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ncehome1@gmail.com wrote:不過這樣也很奇怪前面...(恕刪) 擴廠說是為了解決產能。單月營收15億時是靠加班解決。但如只是短單又何必擴廠?去年營收是今年的一倍,股價已確實反應。究竟擴廠是錯誤決策還是為了每月20億以上盈收或解決勞工長期加班問題備戰呢?
貝尼 wrote:所以言下之意,可以白...(恕刪) 白話是我也不知道,知道也不用打問號了。知道真相我就會直接大量買進或放空。建廠時問題一堆,營建執照拉,地層下陷拉,現在營收也降,廠建起來大概也只能空轉,好處是進可攻退可守,單來時可應付不怕跑單(未來車用電子,智慧城市這類網通工廠尚有春天),員工也不用拼命加班,兆赫之血汗工廠之名在南部已經多年了。
剛剛查了財務報表,2015的業外收益(主要是匯兌收益)貢獻了三分之一的EPS,2016的業外收益(主要也是匯兌損失)卻貢獻了負三分之一的EPS,再加上營收衰退,毛利率與營益率下降,獲利自然就呈現衰退的現象。如此股價不易上漲也算合理,所以對業外收益的經常性與穩定性必須要審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