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3662樂陞會漲一大段的原因 10/10號寫


bear753951 wrote:
關於無形資產高不高...(恕刪)


詳細嗎?我只看到商譽20億跟其他不知道是什麼無形資產合計47億

商譽的部分已經說了就是被人當盤子, 剩下的27億是專利、智財還是什麼可沒人說得出喔.

並不是說他的報表一定沒問題, 只是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 明明是跌消息面的股票硬要說是基本面有問題...重點是它跌了有人不服輸吧
要論無形資產的話
太空戰士加瑪利歐,應該有幾十億沒問題
Tiny Piece是什麼鬼?
cyhm wrote:
詳細嗎?我只看到商譽20億跟其他不知道是什麼無形資產合計47億

商譽的部分已經說了就是被人當盤子, 剩下的27億是專利、智財還是什麼鬼可沒人說得出喔.

並不是說他的報表一定沒問題, 只是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 明明是跌消息面的股票硬要說是基本面有問題...重點是它跌了有人不服輸吧

我不知道誰專業啦
我希望不是指我
畢竟我認為網路上多少會有人
在出事前發相似的分析
我想本科的會講得更專業
但結論應該不會差太多


1.跟同業比確實高的離譜,如果你真有親自比對也應該會同意這點
光那些併購案的金額 (要吞的對象大不知多少倍)
都遠超過資本額與公司成立自今的獲利 (本身既有價值相較非常少)
而且四處募資與編項目還不夠
高層還一堆人高極高比例的質押
這是在搞遊戲公司,還是在搞不動產出租販賣?

這種財務行為,別說是遊戲業,在其他各種行業都是危險的
一般只有不動產相關或船舶這種產業本身就極吃重錢的
不得以的產業特性下才會做類似動作
但比較其他重資金的產業,也很難找到像樂陞吸金槓桿那麼高的
前面其實我也提過了疑問
這些跡象光靠資產,負債這類的計算公式或表面數字
就能從中看出來的嗎?

總之證據是靠確實比較與分析出來的
並非只是光看你所知道的財務比率
就能認定你所認為的是事實
市場上有很多因為消息面下挫的事,個人同意
但正好這家公司,有著嚴重的跡象可追循
真要算消息面下挫好了,也是經營本質出問題的消息等級


2.同樣都是看財報
會看的只要注意到有項目暴增
公司卻不給說明,當然應該指出這裡有疑慮

事件發生前是不知道有什麼
但財報呈現的就是很危險很有問題
而且公司也沒有好好交待
所以可以選擇的話我當然不要
這種想法不就才是看財報的真正目的嗎?

前面計算樓因為要解釋所以寫得很繞
但實際上就只是注意到"無形資產這項高達30多%"這點
就可以直接進行同業比對,與打開財報求公司的明細說明
其實就無需再進行財務比率計算的這一步

不是因為有人搬出"硬要"這詞,從財報分析出的跡象就真能變成"硬要"
也不是我憑空腦補了幾分證據,打了一些不服輸的話
而是不管誰來分析,只要循著類似的分析概念都能得出這些理由的
如果是哪裡沒看懂,其實可以講出來大家討論求進步


3.剩下27億可不是什麼智財
整個無形資產幾乎都由併購與未知項目構成
權利金與智財等有價值的幾乎沒占多少

如果真的有實際把季報打開來看
就不需要說 "剩下的27億是專利、智財還是什麼鬼可沒人說得出喔"
因為上面都有記錄是哪些項目


沒問題的,從兩年前的第一筆大筆商譽那季開始讀
甚至可以看出過去以來的無形資產變化
你能查得到,大家都查得到,因為都放在財報裡了
肯去看的話一定有的


大概就先補充這樣啦
前面我有說我不是本科了
可能我發很多內文,都還講得不夠深入淺出
就只好歡迎補正與鞭策啦...

一定有事發前就po的人吧
可能在茫茫網海中待人挖出
如果我講的實在錯誤太多沒藥醫
去參考其他人的會計說明或許會更好?
Adfn wrote:
樂陞公司的無形資產跟同業來比的話,高得離譜。
事發之前,樂陞股價高的離譜的原因在於籌碼被控制,因此,股價才可以被控制到這樣高。
現在樂陞跌到15.8元都沒人要的原因在於
一、籌碼已經沒辦法控制。
二、樂陞這家公司的實際價值低於15.8元。
三、實際價值低於15.8元的原因在於公司被掏空。

掏空是嚴重的背信行為
要強調,是背信
所以

四、掏空是嚴重的背信行為,背信的公司就是會被市場拓棄

基本上能把四、列進去的話
四、可是市場上很鐵的鐵則
當然借屍還魂的另計

公司經營免不了會有各式各樣的危機
那麼外面的人要不要趁股價低
進場當白馬騎士
就是要看公司有無面對危機的勇氣
再來則是看提出的方法是否真能撐過危機

1.就算真是消息面惹的禍
源頭也是挖東補西的背信經營者自身
2.然後爆發初期所提出的庫藏股補救
也一點意義都看不出來

所以
1.資本市場上最忌諱的事,公司自己搞的
比起現在10幾塊
2.一開始算是有反應時間的,結果公司拿不出任何實質作為
所以事情經過列一列可以看出
時間確實也等它了,機會確實也給它了...

就算公司高層玩弄會計面的事不提
光是以上兩點,這公司就已經是搞自殺了
要說什麼因為消息面而跌其實也說的通
這些事簡直是最差的消息

連公司都自己搞自殺了,外部股東幹嘛提錢來救?


bear753951 wrote:
關於無形資產高不高,這棟樓前面就有專業網友分析了,還非常詳細
可惜有人還是不看就回文

不管哪種情況都發生在收購前沒錯,所以一直有人警告
甚至在收購前的周末,連那個日本人的底細都被挖出來
可惜有人還是不看,裝睡的人叫不醒

那個人絕對不是我.嗯..
就發文的時間點
我只是個馬後炮而已

補充是想重提
我當初看到無形資產高
打開季報一看,才發現無形資產高只算是個小線索
裡面的組成比例根本糟糕到不行...

現在相關單位在"研擬"劵商要負擔責任
相關單位難不成是金管會?
核準的程序也不是沒經過相關單位
事情出現了推責任倒是快
也就是說相關單位"企圖藉著"受害者聲討銀行的勢頭
想要訂上述的相關法案送審
嗯..反正至少我會努力記得程序有經過相關單位這件事

其實會想打那麼多字
多半也跟有感而發有關
要是論能夠讓人遠離這公司的這點
一定是跟"自己有主動注意到,無形資產占3x~4x%的怪事"有關

而不是靠那麼多稅金養的相關單位,替我注意到的
qpr205 wrote:
我不知道誰專業啦我...(恕刪)


純切磋, 絕對沒有人身攻擊的意思

我絕對同意分析出來的結果是這檔股票該避開, 只是他的那些項目並沒有隱藏起來而是光明正大地掛在報表上掛了兩年, 跡象出現了兩年然後現在補跌兩年前嗎?

其實我的論點很簡單, 基本分析對這檔股票無效. 尤其是現在消息面的利空太大, 你用正常的財報分析只會得到股價嚴重低估的結論. 那為何不乾脆地承認基本分析無效, 反而去調整報表數字來讓基本分析也會得到相同結論? 股價與財報脫鉤是很常見的事情不是嗎? 不只基本分析無效, 就算現在技術指標出現止跌反彈訊號也沒什麼人敢LP捏著衝進去買吧!

回到財報分析本身, 我承認我偷懶沒去查. 知錯能改, 善莫大焉...

半年報的無形資產明細如下, 底下還有攤提減損2億就不貼了:


商譽的重分類是處分Proficient Success Limited轉到流動資產的待出售. 其他的項目應該都可以看得懂, 就只有最後一項其他無形資產16億是完全無法得知內容. 這一項是16年第一季才出現的, 合理推測是買廈門同步所取得. 結果市場怎麼看? 季報5/15公布到5/31百尺竿頭正式宣布收購這半個月股價從80塊拉到100塊, 反應超正面的啊

股價漲的時候無形資產都不是問題, 跌的時候就這個該剔掉那個有疑慮, 那這個財報分析就失去了比較基礎. 例如"台積電的淨值實際上被大幅低估, 因為張忠謀的價值沒被列在資產負債表上, 台積電的真實淨值應該是XXX元", 你能接受這個所謂的真實淨值嗎? 當然一個沒說明內容的東西不能跟張忠謀相提並論, 但是就算不知道是什麼也不能逕自認定那個的價值是0. 要說那些沒價值總該要先知道那是什麼吧.

最後要提的是公司治理的部分. 講真的, "買方籌不出錢是併購標的的錯"這種邏輯我看不懂. 併購案失敗對公司的影響就是一切恢復原點而已. 結果因為買方是外國人抓不到就說有弊案把賣方董事長抓去, 那對善意投資人來說因為這個事件而造成股價超跌的損失要找誰討?

董監質押比高是董監事的個人財務操作, 對公司來說沒什麼正負面影響, 要解釋成董監事更有意願去維持公司股價也可以, 這跟公司的財務槓桿不能混為一談. 但是槓桿高就一定有弊案嗎? 還是為了得到賠償而必須按個罪名上去? 掏空還把證據放在財報讓所有人看的人不是心機重到不行就是笨到不行, 至於收購案破局對被收購方來說他大可以一句我不知道就撇得一乾二淨而且一切合法哦.

我不反對查清楚, 但我反對獵巫.
cyhm wrote:


純切磋, 絕對沒...(恕刪)

透過財報分析這檔有這樣難嗎?光無形資產佔比這樣高,幾乎就能確認這家公司有問題。不合理的財報,背後都有不合理的原因。
可惜他是代工而以!如果有自己的專利就好了!

像是迪士尼有米老鼠跟唐老鴨會比較值錢一點!
cyhm wrote:
買方籌不出錢是併購標的的錯(恕刪)

這句我能提出合理懷疑併購標的,

買方以不合理溢價,以及超過本身資金能力收購,
合理懷疑與併購標的(樂陞)共謀拉抬股價獲利!
若非預謀,百尺為何遲遲不願出面補救?
是負面消息太多嗎?那不正好省了一大筆錢?

我相信收押許金龍是以這點為基準,(外行猜測)
如果司法只是順應民意,中信早賠到脫褲~

補充:希望您不會認為我在獵巫......
cyhm wrote:
純切磋, 絕對沒有人...(恕刪)

這位兄弟的護航能力很強,
但你自己也說了,這股票跌的是消息面~

甚麼消息呢?

不外乎信譽掃地啦,牽涉掏空啦,財務不穩,營收不佳等等等...
這些都是消息,不是嗎?


(營收不佳,不是分析基本面我不知道還有啥方法......)
10/14 漲停,搭配跟他八竿子打不著的VR新聞順風車拉一波。
如果還沒上車的,建議看戲就好,如果已經在車上的,最後一次的逃命波,要逃的動作要快喔。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