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獨孤求敗您的這篇文章激起許多讀者的投資理財意識,相當正面,但我看了數遍後,覺得這只是一篇極為出色的股市操作成績表及資金配置觀念的分享,每年由C賺的錢轉到B累計,最後依占比(A62% B28% C10%)再轉到最保守的A,大盤夠低時再由場外的A轉到B、C做加碼。由於您是理工出身,所以您主觀的認為B都是由C賺來的,不必計算每年股價的漲跌,只要計算每年配息股收入即可,這在本樓一開始的7樓smallsong就已經指出這部分不合理之處(配息配股當天,股價下跌,羊毛出在羊身上),因為在一般通用會計原則下,股票的流通變現能力,幾乎是等同現金的有價證券,沒有把當期價格計入資產負債表,也就是說B部分不計股價輸贏,其實也就沒有真實反應出當年度的理財成績了,同時也就沒有真實看待整個理財計劃的波動風險。以第一金及合庫2015年為例,貼息貼權,事實上不但賺不到2015年還虧錢,若是如退休老人進一步指出的應該計入當期價格、當期成本、當期利潤,則輸贏上的波動就比較大些了,也就是說您在B部分獲利每年並不穩定。本文無意改變您的理財方式,僅在分享彼此的財務觀念,事實上您在ABC資金占比分配極俱義意,而C部的操作績效令人十分羨慕,可惜無緣分享。獨孤求敗5805 wrote:請見我在23樓的發言。我的長期持有股票部位的本金完全來自短期投資的收益。所以完全是零成本。我把它當資產,就如同房子收租一樣。就是要這樣的心態才抱的久。...(恕刪)
ke989 wrote:無論如何獨孤求敗您...(恕刪) 謝謝您的回覆。同樣的,我也無意改變各位想法,只是分享罷了。以B來說,6年前幾乎是沒有持股,它是每年C賺的150~200收益才投入B慢慢累積。以過去來說就算是B的股價上漲我也不會把它計入收益,試想一下,如果我把 B持股說是房子,股利說是房租,我想各位反而可以接受了。可是房子也是會上漲下跌的。另外,我的外幣投資美元,人民幣,要算買入匯差,用各位的算法,小弟也是賺錢的,但這也不會反應在我的每年損益表,而只會反應在資產表。其實給各位看的是損益表,另外我還有資產表,它就會反應實際現值。簡言之我的計算方法就是類似公司財報概念。薪資以外的資產每年增長才是王道。投資本來就是一個孤獨的路,就如同我在另一篇文章所言,自古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而我認為股無常規。意外的,我的做法引發一些討論。而其中的點滴,喜悅也只有當事人了解。
ke989 wrote:無論如何獨孤求敗您...(恕刪) 好文,能否分析我的方式是否有缺失需改進謝謝我的資產很少勉強糊口,有些資金讓我投資我都用銀行簿及總表管控我的資產,求簡單化資產求保本=每月底檢驗所有股票(資產總額)資產總額不是計算每支股的'報酬率'股利收入'資產總額是(所有股票現值總額+銀行簿餘額)所以資產分(生活資產)(股票資產)(基金資產)所以銀行簿分開(生活簿)(股票簿)(基金簿)生活銀行簿=除股票外,生活的一切收入支出股票銀行簿=股票資金+買賣交割+股利收入A)如何計算股票資產總額的損益:年初資產總額=年初(庫存股收盤價+銀行簿)昨日資產總額=昨日(庫存股收盤價+銀行簿)今年至昨日損益=(昨日-年初)的資產總額今年至年底損益=(年底-年初)的資產總額今年報酬率=今年投資損益/年初資產總額B)定期每月1次月底檢驗我的(股票資產總額)範例圖: http://goo.gl/pj3MVl
退休老人 wrote:股票投資虧損,明年的生活費要節制 退休之後的生活費,如果受制於投資績效,似乎不是個穩健的作法。分層資產配置的概念,以我的想法,短期配置,可以規劃兩筆定存,一筆一年生活費,另一筆投入兩年生活費定存,如果3年之內生活費無虞,退休生活的波動性才不會過大。而文中似乎沒標注固定的現金流,股利的定位,我把他規劃為非固定現金流。未來如果退休,我的退休資產配置應該會如下表。依變現性、波動性、現金流的固定性,分層配置規劃,其中短期規劃為3年(波動低,變現姓高),長期資金規劃則要有十年閉鎖不動(EX:投資失利)也不會影響生活的準備左項短中長期資產配置比,如果偏離設定太多,則會作再平衡的設定
120739289 wrote:退休之後的生活費,...(恕刪) Q:定存拆數筆A:我拆成台幣美金各2筆,每筆定存定期(3個月)定額自動續存.有資金需求就抓1筆解約,這十年提過2次,金融風暴與兒子婚禮Q:文中似乎沒標注固定現金流,股利定位A:股利在銀行簿,每月月底結算股票總額Q:不動產規劃A:另一版退休規劃,千算萬算不如一個變化投資娛樂旅遊.在兒子婚後有孫子.全泡湯不動產我把它歸0,重新裝潢給兒媳孫子住
投資已實現損益、以及已實現現金,並不會停留在長期資產欄位內,而是會回流到中期資產欄中的投資預備金,以投資預備金為水庫,調節各期的資產配置,例如回流補充短期的生活預備金,或視情況(時機)增加波動姓高的投資配置。整個配置設計成漏斗形狀的意義就是,最終所有的金錢流動的目的,真正的出口其實就是生活中的各種花費
退休老人 wrote:重新裝潢給兒媳孫子住 金錢流動的目的地,從來不是自己、就是延續至下一代(做公益不在此列),到人生的終點最終各項終究都會歸零,當然看著自己努力的心血歸零會若有所失,可是越到後面,財富的重要性就應該要越小。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心靈以及家庭關係的富足程度。當然我還沒到那個階段,只是我是這麼思考金錢的意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