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01的按讚次數越來越少,YTB的點閱次數也一直下滑
一大票鋼鐵韭菜都受不了跳船了,還有韭菜在喊300...信心不知從哪來


2025年,還剩一年,好吧,寬容點,算到年尾,剩將近2年的時間,毛利率10%,大家都等著看笑話


今天在網路上看到一位網友使用金融負債的例子,留言區中不同人有正反兩面的意見,有一些單純就是酸民,就是想要酸個兩三句,那種人一輩子都不會進步,有一些人覺得投資要用閒錢,覺得開槓桿會造成自我心理面壓力,確實初級班的人就是不能使用金融負債,中長線三要素中基本面,產業面及自我心理面,想要使用金融負債前,你除了基本面,產業面要好,自我心理面也要更強健,一般人想要進到股市中投資,你要透過價值投資十要素去找到一間值得投資的好公司,這樣你在持有的過程中才不會因為股市波動而造成自我心理面崩潰,我從2019年3月底開始分享鴻海,近五年下來,鴻海分別在2019年獲利8.32元,2020年獲利7.34元,這一年是因為全球爆發了COVID-19,這種病傳染力很強,一開始鴻海的工廠有半個月,一個月沒有開工,還要照樣給員工發薪水,在這麼誇張的情況下,鴻海的獲利也僅少了1元左右,2021年鴻海賺10.05元,2022年賺10.21元,2023年前三季賺6.42元,大家應該有發覺鴻海的獲利有穩中向上,和一些景氣循環股是不同的,那些公司會忽然爆賺,也會忽然爆賠,例如面板,記憶體,鋼鐵,塑化及水泥,如果你當初沒有透過價值投資十要素選到有價值的公司,而是選這些景氣循環股,這樣你使用槓桿自我心理壓力就會更大,投資鴻海好處是獲利及股價太穩,有一些人會覺得這是壞處,不過對於我這種押身家,使用金融負債的人來說,穩中求勝才是最重要的,我每持有一年,我的成本就會降低10%。
近五年下來,我已經拿到了4元,4.2元,4元,5.2元,5.3元的股息,鴻海的淨值也從83元提升到107.13元,大家應該有發覺一件事,很多酸民只能酸鴻海賺輸一些飆股,但很少敢酸我賠錢的,他們覺得自己買到飆股能賺好多,我個人是不以為然,就算給你狗屎運買到飆股,你也不一定能賺什麼大錢,如果不服氣,是可以來比一些總獲利,不要在那說別人本多終勝,拿資產壓你,你想要累積資產,你也要透過長期的工作,存錢,投資,獲利,複利再投入,槓桿再投入,再獲利,再投入,時間五年,十年,十五年後你才會有比較像樣的資產,說的一付投機很好賺似的,我可以拿一顆石頭在我的頻道討論區中向上拋,掉下來打到的人,近五年投資鴻海隨便都是賺幾百萬,一兩千萬,幾千萬的,你想要在一般討論區找到賺這麼多錢的,那就僅會是少數中的少數,那些真正厲害的投機客,他們也不會吃飽沒事在那酸言酸語,他們也是了解價值投資才是投機客最終的歸宿,記得一件事,每一個人年紀都會愈來愈大,當你的年紀愈大,反應及學習能力就會輸年輕小伙子,投機的世界中,只要你還沒有退出,你就不算是真正的贏家,有一些投機賺了二十幾年,賺了幾億,十幾億的人,結果會因為總統大選,兩顆子彈賠到一無所有,也有可能會因為某年2月6日期貨大屠殺,在幾秒內就一無所有,我常說,我每一年賺到的錢,想要讓我前一年賺到的錢賠回去就難度很大,2020年發生covid-19這種全球性超級大事件,鴻海股價跌到65.7元,我了不起就是把前一年賺的賠回去,重點是我也沒有賣,幾個月後股價就回穩了,想要讓我賠掉前兩年,三年,四年,甚至是五年前賺的錢,那比登天還難。
近幾年發生了這麼多大事件,如2022年鄭州暴動,台股最多跌到六千點,當初我還是賺了4.7%左右,2023年中國查富士康子公司,股價最低跌到94元,在2023年初鴻海股價是99.9元,等於就是把我2023年領到的股息跌回去而以,根本就傷不到2022年賺的,結果就算發生了這麼大的事件,鴻海股價了不起就是在100元以下15個交易日,當鴻海股價漲回100元以上,我等於就是賺到了2023年配的5.3元,這些都是在幾千,幾萬雙眼睛下達成的事,當你覺得緯創,廣達,光寶科,英業達,台積電很會漲,而且漲好多,你就和我說你賺多少,有沒有辦法賺贏我這十一年複利賺到的,有沒有辦法在一般討論區拋一顆石頭就找到一個賺比我多的投機客,我想答案就是很明顯,這也是為什麼有這麼多散戶,小實戶,中實戶,大戶,超級大戶會一直看我的文章及影片,他們就算股市沒有很強,但他們至少邏輯不錯,哪一個人可以這樣經得起驗證六年以上的,這六年下來,多少熱門股,題材股,強勢股,飆股上去又下來,唯有鴻海就是能穩穩的一直獲利,股價保持一定的水位,從這裡就能看出我價值投資十要素的威力,我說過,我挑的個股都是禁的起考驗的,我看的上眼的公司,你一定就是能押身家,而且你也很難會出局,常常會有一些人說我看衰一些公司,被我看衰的公司中,至少會有九成在一年內就跌回去,剩下一成的,就算你買到,你也賺不到大錢,畢竟股價都已經漲一大段了,你買到獲利別人先拿走,風險你來擔的公司要幹嘛。
今天文章的主角是一個小資族,四年前年薪僅有40到50萬,一開始僅能買到17張,以他的薪資及股息來看,先把鴻海的基本面,產業面研究好後,再健全自我心理面,這樣就能使用金融負債,這樣的小資族使用金融負債是絕對有利的,因為股息有94萬可以抵8.5%,他的年薪也不高,所得稅率了不起就是在5%,這樣的人是可以透過增加股息退稅的,而且使用金融負債的好處在於,你可以把未來賺到的錢先拿來複利,正常人來說,薪資一定就是會隨著年紀愈大而愈高,個人信貸通常都是借七年,也就是分84期償還,一開始你還款壓力也許會稍微大一點點,但就是等於逼自己存錢,第一年領到股息後,你可以把股息複利再投入,如果你覺得每個月償還的壓力太大,你可以把股息放在優存活存中,然後每個月補貼一些,隨著持有愈多年,你的股息會愈高,你的薪資也會愈高,後面償還的壓力就會愈來愈小,你就能持續的複利再投入,如果你要等到你的薪資非常高時,那時你的花費也會相對高,而且薪資愈高,當你領到股息會提高你所得稅的級距,所以一開始只要基本面,產業面及自我心理面已經做好功課,使用金融負債是對你絕對有利的,很重要的一點是,鴻海的基本面及產業面我已經研究過了,我這種股市常勝軍,在股市中十幾年未嚐一敗的人都敢押身家買了,你根本就不需要擔心鴻海的基本面及產業面,唯一你要考慮的就是自我心理面,雖然我會平常透過分享一些股市陷阱去健全散戶的心理面,但不同人的自我心理面就不同,這就要靠自己,一般討論區上有人勸不要使用金融負債,其實他也沒有錯,這種人就是自我心理面還不健全,透過金融負債賺的額外錢,就不是他能賺的,我個人建議金融負債幼幼班的人使用個人信貸,這是所有金融負債算是相對安全的,不會因為股價波動而產生維持率風險,只要你有工作,每個月按時償還,幾乎就是沒啥斷頭的風險,使用股票質借時,你了不起就是使用個四到五成,這樣的槓桿算是不大,想要使用到一倍,一點五倍的人,你必需要有危機處理能力,一些沒有危機處理能力的人,我個人不建議你股票質借大於五成。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散戶使用金融負債累積鴻海張數實例!
2、生成式AI崛起鴻海迎伺服器新商機!
3、工業富聯新設據點持續擴大布局印度!
一年的時間又過去了,在此祝賀大家新年快樂,財源龍滾來,好運發龍財,金龍賀新歲,福氣滿全家,新年新氣象,好事龍來報,事事都如意,龍龍皆吐氣,新春龍來報,龍年樂逍遙,頻道討論區會有一些網友分享自己的佈局目標及達成率,我說過,投資就是一場馬拉松,比的是誰耐力好,當你在穩贏的公司中投資,那賺錢就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但財富自由三要素知識、資金及時間,你就算有知識,你也需要用時間把資金滾大,有一些酸民可以連續酸幾年,但他的戶頭永遠都不會長大,有一些人確立了目標,就是朝向自己的目標前進,你每持有一年,你的成本及風險就會降低,有一些人會覺得金融負債危險,確實使用金融負債的人會比沒有使用的人危險一些,但你不要忘了,在穩贏的投資中使用槓桿,你的風險其實是有限的,時間每過去一年,你一分風險就會得到一分報酬,在五年前有一位網友一開始就使用個人信貸,股票質借,向同事借,一口氣就把所有的資金投進去,買在73元左右,期間有遇到2020年3月的COVID-19,股價最低跌到65.7元,後面還有遇到本土COVID-19大爆發,中美貿易戰,鄭州廠暴動,中國查富士康子公司,這一些對鴻海來說都是足以影響股價的大事件,如果你當初就是現股買進,你和他的差距五年後就會變的很明顯,有一些不懂的人會覺得他一開始開這麼大的槓桿是找死,但那時鴻海淨值83元,一年能賺8元,股價73元,我是不懂這樣的股價能有什麼風險,別人開了一倍的槓桿,五年後報酬率就是多你一倍,你當初投入1000萬,他有1000萬投入2000萬,五年後你賺500萬,別人就是賺1000萬,如果你是分五年平均投入的,這樣確實是更安全,但你1000萬分五年投入,第一年投入200萬,第二年再投入200萬,你和別人的報酬就是差了一大段。
不同人可以去做不同的投資,一些幼幼班的人一直在那為高級班的人擔心,我是不懂他哪來的信心,你敢去各金控總部和他們說你們金融業開10到20倍槓桿是找死的行為嗎?那些金控業會覺得你是哪位,他們開了10到20倍的槓桿是基於穩贏的投資套利,而且也懂的風險控管,對金融業來說,他們開10到20倍的槓桿是很安全的,對一般散戶來說,他們連使用本金投資都很危險,這就是有沒有知識的差別,別人有知識,所以能賺更多的錢,你沒有知識,自我心理面也不健全,也不願冒一些可控的風險,那你自然就是會比別人更窮一些,如果平常有在追蹤公司財報的人都會知道,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有一項負債,以代工廠為例,負債比都是6成,7成,甚至還有8成的,等於就是開了2.5到4倍的槓桿,怎麼沒有人說那些公司找死?別人有專業的財務長,而且有自己特有的經營模式,別人有專業的經營知識,所以他們能透過槓桿去賺錢,一些比較沒有知識的,可能就是開個一般小店,用自己的本金創業,也許就是拿個自有資金500萬,1000萬就出來開店,每個月就是賺個3萬,5萬,了不起10萬,別人開公司是自己出500萬,然後集資到1億,5億,10億,然後去開公司,自然別人就是大老闆,你就是一家小店的老闆。
眼界愈大的人,你的財富才有可能愈大,投資中沒有什麼百分之一百零風險的事,有的僅有風險相對小,可以用時間化解風險,當你知道風險的範圍有多大時,你就能使用槓桿去放到那那個範圍的邊境,想要使用很大的槓桿時,你就必需要有危機處理能力,有一些人手上有400萬,個人信貸100萬,股票質借300萬,這樣等於就是開了一倍的槓桿,這樣的槓桿不算是太大,但他想要再多借200萬,然後尋問別人這樣風險大不大,當你會去尋問別人風險大不大時,其實你就不該再去開更大的槓桿了,因為你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及危機處理能力不了解,我看過有一些人開了很大的槓桿,當發生什麼超級大事件時,他能去找到其他資金來支援,也能做好危機處理,這種人就適合開很大的槓桿,記得一件事,你開了槓桿後,每過一年你就會贏別人一些,時間愈久,你贏的愈多,這就是你拿風險換來的,有一些散戶很天真,要別人保證沒風險,一旦發生什麼事他就要死給銀行及券商看,這種人完全不適合使用任何的槓桿,因為你還太天真了,金融負債是在可控的風險下去加速財富自由的速度,你一定要對投資的公司夠了解,而且你也要對自己夠了解,畢竟每一個人的自我心理狀況及資金籌措能力都不同,我怎麼會知道你的底限在哪,你問開兩倍槓桿風險大不大,這不會有人知道的,說不定你父母在台北市有幾億的房產,你借了500萬,發生什麼大事件時,可以向你父母先借一下,或是你手上有保單,有土地,有房產等,不同人的情況不同,所以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那個人,當你要使用金融負債時,視你自己的情況決定要開多大槓桿,有一些人自我心理面極弱,光買個一成資金就能常常因為股價波動嚇到閃尿,這種人連投資都不適合,更不要說開槓桿了,我常常看到人勸別人投資要量力而為,我覺得很好,但你要了解一件事,別人的能力可能超乎你想像的很多,以我來說,我開了幾成的槓桿,近五年下來也是活的好好的,這五年下來大事件多的去了,我薪資,獎金,股息有多少,保單有幾份,什麼時候到期,能質借多少,幾元會有維持率問題,這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就是基於我自己的能力去使用金融負債的,有一些酸民會覺得我這樣找死,會害人害己,結果時間五年過去了,我還是活的好好的,之前我和大家說過,以結果論來說,只要你能在股市中賺到錢,不論是投資或投機你就是正確的,五年下來,我的槓桿就愈來愈小,會這樣的道理很簡單,每過一年我就有股息收入,有薪資,有獎金,有保單到期,我可以複利再投入,一開始相對大的槓桿,隨著資金再投入,股息再投入,鴻海淨值提升,最終槓桿就會變小,這應該很好理解對吧,原本你有1000萬,你借了500萬,買了200張鴻海,一年薪資150萬,股息60萬,每過一年就會多210萬的資金再流入股市,當然薪資要扣出開支,我就當薪資100萬流到股市,60萬股息,這樣160萬,你原本1000萬開五成的槓桿,第二年就成了1160萬借500萬,第二年的槓桿就變成43%了,第二年薪資,股息再進去,等於就是有1350萬,然後借500萬,槓桿幅度就從43%降到37%,後面鴻海股息從4元變5.2元,5.3元,股息再投入部份就會變更多,五年後淨值從83元提升到107.13元,你的槓桿幅度就從50%降到剩20%不到,這樣你和我說危險或找死?我是不懂危險及找死在哪。
你自己的新資,股息,保單,房產有多少,那只有你知道,你身邊有哪一些人可以周轉的,也只有你知道,所以槓桿開多大,就是你自己了解自身狀況後決定,你的槓桿也沒有必要一直維持在高檔,以上面來說,原本1000萬借500萬,五年下來,你也沒有去還任何一毛錢,但因為你的薪資,獎金,股息,保單到期等再投入,讓你的多了800萬再投入,最終就是1800萬借了500萬,當你的資產愈大後,你如果哪天不想要使用,以你自我資金1800萬,借500萬,大概才有300張股票,以鴻海一年配出5元,一年股息就能有150萬,你大概拿三年的股息就能把股票質借還掉,愈到後面你的風險是不是愈小呢?別人一開始1000萬,每年投100萬,股息40萬,一開始買133張,後面鴻海淨值愈高,股價也愈高,2019年你7萬5就能買到一張,1000萬就僅能買到133張,別人1000萬借500萬的,2019年就能買到200張,別人多了你67張在複利投入,不但股息多領了5年,這67張還能賺到二十幾元的差價,最終你和別人的財富差距自然就會拉開來。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頻道網友佈局鴻海心態及目標達成率!
2、外資群買走散戶的台積電後拉抬!
3、願景基金上季投資獲利6,007億日圓!
鴻海能在這一波AI晶片缺貨潮中拿到相對充足的晶片,原因其實在之前的新聞就通通都有了,市場就把專注力都放在股價會漲的AI概念股,覺得會漲的公司就是好公司,結果這些二線及三線的公司營收開出來笑死人,股價卻嚇死人,之前新聞就有提到鴻海獨家供貨輝達兩款板卡,雙方將合建人工智慧工廠,鴻海集團攜手輝達強攻AI,會這樣也是很好懂,鴻海旗下的鴻佰科技是全球首座的AI伺服器燈塔工廠,想要得到AI伺服器的燈塔工廠,也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被評選進燈塔工廠的標準包含自動化、數位化、大數據分析、工業物聯網、5G等數位科技建置以及運用成熟度,這些數位科技是工廠中廣泛使用的工業4.0領先技術,輝達想要保持自己領先的地位,而且要把市場規模做大,一定就是要找鴻海這種具經濟規模的公司,鴻海一年營收六點六兆,比台灣所有代工廠合起來還多,鴻海手上的股東權益有1.68兆,台灣所有代工廠加起來股東權益不過才四到五千億,代工廠是一個重資產的行業,你要有多少的資產才能做多大的營收,鴻海的負債比五成多,其他代工廠的負債比都是七成多,甚至還有八成的,那些小公司是能做多大的營收,充其量就是炒炒股罷了,很多散戶在那想像未來AI商機多大,複合成長率有多高,但他們卻忽略了公司規模,資本額這件事,那些散戶天真的以為那些小規模的公司能吃下巨大的AI商機,我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他們一開始的想法是,中小型的公司因為AI伺服器佔公司整體營收高,所以之後影響獲利大,股價也容易飆漲,但未來AI商機如果真的爆發,那些小規模的公司,怎麼有可能吃下巨大的商機,這麼簡單的道理他們都不懂,我只能說,未來如果AI商機真的很巨大,那自然就是鴻海這種規模的公司才有可能吃得下,輝達要和鴻海建立好的合作關係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近期AI商機有要爆炸式成長的現象,這樣正好,大家很快就能知道誰才能真正的吃下這麼大的AI商機,不要炒股炒到自己的智商都沒有了,一些短線客為了玩誰是最後一隻老鼠,所以就會去這種中小型股中炒股,然後透過一買及一賣賺走散戶的錢,之後AI商機真的爆發出來後,那些二線及三線的公司就會開始露出原形。
劉董在尾牙時有預估2024年全年的營運情況,這時會有投資者問,2024年鴻海營收微幅成長,那2024年第一季獲利是不是會和去年一樣是0.93元呢?當你會這樣認為時,代表你的基本面能力有待加強,我給大家一個目標,如果你看我文章及影片一年以上,你應該要對鴻海的獲利如何組成有一定的了解,例如開出夏普,鴻準,臻鼎的財報時,你要知道這些公司的獲利會放在鴻海哪一個項目中,你也要知道這些公司到底是表現的相對好或不好,那天我有看到一個小菜蛾,他說我在分析夏普第四季財報時,把壞的說成好的,報喜不報憂,這種半調子的程度就是這樣而以,那天我明明是說夏普2023年第四季本業獲利22.7億日圓,稅後虧損了29.4億日圓,比起2022年第四季虧損175億日圓,少虧了145.6億,鴻海持有夏普34%,夏普虧175億日圓的話,等於就是虧40.25億,鴻海持有34%的話,就要認列13.68億的損失,夏普2023年10到12月,歸屬公司股東純益虧損額29.4億日圓,此時日圓比台幣為1比0.21元,所以虧6.17億,鴻海持有34%,所以要認列損失2億,2023年第四季就是比2022年第四季少虧11.68億,這樣不是好事,不然到底怎樣是好事,這就叫相對比較,鴻海本業還有工業富聯,富智康,鴻騰精密,這些就是算在本業中,當這些公司開出獲利時,你也要知道影響有多少,有一些無知的人會覺得我僅會健全鴻海股東的自我心理面,真的是好傻好天真,鴻海每一季開出財報前,我都能透過已開出的子公司大概算出公司獲利如何,這種基本面的功力,市場上應該也找不到幾個了,總不能每天都和你說鴻海的基本面及組織架構,自己也要學著去看以前的文章及影片,想要看基本面及產業面,我以前都說過了,不然就每一季鴻海要開財報前,你再來看看別人怎麼透過強大的資料收集能力及對組織架構的了解估獲利,不服氣的話,之後你也可以在鴻海開財報前估一份來看看,當你有強大的基本面及產業面能力,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自我心理面,很多人常常在笑什麼雞湯文,我只能說,如果你自我心理面不夠健全,你是無法在股市中賺到什麼大錢的,別人可以遇到中美貿易戰,COVID-19,鄭州廠暴動,中國查稅,台股大跌六千點等大事件還能押身家,開槓桿抱住且不為所動,不然你來試試看你買哪一家公司你能做到這件事,這就是自我心理面的強大重要性,很多人常常聽到一些鳥新聞就在那買來賣去,那種自我心理面就是弱到爆,會在股市中賠錢也是理所當然的,我這種贏家知道股市中賺大錢需要的因素,有實際一起投資幾年的人才會知道我的強大,一些吃飽沒事就在那酸言酸語的,其實這輩子都不會到達合格投資者的境界的。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輝達將與鴻海集團合作建設AI工廠!
2、劉董在預估鴻海全年營運時的想法!
3、特斯拉兩款Model Y在美市場降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