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cccc0125 wrote:
我其實還有買一個農藥股,惠光...這家公司跟興農比如何?
因為我沒務農只能從財報來分析,兩家都是長年賺錢,股息發放也都還不錯的公司。所以兩家都有買。
其實台股掛牌的有三家,還有家 龍燈KY
龍燈比較...嘿嘿,所以不考慮
惠光跟興農相比的話,規模比較小,非農藥佔比較高(地工膜佔4成,農藥佔6成)
公司的發展重點也比較偏向地工膜
在台灣興農的農藥行要比惠光的常見的多,多年來我只有看到惠光的招牌一次
印象很深,因為當時手上有這檔,所以特別注意
興農股價已經夠死魚了,惠光更甚,所以折價更高,除了等除息外很難有機會賣出
農藥產業很平穩,而且近年來在生態保護抬頭的情況下,農藥其實很[不主流]
這裡面還選小型廠商,資金被卡住的情況會更嚴重阿
當然 要說存股的話,也是可以
parus wrote:
其實台股掛牌的有三家,還有家 龍燈KY
龍燈比較...嘿嘿,所以不考慮
惠光跟興農相比的話,規模比較小,非農藥佔比較高(地工膜佔4成,農藥佔6成)
公司的發展重點也比較偏向地工膜
在台灣興農的農藥行要比惠光的常見的多,多年來我只有看到惠光的招牌一次
印象很深,因為當時手上有這檔,所以特別注意
興農股價已經夠死魚了,惠光更甚,所以折價更高,除了等除息外很難有機會賣出
農藥產業很平穩,而且近年來在生態保護抬頭的情況下,農藥其實很[不主流]
這裡面還選小型廠商,資金被卡住的情況會更嚴重阿
當然 要說存股的話,也是可以...(恕刪)
就是因為看惠光地工膜接近一半的營收,而且算是有利基市場才買進的。
農藥首選還是興農...雖然近幾年生態保護抬頭,但我看興農也有再注意此趨勢,開始發展非化學系統的生物農藥,只是目前還在起步階段,貢獻不大,但起碼還是有朝著好的方向在轉型。
而台灣高溫,多雨,濕熱,耕地面積不足的情況下,要大量捨棄不用傳統化學農藥,根本辦不到...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這種化學農藥都還是有一定需求,有的是時間讓興農這種傳統農藥廠慢慢去轉型成非化學的生物農藥。
cccccc0125 wrote:
就是因為看惠光地工膜...(恕刪)
就農藥市場而言,台灣真的不重要......
這就是台灣幾家農藥廠股票最大問題,沒有足夠大的母市場(營收不受匯率干擾)
匯率變動會讓利潤飄的很嚴重
所以興農惠光的解決辦法都是多角化
想要拚成一線大廠的龍燈的利潤就會上下跳很大
農藥以功用來分主要有除草與除蟲兩種
除草的爭議不大,反正就是毒藥
除蟲的問題比較大些,特別是蜜蜂消失跟農藥有關,讓研發新的農藥的過程更複雜
總的來說,農藥產業會變成前面領先集團擴大市佔,後面小廠被擠出去的
不管是興農、龍燈還是惠光,都只是小廠
研發新品是做不到,只能生產學名藥
所以生產品質跟成本控管就很重要
興農8月以後有大買單進場
跟他南通廠終於完工有很大關係
接下來觀察重點就要看他產能開出來之後營收能不能上得來,毛利率能否維持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