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lin180 wrote:
請問美超微幫輝達代工什麼?講來聽聽。美超微連輝達 下一代的GB200整櫃的水冷都沒有生產許可,你是在豪肖什麼?
不想理你,你還敢再三留言,看來只好恢復一下我的剛性
~~~美超微,幫輝達代工伺服器,是當前全球最大代工廠~~~
基本國小生的常識

我到底什麼時候,說過,GPU是美超微生產
你到底哪邊有疑問?
第一代DGX 就是用Nvdia V100晶片當核心,哪一種gpu是輝達工廠,自己,生產的
你要笑死我喔
連輝達是設計廠都不知道,你以為輝達是intel 自己設計,研發,生產,行銷嗎?
所有文章,皆為個人筆記,嚴格禁止作為實質投資指引及推介,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作者之交易方式及技巧
英特爾 (INTC-US) 周四 (25 日) 公布第一季獲利優於預期,但營收表現不佳,且本季營收和獲利展望均未達市場預期
營收:127.2 億美元 (年增 9%) v.s. 127.8 億美元
客戶端運算 (CCG):75 億美元 (年增 31%)
資料中心和人工智慧 (DCAI):30 億美元 (年增 5%)
網路和邊緣運算 (NEX):14 億美元 (年減 8%)
晶圓代工 (IFS):44 億美元 (年減 10%)
四大事業群 合計
75 + 30 + 14 + 44 = 16.3B > 公布的12.8B ( 太神奇了!!)
另外 跟據下面的資訊
https://www.trendforce.com.tw/presscenter/news/20240312-12073.html
三星號稱第二大代工 也才3.6B (23Q4, 本季還沒公佈)
所以不需要到2027 也不需要到2030, 2024 intel 就可以宣稱自己是第二大代工
==
事實上. 財報中還有一個分類是other 占了0.77B, 所以事實上, IFS 對 營收貢獻才 連1個B 都不到。
就是個只會左手賣右手, 為什麼直接喊第二? 因為他在半導體的營收本來就是第二
所以只要自己為自己代工 他馬上就可以震天響的喊他是業界第二
又如果自己賣自己為什麼 IFS 會虧損2.5B? 而營收4.4B? 大可說自己營收6.9B
簡單的講, 自己人都不買單. 表示一樣的東西如果今天CCG 事業端給其他業者代工只要4.4B 就可以做出來
但IFS 不成才需要花費4.4B + 2.5B = 6.9B 才能做出一樣的東西
那麼業界不自己做又可以給誰代工? 不用講也知道. 而我們又可以知道能幫他代工的
毛利是高達53%的.
也就是 CCG 花 4.4B 代工買來的晶片. 其實台積生產只需要 4.4 * 0.47 = 2.07
所以 IFS 花了6.9B 才能做出來的晶片, 台積電只需要2.07B 就能做出來 ( 先假設性能一樣吧)
這是一季 不是一年. 生產成本差將近50億美金, 快要3倍.
台積靠便宜人力來產生這50億的競爭力嗎?
50億相當 台積7萬名員工一人被"砍薪" 7萬美金/季. 就算是intel人事費有可能這麼高嗎?
不會做, yield 差可以大方承認
這個CEO 從上台就只會不斷嗆聲 會搶回技術領先. 又說要做代工
台積沒技術領先之前. 就已經是代工王25年了..
本來就不是靠技術領先成為代工王的. 可悲的是intel 到現在還不知道他的客戶要甚麼
台積剛結束技術論壇. 這次接露的技術中,只有少數幾項是說自己有最先進的奈米節點
雖然絕大多數新聞只強調A16 (1.6奈米), 但其實剩下的 7/8 在講的都是如何讓客戶更好設計與整合
像 nano-flex, N4X, COWOS, 車用封裝.
其中nanoflex 在3奈米就已經提過 ( 今年講的是2奈米也會支援). 像這種技術平常新聞根本愛報不報
因為報了大家也看不懂
可是不知大家是否有注意. 這幾年包含台積自己在技術上都是擠牙膏般的進步
一代對一代 ( ex 7nm to 5nm to 3nm to 2nm) 大約只能提升10~20%
但是相同台積5奈米家族, Qcom 的8Gen1+ 對比 8Gen3 都已經是40~50%以上得進展
也就是當一台500匹馬力的賽車. 要進步到550匹是相當難的. 而且就算
馬力進化到550匹,下賽道就能跑出好成績嗎 原本北紐一圈7min 有辦法-10% = 5:50?
通常是很難的. 反而協助駕駛更熟悉車輛操控, 駕駛員對於車輛駕馭的程度是遠遠超過馬力可以帶來的改善
畢竟平凡人拿到屠龍刀 跟塗聾刀 大概也沒甚麼兩樣.
intel 繼續吹下去, 18A 業界第一, 是 就像 三星也號稱自己GAA 第一人
自己代工業界第二. 是 喜歡自慰打手槍就盡量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