才3200萬,一間股本40億的公司,一季只要3200萬就打平,而他第一季整整3個月的營收就是只有賣一間房子,一間基泰台大,這樣就養活一間公司,還獲利5千萬,之前林百里說過,重新來過會選房地產,不是因為蓋房子好賺,而是蓋房子比較不辛苦。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瘦狐狸 wrote:
牛哥哥 還是錯喔

雖然股價是一衡量標準 但不是絕對

一切還是以價值為依歸
...(恕刪)


狐狸哥哥,真早啊!

我再來說一個,
長期投資,
如果獲利就叫價值投資,
如果虧損就叫死抱。
ejan1969 wrote:
"基本面不變"的情況下,這句話就是企管書最喜歡用的前提,假設xxx不變,yyy的改變對營運的影響如何...,實際上這句話是不可能成立的,內部每個月的營業額都在變,毛利在變,費用在變,外部則是競爭對手在變,消費者在變,政策法令在變,哪有什麼是不變的?

是的,這個世界一切都在變
變動是風險,但同時也是機會...
世界若沒有變化,也等於我們每個人都沒機會賺錢了
所以嚴格來說,風險和利潤只是一體的兩面
仔細而用功地評估風險之後,選擇勇於承擔風險
利潤就會隨之而來
股市總是有兩種人,一派以股東心態持有股票,另一派是交易心態持有股票
多數人只想當個交易員,完全不想當股東
因為一般人本能地相信,隨時進出才是安全零風險
長期而集中的持有實在太危險

樂透頭彩機率只有千萬分之一,中獎機會極低
大家並不在乎多掏兩百元去買
因為這兩百元的損失,相對總資產來說近乎零風險
但是損失就是損失
我有個朋友說最近趁多頭賺了不少錢,天天春風滿面
我問他八九年來總共賺賠多少 ? 他說不知道,也不願意去算
但我猜些年來小打小鬧的停損,積沙成塔之下恐怕也是不小一筆錢
思考的藝術這本書,標記人類這種行為傾向叫做"零風險偏誤"
人們經常為了追求零風險,卻暗地裡付出太多代價
金融海嘯更是"零風險偏誤"的代表作
透過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操作不斷把貸款風險往下一層去稀釋
最後結果是風險趨近零嗎 ? 不,最後結果是全世界都倒大楣

ejan1969 wrote:
挑戰是挑戰,但我覺得沒那麼困難,會困難常常是因為自己往難裡鑽了。(恕刪)

學習投資是不容易,但也沒有工程數學那麼難
大家考大學的時候上補習班也是上到九點十點
考個大學都沒放棄,學投資何必遇到一兩個不懂就放棄
有人考公務員考了兩三年,每天就是抱著考試用書
說穿了也不過就是為了那每月三四萬塊錢的薪水在拼命
如果用考公務員的心態去學投資,這些人後半輩子應該衣食無憂了吧
ejan兄說得很好,實在不行..我們找簡單的攻克就好
台股裡面小而美的公司也有很多
投資不是排名次,沒必要跟別人比
我們跟自己比,每天進步一點點
一兩年後回頭看,那些踏實前進的腳印.一定會讓自己很有成就感的
J1977 wrote:
是的,這個世界一切都...(恕刪)


"學習投資是不容易,但沒有工數那麼難"


工數沒有很難,只是很多
實在有夠花時間.
一本工數還要切成2等份,才方便攜帶
但是還是沒考結構技師公式多,約2-3千條公式吧
材力+結構靜力+結構動力+耐震+PC+RC+鋼構+土力+基礎
今年三月號的Fortune雜誌內,有巴菲特的一篇文章.
他提到此書,對他的一生有極大影響,有興趣的可以去買來看看.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