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投資就是年輕向前衝,老了開始縮,真的是這樣嗎?

MiPiace wrote:
年輕人,資金很寶貴。
沒有那種錢輸光了,賺幾年就有那種案例。


這十年是大多頭,所以很少聽到。

1990 泡沫破、2000 dot com、2008 次貸與金融。
加上 911、SARS...

經歷過這些年代的人,應該要記得:
大空頭或是崩跌時,社會上 - 會出現很多投資股市賠了很多錢的人
有人投得多,有人投得少。

--

另外上面講的再賺幾年,是指:
「出社會工作後 3~5 年的。就算全虧光,只要不負債不是借錢投資的話,
如果不考慮結婚生活需求的話,工作後 3~5 年的薪水存款,全 All-in 下去也沒多少。
再工作幾年就又回來了。
(雖然人生也沒太多個 3~5 年)」

本來就只是在講最壞情況的一種如果而已。
MiPiace wrote:
就知道怎麼投資最有利,
資產分配,不是你想的那樣。
我的分配就是全部股票。
現在是這樣,但以後會改變。
沒必要什麼 5/5, 3/7, 7/3, 3/3/4 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不當分配。


這是你的選擇,你的自由。
你頂多說不是所有人都「投資就是年輕向前衝,老了開始縮」

如果跌到剩 10% ~ 50% 、所剩下的還是夠你生活到一百一十歲的話,
那你當然可以全投沒關係。
就算別人講有關係,對你也沒意義,
你個人的錢想怎麼投是你自己個人可以決定。

但這不妨礙它可以作為一般論的通則。
MiPiace wrote:
沒本錢亂衝,還是以合適自已的規模,一步一步學習,累積足夠的本金再衝比較好。
資金少,也沒什麼好分配的,
是可以稍為投機一點,但實際上,是會影響上班情緒,影響本業的學習。


我是覺得你對其他人的發言立場或發言的意思,有誤解。
這個串,從來都不是鼓勵新手把所有可以用的錢,都拿去買股票的串。

標題那個,也只是一種「常見的現象的陳述」

沒有人要把它當格言
沒有人要把它當投資上不可違反的準則
沒有人要說每個人都是這樣
更沒有人要說你可以拿 某個特定年輕人 A 的作法,和另外一個特定老年人 B 的作法比較
chiyenms wrote:
這是你的選擇,你的自由。

你頂多說不是所有人都「但不用拿這個就說」

但這不妨礙它可以作為一般論的通則

一般論的通則,沒有這種東西。
投資分配,適性,適財,適所。
我的小孩,一個從選擇權雙賣起步。
一個現在跟我學價值投資。
能力背景不同,找不到任何通則。
一開始,沒有能力作組合分配,一次要學兩種不一樣的投資工具,是笑話。
起步,如果是選個股,就是留點生活現金,全部有序的買股,這一點都不是向前衝,而是謹慎的專注。
我鼓勵新手把所有錢都買股,但要有序,要知道獲利風險的範圍再逐步放大。
年老了,還是重復一樣的事,只是速度可以在很快的情形下,一樣有能力保持有序。

一開始,就學資產分配,那是浪費生命。
就像游泳一樣,都還沒下水,就在岸上,同時把自由式,蝶式動作全部演練一遍再下水一樣,是不可行的。

是不是向前衝,認同不是用資金衝量。
獲利風險控管才是衡量標準。
在獲利風險可控的情形下,投資就不是向前衝,
還沒足夠的控制能力,就做激進的投資,才算向前衝。
風險控管能力足夠,不管年紀,都沒有向前衝。
老頭資金大,經驗也好一點,押注大一點,看似向前衝,事實上是沒有,因為死不了。
chocho55

C大的通論不是這個意思,是指對一般大眾跟一般狀況而言,個別股票的投資案列當然是沒有通論的

2022-01-11 0:34
MiPiace wrote:
一般論的通則,沒有這種東西。


你是不是對「一般性」的「通則」這個詞本身就有什麼誤解。

一般性的通則,只是指:
經常會成立,或是可以作為經驗則的一種依據。

一般性的通則,不是指:
代表事情的所有真相/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狀況都必需成立

MiPiace wrote:
一開始,沒有能力作組合分配,
一次要學兩種不一樣的投資工具,是笑話。


邏輯上,你需要先懂/先知道有「兩種(含)以上的東西」

才會有「選擇」、才會有「分配」
chiyenms wrote:
邏輯上,你需要先懂/(恕刪)

不談通則這個東西了,不好談,也許我也擴大解釋,或誤解了。
純粹只就 年輕人該不該all in 去談,
all in 不all in, 不是重點,重點要算好獲利風險對價關係,跟承擔能力。
如果最壞的情況 ,是輸光所有可用的資金,而且機率不是非常低,獲利也不是相對非常大的情況下,那我不認為這是合理的事,是應該避免發生的。
就算幾年內可以薪水賺回來,以現在的社會情況,其實都是痛苦的回憶,也可能會有很大的後遺症,也不見得學到多少寶貴的經驗。
學投資,還是漸進式比較理想。先複製一些簡單的成功經驗,過程中去經歷可控的失敗, 這樣就比較可以避免資本全部流失的可能性。

我不反對 all in, 但反對沒有算好獲利損失相對位置的 all in.
有算好的 all in, 資本損失才會可控。

另外一個損失型態是持續失血,一樣還是不能以再賺幾年薪水就有的方式來解決。
投資,不能重復失敗過程,時間是寶貴的。
所以年輕時,投資反而是相對謹慎的。因為資本少,控管能力不足。
年紀大了,其實很多計算,控管,都變成直覺,感覺是向前衝,本質上是沒有。

我會回你文,重點主要還是不認同再賺就有這觀點,輸光所有可用的資金,那浪費的時間成本是巨大的,沒必要去經歷這種痛苦,也不見得學到寶貴的經驗。我也沒見過有那位年輕親友有那個準備去承受這種衝擊。
有兩個沒經驗的年輕親友去年買航運股受比較大的損失,我從他們身上看到的,是失去投資信心,而不是得到有用的經驗,也許以後內省會體會得到寶貴的一課,但眼前的問題,他們的對股市是恐懼的,投資潛力消失,要拾回很困難。失敗的原因都一樣,急著賺錢就向前衝,完全沒注意到風險。

投資起步要慢,
老了才會變快。
MiPiace wrote:
不談通則這個東西了,(恕刪)

說得太經典了
MiPiace wrote:

跟隨我作股票的年輕人,算一算,應該超過十個家庭了。幾乎都沒膽,因為:
沒從股市得到足夠的獲利,所以賠不起。
對自已股票的波動,太在乎了,1-2萬元的小小波動, 心跳就加速了。
三餐常常都要省吃簡用,賠個5000元,伙食費都成問題。
年輕向前衝,我完全看不到任何案例,都是怕得要死,視股市如虎口。
跟我買股,手筆比較大的,都超過60歲了,經濟比較自由,反而愛賭,因為輸得起。也比較了解我的習性。
年輕人觀察力不足,無法信任我的判斷。得失心太大,輸錢捨不得賣,賺一點錢就奈不住,反而不太會賺。賺錢經驗少,就更怕了。


年輕人,資金很寶貴。
沒有那種錢輸光了,賺幾年就有那種案例。
這種案例,都是用來勉勵那些輸光所有,想不開的人用的。
錢輸了,買不起生活用品,買不起手機,電腦,車子,房子,結婚戒指也買不起,甚至影響營養健康。
想要從頭來過是很辛苦的,
會影響生活品質,
會影響上班情緒,
我比較擔心的是女朋友可能都跑了,
或得到親朋好友的不信任感。


你要告訴他們方法要他們自己去驗證,不是他們何時拉釣竿
說一動做一動事實上是釣不到大魚,也得不到經驗與信心
MiPiace wrote:
如果最壞的情況 ,是輸光所有可用的資金,而且機率不是非常低,獲利也不是相對非常大的情況下,那我不認為這是合理的事,是應該避免發生的。


所以那叫「最壞的情況」

以開頭的文來講,那個比較偏業者的自律,或是業者的風險控管
具體的要配多少,並沒有任何一個硬定規定在限制,但

1) 只是個預設值的想法方向。在還不知道任何投資人個體具體情報的情況下。

像開頭文那個一般說明:本就是「對不特定的大眾/不特定多數的他人」在寫的東西
當然還不知道任何投資人個體的生活狀況、經濟狀況、個性偏好... 等個人情報的時候。
當然更沒有投資人表示出的任何知識、能力、或是意願表示的時候。
因為根本就不是對特定的單一人寫的東西。(包含一般書籍,都是寫給不特定多數)

- 更直接點,那個算是櫃台前對一般銷售,避免引起社會問題的自保。

具體來說,它真正在重視的是:
● 「較主動的」避免讓老年人的新手客戶放太高比例進去。
老年人就算投的時候嘴上說知道,
但放進去真的賠掉的話,找一堆媒體來哭訴說:
「虧掉棺材本,活不下去了...」 這對大家都沒好處。

實務上,看到或聽到別人說可以賺錢,就買下去的人很多。
(有時候這個「別人」是理專自己,或客戶要求理專推薦可以賺錢的東西 )


● 至於年輕人的話,如果選擇放多一點,
你要先讓他知道風險,他還是要這樣放的話就照指示作。
這就是說,你要提醒想要放多的客戶「最壞的情況」。
確定他想過如果發生這種狀況也可以接受,再這樣投。

(這邊其實有法規的硬性限制,你必需要放入具特定文意的文句)

至於上面說的(不特定的大眾)老年人、開頭的文說快要退休前的人為對象時。
基本上你還要假設它就是不再工作,不再有工作收入(退休的定義);
要靠手上的資產,過完餘生的狀態。
所以你要考慮到,讓他可以安全過完餘生的資產配置。
(這整串文的「老了開始縮」其實是在講這個;先講保證生存,再講其它)

評估上要「願意」且「有能力」吸收風險,才能作比較積極的投資,
不是只有「願意」就好。


2) 那個東西寫的對象,基本上是對新手或是準新手在寫。
已經投資多年的人,很少會去看那些平衡性的開場性的文章(券商櫃頭小 DM)。

其他安全水位有多少的話,也不只手上現金這一項。
投進去的部份先假設告知 100% 虧損也並不是常態,但可能會發生。
特別是如果單押個股這種要避免的狀況。
通常是建議不要單押個股,但就是有人會作。


特別是台灣很多人喜歡找「飆股」「爆發性高」的中小公司股票、或配置
* 近年是整體大多頭,所以這種狀況少了不少。
因為大多股票都漲很大,所以沒什麼必要再去找太特殊又沒聽過的東西。
但在大盤沒什麼進步好幾年的年代,要找這種股票的人就會變多。

運氣不好可能是:地雷股、虧空假帳、或是單純的產業或個別公司風險事件
包含單純的事故意外、技術不再適用、或是責任賠償、專利侵權訴訟等等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