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性賣壓總是在起漲前,4938和碩漲完,應該就會回到鴻海了,以過去鴻海9,10,11,12月份業績都是月月升,今年應該沒有意外,今年應該會順利單月衝破5000億吧,不知道外資會不會買就是了,鴻海都是外資說了算的,雖然從過去的經驗,鴻海都會填權息,但是今年的基數那麼高,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加油鴻海,加油台灣!
恨天高 wrote:才第三季股本已膨脹12+%(第三季-第一季)獲利有增加這麼多嗎 = =?11.12月營收再怎麼增加全年EPS預估還是8元上下何況第四季股本還不知道會再增加多少嗯... 股本膨脹12.68%是因為配發股票股利與小部分的員工分紅。若之後未有其它增資活動,股本不會變動。今年前三季稅後淨利與去年前三季相比,年增率為15.28%。雖然今年第三季匯兌收益與業外投資收益較多而衝高獲利,但今年前三季業外收益總和19557130千元,對比去年前三季業外收益總和19544351千元,差異其實不大,僅增加0.065%,故其三季總和的稅後淨利年增率確實為本業收益能力的提升。現階段的重點要看第四季表現了,以10月份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22.58%,只要11、12月份能有同樣好的表現、甚至有更佳的成績的話,目前的價位就算的上合理、風險甚低了。
old_hsiao wrote:股價會說話,競爭對手股價在開香檳慶祝了,股價漲跌今天都表態了,還看不懂嗎?敵人都殺到門口了,該有危機意識吧. 簡單的說,因為iPhone6對原本只有接到銷售不佳的iPhone 5C的和碩所帶來的營收成長比例,高於原本就負責iPhone 5S的鴻海。且兩者股本差了六倍,營收所產生的EPS比例自然不同。和碩的經濟規模尚不足以威脅鴻海,比較令人在意的是有國家當後盾的比亞迪,這是敝人長期持有鴻海最重視的隱憂之一。
MM工坊 wrote:和碩的經濟規模尚不足以威脅鴻海,比較令人在意的是有國家當後盾的比亞迪,這是敝人長期持有鴻海最重視的隱憂之一。.(恕刪) 如果您的憂慮是比亞迪 那您大可放心比亞迪的後盾其實只有深圳市政府..而非整個中國目前中國的補貼政策早就從泛電子產業縮小至所謂的高科技產業..:如半導體產業 電動車產業等重點項目就連前幾年大力補貼的面板業..今年起都開始總量管制..不再任意擴廠避免當年LED與太陽能生產過剩的歷史重演(鴻海的四川天億計畫也因此夭折..改回高雄發展)比亞迪如今受惠的只剩他的電動車..他的電子代工早已不再享有特別的優惠比亞迪汽車還能有一些題材 一些夢想至於比亞迪電子..那就不用想了在中國如今『萬般皆下品 唯有"品牌"高』的輿論下整個中國的民情普遍早瞧不起電子代工這個產業..甚至避之尤恐不及因此比亞迪電子這個代工廠 很難再享有國家怎樣的特別優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