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us wrote:p大講的很實在,我最近的體悟是,人活著就是為了過日子。
前一篇想說的,最主要是 人生其實不是工作->退休或賺錢->退休這樣的二分法
我37歲離開職場,到現在已經8年了,其實我到現在別人問我,我"退休"這2個字還是講不太出口,只有當別人主動提到這個字眼時,我才會勉強回答:對啦,也算是退休啦,要不然要像p大一樣講出這樣一篇,聽的人也聽不懂,還不如就退休兩個字帶過。
怎麼樣算退休?
最簡單的定義應該是,不需要為了賺錢而被工作綁住,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有一個固定的事情在做,有一個同事圈,還有錢領,真的有比較不好嗎?我最近2個月開始每天早上騎腳踏車,原因是身體出問題,膽固醇200多、有脂肪肝、血壓170/120...我從小就是一個瘦竹竿,到現在也是,不過血壓從小就偏高(30幾歲時140/100左右),最近經由極端的飲食控制,每日運動,早睡早起等等,血壓終於控制在120/80的標準值上下,我在想,假如我還有繼續上班的話,身體狀況應該會比較理想。
其實自我的控制真的是不容易,尤其是閒散了好幾年,又要上發條,真的要有足夠的意志力才行,所以很多人羨慕早早退休的人,但是也有很多退休後身體狀況一落千丈的,我身邊就看到不少的例子了,所以要提早退休,除了財務規劃之外,自制力與克制力也是很重要,因為由儉入賒易、由賒反儉難。
其實理財投資現在佔我的時間只有一點點了,可能10%都不到,價值投資就是這一點無趣,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小孩上,花在過日子上,不過我最近發現,我的勤奮養出了一個日漸懶惰的孩子媽,孩子媽有在上班,不過我從不覺得上班是件多偉大的事,所以我開始慢慢放手,有些孩子的教養事情,我就刻意的不理不管,常常得忍受孩子媽抱怨的眼神,我也只能默默承受,我可不希望等孩子大了你才驚覺沒有參與到孩子的成長,有時候想想,假如我也去上班,把孩子丟給安親班,那可能省事多了。
所以呢,人生會被綁住的事情有很多,不是只有上班這件事而已,當然可以不用花太多時間去賺錢是比較理想的生活方式,該追求的應該是平衡一點的過日子方式,而不是賺夠一大筆錢然後退休無所事事。
aup6cj06 wrote:
所以人生難道就只是活著嗎?
或者說只是為了我們愛的人而努力的活著?
還是說跟我們所珍愛的家人一起生活?
我想 你這裡的活著 跟我們說的 活著
雖然是相同兩個字 在各自心裡的份量是完全不同的
我的活著或生活 包含著每天的每一分鐘
包含你愛的人與討厭的人,喜歡的事物與不喜歡的事物
或許用 體驗人生 比較容易被理解吧
前幾天看到有人轉貼小劉醫師的一句話
我所見所聞的生命,用各種消殞的方式來告訴我:「沒有時間為別人而活了!」
生命的目的不是什麼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而是 生命本身就是目的
為什麼一定要 努力終身的目標?
為什麼不能 每年努力不同的目標?
追尋的過程比最後結果更多重要了10%
金錢很重要,因為他可以交換很多東西
但也正因為他可以交換很多東西,所以固執於保留金錢其實就抹煞了金錢本身的意義
金錢是幫助「你」這個個體存活下去的工具而已
(弔詭的是,總是在悟透這點之後金錢才會靠近你)
澳撕丁 wrote:
大家都是作那行 一年賺多少錢 可以這麼早退休
我無法想像 四十多歲就退休
四十多歲應該是事業 正準備走向巔峰的時刻吧
不要告訴我身上有幾百萬台幣 就可以過後半輩子
況且我相信 大多數在台灣工作的人 四十多歲時身上都還沒幾百萬
你說的話的確是社會常態.
這世上的確有許多能人,但所佔比率極低.
在台灣上市公司之中,有許多30幾歲就當總經理,或是董事長,真的很多,多到嚇人.
這些人在媒體大談自己如何努力從基層做起時,經常強調自己職場的歷練,
但卻會忘了提到自己的爸爸/家族剛好恰巧是公司的控股大股東.
或許,網路上有的人在談如何在30幾歲以投資理財達到退休目標的同時,
也可能不慎忘了提到一些幫助他們達成退休條件的關鍵外在因素.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