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

我買基泰的理由


sicin wrote:
基泰已經轉型成包租公
假如這樣的話,那我大概準備走人了...

基泰是地產開發商,不是吃老本的資產股,地產開發的專業還是在於"開發",也就是加值,基隆墓地開發案正是我所欣賞的,也是我長期持有基泰的原因,除完息後我又加碼了一些,現在已經500+了。我願意把錢投在他身上,是因為他可以幫我創造更大的價值,而不是當包租公,假如只是要賺租金的話,那我去種花得了。

基泰當然一直有想進入資產管理這一塊,不過想喝牛奶不見得要自己養條牛,現在台北的租金報酬率太低,更重要的是,地產開發商不開發土地,那等於是浪費專業了,可以留幾個樓層自己來營運,但是大部分的樓層還是要賣掉才行。我之前survey夏威夷的飯店,找到了川普飯店,川普不愧是成功的地產商人,川普飯店他在經營飯店,但是也在賣公寓,用飯店來幫公寓加值,可以收回資金,也可以有營運的收入。

國產大樓買了40幾億,貸款了30億,假如基泰就這樣當包租公了事,那我真的會很失望。國產大樓就是著眼於都更,應該是忠孝案完成之後才會有所動作,也許會拖更久,因為忠孝案也許基泰也還沒決定要弄成怎樣,在等待的時間中有點租金的收入來補貼,也比養素地什麼都沒有來的好。

持有基泰真的要有長~~期抗戰的打算,也許股價在未來一兩年也難有表現,也就是你要有心裡準備,當你缺錢要賣時,不會有好價格,但是以基泰照顧股東的態度來說,去年沒賺錢,今年都還配1塊給你過生活,以後每年發點股息讓你過日子應該還是可期待的。我繼續加碼基泰,原因之一是太便宜,原因之二是我在別的股上賺太多,我在2014年開始買進的漢唐,前陣子除息前出清,獲利超過1倍,賺到超額的利潤,要守住他,最好就是放房地產。
台北車站旁邊的地不是這麼好找的
想蓋房子賣哪裡都行
但台北車站是精華區中的精華區

我覺得切入資產管理非常好
至少每年都有穩定的獲利來源
好像是國產只租不賣,新的今年要找租客了,還有把台大的那豪宅賣出,之後聽說還有內湖大直的建案,不過如果買地賣屋,難道台北市沒有賣完的一天???有這麼多的台北市土地可以開發???
基泰股價便宜,但便宜背後投資人要承擔的風險也不少
一是房市不佳,基泰去年全年成交僅10戶5車位成績非常不好
預售屋簽約紅單額度也銳減至1.8億年減64%
後續的營收能見度很低

二是一筆十億的可轉債很快將在明年十一月到期
轉換價格設定在16.7元幾近現在股價一倍
不易吸引債權人轉換

三每年租賃收入維持在一億上下,但都是一年以下短約為大宗
租客也有減少,租賃合約簽約量由前年43億跌到去年34億年減30%
向銀行融通的短期建築借款年息在七千萬上下
基本上拿租賃收入補貼銀行利息就所剩無多
拿這個當作發股利的來源恐怕杯水車薪
要靠租賃收入來吃飯放眼未來基泰忠孝的表現或許還有些可能

四不知為何公司持有高額人民幣資產,去年承受匯損1.7億

五從業員工人數近年減少22%,猜測內部已有lay人的動作
經營已經是度小月了,還增加股利支出徒增財務緊張這點做的並不是很明智

J1977 wrote:
基泰股價便宜,但便...(恕刪)
股價不便宜的,要承擔的風險也不會就比較低。

基泰的營運費用一年大約1億初,這是建設公司的好處,就是基本支出而已,尤其J大提到人力減少22%,那營運費用就會更低。假如公司整天開業沒事幹,沒有任何營收,那大概3~4年會虧掉1元的淨值,Q1淨值18塊,扣掉配息1塊,剩下17塊,就這樣混吃等死,10年後大約還有14塊,這個14塊包括忠孝大樓、國產大樓跟人民幣定存,即使要清算也會高過14塊(忠孝大樓是成本列帳),至少忠孝大樓還算有價值。

我跟J大在另一樓在華電這檔有過一些討論,我說我那時投機華電的理由是,輪盤有9黑1紅,押黑的勝率很高,我沒理由不下,你那時也是提出諸多華電在財務上、營運面上的疑問,我其實都同意,公司的營運本來就有諸多風險,風險1/100跟風險1/10000差了100倍,看起來很嚇人,不過對於要投機的標的,對我來說1/100已經夠低了,再低100倍的意義也不大,重點是勝率有多高?

是的,我現在加碼基泰就是要投機,理由仍然是9黑1紅,沒理由不押黑,我那時花了不少篇幅在描述對華電大股東心態的猜想,當然我對基泰大股東的猜想不會同於華電,不過原則上仍是類似,大股東不會忍受長期股價大幅低於淨值的,要發動要有恰當時機,短期是不可能,至少要等忠孝案結案才行。基泰目前只有餘屋,其它的看得出來就是放慢開發腳步,基泰營運原本就是小規模,不像興富發遠雄那種,一定要一直找新案來推,因為一旦營收下滑,股價就沒撐了,那基泰都已經剩10塊了,股價淨值比只有0.6,還能怎樣?既然市況不好,維持小虧過冬也不錯。

至於可轉債,老實說,我一直很好奇可轉債的買方,基泰已經發過多次可轉債了,這樣小規模的公司,雖然很老牌,但是營建業總是不比電子業風光,但還是能每次都完售,我是覺得應該大部分是關係人買走的,當然這樣的往來是有點疑慮,不過沒出事就先假設沒問題,至少在沒有證明財報造假之前,就是無罪推定。定存的那20億在財報上的附述有償還公司債一詞,所以到期還款應該沒有財務壓力。

華電和基泰有著顯著的不同。

華電長期來有著還算穩定的獲利,大約1元上下,這個角度看10元的股價不算低估。淨值高是因為提存為庫藏股損失的特別盈餘公積,而這也是10年賺錢卻無法發股利的原因。等到可以發股利了,如同這兩年發個0.5元對股價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而去年漲那一波的來源是賣利澤和美國土地的獲利,以及減資。也就是說長期而言,若不論土地資產就營業而言,華電沒有太大的投資機會,只是短期有個大利多。

基泰長期也許如e大所言值得投資(用也許沒有否定的意思,只是不了解,保留一點而已),但目前來看,去年沒有營收,今明兩年也不樂觀:108年才會有新建案收入,而成屋至今也賣得太差了,也就是說現在沒有看多的理由 (除非發生賣地或其他無法預期的部份)。


JY38126 wrote:
基泰長期也許如e大所言值得投資(用也許沒有否定的意思,只是不了解,保留一點而已),但目前來看,去年沒有營收,今明兩年也不樂觀:108年才會有新建案收入,而成屋至今也賣得太差了,也就是說現在沒有看多的理由 (除非發生賣地或其他無法預期的部份)。
我前面也說過這個價位進場就是要"投機"的,要投資當然不會選基泰。

成屋不是賣太差,而是不急著賣,現在市況不好,沒有新推案,就是慢慢賣,急賣只會少賺而已,何必呢?我三重住家附近有個案子叫大道首璽,賣2、3年了,討論區偶而會有人問到價格,然後就會有人回說,賣那麼久賣不完建商壓力大囉,等著撿便宜吧,事實上到現在實價登錄三不五時就會有幾戶,有便宜嗎?答案是沒有。現在小規模建商就是餘屋慢慢賣來度過寒冬,然後找一些小案子來推,讓員工有點事做。大型建商因為要繼續推案,有資金回收壓力,才會降價出清餘屋。

其實投機的重點不在營收、不在未來展望,而是股價淨值比,忠孝案完工後應該值多少錢?國產大樓都值40多億了,全新的忠孝大樓應該值多少?連基隆偏僻的墓地,基泰都找得到人接手了,處理大型資產基泰應該很有人脈與經驗了,住家要一戶一戶賣,商辦多的是保險公司會感興趣,所以我從不擔心這兩個最大的資產的處理問題,至於住家餘屋,總值也才10多億,真的是不急啦。

我手上有許多展望良好的持股,譬如台光電,譬如興勤,我在持有的同時,並不影響我對基泰的佈局,基泰是要投機的,期望的是股價往淨值靠近,更何況淨值還是被低估的,誰會讓股價往淨值靠近,當然不是散戶,當然不是投信(投信買股是要提報告,要看多才能買,不能投機),靠的當然是大股東,當忠孝案完工,然後傳出一半的樓層賣給xx壽險,獲利一個股本什麼之類的,假如你是大股東,你甘心於10塊的股價嗎?何況可轉債轉換價格16.x...以上情節純屬虛構,是我自己腦補出來的,投機華電時我也腦補了很多情節。
基泰聽說今年要賣閒置土地,加強賣屋,應該不會沒營收,他們老闆的想法跟一般人不同
ejan1969 wrote:
成屋不是賣太差,而是不急著賣,

好像也看過新聞,基泰(副總?)說成屋不打算降價求售,應該就是這個樣子。

關於基泰忠孝有個疑問:
當初宏盛金融大樓風光落成,大氣要整棟賣,宣稱有200億營收。後來整棟賣不成,分層賣也沒成功,現在部份轉出租。基泰忠孝97年拿的建照要蓋商辦,經幾次變更現在是商場/旅館/住宅三合一,近年又有好些建商(比如皇翔)轉蓋旅館,基泰忠孝的有利點在哪裡?
(又照基泰目前的說法,基泰忠孝完工後將只租不售,待滿租或...後再考慮整棟出售。)

老實說,我對房地產/營建並不了解,只是買了營建股後下了一些工夫而有一些瞎子摸象式的認知。上面的疑問就只是不了解而提出的問題,並非質疑什麼,有失禮不妥的地方請包涵。

=================

寫完這些回頭看,我好像了解e大投機的意思了。
大家多討論多交流都是好的。
縱使立場想法相左,也能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以我投資遠雄為例,它低於淨值的時間至今長達七年。
汐止utown和海外投資帶來豐沛獲利和金流,股價仍舊與淨值數字相距甚遠。
不光是遠雄,很多企業的大股東在股價低於淨值中持有的時間都很長。
這些人出資成立企業的初心都是雄心萬丈逐鹿於商業機會和市場,
終日在意股價浮沉一心套利出場的大股東只是少數人。
聯發科副總劉丁仁退休後,不論股價五百還是兩百
手中一直持有著兩萬張聯發科股票
新普董事長宋福祥手中股票只有1%,看似為鴻海作嫁
仍是忙於擘劃公司策略並未一走了之
所以我的想法是大股東本身有其專業執掌,不依賴股市交易為生者
斷然沒有理由判斷他們無法長期忍受股價低迷,非得找個利多拉一波
真的口袋缺錢,上市櫃公司本身可以變現的管道也相當多元。
除了發債或質借,也可以母子公司交易或背書保證方式流通現金。
最近遠雄趙董就是這樣被起訴的。而他本人十多年來從未在公開市場以賣出遠雄股票的方式變現
基泰底下也有一家維勝公司,實收資本額8.19億卻動支了基泰十七億的背書保證額度。
但我不是說它有問題,意思是說大股東要找出錢來管道太多了,
不盡然非得跟股票扯上關係。
投資作家怪老子則認為股價和淨值無關和未來現金流有關。
論述精彩值得分享一讀http://www.masterhsiao.com.tw/Smart/SC226/SC226.php
  • 4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