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面投資鴻海時,我也沒有和你說短時間要賺一倍,三倍或五倍的報酬,我說鴻海本來就是穩健股,市場就是太看衰鴻海了,在2019年時鴻海每年可以賺八元多,淨值83元,股價七十幾元,我說就每年穩穩的賺資產的10%,未來找一個樂觀的時候,市場把股價和淨值之間的差價還給鴻海,那就能多賺到差價,這是我當初投資鴻海所考慮的,就是以時間賺合理報酬,因為鴻海被市場極度的看衰,所以未來是能賺到股價和淨值之間的差價,投資幾個月後,郭董下任,劉董接任鴻海董事長,提出了F1.0(現況優化),F2.0(數位化轉型),F3.0(轉型升級),這時對我來說就是好事一件,不論劉董是否會成功,鴻海每年賺資產10%是不會改變的,到了2020年底時,鴻海開始上漲,2021年3月時股價最高來到134.5元,到這邊其實已經把我之前想要的情況實踐了,鴻海那時淨值93元,股價134.5元,股價淨值比1.3倍,那時我透過每一季,每一年劉董對鴻海的改革,我認為還能繼續賭鴻海轉型升級,所以到了2021年3月之後,等於又是一次新的投資,只是我無痛接軌而以,就是持續的再投資鴻海,鴻海股價134.5元,我一樣是用兩到三年的時間當風險,那時鴻海一年就是能賺十元,如果我錯了,鴻海三年能賺三十元,配出15元,等於三年後我就沒有風險了,後面鴻海股價從134.5元跌到最低94元,大部份的時間都在106元左右整理,扣除股息後,到了2024年2月時,就算以2021年3月的最高點134.5元來算,到了2024年2月,我差不多也沒有風險了,在2024年2月以前的三年線,就是在106元,所以近三年我持續的複利再投入,最終買到的平均成本會在106元,後面鴻海股價在2024年3月開始噴發,你說我知道鴻海股價能在四個月漲112元嗎?我還真的是不知道,我單純就是知道鴻海有這個價值,什麼時候能漲到,我真的就是不在乎,一開始我只是以不敗為基礎,每年能賺到合理報酬,結果時間五年多過去,最終的結果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當初我也沒有想賺一倍,兩倍或三倍,結果五年前我七十幾元買的,這五年領到了22.7元的股價,成本降到五十幾元,差價賺了一百六十幾元,等於就是賺了三倍了,有人說股息成本不能降,就拿成本七十幾元來算,差價賺到一百四十幾元,等於也是兩倍的報酬了,這就是投資一間有價值公司的好處,一開始以投資有價值的公司為底,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我就是持續的複利再投入,五年後買到的部位就會變的很可觀,這時會有人說,這樣算不算是狗屎運好呢?其實也不算,大家應該有注意到2021年3月我是以鴻海基本面及產業面為基礎,然後決定要留下還是要繼續投資對吧,從2021年3月開始,我也是每一季都會看鴻海的財報及法說會,也會去關注鴻海的動態,隨著AI產業爆發,我也是動態的透過新聞去判斷鴻海能漲到多少,值多少,所以你除了要有一點運氣外,基本面,產業面及自我心理面的實力也是很重要的,所謂的運氣是指AI產業就這樣爆發了,五年前我根本不會知道AI產業會爆發,所謂的實力是,去年我就看出AI產業會爆發,然後知道鴻海會最受惠,而且AI的產品會從伺服器到PC,再到手機,這些事我去年下半年就看出來了,我雖然不知道鴻海股價哪時會開始漲,但我知道鴻海股價遲早會漲,因為只要AI伺服器,AI PC及AI手機都出來,鴻海九成多的營收就都和AI相關了,當鴻海股價上漲後,我認為三年到五年後AI機器人,AI電動車,AI工廠還是很有看頭,我一樣會持續的去觀注產業發展,大家應該有注意到我常會分享微軟,谷哥,臉書,亞馬遜,蘋果AI伺服器的佈局,也會關心AI手機及AI PC發展情況,AI產業會不會起來,這是需要靠實力去讀解資訊的。
在鴻海上漲的過程中,也是要靠實力抱住股票,不然100到105元被洗出去3萬人,120元被洗出去5萬人,132元被洗出去4萬人,2021年3月到2024年2月鴻海股東人數也才增加10萬人,所以意思是2021年3月到2024年2月之間買到的股東幾乎都被洗出去了,還多洗出去了兩萬人,這兩萬人是2019到2020年底新增加的,所以我抱鴻海的這五年來,新增的股東幾乎就是在100到132元被洗出去,平均是賣在120元,你如果克制自己的心魔抱住股票,這也是實力的一環,有一些比較後面才來看我影片的網友,你現在要做的事不是一直去盯著鴻海股價波動,你現在買進想要賺大錢,一定就是要等到2028年,利用五年的時間領到股息降低成本,在五年的期間中持續的複利再投入,現在鴻海股價上漲的慢一點的話,對比較新進來的人有利,如果上漲的速度很快,其實新進來的股東也買不到多少的數量,了不起真的就是僅能賺到一些差價而以,接下來到2028年,甚至是到2031年,鴻海的AI產品一定是會愈來愈好的,這一點沒什麼好懷疑的,如果股價上漲的速度慢,過程中還有整理及回檔,這對新佈局的人是有利的,在等待2028年及2031年的期間,就去把之前的文章及影片看一看,這對你未來投資才會有幫助,如果你運氣不好,買了鴻海後今年底或明年底就漲到300元,400元甚至是500元,那對你來說是賺不到什麼錢的,未來離開鴻海後,其實你也沒有基本面,產業面及自我心理面的功力,時間只要一拉長,你靠運氣賺到的錢,也會在接下來幾年靠實力賠回去,大家按讚並留言,AI產業趨勢明顯,產業年複成長率高,愈到後面鴻海愈受惠,三大法人如果先把二十年獲利拿走,一開始你不敢買的話,後面鴻海留給你的就僅剩風險!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鴻海股價起漲來外資及主力的佈局情況!
2、美國通膨大降核心PCE年增幅逾3年新低!
3、大廠為營運更有效率拚AI數位孿生工廠!
一般廣達第三季及第四季不會像鴻海這麼好,鴻海大概就是上半年四,下半年六,廣達應該就是偏上半年五,下半年也是五,了不起就是上半年四點五,下半年五點五,鴻海的第二季因為會受到蘋果手機即將出新款手機,所以會稍微差一些,到了三季及第四季時,蘋果手機大量的拉貨,鴻海的營收就會開始出現爆發,我們看到廣達第二季財報好,至少可以確定AI伺服器及AI PC真的就是好,這兩項僅佔鴻海四成多的營收,下半年消費智能,也就是AI手機,這才是鴻海的重頭戲,台積電及大立光都和市場說智慧型手需求強勁,我也是很佩服瑞銀,高盛,美林賣完手上的股票後敢進去放空,也驚訝麥格里要去止損手上的多單,現在鴻海中就剩兩大作多主力,也就是大摩及小摩,大家記得一件事,瑞銀,高盛及美林多放空的部位,這是未來的買盤,等到第三季及第四季AI手機讓鴻海營收大增,那時外資群及主力會再回頭買的,就算外資群及主力要和價值投資人撐,明年AI伺服器的G200會大量出貨,明年AI手機及AI PC有完整的成長一年,大家要記得一件事,AI PC從六月才開始,AI手機還不是所有的品牌商都問世了,大部份的品牌商明年AI PC及AI手機就會問世,那時加上GB200的大量出貨,我是不信外資群及主力不進來買鴻海,反正你買了鴻海放著,鴻海會持續的賺進真金白銀,現在距離明年底也才一年半,放個一年半就能看到GB200大量出貨,也能看到AI手機及AI PC顯著成長,我是不懂有啥好怕的,現在外資群及主力可能是覺得GB200會慢幾個月,他們覺得自己的時間就是成本,才會先賣然後伺機再買,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買了放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甚至是二十年,這都是很正常的,我們也不是什麼投資機構,每一季或每一年有績效壓力,我們要的很簡單,就是能讓自己的資產用時間愈滾愈大,慢個一個月,三個月什麼的,我們是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的。
有一些外資群及主力會把AI伺服器延後幾個月看的很嚴重,我當初就說過,我就當AI晶片延遲是真的,會影響到GB200出貨的時間點三個月,大家要記得一件事,一開始AI年複成長率很大,那是因為基數比較小,去年鴻海AI伺服器營收三千多億,今年成長到五千億,甚至是六千億,這樣就是成長個兩千到三千億,但AI PC及AI手機算是鴻海成熟的產品,鴻海光手機就有兩兆五千億了,只要AI手機帶動10%的換機潮,這樣就會有2500億的成長,AI PC帶動電腦及筆電10%換機潮,鴻海電腦終端產品一兆多,這樣就會多一千多億,光電腦及手機的成長,就能有近四千億,是超過今年AI伺服器成長的,所以大家看一些外資群及投資機構,他們其實也算是小菜蛾等級的,這種簡單的事都搞不懂,而且一開始AI伺服器還在初期爆發階段,毛利率及獲利本來就不可能完全的呈現出來,一開始有建置成本,未來量愈來愈大時,獲利才會變的愈好,這一點大家可以從營收愈大,營利率愈高看出來,這應該很好理解,這就和星巴克買一送一的活動及百貨公司周年慶一樣,如果一天的營收愈高,店員,房租,水電的薪水是一樣的,賣出去的產品毛利率就算變低,但因為賣出的量夠大,扣掉人事,水電,租金成本後,營利反而變高,所以很多外資群就和小菜蛾沒啥兩樣,他們覺得一開始毛利率,營利率及獲利就要很高,其實一開始量還不夠大,等到營收來到一兆元以上時,那時才能看出比較明顯的營利及獲利趨勢,不然一開始AI伺服器才剛爆發,初期的成本相對高,你就要營利及獲利高,這也太強人所難,我們看好的明明是AI伺服器到2028年到2031年年複成長四成,幾年後會有幾兆,十幾兆,幾十兆的生意,鴻海是一家具經濟規模的公司,一定就是愈到後面愈能顯現出鴻海的優勢,大家看鴻海在AI伺服器營收一開始比別的公司高,有可能就是用buy and sell模式,這是需要有比較大資產負債表才能達到的,所以毛利率相對低,但能吃到小公司不能吃的單,鴻海目前是AI伺服器市佔的四成,所以一定要吃下別的公司不能吃的訂單,大家按讚並留言,AI年複成長率很高,這需要時間發酵,愈到後面,鴻海的優勢會變的愈明顯!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AI手機全球出貨量年增364%鴻海進補!
2、台積電集保股權股東變化情況!
3、網友信貸及質押長期投資策略分享!
第二季AI概念股的鴻海,廣達,緯創,英業達財報都開出來了,營收增加兩成,營利增加四到七成,很搞笑的事是,外資群及主力已經大賣了一大堆鴻海及廣達,他們在看到鴻海及廣達很好的財報時都不敢立刻回補賣出的股票,深怕現在回補持股,鴻海及廣達股價就會噴到外太空,現在外資群及主力唯一能做的就是冷處理,大家應該有發覺鴻海及廣達財報開出後,外資群並沒有大買廣達及鴻海,很多散戶都比較偏金魚腦,大概記憶力就僅有七秒,第二季AI概念股的財報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反應個幾天,當散戶忘了AI概念股第二季財報的意義時,三大法人就會開始回補手上持股,大家應該會發覺我一直在強調第二季鴻海,廣達,緯創,英業達財報都開出來了,營收增加兩成,營利增加四到七成這件事,因為我就是擔心很多人是金魚腦,當AI概念股開出這樣的財報後,之後AI概念股每個月營收開出時,大家都能去把營利套進去,時間至少是能維持三個月,AI產業的趨勢很明顯,這和一般公司好的財報是不同的,有一些公司忽然就是很賺錢,但也沒有人確定會持續多久,AI產業則是營收增加,獲利大增,這個趨勢會一直持續下去,想要推翻第二季鴻海,廣達,緯創,英業達開出的結果,至少就是要等十一月中這些公司再開財報,不然在此之前,大家都是能假設營收增兩成,本業營利增四到七成,對外資群及主力來說,他們一定是懂我現在說的這件事,他們現在也僅能故作淡定,他們知道散戶就是金魚腦,不會有人知道第二季AI概念股開出來財報的意思,大家看很多散戶在160到168元買到股票,就算鴻海開出營收增近兩成,本業獲利增44.6%,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有傻瓜散戶在175到185元把手上股票賣出,外資群及主力希望這些人多一點,這樣他們之後才比較容易去吃股票,我常和大家說,很多散戶之所以會容易賠錢,那是因為他們看不懂公司的基本面及產業面,也看不懂財報背後代表的資訊,也許他們會狗屎運買到便宜的價格,但他們就僅是賺個五到十元就賣出,還會在那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天下無敵,但AI概念股第二季開完財報後,就可以確定接下來三個月的趨勢了,也就是接下來三個月開出好的營收,你就能假定AI概念股的營利會大增,如果你看懂AI概念股背後的意義,你根本就不會看到股價從168元漲到175元,185元時就賣出,你不但不會賣,你還會在這個價位逆勢加碼,但一般的散戶就是看不懂,所以長期下來才會把錢都輸給了法人,散戶就是套牢抱永遠,小賺馬上賣,他們也不管有什麼新的有利資訊出來,就是覺得賺了五到十元,自己是天底下最棒的人,大家按讚並留言,AI伺服器會讓公司營收增加及營利大增,第三季AI概念股財報開出來之前,就是能假設AI營收增加會讓公司營利大增!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AI產業趨勢及獲利確定鴻海受惠最大!
2、股市中投資或投機真的無法賺到大錢嗎?
3、散戶容易把公司當成數字去錯估價值!
一大堆鬼故事在星期六及星期天滿天飛,接著8月5日開盤就大跌一千點,直接跌破半年線,接著就兵敗如山倒,很多用股票期貨的,一般期貨的,還有股票質借的,融資的,因為8月5日是全面性的大跌,之前的一籃子股票可以彼此保護,忽然所有的股票都跌停,這就產生了很大的斷頭潮,重點是8月5日是從早跌到收盤,然後愈跌愈低,等於就是一早大跌,很多個股跌停了,如果你不賣,就愈來愈多個股跌停,如果你一籃子的股票有部份跌停,你需要救,你就必需去賣沒有跌停的個股,這時沒跌停的也變跌停,連台股最猛台積電當天也有亮跌停燈,大家就知道有多恐慌,大家在8月2日侑8月5日兩天,應該還有看到我在發文章及影片吧,你覺得我有自我心理面崩潰或是斷頭嗎?應該沒有感覺到對吧,我的投資策略中,我是有考慮短時間股市下跌三成的情況,台股從24416點跌到19663點,合計下跌4753點,跌幅19.64%,鴻海最高從234.5元跌到160元,下跌69.5元,跌幅29.63%,之前在2022年10月時,我就和大家說過,當指數下跌六千多點時,也就是從18669跌到12619點,台灣五十成份股有一半都是跌三成左右,還有一些是跌四成,五成,六成,甚至還有七成的,股價淨值比愈高的個股,下跌的幅度就愈大,以鴻海的股價淨值比來說,我認為跌個兩三成就差不多了,所以一切都在我的預期之中,我雖然不知道何時會修正兩到三成,但在我的認知中,兩到三年就會出現個股下跌兩到三成的情況,所以我是知道會下跌兩到三成的,即然我都知道兩三年內會出現兩到三成的下跌,我怎麼可能讓自己的投資策略無法抵擋下跌三成的情況,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下跌1004點,下跌1807點後,我還是能正常的發文及影片,我根本就不會因為這種正常的小事被淘汰出局,我相信有不少人看了我七年,六年,五年,四年,三年的文章及影片,看我文章及影片夠久的人,應該就是有和我一起遇到大大小小的大事件,這一波台股從24416點跌到19663點,根本就是算小卡拉咪,如果你連這種跌幅都撐不住,你大概兩到三年就會被股市淘汰一次,如果這一次你能和我一樣毫髮無傷,那恭喜了,你應該是屬於十年不會出局的那一類人,一般很誇張的大崩盤,也許十年,二十年才遇得到一次,那時也許就不是大盤下跌三成這麼簡單,也許下跌四成或五成都有可能,如果你的策略能在這樣的情況也不會讓你被淘汰,那你這一輩子就能一直在股市中當王者。
上星期五我和大家說美股只要小漲小跌,星期一台股小漲小跌,鴻海股價就會站回月線,今天一早台股還在下跌時,鴻海股價就已經來到185.5元了,鴻海今天的月線是184.9元,會這樣推測的道理也很好懂,台股,台積電及廣達都站上月線了,鴻海有什麼理由不站上月線,鴻海第二季財報開的也沒有比台積電,廣達差,七月營收開的也和其他AI概念股一樣亮眼,鴻海這一波也是跟著台股,台積電,廣達,聯發科,大立光等個股跌下來的,所以上漲時自然也是會跟著漲上去,台積電現在已經站在周線,月線,季線,半年線上,台股今天差一點就站上季線,所以只要台積電持續在所有的均線上整理,不需要大漲,台股站上季線,接著鴻海廣達自然也會跟著站上季線,大家記得一件事,第二季AI概念股的鴻海,廣達,緯創,英業達等個股,營收增加兩成,營利增加四到七成,這是基本面的利多,是很有續航力的,只要大盤站上所有的均線,沒有理理AI概念股不去站上,接著8月28日輝達會開出財報,也可能會開出展望,理論上輝達的財報一定是會很好的,現在投資機構如果過度去看空AI概念股,那輝達如果開出好的財報及好的展望,那這些投資機構又要跪下來去高價買回股票了,以目前台灣AI概念股的財報來說,台灣的AI概念股都很好了,輝達有什麼理由會不好,所以會好的機率很大,只是有沒有市場預期的這麼好,目前有一些投資機構看空AI概念股的原因是GB200會延遲三個月,但有外資群說只會延幾周,鴻海則是說一切按原本預期走,鴻海是公版,也會是第一批出貨的,大家想一件簡單的事,我們就當GB200真的延三個月,那也會有H100及H200先去補足業績,外資群及主力了不起就是僅有三個月的時間去偏空操作,一開始下跌花了幾周,反彈又花了幾周,時間一兩個月就這樣過去了,如果你就是和外資群及主力死拼到底,時間再過去一兩個月,偏空外資群及主力一樣是得跪下來買回,所以你在投資鴻海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被一些外資群及主力耍的團團轉,你就使出懶得理他們大法,他們在偏空時,什麼鬼話都說的出來,大家還記得8月2日大跌1004點及8月5日大跌1807點時,外資群,主力及市場說過哪些鬼話吧?現在那些鬼話呢?還有人記得嗎?散戶之所以在股市中很容易賠錢,就是因為容易聽信外資群及主力的鬼話,然後自己在那嚇自己,每天吃飽沒事幹就是追高及殺低,在行情好時常常在那幻想跌下來自己就押身家及開槓桿買,結果都是在漲上去時押身家及開槓桿買,下跌總在那內心戲一堆的恐慌殺出,大家按讚並留言,AI產業趨勢明顯,營收增加營利也會大幅增加,外資群目前一定是在想辦法彌補錯誤,企圖耍一些花招賤價向散戶買回股票!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GB200單價高鴻海資產大佔據了優勢!
2、Luxgen n7出戰拉力賽分組得冠軍!
3、蘋果攻機器人商機鴻準搶頭香扛開發重任!
一些散戶常常看著鴻海之前股價100元,甚至70元,他們就會在那說鴻海股價要跌回100元或70元,這些人連這種簡單的邏輯都不懂,當有25萬個人平均在194.4元買到股票,代表市場認同這價格,買到的人也會在194.4元上下再持續的買進,一般人喜歡撿便宜的感覺,所以在自己成本194.4元以下的3%,5%甚至是10%買到,他們就會覺得買到賺到,當有愈多人這樣想,自然在下跌3%,5%甚至是10%時,鴻海就會出現強大的買盤,今天鴻海股價跌到175元,就是194.4元的跌10%,很多人買到都是覺得賺到,今天鴻海的三大法人合計是賣超2443張,所以也不會是什麼三大法人把鴻海股價拉起來的,完全就是裡面的股東自己買起來的,未來鴻海會開出營收利多,財報利多,這些新增的股東就會以自己的成本價去選擇加碼的價格,例如鴻海開出八月營收或第三季財報,比自己預期的好很多,自己當然都買在194.4元了,在好營收及好財報的加持下,當然就是會願意去追比194.4元高的價格,這時就會產生194.4元向上漲10%,因為鴻海AI伺服器強勁成長,GB200第四季小量出貨,明年會大量出貨,接下來每一個月,鴻海的營收及財報一定都會很亮眼的,到了明年有GB200的貢獻,營收及獲利一定會大幅增加的,目前25萬個鴻海股東成本都在194.4元了,看到GB200的貢獻後,自然就會信心大增,我上面說的就是三大法人都不進來的情況,如果三大法人強力的在短時間進來大買或短時間把手上二十萬張股票賣掉,確實就是會跌超過10%或漲超過10%,但只要三大法人增加的股票不夠多,或是賣的力道不夠大,最終還是會由這25萬個新股東去主導鴻海價格,當三大法人把手上的四十幾萬張股票賣掉後,他們就剩二十幾萬張,外資群及主力如果再賣下去,他們對鴻海就會變的沒有任何影響力,之後就會進入大散戶時代,大家記得一件事,在2021年3月到2024年2月,這三年就是大散戶時代,所以我對這種大散戶時代股價變化及走勢可說是一清二楚,如果你不信邪,你可以不要聽我說的去做,把我視為反指標,我說180到220元整理,你就偏偏要去200到250元玩,不然就是150到190元玩,幾個月後,你再來和我說一下你的結局是什麼,我也是很感興趣的。
最近比較熱門的新聞就是新青安政策造成房價大漲,央行要管制房貸的貸款總數,房市和股市其實都是差不多的道理,如果房市不熱時,大家就是希望房價能低一點,再低一點,但是如果房價開始上漲,一直漲,天天漲,漲不停,就會引來很多小白的追價,到最終就會有很多人買到天價的房子,大家看台積電,聯發科,廣達,鴻海,緯創,英業達等,七月多時都有出現過稍縱即逝的高點,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會買在那高點,正常有意義的價格,一定要維持一段時間,最近房價因為新青安垂直向上衝,這就像是股市瘋狂時會有的情況,也不一定每一個人都會買在最高點,想要確認價格是否有意義,一定要滿足成交量是不是夠大,而且維持的時間是否夠久,新青安造成的房價大漲,大家可以觀察個幾個月,如果房價一直維持在高檔,而且成交量一直放大,那代表這個價格是被市場接受的,如果就是因為新青安一時的追價,這就會像00940這樣,ETF發行商炒熱市場的氣氛,然後用話術騙了一大堆的小白,接著把1748億的資金去追天價的成份股,這就會造成一堆成份股股價大漲,但在00940打光了1748億的資金後,這些成份股的股價就會跌回去,這就叫做無法持續性,一個有效的價格,一定就是月線,季線,半年線,甚至是年線都要在附近才叫有效,以鴻海來說,現在的季線194.88元,月線181.9元,有25萬個新股東進來買194.4元的鴻海,這個價格就會是有效的,之後鴻海的價格很容易就會在這個區間上下10%區間整理,一來是有25萬個人買在194.4元,二來是這些人手上還是會有資金,他們會向上加碼,也會向下攤平,只要你買在194.4元的價格,這價格就會成為一個錨點,左右著你判斷鴻海的價格,大家按讚並留言,市場大部份能接受的價格,這才會是有效的價格,當有效價格出現後,短線低於這區間價格就叫便宜,高過這區間價格太多就叫貴!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鴻海iPhone 16出貨一億支十月見真章!
2、傳軟銀考慮供夏普千億轉型AI資料中心!
3、股息健保補充保費傳漲到3%且無上限!
試想,如果你像我一樣買到鴻海,以鴻海最高股價淨值比2.13倍,也就是234.5元,這也不算是什麼瘋狂價,當鴻海最低跌到160元時,股價淨值比來到1.49倍,也就是理性時的相對低點,當跌到160元時,你心中就有一個底,知道這是理性時的低點,你抱著兩三年就能回本,鴻海是一間連續三十六年獲利,三十六年配息,近二十年獲利平均有資產的10%,近三年獲利都超過十元,接下來因為AI伺服器的強勁成長,會讓接下來幾年鴻海的營收及獲利大幅度的成長,所以鴻海接下來幾年不會像過去三年這樣僅賺10.05元,10.21元及10.25元,而是可能賺12元,14元,16元,18元,20元這樣的成長,所以當股市在下跌時,你根本不需要恐慌的殺出,即然你不會殺出,你就不會遇到100萬元開了兩倍槓桿,也就是用100萬本金,多借100萬,合計以200萬投資,然後因為恐慌下跌而被清出場,反正你就是一直抱著,加上我投資鴻海五年半了,領了六次的股息,合計29.1元,所以我就更不可能在這一波下跌近五千點被清出去,也不存在所謂的療傷,大家不要以為我投資鴻海的這五年半都一帆風順,我可是遇過中美貿易戰,COVID-19全球大爆發,COVID-19台灣本土大爆發,COVID-19中國大爆發,讓鴻海蘋果手機製造重鎮鄭州員工出走,FED說要升息,台股從18669點跌到12619點,合計下跌了六千點,還有2023年中國查富士康子公司稅及土地情況,這些大事件放在當時,都不會比台股下跌近五千點影響小,所以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投資者,你一開始就是要選到符合價值投資十要素的公司,接著要強健自我心理面,要去接受買進的前一兩年也許會有本金10到20%的未實現虧損,有一些在200到220元買到的新股東,跌到160到180元就在那哎哎叫,如果你買在200到220元,了不起也僅是投資鴻海幾個月,不要說買在200到220元了,當初我在2019年買在97元,95元,93元,91元,89元,87元等的庫存,最低跌到70元時,我也是損失20到30%,因為我有做資金配值,所以買到的成本在半年線上,鴻海從97元往下跌時,我做的事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是謾罵,我就是有錢就買,沒錢就抱,把手上的保單,定存都解掉持續的買。
一開始是做資金配置的買,最終平均買在78元,就算如此,鴻海跌到70元時,也是有10.25%的虧損,單純用買到最高點的部位來看,賠到20到30%都是有的,所以我就和大家說,不論你是在70到90元買到,或是三年前在100到120元買到,你都是有機率在短期出貨10到20%的虧損,2021年3月買在最高的134.5元,在2021年到2024年2月這段期間,鴻海三次大利空,最低點分別是98.1元,96.5元,94元,你在134.5元買到的部份,最多是會賠到三成,但如果2021年3月到2024年2月你就是持續薪資,獎金,股息再投入,最終你買到的成本一定是三年線的106元,這還不包括你領到的4元,5.2元,5.3元股息,如果把股息加進去,成本會降到91.5元,所以在200到220元買到的人,你要做的事是持續的複利再投入,你的成本就會來到季線,半年線或者是年線,幾年後你會發覺你的成本在別人眼中是神仙成本,記得我在兩三年前一直和大家說你在100到120元買到鴻海,未來在別人眼中是神仙成本,有一些酸民不信,現在你回頭看一下,把你近三年的股息扣掉,放到現在是不是神仙成本呢?最近進來佈局的人,如果真心想要投資鴻海,那你就是要持續的複利再投入,不要像一些半調子那樣,看到上漲就在那信心滿滿,一直瘋狂追價,下跌時就在那演內心戲,然後打死不買,我也是不懂這種人是怎麼了,你在200到220元敢買,為啥180元到200元不敢買,為啥在160元到180元不敢買,你有沒有看一下自己在幹嘛,買在200元到220元的人,如果你沒有資金配置,就是歐印買進,這就算是一次保貴的經驗,之前我就說過,一次性買的人,你會買到極高或極低的成本,我記得在2019年3月時,我佈局了半年才買完核心持股,有人眼睛閉著73.5元就歐印買進,以結果論來說,我成本在78元,那位一次買的人成本在73.5元,我資金配置似乎多此一舉,但也是有人在2019年4月時以97元歐印買進,這樣相比下來,我有資金配置買在78元就有其必要,所以如果你不做資金配直,那你有可能就是買到極高或極低的價格,其實時間只要拉長六年,大家覺得當初買在73.5元,78元或是97元的人有差嗎?這三個成本扣掉領六次股息,也就是29.1元,成本就變成了44.4元,48.9元,67.9元,放了六年後不論你當初買在什麼位階,一樣都是神仙成本,但大部份的散戶就是短視,買進時信心滿滿,對他來說,要他投資六年,就一付要他命似的,我說過,當員工和當股東是一樣的,一個是付出勞動力及時間,另一個是付出資金及時間,兩者都是需要花時間的,大部份的人在當員工時,他都是可以接受用時間慢慢賺錢,他們也不敢進公司第一天就和老闆說要十年的薪水,但進到股市一天後,就敢在那說要賺到公司十年的獲利,這也是大部份人都是優秀的員工,失敗股東的原因。大家按讚並留言,FED降息會把資金往市場趕,使得商品價格容易被推升,股市容易因為FED降息時而產生資金行情!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鴻海25萬股東平均買在近兩百元成新共識!
2、輝達股價修正後又回升即將再創新高!
3、要如何避免買到好股票抱上又抱下呢?
台股在7月中到八月初經歷了下跌近五千點,現在很多散戶都處在療傷階段,他們也不敢輕易的進場,最重要的事是,現在散戶的錨點不是24416點跌到22158點,而是已經從19662點漲到22158點,錨定效應就是這麼的有趣,如果台股不要跌到19662點的話,而是慢慢的從24416點跌到22158點,相信現在散戶會持續的向下攤平及加碼,人性就是這麼的有趣,指數從24416點跌到19662點,然後再漲到22158點時,這時散戶心中的錨點就是從19662點漲到22158點,覺得要向下打第二隻腳,他們就會開始去找什麼真主教又去射火箭彈,不然就是美國經濟數據不好,不然就是銀行祭出限貸令,現在銀行是解釋沒有限貸令,單純就是銀行被借滿了,因為不動產條約說只能借到多少水位,如果你現在說限貸令,金管會還會不開心,不論散戶目前去找什麼樣的利空去說服自己會再跌,反正FED要降息的事實就擺在那,央行應該也是擔心在全球升息的期間,台灣的房市能被炒成這樣,未來降息還得了,所以現在開始祭出更強的手段,讓資金不要再往房市流了,不然FED降息,資金就會從美國及銀行中流到商品市場,造成商品價格大漲,其實你仔細的想一下也是有其道理,很多商品都是以美元計價,美元指數如果強,那商品價格自然就會比較低一點,現在美元跌,那商品價格自然上漲,這應該很好理解吧,如果我們假設商品價格不變,美元指數跌10%,這就等於商品價格漲10%,大家有看到美債吧,美元指數弱,美債價格就上漲,但換算到台灣就不一定了,你現在買美債ETF,因為是用台幣計價,美元指數讓美債上漲,這時如果台幣也升值,這就會抵消部份美債ETF上漲的幅度,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美債上漲,台灣的美債ETF不一定會上漲的原因,如果接下來美債漲太慢,結果台幣升太快,那有可能你會看到美債價格一直上漲,結果台灣的美債ETF還下跌,這就是因為匯率造成的結果。
下星期三對AI概念股來有一件大事,也就是輝達準備在8月28日發布上一季財報,華爾街預計,將迎來另一個表現強勁的季度業績,公司的高階圖形處理晶片需求依然強勁,為穩定業績奠定了基礎。雖然有新聞報導稱,Blackwell晶片生產出現延遲,可能造成輝達基本面在近期出現一些波動,但高盛分析師表示,輝達高層的評論,和未來幾週的供應鏈的資料,可能會增強投資人對該公司獲利的信心。他們認為,市場可能高估了Blackwell的任何負面影響,並預計輝達的資料中心營收將出現強勁的成長。此一成長預計將受到Hopper GPU的強勁需求、Blackwell晶片的早期出貨,以及輝達網路業務的擴張的推動,即使Blackwell存在短暫的逆風。最近輝達的股價已經偷偷的漲到起跌點了,所以市場目前還是很看好AI伺服器的前景,AI產業本來至少就是會有五到十年的好光景,市場就是這樣的搞笑,一開始先把股價先炒到天價,接著才在那瘋狂的看衰,像鴻海這樣的AI概念股,其實比較偏一步一腳印,目前鴻海的股價淨值比也才1.63倍,市場對鴻海的期望並沒有像對輝達及廣達這麼高,大部份市場的人是認為,鴻海股本這麼大,營收這麼高,AI伺服器想要對鴻海有比較大的影響程度,至少就是要等到明年,劉董說鴻海明年光AI伺服器營收有望來到1兆元,這就是鴻海營收的兩成左右了,以AI伺服器年複成長率這麼高,後年及大後年對鴻海的營收及獲利影響就更大,市場是相信鴻海在AI伺服器未來的潛力,但他們覺得可以先到緯創,廣達及英業達賺一波再進到鴻海,之前進到廣達,緯創及英業達的投資者,只有進到廣達的人有押對,時間也才一年多過去而以,時間再過去兩到三年,大部份的人就會進到鴻海,那時有多少人能順利的從廣達中撤退,那就要看自己的命了。大家按讚並留言,蘋果手機發表會僅剩半個月,接下來會有波段押寶行情機率高,蘋果AI手機至少會有第一波嚐鮮行情!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蘋果手機發表會即將登場鴻海備戰!
2、分辨不出下跌的終點就看不出上漲的起點!
3、在股市獲利了結但沒開心的感覺!
最近幾天蘋果新款手機開賣,各大電信,通路都說賣的比去年還要好,蘋果官方網站也顯示高階款手機要10月18才會有貨,結果就會有一些半調子的分析師在那大言不慚的說蘋果年衰退12%,我也是不懂是誰給他的勇氣這樣估的,大家還是得了解一件事,關於銷售的數字,這是分佈在不同的電信業者,通路,蘋果官網等,現在不要說半調子分析師不知道,連蘋果短時間也不可能知道,但有一些智缺的酸民就拿這個話題在那大肆宣揚,不然就是說自己身旁的朋友都沒有人換蘋果手機,這就奇怪了,我身邊的朋友就一大堆在買蘋果手機,我個人得到一個結果,魯蛇的朋友是魯蛇,成功者的朋友是成功者,魯蛇身邊的人都買不起蘋果手機,這算是很正常的,這種銷售數字我個人覺得大家還是多看電信業者,通路及蘋果官網來確認,之前我就說過,某某華西街分析師說蘋果了無新意,他不會換新一代蘋果手機,說蘋果手機會賣不好,我個人就覺得好笑了,他一個人能代表八千萬到一億會換機的蘋果手機用戶嗎?這是不是很簡單的邏輯,一樣東西有的人覺得好,有的人覺得不好,這很正常,有的人就是會換,有的人不會換,這也很正常,所以某某分析師說蘋果銷量不好或是他不會換,所以就覺得蘋果最新手機不好,這種就當笑話笑一笑就行了,蘋果的銷售遍及全世界,也不是一個半調子分析師或是幾個酸民就能知道賣的好或不好,我們可以透過電信業者,通路公佈的銷售情況去參考,這類的資訊鐵定是比某某分析師來的有可信度,很多散戶很搞笑,他們看到一則新聞,然後某一個分析師說賣不好,說衰退多少,他就覺得是真實數字,真的是愛說笑,蘋果手機真實銷售數字比猜中大樂透都難,如果某某分析師這麼會猜,去猜個兩期大樂透我看看,能中頭彩我就信他,不然就是個小丑而以,這種資訊還有一些酸民拿來當聖旨四處的宣導,看了我就覺得好笑。
之前AI概念股的股價漲太多,市場對於AI概念股的營收及獲利比天高,在經過兩個多月的修正後,股價已經修正的差不多了,一些過度樂觀的投資者在修正的過程中已經被洗出去了,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AI產業年複成長率很高,這一點絕對沒有問題,但不論AI產業年複成長多高,都是需要時間去賺營收及獲利的,一開始太多無知的人進來預期AI概念股營收及獲利比天高,後面這些無知的人在修正時出場,現在在裡面的就是一些比較理性的投資者,這些人不會幻想公司短時間就賺到天底下的財富,理性的人知道AI產業發酵是需要時間,一開始鴻海股價花了四個多月上漲,花了兩個多月修正,但鴻海股價雖然近兩個多月是修正的,營收還是持續的年增雙位數,這也是我說的,股價及價值是主人與狗,一開始狗跑的太快,主人慢悠悠的在後面走著,不論狗是超前或落後,主人都是持續的向前走,股價等於就是狗,一開始前四個月衝太快,鴻海營收就是主人,前四個月鴻海營收及獲利增加的速度沒有股價跑的快,接著股價開始修正,鴻海的營收及獲利還是持續的增加,最終兩者會同步,之後一樣是主人及狗會再循環之前的情況,有可能是主人走比較快,也有可能是狗跑比較快,我們只需要確定AI產業趨勢不變,鴻海的競爭夠強,能吃到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的市場規模,還有鴻海股價淨值比不會太高,確定這三點後,不論外資群,主力,投機客,短線客怎麼玩花樣,耍把戲,我們都能無視他們,大家按讚並留言,AI產業趨勢明顯,鴻海競爭力強,股價淨值比合理,投資者單純用時間就能穩贏!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雲端需求旺鴻海AI伺服器出貨衝一波!
2、散戶對資訊判斷能力異常的弱!
3、股市中能賺到合理的報酬方式很簡單!
所以我之前就和大家說過了,一陣子後就會有人發覺原來鴻海也是受惠中國救經濟題材,一開始之所以不知道,那是因為他們對鴻海的組織架構沒有像我了解的這麼深,台灣很多散戶都是憑感覺及憑直覺在看衰鴻海,一家這麼優秀的公司股價淨值比竟然比緯創,廣達,台達電,宏達電低,真的就給條生路,一些人還在那幻想鴻海股價會跌回去100元,我以近半年三大法人進出及集保股權分佈的分析後,可以給大家一個結果,有26萬個新鴻海股東願意用194元買鴻海,一些用嘴巴看空的人,你覺得你有本事讓買在194元的的散戶賣在150元,130元甚至是100元嗎?真的是好傻好天真,散戶什麼本事都沒有,套牢抱永遠的本事可是刻在骨子中的,自己成本在194元,只要看到股價向下跌,他們鐵定是不會賣的,而且還是不服輸的向下攤平,加碼及死抱,所以外資群及主力把股票出給26萬個散戶後,不論怎麼壓制及摜殺,了不起股價就是在一百八十幾元呈現一個穩態,就算能趁著大盤很悲觀時把股價殺到160元,但那種價格一定是維持不了很久的,因為只要價格要維持才有意義,這種感覺就像是,台北市有人賣了一間房子100萬,這價格有可能就是某個傻子成交出來的而以,想要說台北市房子一間100萬,除非這個價格能大量成交及維持一段時間,之前鴻海股價在一百六十幾元時,根本維持不了幾天,只要外資群少賣一些,股價就回到一百八十幾元,現在稍微的小買一點點,股價就回到26萬個散戶平均成本194元,最近有一些解套馬上賣的散戶,他們就是鴻海股價上漲後跌下來的因素之一。
今天鴻海因為GB200在11月大量生產,12月準備出貨,所以成交量放大到115534張,等於就是帶量突破散戶的平均成本,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想要讓鴻海股價突破26萬個散戶平均成本194元,一定就是需要營收,財報,不然就是一些產業面的利多,今天是靠GB200在11月大量生產,12月即將出貨的利多突破了散戶平均成本,之所以能突破,道理也是很簡單,因為GB200這個利多太明顯了,阿貓阿狗都知道GB200會讓鴻海營收大增,而且GB200只要一出貨,就是一連串的一直出貨,重點是會愈出愈多,GB200的單價很高,目前大部份的人都不知道GB200對鴻海毛利率及獲利的貢獻程度,但大部份的散戶知道鴻海在GB200佔了更多關鍵零組件,這些關鍵零組件對毛利率及獲利是很具想像空間的,大家有沒有看到今天廣達股價下跌6元,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你們不要小看鴻海是GB200第一家出貨的公司,鴻海只要宣布GB200出貨,四面八方的資金就會湧進鴻海中,連廣達,緯創,緯穎,英業達中的短線投機資金也會湧到鴻海中,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大家不要小看這時間差,去年AI伺服器題材剛出來時,市場就因為廣達,緯創,緯穎,英業達股本小,覺得AI伺服器一開始營收小,所以先進去炒這些二線,三線,四線的AI概念股,所以市場的資金是很有效率的,大家不要小看鴻海的GB200比二線,三線,四線AI概念股早個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的影響,光這一到三個月,就足以讓市場上所有要炒AI概念股的資金全部集中到鴻海中了,當鴻海股價上漲,就會吸引更多的外資群,主力,法人,內資,短線客,投機客,甚至是大部份的散戶,所以現在鴻海股價強勢,廣達,緯創,緯穎,英業達弱勢,這早在我之前的預料之中了,這就是市場的預期性心理,重點是鴻海的股價淨值比低於廣達,緯創,緯穎,英業達,所以這些資金進來鴻海後,之後還不一定會回去,因為他們進來後,發覺鴻海比那些二線,三線及四線值得投資多了。大家按讚並留言,鴻海GB200機櫃型AI伺服器預計11月大量生產,12月開始出貨,三大法人開始大舉佈局核心持股,空方加速跪下回補空單!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鴻海GB200即將出貨股價逆勢大漲!
2、散戶趁鴻海GB200在11月生產利多出貨!
3、央行打炒房利空使得營建股不能買!
最近我一直把鴻海雲端網路營收做一個整理,鴻海雲端網路已經連續兩個月呈現持平狀況,也就是大概1891億,那時我說九月鴻海雲端網路還是能持平,但十月開始就不可能再持平了,因為再持平的話,就無法做到一季比一季好,鴻海九月雲端網路顯著成長,營收就會從7月及8月的1891億提升到2080億,接著十月及十一月應該還會有一次的月對月強勁成長或顯著成長,這樣才能做到一季比一季好,鴻海在開法說會時,都敢說一季比一季好,所以鴻海早看到雲端網路需求很強勁,第三季雲端網路營收約5862億,如果10月到12月都月對月持平,這樣了不起才6240億,季對季才成長6%,這麼小的成長幅度的話,鴻海鐵定不敢說一季比一季好,即然敢說一季比一季好,一定就是看到很強勁的需求,至少季對季會成長10%以上,所以我才判斷10月及11月的雲端網路至少還要有一個月份是要月對月強勁成長或顯著成長,這樣第四季的雲端網路才能比第三季顯著成長,之前鴻海在開法說會時,有說在估一季比一季好是沒有考慮GB200出貨的情況,前幾天說GB200在11月大量生產,12月開始出貨,所以從這一點來看,12月份雲端網路鐵定是會比11月強勁成長的,去年第四季雲端網路營收約3770億,今年第四季大概來到6300億到6700億不是什麼問題,所以光雲端網路每個月平均就能增加個1000億了,所以10月,11月及12月營收都能個別的年對年成長1000億,這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如果消費智能,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完全和去年第四季一模一樣,去年10月營收7412億,今年10月營收就會是8412億,去年11月營收6500億,今年11月營收就能7500億,去年12月營收4601億,今年12月營收就會有5601億,去年12月營收是比較低,原因是10月及11月營收太高了,所以今年10月,11月及12月營收有可能會稍微調整一下,去年第四季鴻海營收1.85兆,第四季雲端網路會多3000億,所以我預估第四季鴻海營收會是2.15兆,營收會月對月及年對年成長16%,不過在第三季法說會上,鴻海應該還是會說第四季營收會季對季及年對年顯著成長,讓市場認為第四季營收大概就是2.03兆,鴻海這樣的做法比較安全一點,因為可以允許消費智能的營收有一點安全邊界,也就是消費智能小幅度的衰退,這樣都還能達到鴻海第四季營收季對季及年對年顯著成長,鴻海估顯著成長,如果沒什麼意外,第四季一樣是會季對季及年對年強勁成長約16%左右。
之前蘋果新款手機剛出來時,就有一個屎上最弱分析師說蘋果銷量少12.7%,鴻海去年第三季消費智能營收8266億,今年第三季大概也是8266億,所以大概就是持平,如果想要衰退到12.7%,鴻海第三季消費智能營收要減少1000億,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蘋果手機在全球銷售,連蘋果總部都不可能在第一時間知道情況如何,一個半調子分析師就敢在那大言不慚的說銷量減少12.7%,結果說的不準,也沒有人在乎及驗證,平常自己在那號稱自己是最懂蘋果的分析師,我也是不懂是誰給他的信心,所以下次大家再看到什麼分析師在估蘋果手機銷量時,就隨便聽一聽就好了,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蘋果手機屬於消費智能產品,消費者買不買單,一定就是要開賣後才會知道,這也是為什麼鴻海每一次預估消費性產品時都相對保守,大家要記得一件事,最近三大法人及投資者進到鴻海中是衝著GB200這個題材,11月大量的生產,12月開始出貨,所以第三季及第四季財報是看不到GB200對鴻海的影響的,想要看到GB200對鴻海營收及獲利的影響,至少就是要等到5月中的第一季財報,還有八月中的第二季財報,鴻海在GB200機櫃型AI伺服器負責更多的關鍵零組件,所以毛利率及獲利會在第一季及第二季才會比較明顯的呈現出來,目前鴻海的AI伺服器就是H系列的,今年第四季中了不起僅有一個月,也就是12月會出貨GB200,鴻海第四季是蘋果手機出貨旺季,所以GB200在第季的影響力是看不出來的,外資群,主力,短線客,投機客,內資都是懂這道理,所以進來玩波段的投資者,至少在明年五月中及八月中都是很安全的,在GB200對營收,毛利率及獲利結果出來前,大部份的投資者是不敢輕視GB200的威力的。大家按讚並留言,鴻海九月雲端網路營收恢復月對月顯著成長,第四季雲端網路營收可望比第三季好,加上GB200在12月出貨,鴻海第四季營收會比原先預期的更好!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鴻海9月營收7330億第3季創同期新高!
2、輝達晶片產能第一季將大幅提升!
3、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大增顯示經濟強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