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家店變成加盟連鎖品………34】第一家店的宣傳方法 集客當創業者成立第一家店時,因為只有一個單店、所以在集客宣傳上必須先認清楚現實狀況。新創業者在創業初期一般不會特別準備廣告宣傳的預算,或是廣告宣傳的預算準備的很少。但就算準備了廣告宣傳的費用,以現有的廣告宣傳方式,並無法對只有一家店的商品品牌產生太大的效果,偏偏許多創業者對集客宣傳的方法完全不懂,只憑一股創業熱誠、與莫名的信心,以為只要店開了客人就會自動上門。等到沒有客人上門時才驚覺光靠熱誠與信心是無法創業賺錢的,有一些創業者會試著找出客人不上門的原因,但大多數的創業者只會將問題怪罪在景氣及大環境,然後繼續的等、直到撐不下去才認賠出場。或是想把店頂掉來減少損失。試著找出原因的創業者通常也會搞錯方向,認為客人不來消費的原因,出在自己的商品品質、服務、地點,裝潢,產品包裝、招牌……。期時消費者不來店裡消費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消費者根本不知道有這麼一家店,或是根本不記得有這麼一家店。所以集客宣傳的目的,就是要讓不知道的消費者在最短的時間知道,讓不記得的消費者在最短的時間想起來。創業者不能把集客宣傳假手他人,或是將集客宣傳交由員工來執行。集客宣傳直接關係到第一家店的存活與否,重要到必須由創業者自己來執行。尤其是現有的廣告宣傳業者、或是創業顧問公司都不懂集客、宣傳的重點及方法。創業開店就像開車,集客宣傳就像是方向盤,創業者就是駕駛,員工只是車內的乘客。駕駛必須自己握緊方向盤,不能讓乘客插手,更不能讓站在車外的廣告公司幫創業者握方向盤。懶的握住方向盤的創業者遲早會出車禍,嚴重性端看油門的大小,也就是創業花費的多寡。創業者永遠坐在車上、員工來來去去,當車子開動之後、車外的廣告業者只能跟跑一小段距離之後站在原地。無法想像在車子行駛當中沒有人握方向盤,車子可以開多遠,可以開多久。創業者又會有什麼下場。大眾媒體的宣傳模式不適合用在小區域,尤其是只有一家店,或是兩家店的創業者,這就是一般創業者,容易誤以為自己已經做了廣告宣傳,卻沒有任何效果的原因。消費者在接收到廣告訊息時,如果無法在短時間內加深印象,也就是沒有親眼看到實體店面,或是與實務商品有共多的感官接觸,消費者很快的就會完全忘記廣告訊息的內容。讓我們更清楚的說明,一般的消費者接收廣告訊息時幾乎是用聽覺來記憶,只用一種感官記憶會很容易忘記,尤其是聽覺的記憶。但是現有的大眾媒體在傳播訊息時,訊息內容大多依賴文字或語言來表達,就算是有實物照片來傳遞訊息內容,但對消費者的感官並沒有真正的意識連結。必須等到真正接觸實物之後,才能形成意識記憶。消費者在進行消費行為會依照意識記憶,換句話說、品牌商品要讓消費者形成意識,最少得經過三種感官的接觸才做的到。電視廣告雖然有語言、有畫面,但是也只有讓消費者接觸視覺、與聽覺兩種的感官。雖然消費者看了電視廣告,也了解訊息內容。卻必須等到實際接觸商品時才會有購買欲望。創業者在做宣傳集客時所用的訊息內容,與消費者接觸商品時所用的促銷話術是不同的。但創業者容易搞不清楚兩者之間的不同。集客宣傳的文字或語言,只是要讓消費者想要接觸商品,等到消費者接觸商品之後才用促銷話術挑起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促銷話術往往會讓消費者有付錢的壓力。如果用促銷話術作為廣告宣傳的訊息,會讓消費者在還接觸商品之前就先產生壓力,當消費者感受到壓力時會連接觸商品的念頭都沒有,那當然就不會有客人願意到店裡來。
【從一加店變成加盟連鎖品牌……35】集客集客宣傳動作最主要的目的,是吸引消費者來看商品,重點是只吸引消費者來店家看商品,在消費者親眼看到商品之前,不要有任何促銷動作。在賣方主導市場時、廣告可以直接商品,因為當消費者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任何有關商品的訊息都可能是消費者唯一的選擇,消費者在沒有其他品牌商品的競爭,沒有其他同類型的商品可以選擇時,廣告可以直接將商品賣出去。但在買方主導市場時、消費者可以在市場上,隨意找到許多幾乎一模一樣的商品,而且價格的選擇也很多,消費者會有貨比三家的心態,任何有促銷動作的言詞都會讓消費者有壓力,這時所有的集客宣傳動作,就不能給消費者有必須立即付錢的壓力。促銷動作的原始意義,是當消費者在實際接觸商品的同時,也對商品產生購買意願,可是卻對付款成交猶豫不決,賣方為了催促消費者完成消費動作,以降價或是贈送其他贈品,讓消費者願意立即付款購買,所進行的動作就叫促銷。當促銷動作進行時,會對買賣雙方都產生壓力,賣方有減少獲利的壓力,買方有立即付款的壓力,但是因為買賣雙方面對面的僵持,消費者會不好意思轉頭走人,所以促銷動作會有效果。如果將促銷動作用在消費者還沒有接觸商品,也就是還沒有跟賣方面對面,就只是在集客宣傳時,讓消費者感受到付款壓力,會降低消費者來店裡接觸商品的意願。百貨公司的促銷動作,讓許多業者以為只要做了促銷就會有業績。事實上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在百貨公司進行促銷之前,消費者已經跟商品有過實際的接觸了,消費者也已經對商品產生購買意願,百貨公司為了完成銷售動作,才迫不得以進行促銷。百貨公司也因為促銷動作太頻繁,養成了消費者不願意在非促銷期間,到百貨公司消費的窘境。這是百貨公司自己對消費者做了錯誤的教育。集客宣傳的重點在於吸引消費者的注意,而且不給消費者壓力。時代雖然不斷的轉變,但是人性沒有改變。讓我們從舊時代的行業中,學習真正集客宣傳的精神。然後套上新招式用在新時代。不要以為科技的進步能改變人性,科技的進步只改變了人類的習慣。天底下沒有新鮮事,只是用不同的名詞和方法來形容而已。大家已經習慣了廣播,及電視、網路。這些媒體對人類的生活習慣影響很大,利用這些媒體的效果、許多創業者成就了輝煌的品牌。但是就是因為媒體太過發達,造成資訊爆炸,已經遠遠超過人類大腦的負荷,以前的人講眼見為憑,現在的人講有圖為憑,但是在網路上有圖都不一定可以相信了。所以創業的人先暫時把媒體忘了,回想沒有大眾媒體以前的宣傳方式。反正也只有一家店、還用不上大眾媒體。在地方上開了一家店,開幕當天花籃紅綵,鞭炮,點心招待會,名人站台,剪綵、舞龍舞獅民俗表演。所有的動作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吸引人群的目光,讓人群靠近藉以宣傳新店開張並介紹商品及服務。隨然這些動作已經落伍,但我們可以從中發現,他們只吸引消費者的注意,而且不給消費者壓力。重點不在這些動作的型式,在於人們已經不知道這些動作的原始用意,為什麼新店開張要放鞭炮,要擺花籃。反正大家開幕都這麼做,跟著做就沒錯。在以前放鞭炮擺花籃是為了吸引消費者注意,但現在擺花籃放鞭炮只會讓人覺得很吵跟造成髒亂。模仿不知道用義的動作就是一種浪費,所以創業者在做任何動作之前必須先清楚兩個方向,一是動作用意為何,二是找出更有效率的動作。
【從一家店變成加盟連鎖品牌………36】商品宣傳創業者在選定創業商品,有創業念頭時就要開始做宣傳,雖然這個時候還只有商品的一個概念,只有概念就得開始做行銷宣傳,宣傳永遠不嫌早。這個時候的宣傳對象大多是親朋好友,但是對象必須有選擇性,不管是親戚或是朋友同學,只選擇平常互動良好的來做宣傳,因為平常的互動感情不錯,這些親朋好友會在將來對生意有幫助。但是重點還是在藉由最快的方式,將想創業的商品概念口耳相傳出去。在宣傳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批評,會有建議,造成意見相左,必須避免這種情形發生,不會有人願意幫剛發生意見衝突的商品做口耳相傳。為了避免在宣傳時造成意見相左的不良感覺,必須利用人性的弱點,利用人類喜歡表達自己意見的弱點,當一個人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同時虛榮心也得到充分的滿足,就會對創業者及創業商品主動做口耳相傳。市場調查是商品概念宣傳的最好方式。在近百次的市場調查、與參與實際開店的經驗中發現,市場調查與人潮和開店的營業額沒有太大的關係,直到研究集客宣傳之後才發現,用市場調查的角度來做宣傳,可以避免因為理念的不同而產生爭執。同時還有一個附加價值,可以用來集資,而且效果相當的好。讓我不禁懷疑、當初發明市場調查的人用心何在,到底市場調查的真正用意又是什麼。不管市場調查的真正用義在哪哩,但是用在做概念溝通及概念宣傳上,幾乎不會有人持反對意見,即使有人持反對意見、也可以藉著只是做市場調查的名義,來化解意見上的不一致。被宣傳的人有因為被尊重的感覺而願意支持,甚至會有願意出資入股的意願。商品概念宣傳就像是發布新聞稿一樣,會在親友圈中發酵,不必太在意有人持反對意見。通常商品愈有創新的成份,不看好的人愈多,爭議性也愈大,引起口耳相傳的力道也愈大。不要在乎有人持反對意見,也不要與持反對意見的人起爭執。記得自己的目的只是要宣傳自己的商品,只要達到宣傳的目的其他的都不重要。在做商品宣傳的同時,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將商品的介紹模式做整理。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商品介紹模式,這套模式將來在新店開幕時用得上。一般的創業者在新店開幕時,頂多只是請親朋好友來熱熱場子,這些親戚五十、朋友六十,兄弟一百、也只是來吃吃喝喝、走馬看花。一點宣傳作用都沒有,如果在新店開幕時讓這些熱場子的人,聚集在店門口辦一場簡單的說明介紹會,只要五分鐘的說明會,配合促銷方案、每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做一次,將商品的特色與服務做清楚的介紹、讓消費者對新店家有更多的認識,同時提高創業者在消費者印象中的格調,就可以讓這些人清楚的接收到新品牌、新商品的特色,才能讓每一個到過自己店裡的人,有清楚的商品印像可以做口耳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