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董回達的很含糊,他說群創有很嚴格的管控財務,Q4因有提列員工紅利,所以營業費用較高,至於Q4所得稅因有虧損抵減的影響,2015年所得稅就會增加。
此外2015/Q1將維持高檔產能利用率,為51旺季預作備貨,今年上半年tv,市場仍是缺貨。
明年折舊大減160億,這點真是超級利多。

阿陀陀 wrote:
PK 大戰 這次輪回...(恕刪)
阿陀陀 wrote:
PK 大戰 這次輪回K大小勝一回
兩位大大 眼光銳利 心胸寬廣 都是願意分享的好人
買股倒是其次了 看PK大戰 才是精彩 哈哈
wenchienl wrote:
庫存問題請參考群創那...(恕刪)
pqaf wrote:2014-09-10
我對財報裡的 存貨和成本的關係也是搞不太清楚, 我原先的認知如下, 或許有誤,請提示
中華民國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十號「存貨之會計處理準則」.關於"存貨之原始衡量-固定製造費用之分攤"修改後,
實際產量與正常產能差異重大:因產能較低或設備閒置導致之未分攤 固定製造費用,應於發生當期認列為銷貨成本.
我的認知,
單位成本 有分 固定成本(如企業管理人員的薪金和保險費、固定資產的折舊和維護費、房屋租金,辦公費等) 和 變動成本 (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
面板業的設備折舊費用 是佔比重很高的固定成本.
季報 1千億的營收裡,光 折舊費用可能佔了 150億成本.
假設群創Q1 產能有 1000萬片,但實際銷貨只有800萬片,另外200萬片未能銷貨,打入存貨,作為Q2,Q3旺季的備貨準備.
那 800萬片銷貨必需自行分攤Q1 150億折舊費用的固定成本,銷貨成本大增,造成 Q1 毛利率低落.
但到了Q3,群創產能滿載,也一樣只能產出1000萬片,但可將Q1的200萬片 存貨 拿出來轉作 銷貨,且遇到面板大缺貨,所以存貨不但沒有跌價或呆滯損失,反而還漲價,營收因此大增,折舊費用一樣同Q1是150億,但200萬片存貨的固定成本已在Q1攤提,現在只要計算200萬片存貨的 材料和人力 的 變動成本,
所以,Q3整體銷貨的1200萬片的成本中,150億折舊..等固定成本,費用雖不變,但因分母變大,分攤後單位成本下降,因此Q3的毛利率大增.
我目前的認知或許有誤吧?
企業在製作財報時,有時刻意把 存貨 當滯洪池來使用,就能適度的來調整 損益 了.
有時擔心生產不及,無法因應緊接而來的銷售旺季,會在淡季故意提高庫存.存貨一旦售出,資產裡的 存貨 ,就發揮效用創造獲利,這時存貨成本就轉成銷貨成本,也就是從 資產負債表的科目 轉換到了 損益表, 增加營收數字的亮麗.
存貨雖是資產,但也代表著被積壓的資金,存貨越高,積壓的資金越高,產品跌價的風險機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