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有人是45~55歲已經退休的嗎? 被動收入來源為何?

做自己喜歡的事最重要
不要浪費生命的寶貴時間
不用在意別人的看法
日子開心就好~~

parus wrote:
前一篇想說的,最主要是 人生其實不是工作->退休或賺錢->退休這樣的二分法
p大講的很實在,我最近的體悟是,人活著就是為了過日子。

我37歲離開職場,到現在已經8年了,其實我到現在別人問我,我"退休"這2個字還是講不太出口,只有當別人主動提到這個字眼時,我才會勉強回答:對啦,也算是退休啦,要不然要像p大一樣講出這樣一篇,聽的人也聽不懂,還不如就退休兩個字帶過。

怎麼樣算退休?
最簡單的定義應該是,不需要為了賺錢而被工作綁住,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有一個固定的事情在做,有一個同事圈,還有錢領,真的有比較不好嗎?我最近2個月開始每天早上騎腳踏車,原因是身體出問題,膽固醇200多、有脂肪肝、血壓170/120...我從小就是一個瘦竹竿,到現在也是,不過血壓從小就偏高(30幾歲時140/100左右),最近經由極端的飲食控制,每日運動,早睡早起等等,血壓終於控制在120/80的標準值上下,我在想,假如我還有繼續上班的話,身體狀況應該會比較理想。

其實自我的控制真的是不容易,尤其是閒散了好幾年,又要上發條,真的要有足夠的意志力才行,所以很多人羨慕早早退休的人,但是也有很多退休後身體狀況一落千丈的,我身邊就看到不少的例子了,所以要提早退休,除了財務規劃之外,自制力與克制力也是很重要,因為由儉入賒易、由賒反儉難。

其實理財投資現在佔我的時間只有一點點了,可能10%都不到,價值投資就是這一點無趣,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小孩上,花在過日子上,不過我最近發現,我的勤奮養出了一個日漸懶惰的孩子媽,孩子媽有在上班,不過我從不覺得上班是件多偉大的事,所以我開始慢慢放手,有些孩子的教養事情,我就刻意的不理不管,常常得忍受孩子媽抱怨的眼神,我也只能默默承受,我可不希望等孩子大了你才驚覺沒有參與到孩子的成長,有時候想想,假如我也去上班,把孩子丟給安親班,那可能省事多了。

所以呢,人生會被綁住的事情有很多,不是只有上班這件事而已,當然可以不用花太多時間去賺錢是比較理想的生活方式,該追求的應該是平衡一點的過日子方式,而不是賺夠一大筆錢然後退休無所事事。

ejan1969 wrote:
所以呢,人生會被綁住的事情有很多,不是只有上班這件事而已,當然可以不用花太多時間去賺錢是比較理想的生活方式,該追求的應該是平衡一點的過日子方式,而不是賺夠一大筆錢然後退休無所事事。


大大寫的不錯,但是我常常覺得:所以人生難道就只是活著嗎?

或者說只是為了我們愛的人而努力的活著?

自己倒底想要什麼 ? 人到了這個年紀,還能在追求什麼的時候不逾矩呢?

追求到了之後又如何呢? 似乎可以當作一輩子的目標不是太少就是太難了
所以人生難道就只是活著嗎?

或者說只是為了我們愛的人而努力的活著?

還是說跟我們所珍愛的家人一起生活?

mobile3803 wrote:
被動收入...退休金先定存,等0050跌到50以下,再分批買,漲到60以上,分批賣..(恕刪)


如果股票不上不下怎辨,或又是長時間維持高檔怎辨?
操作方法是好的會賺錢,但要當被動收入就有點不適合,
退休的被動收入建議還是選較固定的收益比較恰當。

aup6cj06 wrote:
所以人生難道就只是活著嗎?
或者說只是為了我們愛的人而努力的活著?
還是說跟我們所珍愛的家人一起生活?



我想 你這裡的活著 跟我們說的 活著
雖然是相同兩個字 在各自心裡的份量是完全不同的

我的活著或生活 包含著每天的每一分鐘
包含你愛的人與討厭的人,喜歡的事物與不喜歡的事物
或許用 體驗人生 比較容易被理解吧

前幾天看到有人轉貼小劉醫師的一句話
我所見所聞的生命,用各種消殞的方式來告訴我:「沒有時間為別人而活了!」

生命的目的不是什麼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而是 生命本身就是目的
為什麼一定要 努力終身的目標?
為什麼不能 每年努力不同的目標?
追尋的過程比最後結果更多重要了10%

金錢很重要,因為他可以交換很多東西
但也正因為他可以交換很多東西,所以固執於保留金錢其實就抹煞了金錢本身的意義
金錢是幫助「你」這個個體存活下去的工具而已
(弔詭的是,總是在悟透這點之後金錢才會靠近你)
"什麼叫退休? 那只是一種心態
現在的我會覺得 很多的人在他們找到一家願意待下去的公司的那一天就已經退休了
算計著每月的薪水來調整自己的欲望 而不再想要做什麼
上班跟退休 只是在於白天有沒有一個固定地方可以待著而已"

四十了,工作壓力讓我一直在想著退休這檔事,
只是一方面孩子尚小,另一方面捨不得現在有固定收入的日子,
您這句話,真是頗有意涵啊⋯⋯
對我來說,生活的目的是在追求快樂/享樂的最大總值。(橫軸是時間,縱軸是快樂所畫出的最大面積)。而生命的意義是在對周圍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
在不缺錢的前題下,如果工作對這兩項沒有幫助的話,也就是不快樂和不被認可,那就不如歸去。
退休是上班的結束,但也是自己要對自己生活安排負責的開始。地球那麼大,不上班就不知道要做啥的人也蠻慘的。
大家都是作那行 一年賺多少錢 可以這麼早退休

我無法想像 四十多歲就退休

四十多歲應該是事業 正準備走向巔峰的時刻吧


不要告訴我身上有幾百萬台幣 就可以過後半輩子

況且我相信 大多數在台灣工作的人 四十多歲時身上都還沒幾百萬

澳撕丁 wrote:
大家都是作那行 一年賺多少錢 可以這麼早退休
我無法想像 四十多歲就退休
四十多歲應該是事業 正準備走向巔峰的時刻吧
不要告訴我身上有幾百萬台幣 就可以過後半輩子
況且我相信 大多數在台灣工作的人 四十多歲時身上都還沒幾百萬

你說的話的確是社會常態.
這世上的確有許多能人,但所佔比率極低.

在台灣上市公司之中,有許多30幾歲就當總經理,或是董事長,真的很多,多到嚇人.
這些人在媒體大談自己如何努力從基層做起時,經常強調自己職場的歷練,
卻會忘了提到自己的爸爸/家族剛好恰巧是公司的控股大股東.

或許,網路上有的人在談如何在30幾歲以投資理財達到退休目標的同時,
也可能不慎忘了提到一些幫助他們達成退休條件的關鍵外在因素
.
  • 4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