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力晶再起


逍遙自在588 wrote:
哈哈 前幾周在20,21元大搶股票的散戶這下子有得套了.
這種大起大落的產業 外資給的本益比都是5,6倍而已吧.(恕刪)


還在以為力晶身處大起大落的產業?
是誰告訴你的?


力晶150億元聯貸案過關 可望加速大陸布局 2015/5/19 電子時報

內容: 晶圓代工廠力晶19日公告,為期3年、新台幣150億元的聯貸案簽約。力晶指出,此聯貸案的目的是償還全體債權金融機構借款,並解除債權債務協商。力晶原本是記憶體供應商,經歷上一波DRAM價格崩跌,最高負債達新台幣800億元,隨著轉型為晶圓代工廠的成效出現,負債金額降至150~200億元,日前新台幣150億元的聯貸案簽約,可望無債一身輕,有利於未來執行西進布局大陸的計畫。對於西進大陸布局,力晶表明立場,認為非常看好大陸客戶龐大的需求和快速成長的大陸半導體市場商機,長期以來也多方接觸尋求可行的合作方式,且已與大陸各省、市廣泛接觸,盼創造產、官界合作共贏的可行模式,但也絕對會以台灣為基地深耕技術。再者,力晶也看好生物科技、行動支付、物聯網(IoT)等新應用市場,對於未來三年的營運成長性十分樂觀。



KEYWORD : 西進布局大陸


懂得人就知道意思了 !!

世界先進缺12吋廠產能 未來發展恐受限 2015/5/22 電子時報

內容: 世界先進是專業8吋晶圓代工廠,在2012年也規劃布局12吋晶圓領域,出手競標茂德中科12吋晶圓廠,當時業界猜測,背後是有台積電下指導棋,不過仍是因為競標底價不足,最後該廠房由GlobalFoundries標走,2014年空廠房由封測廠矽品買下,作為高階封測技術的大本營。世界先進旗下兩大產品線是面板驅動晶片、電源管理晶片為主,部分面板驅動晶片已開始有轉進12吋晶圓廠,採用55奈米製程的趨勢,以及這次轉單到台積電的凌雲邏輯(Cirrus Logic)音訊處理晶片,也是因為有高階製程需求,一定要用12吋晶圓廠生產,世界先進當年跨入布局12吋晶圓廠,也是看重此產業趨勢。世界先進只有8吋晶圓產能的角色,未來發展可能會受到限制。李建樑攝預覽列印1/1">放大
不過,面板驅動晶片也有另一個8吋產能的需求,就是部分供應商也著手從80奈米製程轉回去做0.11微米製程,這部份對於8吋晶圓廠是有利的。



從DRAM生產製造轉到晶圓代工廠的力晶,因為多年前也跨入面板驅動晶片,將此視為轉型為晶圓代工廠的重要之役,和世界先進搶地盤,且因為有12吋晶圓廠這個大賣點,一度拿下iPhone訂單,當時也帶給其他晶圓代工廠不小壓力,轉進12吋晶圓廠成為業界一個討論的話題。8吋晶圓廠的另一波龐大需求是來自指紋辨識晶片,市場更認為指紋辨識晶片是這一波8吋晶圓產能缺貨的元兇,即使蘋果2015年將指紋辨識晶片轉到12吋晶圓廠以65奈米製程生產,但預計其他的指紋辨識供應商會繼續採用8吋廠生產,製程技術在0.35微米、0.13微米、0.15微米和0.18微米製程等。世界先進也看好未來能由指紋辨識晶片客戶的加入,淡化音效晶片客戶凌雲邏輯(Cirrus Logic)轉單到台積電的衝擊。不過,面板驅動晶片每年消化晶圓代工產能將近50%,市場胃納量驚人,大陸晶圓代工廠已經積極搶進此領域,世界先進作為專業的面板驅動晶片代工廠之一,也勢必要找尋其他應用,分散可能會面臨的風險。世界先進雖然2012年規劃搶茂德中科12吋廠失利,但2014年仍是成功買下南亞科8吋晶圓廠(現為世界先進三廠),目前已經將記憶體製程改為邏輯製程,持續擴充8吋晶圓產能。

6/18股東會當天 請力晶股友能支持賴敏郎<郎哥> 一票
目前董事會都是黃董的人馬,
多一位市場派的股東進入董事會,
對力晶的股東只會更好,希望大家能支持,謝謝
轉貼郎哥補充:
----------------
現場出席者
注意事項
提前到會場
1.6/18九點前˙入場
2.當天帶上力晶寄發的股東會出席單據/股條/委託書,個人身分證
3.進入會場,入口處,找力晶股務/群益股務------換成選票
4.選票有多種,每個程序議題,有一組選票,其中有選舉董監事的選票,注意,董事,監察人,獨立董事等,選票是分開的
所以,大家注意抬頭標題
5.選舉董事議題,請大家,把選票看清楚,填對候選人姓名,自己股數對清楚,然後投入正確候選人票箱(賴敏郎)
以上
感謝各位支持
賴敏郎
力晶的股東大會在即...
對於下半年的晶圓代工接單情形和dram景氣
年初宣示今年目標獲利150億起跳能否達成
黃老板應該會有所透露...
至於力晶的淨值目前在5.78元
快則第三季淨值回到10元..
慢則今年第四季一定會達成...
2016重新掛牌上市應該是板上訂釘沒有懸念了..
西進設廠就近服務大陸手機驅動ic客戶還是dram第四勢力結盟..
股東大會也許也會有著墨..
等6/18號囉...
敗家是美德
力晶五月份合併營收達 33.87 億元

力晶科技(股)公司10日宣佈內部自行結算之合併營收報告,民國一百零四年五月合併營收達33.87億元。
力晶2q約賺1.2元
華亞科2q約賺0.7~0.8元
2015年的EPS應該會拉開來了
掌握關鍵物資思維 大陸發展半導體不計代價 ( 電子時報 )




內容: 紅色供應鏈議題火熱,充分反應台灣面對紅潮的恐懼感,但以大陸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思維,取代台灣供應鏈從來不是目標,關鍵在於多數半導體零組件都掌握在美國、南韓手上,國家思維「極度缺乏安全感」才是關鍵。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對日本禁運石油加速日本戰敗的案例,一直讓大陸戒慎恐懼,深知這種「關鍵物資」掌握在敵軍手上可能隱含的風險,太平盛世時各國相安無事,一旦有戰事劍拔弩張,還沒打仗就先斷了「關鍵物資」的供給,根本就是大忌。因此大陸官方發展半導體產業供應鏈是從國家等級的思維著眼,甚至是有點不計代價的砸錢。大陸官方5年內砸下新台幣3兆元,達成50%半導體晶片自製率是終極目標,當中把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的西安NAND Flash晶圓廠、SK海力士(SK Hynix)無錫的DRAM晶圓廠等外商排除,就是認為這些晶圓廠產能具有不可控制性,50%半導體晶片自製率定義是「可掌握的」晶圓數量。根據熟知大陸的半導體業者分析,所謂「可掌握的」的半導體晶圓數量,並非是取決於在大陸境內的晶圓廠生產,大陸共產主義的思維邏輯認為,美國和南韓在大陸境內的成立的晶圓廠,在必要時期基於國家政策考量可以隨時終止運作,若換成是陸企在美設廠,一旦政府若要求棄廠,陸企認為「我們也會這樣做!」一語道破與資本主義世界思考邏輯的迥異。半導體業者認為,大陸高層的產業發展戰略已經從國家戰爭的角度擘劃,邏輯和脈絡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台灣官員是什麼事情都講得不明不白,也沒有具體的高科技產業發展政策,都要由民間企業自己去第一線肉搏。這樣的競爭環境,或許對台積電等大廠還有著充分自信,但對於其他中小企業,確實值得憂心。台灣半導體高科技產業有台積電、聯發科打下的深厚基礎,兩大龍頭也有自信技術絕對領先,且是提倡國際化的思維角度,充分展現台灣龍頭企業的高度。但大陸錢海戰術的壓境,受傷最重的恐怕是二線、三線企業,因此才有身處被紅潮中恐被淹沒的恐懼。

被我料到 21元是最高點 又跌回15元了. 這種公司本益比都5倍6倍而已.
JupiterGod168 wrote:
...(恕刪)
  • 4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