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

已經進入空頭市場(10/6)


Godsraven wrote:
.最近歐洲的銀行出問題,又開始胡亂注資了(金額很大),這等於是歐盟的QE3,


歐元應該大貶了,歐洲通膨應該快速上升才對。.(恕刪)


我也有注意到這一點。

國家注資銀行,表示歐洲不救希臘了,要讓它違約

suchemin wrote:
我也有注意到這一點。...(恕刪)


事實上,問題會更嚴重,

希臘有問題----->塞普也有問題---->銀行有問題---->美國地方就有問題--->美國政府就有問題。


這中間還有更多更多未爆彈,豬還有很多,一隻一隻殺。

索羅斯,可以開始在攻擊發起線了。
對於馬大的想法與遠見 尤其是對大陸的看法不約而同

當年08年海嘯時,電子股一片哀號 伸出援手的是中國 救了台灣

中國的面板訂單下給奇美電 友達 一批批的中國採購團來台 安麗員工的萬人旅遊團

臨時從日本改成台灣,簽訂ECFA後 中國與台灣的關係更為密切

未來中國的內需市場會帶動亞洲的繁榮 這是我們將來能見到的

寧願提早佈局 也不要錯過事後再後悔,時間點算不準又如何呢?

中國並非當年的吳下阿蒙了,產業結構也漸漸在改變了,也許是被媒體騙了吧..還活在幻想的時代

有些想法以及看法 要解釋真的不容易,畢竟所看的層級不同

所見到的東西也不同,乾脆不要解釋 任憑別人去想像

對於一個操作者,看對沒有做對 才是最大的失敗




馬提 wrote:
世界版塊的轉移,經濟充滿各種危險機會和重大改變
過去幾千年來強盛的中國在沉睡300年後要重新掘起了
好好睜大眼睛看看這一切的發生



應該不是第一次說欣賞你
說真的, as much as i dislike chinese, 他們現在真的很強
十幾歲的留學生有很多都開audi的 A6, 二十初頭的小夥子直接用老爸的錢買店經營
大陸人很沒水準, 很討厭, 但是曾經是自己出生的台灣 沒水準, 只顧著批評比爛, 原地踏步, 更讓我不能接受
現在在日本度假, 他們對小地方的注重都很讓我驚訝, 雖然日本也來過很幾次

各位曾經是同鄉的台灣人, 不要在恥笑大陸人了
台灣只播國內新聞, 真的不知道台灣以外的世界現在是甚麼樣子
大陸人幾千萬台幣的房地產在本地可是買一堆
水準是會隨著跟國際接軌而慢慢改變
不爽別人比你好, 記恨所以努力超越, 這個好
認為別人的好都是裝的假的, 繼續歧視 給自己找台階下, 這就很糟糕了

中國強盛五千年, 就敗在明清兩代, 已經被歐美踩在腳下幾百年, 該是時候覺醒了
說實在的 亞洲能跟其他歐美大國相競爭的真的就只能寄望大陸跟日本

coffinbay wrote:
應該不是第一次說欣賞...(恕刪)


你看到的中國是表面, 金融未爆彈已經開始要爆了, 浙江溫州這顆應該會先爆, 第一次紓困 100億美金, 能救幾個省, 能救幾次, 鬼知道, 連中國自己也不知道

當一個國家的人民天真的以為放高利貸可以致富時, 貧窮就來臨了
這期的財經雜誌都在唱衰大陸
例如講到溫州高利貸事件
實際上把這個事件延伸到經濟發展要停滯的推論
這種角度是見樹不見林
相反的
以投資來說
就是要像羅傑斯在等所有利空都出籠時才進場買陸股
這個動作本身就代表著你對市場信念的堅定
而那些意志不堅定的牆頭草本來就是在飄搖中不斷的惋惜自己的每個決定

包括美國、日本
所有國家在開始發展的過程都是跌跌撞撞的
沒有一個是人們想像那樣的一路順遂


中國從加入WTO後開始以驚人的速度成長
未來台灣人也將發現
ECFA是救台灣的重要功臣
貿易只能有一條路就是開放
美國在1929年的大崩盤最主要的原因是報復歐洲而關閉了貿易的往來
這代價就是長久的經濟蕭條
直到兩者貿易再度打開後
貿易就是1+1>2的事

美國以前弄一個全球化的概念
它的目的是要推行美國標準
許多國家付出很大的成本來迎合美國
從較低薪資結構低勞力成本的國家設廠讓美國能享受更廉價的商品
例如台灣和大陸拼了命的工作代工,讓美國人可以買到更便宜的手機和電腦
這原本就是美國人自利的如意算盤
對於我們這些強調出口的國家當然也是皆大歡喜的好事
但沒想到卻把中國這頭睡了很久的巨龍喚醒了
這一喚醒將徹底改變全世界

大陸這麼大的內需市場國家
卻從出口開始
台灣模式是不得已的出口模式
因為台灣太小只好靠出口發展經濟
但世界各國卻發現
這種台灣模式幾乎保證成功
台灣、南韓、大陸、越南...每個都非常成功
而且越是後發展的國家越是驚人的成功
以前19世紀時
澳洲和美國都是新興市場
平均每人年所得增長的速度才1%
後來日本在1950年,平均每人年所得以每年至少8%的速度快速成長
日本的快速發展在當時震驚世界
接著台灣和南韓超過了這紀錄
而最近的大陸,更是以飛快的速度再打破紀錄
後發展國家的優勢就是它可以直接利用世界已存在的先進技術和人才
並將已經成功的模式直接套上模仿
從貧窮到富有的速度是過去無法想像的


那麼中國這個發展能持續多久
羅傑斯認為最少100年的盛世
我認同他的看法
不過這中間過程必定是跌跌撞撞
因為經濟結構會階段性的轉型
就算沒這麼樂觀
最少會有一個真正的大行情會在中國開放人民幣之後
人民幣一旦開放將擁入全世界大量的資金進入大陸市場
這將會掀起一個世紀巨浪
2、30年前你如果投資日本
獲利最豐盛的時候就是日幣開放自由化後
全世界資金擁入日本,股市飆上3萬8千點
中國政府已經在假定人民幣將開放的這條路上做準備
所以最近在香港可以看到人民幣的債券市場已被准許
因為現在中國債券市場還太小
必須先把債券市場做大
當人民幣自由化後擁入大量的熱錢進入股市房市之後才能相抗衡

人民幣還沒開放
但大陸卻已經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誰能想像一旦開放後的情況?
有人說現在是泡沫
在人民幣沒有真正開放前
都不是泡沫
事實上
股票市場本來就是要賺大泡沫的錢
本世紀最大的泡沫將是中國市場
不過那是很久以後的事






馬大的論點和我在香港大學及北京大學商學院任教的大哥許博炫教授的見解類似

馬大真的是天才型的投資家

每次看馬大的開示總覺醍醐灌頂

不過不曉得馬大對於台灣房地產的看法如何

會往上還是往下呢?

感謝馬大撥冗回答
馬提 wrote:
人民幣還沒開放
但大陸卻已經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誰能想像一旦開放後的情況?
有人說現在是泡沫
在人民幣沒有真正開放前
都不是泡沫
事實上
股票市場本來就是要賺大泡沫的錢
本世紀最大的泡沫將是中國市場
不過那是很久以後的事
請問馬大,你認為歐洲危機會如何收場,歐洲地區未來發展會如何?



彭博社報導,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新興市場基金經理人Maria Gordon在接受彭博電視專訪時指出,該機構正在逢低買進本益比已非常便宜的投資標的。她指出,PIMCO正在中國大陸選擇性累積投資部位,而香港保險業者友邦保險控股有限公司(AIA Group Ltd.)的資本將可望大幅上揚。不過,Gordon也表示,雖然市場本益比已非常便宜,但仍難以確定底部是否已經浮現,主因全球經濟仍在減緩當中。

根據彭博社資料,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指數(The 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自今(2011)年觸及高 點以來已大跌了最多31%,而本益比也在10月5日跌至9.4倍,創2008年12月以來新低。上證參考指數10月10日收盤(2,344.79點)甫創2009年3月25日以來收盤新低;今年初至10月10日為止跌幅達16.50%。

有「新興市場教父」之稱、現為坦伯頓資產管理公司(Templeton Asset Management Ltd.)執行主席的馬克墨比爾斯(Mark Mobius)也持相同看法。他在9月28日在接受CNBC.com專訪時表示,歐美經濟疑慮、全球成長趨緩雖令新興國家股市自7月底以來遭投資人大舉拋售,但這應是短暫的,亞洲股市勢將反彈。他認為,這只是牛市的修正現象。

墨比爾斯認為,歐洲經濟危機一旦過去,熱錢很可能會重新湧入新興市場,情況將類似2008年的金融海嘯。他建議投資人應將資金投入印度股市,因為該國股市已跌至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價位,而他掌管的公司也正在繼續投資印度。

新華社報導,中央匯金公司10月10日在大陸股市收盤後宣布,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行股票,並從即日起開始有關市場操作。對此次增持銀行股票,中央匯金公司表示,此舉為支持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穩健經營和發展,穩定國有商業銀行股價。早在2008年暴風金融海嘯時,中央匯金公司就曾在2008年9月18日宣布買進工、中、建三行等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股票,以穩定大陸國有商業銀行股價。

在香港掛牌的金融類股11日出現大漲走勢。截至台北時間11日上午11時47分為止,工商銀行H股大漲8.17%,報4.37港元;中國銀行H股大漲9.35%,報2.69港元;農業銀行H股大漲15.09%,報3.05港元;建設銀行H股勁揚6.83%,報5.16港元。



參考囉
免責聲明:以上資訊,僅供笑話 ,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亦不代表本人真實意圖,讀者須自負風險及判斷,個人不負任何責任
歐盟國家的大型銀行紛紛"國有化",

這代表的是,歐元的發行已經大泛濫,

舊債變成垃圾債劵,沒錢還,

再大幅注資,印鈔直接來花,

這根本是歐盟在吃全世界的豆腐一樣,如美國一樣無癩,

在歐洲地區的通膨,預料會大幅上升至少十趴以上,

歐元再一波的大貶,但主權債務問題始終無法解決。

先有冰島,再有希臘,接著賽普......沒完沒了~~~~
  • 13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