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4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我想請教上次鴻海從120跌回70到90區間的看法?






ans:看附圖,在2016年鴻海從8X元,一路的漲到2017年的120元,然後再跌下來,你這個問題剛好可以觀察出大型權值股上漲的方式,鴻海從2016年第四季毛利率忽然來到8.44%,所以在2017年3月31股價從91元跳空大漲來到98元,然後一路走高,因為財報出來後,方向就確定了,股價一路走高到5月15的109元,這時開出了第一季的財報,毛利率7.36%,雖然比2016年第四季差,但在第一季算是非常好的,鴻海通常都是上半年毛利率比較差一些,下半年比較好,開完第一季財報後,股價在10x元盤整了一個月,來到六月中,股價向上突破到最高121元,然後股價在11x~120盤理了近兩個月,時間來到2017年8月14日,鴻海開了第二季財報,毛利率6.81%,比第一季差,但是毛利率在上半年也還算是好的,股價稍微的修正一些,還是在10x~11x之間整盤,11月14日第三季財報開出後,毛利率5.81%,比第一季、第二季差,而且還是下半年,所以算是很差的財報,股價就一路的修正,來到9x元,2018年3月31開出2017年第四季財報,毛利率6.1%,比第三季好,但這是鴻海最旺的一季,這樣的毛利率算是差,所以股價再修正,股價從9x元修正到8x元。


看完這個故事後,你可以知道兩件事,第一件事是鴻海只要財報確定好,股價就會向上走一個趨勢,而且持續的時間至少兩三個月,第二件事是漲上去後,會在上漲後那股價位階整盤,不會像散戶幻想的那像,這周漲上去後,下周就跌下來,這符合了我在這周周報上說的,不要有被害妄想症,覺得外資群把股價拉上去,馬下就會倒貨,這就不符合外資群的操作策略,在2021年這一波外資群的向上拉抬中,是因為去年第二、第三季三率三升,第四季營收超好,2021年劉董說的毛利率7%的元年,只要這些理由沒有消失,你求外資群,他們也不會倒貨給你的,他們收都來不及了,哪來的貨倒給你。


外資群在大型權值股中的操作方法都是這樣,所以有人說,我打了文章是幫外資群出貨,你就知道有多無知了,他連外資群操作的策略及習性都不懂,每天就幻想自己要被出貨了,搞不懂鴻海是台股第二大的權值股,不是一些小型的投機股,在不同的個股中,是有不同的情況了,以今天早上的鴻海周報來看,從8x元到10x元,外資群一路順利吃貨,靠的就是這些憑感覺,憑直覺操作倒貨出來的散戶,散戶打開技術圖型後,以為自己掌握了什麼重大秘密(滑鼠移了一下,和之前比,覺得漲多了,或是股價碰到框框了),其實只要你用一點點心觀察外資群的行為,你就不會每天在那緊張兮兮的,在2020第四季財報還沒有開出來,外資群是不會認輸的,所以看到財報好或不好,你再想做下一步就夠了,財報開出不好在下跌時,你會看到外資群會演戲讓散戶進去買,但時間一長,股價總是會走下降趨勢,鴻海連兩季三率三升了,當外資群還沒有看到三率三降時,鴻海股價趨勢是不會變的,這就是贏家和憑感覺的絕對差異,聽完後,你就知道為什麼我一直是贏家了,我的判斷都是依據數據及外資群的操作策略而定的,不會每天在那有被害妄想症。





2、 A大想請教您一個問題,就電動車的部分,我舉例;特斯拉發展的科技真的不是其他企業能夠短時間超越的;那這樣鴻海對於電動車這一塊是否能成功機率會降低許多呢?畢竟相關專業人員及領域合作都需要花相當大的成本去追趕。2021對於綠能及電動車市場真的話題性超高!我自己個人滿想知道的,還望A大在閒暇之餘賜教,謝謝您??



ans:你真的該去好好的看一下鴻海近六季的法說會,鴻海目標不是做品牌及整車製造,這不是鴻海的專長,去年鴻海和裕隆成立了鴻華做電動車相關產品,這就是短時間切入相關汽車底盤平台的策略,裕隆有幾十年的製造車子的經驗,如果要透過裕隆去和全球汽車大廠打名牌,那一定是不容易競爭的,所以鴻海去年10月16日舉辦了鴻海科技日,成立了MIH聯盟,目前200多間公司加入聯盟,鴻海的目的是讓所有的廠商快速的切入電動車,然後電動車產業快速的發展起來,所以在MIH中,開放了軟體及硬體給所有的成員,鴻海2025年目標是做到電動車產業的市佔10%,如果2025年時電動車總產值很低,那市佔10%對鴻海這種營收5.X兆元的公司就沒有用,所以鴻海要組聯盟加速電動車產業發展,鴻海的強項是上下遊垂直整合,達到全世界第一流的價格競爭力,未來哪一間品牌起來,鴻海就幫他組裝或供零組件給他們,就和現在一樣,蘋果,華為,中興,戴爾,華碩,宏碁,宏達電…等,哪一家品牌贏了,對鴻海都沒有影響,反正全球77億人口,需求就在那,哪一家品牌受消費者喜愛,他的訂單就多一點,不行的品牌訂單就少一點,總計就是一樣是市佔10%,鴻海只要確定2025年後,自己的工廠及垂直整合能力足以供給市場市佔的10%就夠了,只要來找鴻海的,鴻海就能給你超高競爭力的零組件成本,裕隆和鴻海合作沒多久,就推出了成本更具競爭力的產品,鴻海的零組件管理能力真的是超級強的。


這是這幾季鴻海法說會中,劉董對電動車的看法,我整理出來的影片

https://youtu.be/bNWRUdiJY8w


鴻海法說會、股東會及科技日系列

https://vocus.cc/article/5fc22d29fd8978000174e5cd


2、現代汽車坦承正洽談Apple Car合作,對鴻海有什麼影響?

ans:電動車是2024年之後的事了,現在那些都是市場傳聞,對鴻海沒有什麼實質的影響,你要搞清楚什麼是炒股價,什麼是真正有影響,電動車不像傳統汽車一樣,得引擎、變速箱得天下,而引擎的技術都是掌握在國外品牌大廠手上,台灣沒有引擎技術就無法和世界大廠競爭,但電動車可就不同了,得三電得天下,電池、電機、電控系統,這正是台廠的專長,台灣有很強的半導體與ICT產業,所以電動車最終會不會是國外汽車大廠的天下,那還很難說,鴻海就是看準了這一波電動車台廠的優勢,所以就集結了MIH聯盟,裡面一大堆國際一流的頂尖公司加入,鴻海在ICT是很強的,不要以為國外大廠能輕易打敗台灣組的聯盟,但這是幾年後的事,你都拿來擔心下星期鴻海股價,這就顯得太過杞人憂天,鴻海這一波股價漲勢是把過去減資、賺錢股息少配的,財報連兩季三率三升,第四季營收超級亮眼,2021年劉董說的毛利率7%元年,明年目標7~8%,這些和電動車是沒有關係的。


我國ICT產業範圍包括:「CR.電子零組件製造業」、「CS.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JB.電信業」及「JC.電腦相關及資訊服務業」




從去年12月初開始,鴻海中的投信就是很單純,就是國泰台灣5G PLUS ETF基金買的,從去年12月初到今天,總計買了24675張,有一些新手每天在害怕投信會賣,其實國泰5G+基金買了後,就不會賣,原因之前我解釋過了,國泰5G+的業務辛苦的把基金賣給投資人,他們要的是申購費,保管費,管理費,基金經理費…等,這些費用每年都有,所以在設計時,就會傾向你在初級市場申購完後,如果你想賣,你就到次級市場,也就是股市中去買或賣,那不關國泰5G的事。


國泰5G+剛發行時,規模一直增加,來到150億,後面開始就很小量的增加,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一開始國泰5G+申購價及市價有溢價,這存在套利的空間,只要去申購國泰5G+的基金,然後到次級市場賣,就能套利,所以國泰5G+規模只要申購價及市價有差價,規模就會快速增加,今天國泰5G+的淨值價為16.59元,市價為17.23元,中間差了0.64元,有3.85%的溢價,這就存在套利的空間,所以國泰5G今天的申購又多了15.63億,以鴻海佔這個基金的規模約14%,今天這個基金要買鴻海1768張,這和今天投信買超鴻海的數量是對的起來的。



大家看到國泰5G+的淨值及市值有差距的話,那國泰5G+的規模就會因套利申購愈來愈大,投信就會持續的買超鴻海,這個基金買完鴻海後,基本上股票就是會從市場上消失,只要國泰5G+的淨值及市值有差距,大家就能預期投信會持續的買超鴻海,今天外資群賣了鴻海3093張,投信買了1770張,自營商買了403張,早上我說過,外資群會透過上下擋單的方式去測試市場籌碼的穩定度,當外資群發覺自己的股票被吃掉了,代表市場在這個價位買盤積極,今天鴻海的成交量僅有6.9萬,很明顯外資群就是在測試籌碼穩定度,結果國泰5G+因為溢價產生了套利空間,所以就買了1770張,直接就把外資群的股票給買走了,重點是,這基金買完股票後,就會消失在市場上。


我看有一些人在分析籌碼,都胡亂的說,你想要正確的看懂籌碼,你除了要多練習外,也要夠勤勞,每天的都追蹤、觀察及推測,時間久了後,你的籌碼面功力自然會變的比較強,比較不會以被害妄想症的方式在說外資群倒貨了,投信要作帳了,明天投信要逃了,小心投信會賣…等,目前鴻海的走勢還是很符合2017年時,一階一階的向上爬,鴻海不是什麼小型股或投機股,不會鎖幾根漲停或是幾周漲100%的,一定是三個月,半年,一年這樣漲,只要基本面好的趨勢不變,股價就會愈走愈高,每到一階就會整體休息一下,測試一下市場籌碼穩定度,在外資群在測試籌碼穩定度時,就會有新手在那說,APPLE CAR怎麼了,我覺得很有趣的一件事是,明明一書這麼短視的人,結果在擔心未來五年後的事,APPLE CAR還是GOOGLE CAR,飛天CAR,三、五年內對鴻海的基本面及獲利能力都不會有影響的,你拿這些新聞來推測鴻海的股價讓強勢或弱勢,那一定是幻想且不實際的。
鴻海科技集團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簽署戰略



這樣就對了,鴻海發這公告就對了,宣示一下,富士康=鴻海,不是fii、fih、fit,這是鴻海簽的,鴻海才是母公司,才叫富士康,鴻海的f3.0已經做了一年多了,從2019年六月開始,劉董接任鴻海董事長,開出了f1.0(現況優化),f2.0(數位化轉型),f3.0(轉型升級),在2020年初,股價來到92元,本來過完年就要衝上三位數,結果covid-19發生了,全球有經濟大衰退的疑慮,鴻海用了一年的時間,證明自已反應能力快,競爭能力強,2020年還是有機會賺到近8元,甚至是高過8元,在2020年中,鴻海除了防疫外,其腳步也沒有停過,在動電車,數位醫療,機器人,半導體,人工智慧,5G都有在佈局,很可惜的事是,鴻海有一群舊思維的股東,總是看衰到底,劉董努力的讓鴻海更透明,積極舉辦法人說明會,會持續的佈局F3.0,在2021年更是預期毛利率會來到7%(僅是F1.0及F2.0的成效)。

最近鴻海F3.0開始動作愈來愈大了,相信大家也看的愈來愈明顯,這一兩年我也改變了不少投資人的思維,讓他們進到鴻海來取代舊有的鴻海股東,之後新思維的股東人數漸漸有影響力後,那些舊思維的股東就沒有辦法再持有股票(因為舊思維的股東就是在7X~9X元,現在都10X元了),劉董繼續努力的讓鴻海更好,更具競爭力,我也會用白話文讓一些鴻海股東更了解劉董在做什麼,其實鴻海基本面完全是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是持有股東的思維,未來投資者會因為5G,電動車來投資鴻海,會願意用高一點的價格投資鴻海,舊思維的股東,如果不轉變自己的思維,那就去別檔投資,目前台達電,聯電,台積電,聯發科…等,都很會漲,你就去別檔股票中,去買別人的眼光,別間公司的股東認為他們公司股價淨值比值10倍,而且也真的敢用10倍的價格去買,去那你也別想用股價淨值比1倍的價錢投資那些公司,真的找不到你滿意的公司,就把你的錢放銀行,不要再來鴻海了,鴻海不需要這種看衰自己公司的股東,明明是世界第一的EMS公司,結果每天被說的一文不值,哪天鴻海漲到300元以上,你上看400,500元,相信我,你要多少股票,我通通都能倒給你。


2317 鴻海
主旨:鴻海科技集團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簽署戰略
合作協議
1.事實發生日:110/01/13
2.公司名稱:富泰華工業(深圳)有限公司
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子公司
4.相互持股比例:100%
5.傳播媒體名稱:本公司新聞稿
6.報導內容:
鴻海旗下富士康科技集團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為全球汽車以及出行產業提供全新一站式服務,包括汽車
整車、零組件、智慧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和電動車全產業鏈流程等。合資公
司將導入資通訊產業分工模式,超越現有汽車產業模式,向創新高效的製造供應
鏈體系和商業模式加速轉型,為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過程中
,從設計到生產,提供一站式服務,創造價值,實現共贏。
根據協議,合資公司雙方各持股50%。合資公司董事會由五名董事組成。其中,
富士康委派三名董事,吉利控股委派兩名董事,董事長由富士康委派。
7.發生緣由:針對本公司新聞稿說明
8.因應措施:無
9.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加權指數台積電鴻海籌碼面20210115




很多人以為投資是靠運氣,投資需要靠一點點的運氣,但絕大部份你還是得靠實力,我分享過很多的通用投資觀念,股市陷阱,社會陷阱,什麼是投資,什麼是投機,當你懂的愈多,你的功力就愈強,愈不會在股市中賠錢,當初市場盛行投機股,生技股,dr股,太陽能股,最近的航運股…等,你們要了解是漲題材,還是漲基本面,如果靠題材,靠消息,靠投機,一定是走不長遠的,當初我看美dr及泰dr,我和大家說過,美dr有20~30元就很偷笑了,泰dr有淨值3.X元也該偷笑了,泰dr就是金仁寶集團下的小公司,當初說的要成為小鴻海,這看在我研究幾年鴻海的人眼中,真的就是一件趣事,幾個月過去了,美dr及泰dr就是和我說的價格差不多,當初說,疫苗會在今年半出來,口罩、防護衣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獨門技術,以去年第三季賺2.x元,了不起就是再旺個六季,這已經算是很樂觀的看法了,之後的事之後再來說,不要忽然一兩季錢了,你就在想未來10年,20年後的獲利。


當初太陽能也是,淨值都個位數,股價都把未來20年的獲利都拿走了,還是一堆人很樂觀,這種的不賠錢,那誰要賠錢?當你在投資或投機時,你要判斷公司的價值,競爭力還能持續多久,是題材?是競爭力?這關乎公司未來能為你賺錢的能力,整個市場極度的看衰鴻海,一家淨值87.36元,股價在7x元,一堆人還在看衰鴻海,但回首過去32年,鴻海持續的一直在賺錢,而未來再就算不轉型,鴻海還是全世界EMS的第一名,在沒有廠商奪走鴻海的第一名前,鴻海一直持續的賺8.X元是沒有問題的,這樣有競爭力的公司,卻因為股價不漲,讓整個市場看衰,我當初一直說,如果鴻海股價7X元,8X元,那等於是你認為鴻海下一季,下一年一毛都賺不到,一家連續32年獲利的公司,32年穩定配息的公司,在投資人眼中卻比不上股價會漲的美DR、泰DR、太陽能股,生技股,航運股…等,這些公司忽然一季賺錢,投資人就開始在想10年,20年的獲利,開始亂用本益比,在那乘10~20倍,這些人連基本事件判斷的能力都沒有,口罩再怎麼缺,了不起就是半年,一年,炒作的人一定是吃前三個月,接下來股價拉出錨點後就慢慢出貨,航運再怎麼缺,了不起就是疫苗運送完後,疫情告一段落後,是能賺幾年?聯電的8吋應有多缺,你都能算到缺10年,缺20年,這擺明了就是過度樂觀,你錯把題材當基本面,這些題材都是可以短線炒作的沒有問題,但續航力就是不足。


當你看到鴻海這種連續32年可以賺錢及配息的公司,卻因為股價不漲極度的看衰它,但時間一久,潮水退了後,你就知道誰沒有穿褲子,那些炒股達人們都是很短命的,因為他們選的標的就是短命標的,什麼小型股,投機股,爛股,低淨值,不配息,稍微有一點功力看到都猛搖頭的標的,愈爛的他們愈敢推,而新手們只要看到股價上漲,就覺得他們推的股票好棒,其實在我眼中,九成都是垃圾,我也預見他們會消失,這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外資群在炒作股票時,至少會選台積電,聯電,聯發科,把股利率炒到2.X%而以,再怎麼差,至少是優質的大型權值股,買了就算在高點,還是像債券一樣有股息可以領,只是要回本的年數就會拉很長,但只要股價會漲,投資人還是覺得誰和你看股利率,散戶眼中只有上漲,完全不考慮下跌,當下跌時,如果你需要20年的配息才能回本,那你這筆投資的獲利,早就被拿走20年了,這種標的有什麼好投資的,鴻海被拿走2~3的獲利,一堆人唉唉叫,卻去買進一些獲利被拿走20年的公司。
鴻海科技集團(關係企業列表)

鴻海科技集團相關子公司的股本、毛利,獲利比較

鴻海科技集團有很多在台灣及非台灣上市的子公司如下

F_臻鼎(4958)、F_訊芯(6451)、F_乙盛(5243)、F_GIS(6456)、樺漢(6414)、瑞祺電通(6416)、正達國際光電(3149)、廣宇科技(2328)、建漢科技(3062)、台揚科技(2314)、賜福科技、京鼎精密機械(3413)、群創光電 (3481)


鴻海也不是百分之一百的持有這些子公司,按照持有的比例不同,有的會被列入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有的會被列入其它綜合損益僅會影響淨值,對鴻海的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來說,只有鴻準,夏普及臻鼎對鴻海業外的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項目會有比較大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大家之前都會看到我在分析鴻準,夏普及臻鼎,剩下的我都不太提,因為影響的比例太小,花太多時間在上面,對鴻海整體的獲利也看不太出來,但是如果你想要了解鴻海垂直整合及水平廣度的話,可以花一些時間在上面看鴻海擁有哪些子公司,然後分別是哪些產業,所謂的鴻海科技集團,世界第一的EMS,是由所有的子公司,孫公司組合出來的。



之前我也會去分析FII、FIT、FIH,因為這三家是影響鴻海的本業收入,尤其是FII,光是這一家的財報出來,大概就能看出鴻海五成的財報長成怎麼樣,去年第三季,FII的毛利率為8%,營收4513億,佔鴻海去年第三季營收12,915億的35%,獲利164億,佔鴻海第三季本業獲利323.8億的5成,所以大家就能了解FII這家公司對鴻海的重要,這家公司做通信及移動網路設備(5G)、雲計算部份及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接下來的營收成長空間是很大的,只要這間營收增加,毛利率8.X%的營收就會多,鴻海2021年要做到毛利率7%,其實就是很有可能的,在去年第三季,FII、FIT、FIH營收及獲利都比去年同期差,以FII為例2019年第三季毛利率8.4%,2020年第三季8%,結果鴻海2020年第三季財報是三率三升,這意謂著,鴻海其它子公司的毛利率大幅的提升,才能去補FII少的這0.4%毛利率,然後還能三率三升,不難看出F1.0、F2.0的成效。


上面那個網站有兩篇早上寫的文章,還有很多圖片,如果我把那篇文章中的所有圖戶都來這發一篇文,我看至少又要發七篇,不然就是要把很多圖片放到一小張圖中,這樣大家也不好看,所以就到上面那個網站看吧,那裡我都是拿來寫長篇多圖的文章,文章結尾處有一個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可以連到我之前寫的目錄式通用投資觀念。
從非理性事件中看個股中散戶投資人的態度


上星期我們有分析台積電的集保股權分佈如下:

從covid-19以來,台積電散戶多了多少嗎?台積電的總股東人數從383153人增加到662046人,增加了278893人,這就是近一年來台積電股價一直飆漲的原因,今天早9點22時台股下殺到15320點,大跌296點,這很明顯就是星期六covid-19造成的散戶非理性賣壓,星期六時,我也很大家說過了,如果你開盤去搶口罩概念股,你今天應該是至少是賠個3~5%,如果盤中下殺,你去追空台積電,聯電,聯發科,鴻海今天尾盤你就會發現你的人生又開始變黑白了,這沒有什麼好意外的,懂的人今天應該是不會因市場非理到任何傷害的。


今天另一個有趣的事是,大家看到這種非理性的事件時,一般散戶容易非理性,上星期在集保中我們發現,covid-19以來,台積電的散戶共增278893人,照理來說,今天這種非理性事件,台積電應該要殺很兇,尾盤看了一下台積電的籌碼,外資群今天是賣了2745張,明顯不是外資群護盤,從今天本土事件中,我們可以了解一件事,台積電中的散戶目前信心還是爆棚的,這一年來,投資台積電太好賺了,跌下去就會漲上來,然後再過新高,使得目前散戶在台積電中信心爆棚,我想外資群應該也是觀察的出來這種情況,所以外資群不太敢去貫殺台股,畢竟只要台積電不跌,台股是很難下跌的,以資金方面,去年三月全球央行降息,把錢往股市中趕,目前市場上的資金還是非常的充足的,目前台積電也不會是外資群說的算。


相較之下,鴻海中的散戶信心就是超級弱,可能是之前在7x~9x元之間的錨點待太久,害怕得到後再失去,盤中最多跌到111元,跌了4.5元,由於這一波鴻海股價是幾個主力外資群一同拉上來的,有一些主力外資群是小買護盤,有的則是小賣測試籌碼,今天沒有出現貫殺的外資,單純就是散戶自己在那貫殺,這樣的情況,應該要等到鴻海過了12x元這錨點,然後股價下跌後馬上再漲,然後維持一年以上,整個市場稱鴻海為護國大海時才有可能改善,目前鴻海還都是比較依靠外資群在拉抬及護盤,畢竟外資群頭洗下去了,從2019年10月8日以來,中美貿易戰明朗,外資群都買了近100萬張鴻海了,也不太會放任鴻海就此跌下去。
外資群自中美貿易戰明朗以來買超鴻海正式超過百萬張


今天外資群買了鴻海10093張,投信買了1006張,自營商買了2485張,三大法人合計買了13584張,外資群自中美貿易戰明朗以來買超鴻海1007112張,外資群花了一年多買了鴻海一百多萬張,中間遇到covid-19,從covid以來,外資群也買了鴻海89738張,對於台積電卻還賣了405700張,不過這一兩年比較特別,台積電目前也不是外資群說的算,還記得昨天我說過,covid-19本土案例發生,大盤急殺296點,台積電開盤601元,盤中最低來到594元,僅跌7元也才跌了1.16%,加權指數開盤15616點,最低來到15320點,最多跌了296點,總計跌了1.89%,從covid-19以來,台積電的總股東人數從383153人增加到662046人,增加了278893人,增加的都是小散戶,但在發生這種消息面恐慌的事件時,台積電跌幅竟然是比大盤輕,昨天我就說,以這樣的情況來看,不難觀察出小散戶在台積電信心爆棚度,今天大盤大漲,台積電理所當然就漲更多,因為投資台積電的小散戶,機乎不會賠錢,所以在信心度是很高的,上檔也沒有任何的套牢賣壓,散戶有一個壞習慣,就是套牢抱永遠,賺一點馬上賣,一解套也會馬上賣,目前台積電沒有套牢賣壓,自然不會有解套馬上賣的壓力。


相比之下,外資群今天買了鴻海10093張,從中美貿易戰明朗以來買超鴻海1007112張,目前海股價遇到118x~12x元的錨點,很多散戶發揮了解套馬上賣的功力,散戶們眼中僅有股價,只看到當初最高118~12x元,他們沒有考慮鴻海2018年10月有減資2成,那時的120元是現在的150元,畢竟減資後,股東手上原本1張就會變800股,150元才的800股才是120元的1000股,但散戶不懂,所以在這裡外資群還是會稍微整理一下。


鴻海的股本原本是1733億,減資完後股本為1386億,這意謂著鴻海的股票數變少,在2017年6月時,鴻海的月總量為118.4萬張,7月為92.1萬張,8月為70萬張,在2020年12月時鴻海的月總量都能到130.7萬張了,2021年1月目前的月總量為182.98萬張,其實很容易看出來,鴻海在成交量能上是足以突破2017年6月的118.4萬張,大家不要忘了,那時鴻海的股本是1733億,現在是1386億,現在鴻海的股本更小,總成交量更大,這是拜近一兩年資金行情,以目前外資群買超鴻海的累積量100萬張,成交量182.98萬張來看,鴻海要突破12x元不會是什麼問題的,目前單純就是讓一些中錨定效應的舊股東出場。


最近新聞也在集結鴻海的消息面,如
1、外資:鴻海已打進Apple Car供應鏈 趕工生產關鍵零組件
2、鴻海輕金屬打進特斯拉 估Apple Car三項目扮要角
3、鴻海投資76億 加碼越南設廠
4、鴻海 MIH 逾 400 家廠商加入,三特色助電動車發展
5、鴻海加碼美威州子公司近10億元 傳布局伺服器和AI
6、〈鴻海CTO開講〉首款開發者工具第一階段開放 提供自駕車及智慧城市指令模組
7、鴻海MIH聯盟兩大將到位 蔚來創辦人鄭顯聰加入

以上新聞都是消息面,因為舊鴻海股東被7x~9x元這錨點毒害太深,所以還是需要一些消息面的熱度去打破這錨點,最近鴻海上漲,單純就是把之前減資2成的差價漲回來罷了,鴻海在這一波的資金行情中還完全沒有漲到,很多人還以為鴻海漲很多了,大家看外資群在搶鴻海的態度,不難看出我說的是否正確,對外資群來說,當初減資時,他們持股減少150萬張,如果鴻海股價不多漲2成回來,那150萬張都是打水漂。
加權指數、台積電、鴻海籌碼面20210120

今天受到covid-19本土案例發酵原因,加權指數下跌了71點,但很多投資人都感覺今天是跌300點,很多個股都重挫,如果你有這種感覺,沒有錯,今天扣除台積電是後,加碼指數是跌了2.28%,台積電佔了加權指數30%,今天台積電上漲20元,上漲了3.19%,一檔佔台股30%的個股大漲,指數還下跌,那大家就知道剩下的個股要多分擔多少的跌幅了,再加上今天台股第二大權值股鴻海也算是強勢,僅下跌了0.43%,鴻海佔加權指數2.87%,聯發科今天也僅下跌0.8%,聯發科佔加權指數2.6%,最大佔比的權值股大漲,第二、第三小跌,所以剩下的就要去分攤今天的跌幅,扣除台積電跌2.28%的話,指數1.6萬,沒錯!今天確實是跌300多點。


今天投信買了鴻海4259張,今天的投信不是國泰5+,所以之後是有可能會賣的,外資群今天買了1874張,今天外資群大賣台股215.46億,還買超鴻海,其實不難看出外資群對鴻海的態度,目前鴻海就是低基期,股利率方面還有近4%,相較於台積電,聯發科,聯電來說,股利率高,而且鴻海是台股第二大權值股,可以容納的資金也較大,自然是外資群的首選。


近期一些dr股,太陽能股,生技股,航運股都開始修正,其實那些就是一個題材,行情大概就是前三個月是安全,然後再花一年修正,散戶在上漲時一定不敢追,在下跌時,因為中了錨定效應,所以會開始加碼,歐印,甚至融資買進,最終融資斷頭,這是大部份散戶會犯的錯,當你要中長線投資時,你一定找到很濕的雪及很長的坡道,不然你滾不出財富來,當你看到熱門股,題材股,投機股時,那些低淨值,小股本,沒賺錢或是忽然一季賺錢,然後就有一堆炒股集團開始向你畫10年,20年的大餅,不論什麼綠能,dr股和特斯拉上火星,航運運到天邊去,疫情會讓疫苗股發大財…等,那一些很明顯就是忽然很缺或是一時的題材,當股價上漲數倍後,公司的基本面一定是支撐不住的,會大跌及修正,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為什麼我可以在公開討論區很久?因為我每一次找到的個股都具備很濕的雪及很長的坡道,鴻海穩健的賺8~9以上至少18年了,也連續32年配股息,淨值87.36元,股本1386元,市值1.6兆,現金約當現金73.4元,負債比57.9%,在EMS界世界第一,目前股價114.5元,有漲2~3倍嗎?有漲10倍嗎?沒有對吧,鴻海的競爭力原本就很強,未來3~5年還要發展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半導體,人工智慧,5G,每一項都是未來的趨勢,今天如果你買了鴻海後,遇到了中美貿易戰,COVID-19,那你該很怕嗎?不用,你完全不用怕,最差就是領股息,公司一樣的這麼強,再怎麼跌,公司的淨值有87.36元,能一直穩定的賺8~9元,未來轉型成功的話,甚至能賺9~10元,未來甚至12~14元,這樣的公司遇到任何事件你都不用怕,你也可以持有很久,這也是為什麼我可以一直在公開討論區存在,而不會像一些投機達人沒幾個月就消失?因為在選股時就決定了他之後的命運了,他們選了一堆垃圾股,小型股,投機股,低市值,不賺錢,低淨值,不配息的,靠著一張嘴騙,股價炒一炒人就消失,那些股票根本禁不起放也不起考驗,在達人叫進時,股價很會飆沒錯,但一買一賣成交易,就是一群無知的人在大玩誰是最後一隻老鼠,還在那蓋牌大團結,你在賭桌上賭大小,你有看過大團結的嗎?當然沒有,一定是你死我活的,誰和在大團結,能團結的就僅有中長線投資的個股,而且要有很濕的雪及很長的坡道,這樣可以走三年,走五年,走十年,你永遠都在,我也永遠都在,你我賺的錢都是公司賺給我們的。
標註一下,我也打算長期投資鴻海了,用存股的方式長期持有,看上的就是電動車平台與數位醫療。
  • 13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