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在5/2最後一次加碼沒多久就碰到高點
先是澳幣狂貶,接著是淨值狂跌
所幸只賠到澳幣狂貶的初段,沒賠到淨值狂跌的那一段
但是也是-9.5%(含交易手續費,內扣費用)
還記得,當時打電話給銀行專員要求全數贖回基金時,等了1個禮拜一直沒看到基金贖回的成交回報,這個禮拜中,淨值如坐溜滑梯般,我的心情也像坐雲霄飛車般,後來確認16.9全數逃走
到今天淨值又跌了4.5%,澳幣又貶了5%,真的鬆了一大口氣
經歷這次的失敗經驗過後,小弟體認到兩件事情:
1.成交價位不確定性。大家跟銀行買基金,單子送出去不是當下成交,而要等到隔天或隔周一才成交,交易回報甚至一個禮拜後才收到,根本不知道買到那個點。
2.手續費和內扣費用可以更便宜。目前有銀行提供1%手續費買債基,更有銀行提供3.8折或5折的優惠(用1.5%下去算折扣),但跟國外券商比起來仍然遜色不少
於是做了幾個動作:
1.在美國券商開戶,為了降低基金內扣費用和手續費(買基金只要手續費10美元,ETF只要7美元,不限幾單位),以及即時得知交易結果
2.轉而投資ETF,放棄債基
前進美國券商後,視野寬廣不少
目前投資的標的已經賺回一半的損失了
給各位朋友參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