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

(分享)債基好好玩.....


cam139 wrote:
是啊!今天台幣對美元重貶1.7角...(恕刪)

我去年10月開始買債基,還有換到29.4的。
好懷念啊!
一年又即將過去了。
以手上債基來看,很讓人意外。
今年表現最好的,是原本績效鳥鳥的pimco全球債。
另有幾檔投資級企業債也排前幾名。
不過,一旦開始升息,應該會被打下來。
wangxyz wrote:
一年又即將過去了。...(恕刪)

以往,股基讓我失望。今年,債基也讓我失望。
我在懷疑,基金,是不是與我八字不合?哈~~
ayz847 wrote:
以往,股基讓我失望。...(恕刪)

今年,台股讓我失望(手上大多為中小型股,漲沒份,跌有份)。
債基也讓我小小失望(升息前也不預期有太好表現)。
陸股ETF讓我吐血,苦熬一年多,起漲階段就被洗掉。
整體而言,打敗定存,還好啦。
到目前為止,全部債基加總起來,含息還是負的....

繼續熬吧....
cam139 wrote:到目前為止,全部債基加總起來,含息還是負...(恕刪)


請問是那幾檔呢?入場時机?

恬適生活 wrote:
請問是那幾檔呢?入場...(恕刪)


2013年01月開始陸續買進債基,買到現在(都月配息,定期定額及單筆都有),主要是新興及高收債,美元,南非幣,澳幣及紐幣計價的都有.

熱門的債基大概都有買:富坦新固,摩根當新債,富達亞高收F1,聯博全高收aa南非幣等等.

我都買配息高的,想說早點達到持有零成本,結果賺了配息賠了本金...

還好是閒錢,放著領配息吧!

網路文章~分享
-------------------------------------------------------------------------------

買基金需要付出1%到3%不等的手續費,是投資人買賣基金時一筆不小的負擔。有銀行理專跟你說,買「後收手續費」的基金,如果放四年,就不收手續費,你會不會心動?但小心,手續費後收,卻有隱藏成本你看不到,平均一年要多付1%到1.5%的分銷費,這樣買基金,真的划算嗎?
一般我們買基金時,要先付一筆手續費,稱為「前收手續費型基金」(簡稱A股基金),例如,買100萬元股票基金,手續費3%,還沒賺到錢就要先繳3萬元成本。但現在還有一種「後收手續費型基金」(簡稱B股基金),買基金時不用付手付費,等賣出時才收,而且鼓勵長期持有,持有四年以上就可享受零手續費。另外,還有一種持有時間限制較短的C股基金,持有一年以上就可零手續費。
乍聽之下,投資人一定覺得很划算,想要買這種後收手續費基金。不過投資人可別沾沾自喜,因為,長期持有這類基金,付出的成本更高。以下,就來幫大家算一算。

問題一:B股、C股免付手續費,卻要付分銷費
雖然基金公司不跟投資人收手續費,但卻要給銷售機構佣金,因此,基金公司設計了一筆「分銷費」,直接從淨值中扣除。一般民眾買基金時,只看手續費高低,很少注意,分銷費、經理費等,直接從淨值中扣除的成本。換句話說,基金或銀行不是不跟你收手續費,只是換一個名稱,用你不注意到的方式向你收錢。
目前,分銷費大多按年計費,B股基金一年收1%到1.5%不等,C股基金因為持有時間限制較短,分銷費更高,一年約收1.25%。此成本會分拆至每日,從淨值中扣除,相當於「按日計費」。
比較仔細的投資人會發現,長期投資下來,為什麼B股基金的績效,會比A股基金差一些,因為,淨值中還要多扣掉一筆分銷費啊。
問題二:長期投資四年,成本高達4--6%
投資人可能覺得,我只要長期投資,就不會被扣手續費,但卻不知道,分銷費是天天付、年年付。假設,阿強買進B股基金持有四年後才賣出,雖然不用付手續費,但每年卻要繳1%--1.5%的分銷費,四年下來阿強總共付出了4%到6%的成本。
若是阿強持有二年後打算賣出基金,除了要扣2%的後收手續費外,還有過去二年從淨值中繳出2%到3%的分銷費,等於投資二年的成本是4%到5%左右,而不是表面上看到的2%手續費。整體而言,投資人付出的成本,不可能低於4%,因為這是基金公司必須付給銀行的佣金。
另外,C股基金只限制一年,若一年後賣出,不用繳手續費,但一年收1.25%分銷費,投資人可能覺得還好。但如果該基金表現良好,投資人持有四年,等於多繳了5%的成本。
問題三:一次性手續費與長期持有成本
手續費是一次付出,分銷費卻是每年收,究竟哪個成本高呢?目前股票型基金前收手續費最高3%,債券基金最高1.5%,若能跟銀行議價,打五折買進,則手續費大約1.5%到0.75%左右,都比每年付出的分銷費要便宜得多了。甚至,還有一些網路基金銷售平台,手續費打三折、四折,成本低廉,投資人更可以善加利用,可大幅降低投資成本。
據聞,明年起銀行與基金公司將要大推「後收手續費型基金」(B股、C股),因為他們認為投資人會更容易接受。但是,精明的投資人,你該知道,省一次手續費,卻要付出高額的隱藏成本,這真的是一個聰明的選擇嗎?
我買ing(l)環球高收益債美元月配,現在買比較便宜,差在美元一直漲真討厭

cam139 wrote:
2013年01月開始...(恕刪)


"2013年01月開始陸續買進債基,買到現在(都月配息,定期定額及單筆都有),主要是新興及高收債,美元,南非幣,澳幣及紐幣計價的都有.

熱門的債基大概都有買:富坦新固,摩根當新債,富達亞高收F1,聯博全高收aa南非幣等等.

我都買配息高的,想說早點達到持有零成本,結果賺了配息賠了本金...鬼

還好是閒錢,放著領配息吧!"


嗯....應是沒太多經驗,被洗腦了吧! 多又雜.....

非美元計價,匯差應是最大損失

高收債....就不提了! 太多口水,只是請多留意後勢

唯美元新興應是相對較強吧!

P.S 配息高低,與年化報酬率兩者並無絕對關係,太多人被洗腦誤導了!

  • 16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