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9

投資/投機大小事

happywork01 wrote:
說的是 說的是,資質太差。
恰好還沒看到您的指教前就改了。
謝謝您!

其實我本就寫好一段要說,"拋磚引玉"是指我自己。
但突然想到不妨先聽聽恬適大的看法如何,所以就把我寫的部分刪了。卻沒改正"拋磚引玉"那四個字。
等我發覺不妥,並更改完後,也發覺藍天大的指正。真的不好意思。

happywork大客氣了,您真是個謙謙君子。其實我也常不小心用錯字詞成語,大家互相提醒求進步。

恬適生活 wrote:
'這類"倒果為因"的媒體標題,看了也實在難受'...(恕刪)

一個資產發生巨幅變動,知道原因的只有上帝跟操控的主力
一般投資人只能事後諸葛論了
要說上周五發生甚麼事,最重要的就是歐元區公布3月份的PMI製造業指數從49.2大幅降低到47.6
至於是不是引發債券殖利率大幅下跌的主因,就不得而知了.
值得注意的是,債券價格(殖利率創低)是否持續走高,是否是股市本波多頭結束的訊號?


happywork01 wrote:
恬適大大好久不見。...(恕刪)


呵呵...樓上兩位也太拘謹了吧! 輕鬆一點的好!

果然 happy 大也厭倦這類鋪天蓋地無腦的媒體文化呀!
如果進到這類媒體的辦公室,發現都是一群小毛頭,
每天在辦公桌前上網路找資料,貼貼剪剪,就發稿的情景,應也會有所感嘆吧!

其實只是私心的想看到專家/學者對於"美債殖利率曲線倒掛"更深入的分析/評論..etc.
無奈天下文章一大抄,有 google 更方便了...
或許國外有原文報導,只是未見到吧!

==========================

至於個人看法,其實也只是好奇一個簡單問題

"為何資金會不斷湧入/接受相對低利率的長債,而捨棄短債 ?! 連負利率也可接受 ?!"

其實在各大投行/機構,也必然早能預期約在何時發生"倒掛"的情況
因為早已是進行式,推手也必然包含這些投行/機構.

後續的問題應是這情況會維持多久 ?!
假如預期是三/六個月,那又為何不轉成短債獲取更高的殖利率 ?!
對於公司債/高收債又有何影響!?

這些資金流向/統計/分析資料當然非我一般小民能取得,
其中更包含了各國的外匯存底購債/匯率等問題

雖在投機/投資市場中,上述必有絕對的影響,但又牽扯廣泛
故....個人就簡單的關注下面這張圖來取代了...

P.S 常聽到專家媒體說避險貨幣...說真的...我還真不懂,
長期零利率的貨幣+負利率債市為何稱避險貨幣 ?! 又是人云亦云??








<<賠錢投資為何眾人搶?全球負利率債券市值逼近10兆美元>>

負利率債劵發行的是誰? 買的又是誰?

就算要倒貼利息,為了刷卡和電子交易,小筆周轉金也是得放銀行。
積少成多,如果想借錢的反而比較少,那現金就會過剩。
現金過剩,一. 就是就再降存款利息。二. 就是購入短期債劵。
存款利息,有央行規定,不是要降就可以降。
可是債劵即便殖利率是負的,只要利息高於存款利息,銀行就不吃虧還能有盈餘。

游資太多?那收回部分游資不就能解決?
這就是歐盟現在面臨的難點,不是每個成員國都能如此。
歐元在歐盟是流通的主要貨幣,緊縮或寬鬆都影響全局。難以每個國家都顧全。
而日本,不是成員國問題,而是央行鐵了心,不達通膨2%以上的目標絕不緊縮資金。

負利率的背後就是借錢的太少,企業看不到願景,不願大筆借錢投資。因為市場消費力薄弱。


<<那美債殖利率曲線倒掛又代表甚麼?>>

其實兩者背後原因類同。只是發生順序前後。
倒掛代表資金需求〝缺短不缺長〞。所以長期殖利率跌,短期殖利率漲。
資金需求是甚麼?30年期的是不動產借貸,10年期的是汽車借貸,助學借貸、公司借貸,3年期的是股票與信用借貸,1年期的是短期借貸。3個月的是流動借貸。

缺短,代表金融周轉旺盛、股票質借多、信用質借倍增。銀行同業拆款恐急。
不缺長,代表房地產景氣遲緩,汽車銷售不佳,公司願景不明。
加上本來有借入短期低利轉出長期高利以獲利的操作,會停滯。影響金融的獲利。

所以,以往只要出現殖利率曲線倒掛,晚則兩年早則數個月就會見到經濟衰退。
經濟本就以成長率估算榮枯的,如果現在不借錢投資,未來當然看不到成長。
未來沒有成長那也是持平,不是嗎?

但是經濟行為大部分是心理成分。蕭條時,房子其實沒有少,公司規模其實沒有少,勞動力其實沒有少,游資其實更多。少的就是對資產的認定價格罷了。
持平在統計上就是衰退,就會影響心理層面。

------------------------------

以前小弟都沒去在意這個領域。這算是第一次嘗試去解讀它,功力當然大不如樓主。不通處還請多包涵。
happywork01 wrote:
<<賠錢投資為何眾...(恕刪)


看到 Happy 大又再次詳細的解說,後輩還真是汗顏
不學無術的小弟,只能在旁敲邊鼓了...

"倒掛代表資金需求〝缺短不缺長〞。所以長期殖利率跌,短期殖利率漲。
資金需求是甚麼?30年期的是不動產借貸,10年期的是汽車借貸,助學借貸、公司借貸,3年期的是股票與信用借貸,1年期的是短期借貸。3個月的是流動借貸。
缺短,代表金融周轉旺盛、股票質借多、信用質借倍增。銀行同業拆款恐急。
不缺長,代表房地產景氣遲緩,汽車銷售不佳,公司願景不明。
加上本來有借入短期低利轉出長期高利以獲利的操作,會停滯。影響金融的獲利。"

上述完全贊同! 也感謝 Happy 大由"資金的需求面向"分類說明!

=========================

如用"投機/投資資金"來看

排除各國政府外匯存底/匯率穩定對於美債的價格/利率影響
在美債不斷發行"短/長債"下,"倒掛"情況顯示出了"長債"需求遠大於"短債"

才會在不斷推升"長債"價格後,造成其"利率"低於"短債利率".
當然也會是"賣出短債資金轉往長債" !

換言之也就是"投機/投資資金"認為"長債"是相對於其它商品是更好的標的(股票/原物料...etc.)

至於"倒掛後"為何不選"利率高"的短債?!
或可視為"預期短債到期前,長債價格將持續上揚" or "短債到期前,長債依然是相對於其它商品是更好的標的"

另一點是,過往殖利率曲線反轉,觀察的是"美國-10年減2年期公債殖利率" !!!
目前依然是 +0.17% 左右 , 就如過往"黑天鵝"一詞,"倒掛"一詞也算被媒體濫用了吧!

華文媒體這次鋪天蓋地的報導,指的是"美國3個月國庫券、10年期公債的殖利率曲線反轉(或稱倒掛)"
坦白說,這些媒體/記者應該也不知道 國庫券 和 公債 兩者有何差異吧! (我也是 google)

且很多報導都沒指出是那兩種的利差倒掛.搞不好都以為"殖利率"只有"長,短期"兩種" ?!?
對於華文媒體,又是一種淡淡的悲哀...

================================

"但是經濟行為大部分是心理成分。蕭條時,房子其實沒有少,公司規模其實沒有少,勞動力其實沒有少,游資其實更多。少的就是對資產的認定價格罷了。持平在統計上就是衰退,就會影響心理層面。"

簡言之,即是"高昂的價格回到應有價值"

"以前小弟都沒去在意這個領域。這算是第一次嘗試去解讀它,功力當然大不如樓主。不通處還請多包涵。"
Happy 大太謙虛了! 個人不也是門外漢,只是愛在版上瞎扯蛋啦!

債市/利率/匯率 , 可真是深不可測
連已往的老債王"葛洛斯"都因十年前 FED 的 QE + OT 摔倒好幾次(或許也是因未有此經驗吧!)

失去了一手創立的 PIMCO ,轉到"駿利"後也未見好轉,
前不久宣佈退休了........

=================================

"倒掛代表資金需求〝缺短不缺長〞。所以長期殖利率跌,短期殖利率漲"

飯後,一直覺得那裡怪怪的,重看了幾次 Happy 大的說明,似乎找到了原因

對於"資金需求者" , 借方 會依"風險"來決定利率之高低 ,
信用差/時間長則相對利率高;有抵押/時間短,則相對利率低

當景氣不佳 or "資金需求者"少, 則 借方 會降低利率來刺激"資金需求者"的借貸需求,如 QE & 降息
至於"銀行同業拆款利率",一般關注的是 LIBOR ,可參考
http://www.stockq.org/economy/libor.php

美債利率倒勾問題,應與"資金流向"造成殖利率的波動有關,
與Happy 大所說明的"資金需求"應非同一件事才是!

如有誤還請指正.

恬適生活 wrote:
對於"資金需求者" , 借方 會依"風險"來決定利率之高低 ,
信用差/時間長則相對利率高;有抵押/時間短,則相對利率低
當景氣不佳 or "資金需求者"少, 則 借方 會降低利率來刺激"資金需求者"的借貸需求,如 QE & 降息
至於"銀行同業拆款利率",一般關注的是 LIBOR ,可參考
http://www.stockq.org/economy/libor.php
美債利率倒勾問題,應與"資金流向"造成殖利率的波動有關,
與Happy 大所說明的"資金需求"應非同一件事才是!...(恕刪)

恬適大提到國庫劵,令小弟想起在入伍前把所有儲蓄買了國庫劵,當時稱為儲蓄劵。忘了是1年期還是2年。
雖說公債發行是政府,不過價格變動還是會影響其他債劵,所以就算是民間的需求也是會跟著受影響。

影響債劵價格跟利率的因素有兩個。「需求」和「供給」。
企業和政府需要資金,是屬需求方;金融界提供資金,是屬供給方。
上面恬適大提到的QE是屬供給方,但是降息卻是政策面。先不列入供需的討論裡。

殖利率漲,就是價格跌。資金需求(企業方)增多;提供(金融方)減少。
殖利率跌,就是價格漲。資金需求(企業方)減少;提供(金融方)增多。

倒掛,就是短期殖利率漲,長期殖利率跌。
短期買的減少,但是賣的增多;長期買的增多,但是賣的減少。
更白話說,『買方將資金由短期移到長期;賣方將需求由長期移到短期』

雖然個人這幾年都做期貨,但是以前是經營小企業。所以我只寫出『賣方將需求由長期移到短期』,沒有寫『買方將資金由短期移到長期』。因為畢竟懂企業比懂金融還多。

把OOXX再次整理一下,就顯得更清楚了。
我上一篇文沒有寫錯,以需求面來說,『賣方將需求由長期移到短期』,企業(包含政府)放棄了長期投資,只選擇短暫的資金周轉,譬如借錢買庫藏股.....。

另一個原因,我會用企業的需求面來解釋,而沒用金融的供給面來解釋的原因是:
新聞認為倒掛是經濟衰退的前兆。指的是經濟而不是金融。
企業和政府捨長求短,當然不利未來的發展。所以新聞真的沒有說錯,只是很少人真正分析出原因。

至於金融的『買方將資金由短期移到長期』,這如何解讀?
無論如何解讀,我倒是認為不太會因此影響股市,因為近幾年的股市並沒有與企業的獲利連動。
除非能回歸以往對本益比的挑剔,否則在資金無處可去的情況下,只有寬容本益比的再次提升,股市還是一片大好。
如果以後股市有崩跌,也不是企業的問題,或許是本身流動性的問題。

happywork01 wrote:
恬適大提到國庫劵,...(恕刪)

"影響債劵價格跟利率的因素有兩個。「需求」和「供給」。
企業和政府需要資金,是屬需求方;金融界提供資金,是屬供給方。
上面恬適大提到的QE是屬供給方,但是降息卻是政策面。先不列入供需的討論裡。

殖利率漲,就是價格跌。資金需求(企業方)增多;提供(金融方)減少。
殖利率跌,就是價格漲。資金需求(企業方)減少;提供(金融方)增多。

倒掛,就是短期殖利率漲,長期殖利率跌。
短期買的減少,但是賣的增多;長期買的增多,但是賣的減少。
更白話說,『買方將資金由短期移到長期;賣方將需求由長期移到短期』。

把OOXX再次整理一下,就顯得更清楚了。
我上一篇文沒有寫錯,以需求面來說,『賣方將需求由長期移到短期』,企業(包含政府)放棄了長期投資,只選擇短暫的資金周轉,譬如借錢買庫藏股.....。

另一個原因,我會用企業的需求面來解釋,而沒用金融的供給面來解釋的原因是:
新聞認為倒掛是經濟衰退的前兆。指的是經濟而不是金融。
企業和政府捨長求短,當然不利未來的發展。所以新聞真的沒有說錯,只是很少人真正分析出原因。"

====================

經 Happy 大再次說明,終於懂了....
反覆看了幾次,腦袋差點打結了!

原來 Happy 大是站在政府企業債的供需談論此事
並非認為 Happy 大說明有誤,只不過是看此事的角度剛好相反/不同罷了!

個人看的是資金流向/買方/購債者/公債
Happy 大看的是資金需求/政府企業債賣方/發債者

但對於企業/公司債發行時,
其殖利率理應是"被動"參考公債利率 + 債評/信評/展望/抵押...etc. 而往上加碼

故如由當下利率反推企業/公司債其"需求/發債量",是否不妥 ?!

至於美公債,這幾年,美國不斷發行更多新債/舉債,還舊債的情況下,供過於求,價格跌,利率漲
當然因也與股市大好有關.
而目前有倒掛情況,可簡單視為資金反而不斷湧入長債.

=================
"至於金融的『買方將資金由短期移到長期』,這如何解讀?
無論如何解讀,我倒是認為不太會因此影響股市,因為近幾年的股市並沒有與企業的獲利連動。
除非能回歸以往對本益比的挑剔,否則在資金無處可去的情況下,只有寬容本益比的再次提升,股市還是一片大好。
如果以後股市有崩跌,也不是企業的問題,或許是本身流動性的問題。"

Happy 大上述幾段話,值得思索一番咧!




小妹不才,歸結並提出通俗的論點:

從FED對白宮火力全開,理解利率升降與殖利率關係,進而理解投資人心理與對市場的判斷。

白宮意見:摩爾是川普屬意的聯準會理事候選人,他認為FED去年9月與12月不該升息,而是應該立刻降息2碼,尤其12月大宗商品已下跌,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看法同,更直言應停止縮表。川普更在推文砲轟FED,直言若不是去年底的錯誤升息以及縮表,經濟與股市將更好。

FED態度:FED副主席29日表示對美國經濟表示信心,他表示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反而可能有必要進一步升息。副主席對於中性利率估計是略高於目前利率的,並認為經濟成長放緩是暫時的,討論降息言之過早。

在FED暗示不升息的轉鴿訊息後,10年期公債殖利率隨之下跌,並且低於3個月公債殖利率,產生倒掛的收益率曲線。因為市場預期未來利率更低,擔心銀行會因放款賺不到錢而不願意放款,降低資金流動性,並進一步造成經濟衰退的可能,因此引發股市大跌的短暫恐慌。不過FED官員滅火表示談降息還太早,倒掛情形持續數月才會考慮降息立場。後又因FED表示5月將放緩縮表速度後,股市恐慌立即消失。

在搞懂利率升降與殖利率倒掛之間關係及如何影響經濟預期與股市的投資人心理後,那麼,究竟會如何影響市場趨勢?短期而言,近期投資人心理極受市場狀況影響。中期則必須了解追蹤與掌握利率與縮表對資金面的影響。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
2018-10-08---3.23% (高點)
2018-11-08---3.24% (高點)
2018-12-09---2.83%
2019-01-08---2.73%
2019-02-08---2.63%
2019-03-29---2.41%


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

2018-11-08---2.97% (高點)
2019-03-29---2.26%

美國-3月期
2018-10-08---2.271%
2019-03-29---2.396%




個人淺見-由於聯準會"確定" 不升息 加上下修經濟成長
市場認為"未來不可能升息" 市場所做的修正

但是 為什麼3月期債券 比2年期公債殖利率還高


恬適生活 wrote:
呵呵...樓上兩位...(恕刪)


樓主

我與大魔亞洲區大大已經準備好了唷



  • 16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