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Eclipse wrote:我覺得樓主所設立的...(恕刪) 低檔低量慢慢整理,讓籌碼換手到固執者手中,這樣以後上漲比較久~~~爆大量的話,就怕籌碼亂了,要上漲可能也走不久。。。。這棟樓的樓主分享了很多鴻海的資料,讓大家對買進的股票有多一份的認識。希望大大繼續理性討論,別讓樓歪了~~~
元大台北去年累計賣超 10.6 萬張鴻海.鴻海業績開始由盛轉衰.今年以來,累計賣超 26 萬張鴻海, 鴻海的股價果然就抬不起頭...元大台北去年累計賣超 6.9 萬張群創,群創業績開始由盛轉衰.今年以來,累計賣超 19.3 萬張群創既然要賣,也不乾脆一次幾萬張,分批趕快出清,故意要一刀一刀慢慢的折磨元大台北去年 從4月 GIS $130 剛起漲,開始每天持續賣出 GIS-KY, GIS-KY的股價就從$130漲到 $380,馬上反轉向下到 $200,到去年底 元大台北停止賣出 GIS-KY.9個月期間累計賣超 5.5萬張, 佔 GIS 33.9萬張股本的 16.3%. 普通法人或主力,怎可能會有這麼多股票呢?
請問 Fa1con 前輩: 小弟還有不瞭解鴻海的地方,希望你能給予解惑1.鴻海是組裝廠商 ,蘋果手機的零件 是蘋果親自議價採購, 再給鴻海組裝,還是鴻海向各廠商自行採購組裝?還是有些零件是 蘋果採購,部分零件是 鴻海採購?(OLED面板、手機鏡頭、記憶體、被動元件....等)2.較高階的手機是否如分析師所說 ,代工利潤較高? 譬如 IX的利潤 會高於 I8
Kin Wu wrote:很多人都沒有周轉率和槓桿率的概念,一直用單純獲利率來看鴻海,是對也不對,對的是總體來看鴻海還是薄利,但是單獨來看鴻海代工蘋果,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恕刪) Kin Wu哥真是十足熱心哪解釋如此詳盡弟給您鼓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