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4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一般新手容易犯的股市錯誤

很多人在找什麼必勝的絕招,其實時間久了,你把股市中會賠錢的錯都犯過一遍後,然後自已檢討一遍,並保證不再犯同樣的錯,這就是股市賺錢必勝的絕招,你可以親身的用辛苦賺來的錢去換經驗,當然也可以經由閱讀或是從有經驗的人身上學到,一切都看你自己。 常犯的錯如下


1、頻繁的交易
每天看新聞,憑感覺,樂觀時買,蕜觀時賣,每天都一付很忙的樣子,最終你愈努力,付給政府的交易稅及券商的手續費愈多。


2、沒耐心
以為公司是一個數字,三五天就會鴻圖大展,股價一飛衝天,買進三天股價不漲就開始抱怨準備找下一檔,總是把時間價值,機會成本掛在嘴邊,其實這些僅是券商,投顧老師,炒股集團要你頻繁交易的話術,試想,如果你看準了一檔大型權值股買在其價值區,然後抱著不動,你會去付會費給投顧老師嗎?別人也無法在你身上贏到任何的差價。


3、融資
一次全買使用2.5倍槓桿,融資利率4~6%,時間不是你的朋友,放一年的話,公司配給你的股利率就被融資利率吃掉了,而且股價戲烈波動時會有斷頭的風險,在股價波動時,如果你的心理面不健全,你總是會在非理性下跌時賣,卻不會在上漲的時候賣,這就造成了你總是賠錢,試想,每次你買進上漲時,你都信心滿滿的覺得要賺多一點,然後都不會止利,但你卻會在下跌時非理性的恐慌止損賣出,那時間久了後,你當然就是賠錢。

4、權証
不公平的金融公司工具,券商在發行前就先拿走一大段的差價,你要看對時間,方向及價格才能賺錢,一般新手看得對方向就謝天謝地了。

5、手上沒有錢或短時間會用到的錢來操作
投資或投機時,資金不能有弱點,最弱的投機客就是開盤買或賣,收盤一定要賣或買,操作如此的沒有彈性,當然會賠錢,很多新手手上沒有這麼多錢,卻還喜歡玩當沖,因為手上沒有錢交割,所以盤中股價波動時,就會產生巨大的壓力,最後誤動作,試想,如果今天投機,選項是可以開盤買,收盤不一定要賣,可以隔天賣,隔周賣,一個月後賣,三個月後賣,那我的彈性就是比你大,買到的價格不是太投機,股價總是會回到那個價格(不適用投機股,本夢股及獲利被拿走太多年的個股)。

6、不了解公司價值就買進
從不看財報,對於公司的未來太過盲目的樂觀,有一些公司忽然一季賺了2元,開始始用1年賺8元,10年賺80元去估股價,付出太多年的獲利當眼光費,只要之後的財報有一點閃失,股價就會巨幅的修正。

7、從不做資金配置
一次全買或全賣,什麼都不懂,隨心所欲,外資群每天在裡面做上百,上千次的取樣,取樣出平均值,因為外資群資金夠大,他們佈局一個月,一季,半年,一年,他們取樣的點多,所以可以描繪出線型來,所以成本很容易就在均線上,很多新手很喜歡一次買光,所以他們得到的價格就會是極度的高或極度的低。

8、沒有紀律
一開始就計劃玩短線,套牢後就變長線,不知止損,跌時全程參於,漲時只參於3~5%,賺小條,賠大條…等(適用在投機股)。

9、對資訊沒有判斷能力
被新聞洗腦長假要先出,年假前要先出,要汱弱留強,最後得到結果1 。

其實很多東西都是設計出來讓散戶頻繁交易的,很多散戶都沒有發覺,如融資、融券,現股當沖,現股當沖稅扣半,從10秒縮短到5秒報一次價,汰弱留強,現金為王,先跑一趟,長假前要先賣出,因怕國際股市大跌,端午變盤,中秋變盤,飛彈危機,核彈試射,政治紛爭…等,只要你能在股市活下來超過五年,你就不會輸錢,原因是以上我說的你都會經歷過,最後發覺啥事也沒有,股票沒多久又回到原有的價值,傷的只有自已的荷包,一年下來一百萬的資金,總交易額可以超過一億,光手續費,交易稅就20~30萬。
通用投資基本觀念一
1、短線投機客最怕哪種類型的人?
2、撿便宜還是撿破爛?
3、投資是急不得的
4、生理的健康有助於改善人性弱點





通用投資基本觀念二
1、投資功力是一點一滴用時間累積出來的
2、弱點愈少投資賺錢的機率就愈大
3、資金小的人要學習的重點是什麼?


蘋果新機拉貨強 鴻海10月營收6125.54億元 寫歷史第三高
響應客戶環境政策 鴻海宣布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
連續技開始出了,10月營收開始升溫,11月再升溫,12月衝高~

目前美國總統選舉還在進行中,公司的營收及財報陸繼續也在開出當中,美國總統選擇僅是一時的非理性政治因素,對於公司長期不會有什麼深遠的影響,真正有影響的就是公司的營收及第三季財報,今天鴻海開出10月營收,如預期的非常的亮眼,由於i12持續的在熱銷中,蘋果的macbook也要推出,預期接下來11月,12月營收都會很好,甚至明年1月的營收也會不錯,這都是之前都推測過的,鴻海11月12日會召開第三季的法說會,會公佈第三季的財報,由於第三季營收季減6.8%,所以第三季獲利和去年同期相比不一定能提升,但第四季獲利能提升的機率是非常高的,再加上明年是劉董說的毛利率7%的元年,目前鴻海比較沒有散戶在進出,所以成交量明顯的量縮,前幾天說過,外資群就把錢拿去炒台積電,聯電、聯發科,欣興,一般的散戶就輪著去炒投機股,如防疫概念股,生技術,dr股,太陽能股,昨天看到拜登落後,太陽能股全面下殺,今天拜登選情又樂觀,大陽能族群又全面大漲,雖說拜登的政策是對太陽能有幫助,但大家要了解,這會是長期才會發酵的,那些炒股的投機客,沒有人在和你看長期的,目前嘴巴都說他們是看長期的,獲利當眼光費拿走30年,50年,哪天個股只要一轉弱他們就換下一個族群了,投機客說的話就不需要太認真,單純就是在炒股。

鴻海近期在f1.0(現況優化)、f2.0(數位化轉型)、f3.0(轉型升級)動作頻頻,只是尚未反應在財報上,鴻海本身的基本面已經是一年可以賺8元,淨值84.38元,股價才79元,這種情況下,你和我說買鴻海是投資未來的,我就相信,因為獲利當眼光費沒有被拿走,未來又有這麼多的大餅擺在前著,就算那些大餅沒有實現,長期投資鴻海每年也能得到5.x%的股利率,10%資產的增長,這種標的你就能和它撐,正所謂撐的愈久領的愈多,鴻海和一些dr股,太陽能股最大的不同點在於,鴻海過去已經穩健的獲利,目前也是穩穩的在獲利,那些投機股就是忽然一兩季大賺,能持續多久還是未知,而且獲利當眼光費都被拿走30年,50年的,其實那種股票就是炒股集團的最愛,短線可以哄一些無知的新手去買這種爛股,當下跌時因為沒有基本面,炒股集團還能反手作空打下去,這事情就很難在鴻海發生,當你買了鴻海後,股價不漲時,空方想要反手去放空壓低股價,再怎麼壓股價就低就是70左右,而且在70以下維持的時間是絕望的少,有哪個投資者會這麼笨在鴻海70元以下還在賣股票或放空,在70元以下買到,機乎很少時間是賠錢的,不要說70元以下,連80元以下你賠錢的期間也不長(詳見圖三),如果再加回股息,你機乎是很難賠錢。

最後,我還是得說一下,很多人對於鴻海的基本面不知道在嚴格什麼的,一年賺8元,營收創歷史第三高,還是有人覺得不好,一間連續三十二年配股息,穩定能賺8元以上,股價79元,淨值81.38元的公司你覺得好危險,那種淨值3元,獲利還沒有出現的,股價在5~6元你說好便宜要放長期,淨值5元的,忽然一季賺個2元的,股價40元,你和我說主力要騙你手上的股票,它是好股票,每次我看到這些話時,我就在想,真正安全的公司你覺得危險,我覺得危險到不行的公司,你在那和我說好值得買,主力要騙你手上的股票,我和你說,主力,外資群要騙也是騙你手上淨值84.38元,股價79元的鴻海,不會去騙你的泰dr、美dr這種股票,投資時要懂的看公司的價值,不要常常被股價迷惑,那些投機股就是因為股價會漲,所以菜鳥才會覺得好棒,鴻海單純就是股價不會漲,所以散戶覺得好爛,今天現實生活中我有1億,你有10萬元,今天來1000個人,來決定你我誰比較有錢,你覺得最終有人決定你口袋中僅有10萬的值1億,我口袋中有1億,值100萬,這種事你會搞錯誰有價值嗎?不論那1000個人怎麼開價,都改變不了我有1億,你僅有10萬這件事,但在股市中,幾個炒手在那買來賣去,把值10萬元的以1000萬,3000萬,5000萬買來賣去,時間久了你就中了錨定效應,你就覺得真的值幾千萬,但值10萬就是值10萬,這是不會改變的事實,哪天炒手們走了,沒有在那左手賣右手,你就會發覺就是值10萬,不會再多了,如果你花了3000萬去買,那你就是損失了2990萬,差不多就是遇到金光黨等級的。
常見的金融心理學及人性弱點

以下是常見的人性弱點,當你了解這些事後,你會知道人性有什麼弱點,使用的基準點是什麼?答案就是基本面,基本面是一個基準點,當你了解一間公司的價值時,你就能透過了解人性弱點去強健自我心理面,舉一個例子,如果你不懂公司的基本面,你持有一間公司,人性弱點中有一項叫一廂情願,人們傾向相信他們認為是對的事,如果你不懂基本面,你不知道公司價值在哪,當你掉入這個人性弱點時,你就會一直覺得那個投機股是有價值的,就會一直不認錯,公司有沒有價值取決在基本面,當你透過基本面分析得知公司有價值,這時一廂情願這弱點就能轉變成優點,再舉個例,說服效應,這弱點就是人們傾向相信可靠的來源,而不願相信可靠的推理,這在同學會很常見,很多新人對網友說的事都百分之一百相信,當我透過基本面用數據分析,他們卻不相信,他們僅會說,投資是看未來的,網友說未來獲利會大爆發,當你了解這些人性弱點後,你的自我心理面就能更強健。


1、一廂情願
人們傾向於相信他們所認為是對的事。

2、注意力異常
人們無法持續保持注意力,人們常常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而發生錯誤,當你在觀察某一件事時,而在其它事上投入精力不足。

3、錨定效應
人們在做定量估測時,會受外界影響,將某些特定的數字當成起始值,而起始值像錨一樣制約著估測值,這個很多人都會犯,打開中長線技術圖型,看到股價在12~15元之間,這區間就成了價格錨點,他們在判斷公司的價值就是以這個錨點去估算,而不是看基本面去估算。

4、代表性原則錯誤
人們在做出決策時會受到記憶中類似的事所影響,而非考慮事情真實發生的機率,例如有人常常拿金融危機,雷曼兄弟事件來嚇唬你,一般人覺得有可能會發生,但其實會發生的機率就是非常的小。

5、赌博行為
赌博在人類文明中常常發生,赌博在人群中常常發生,赌博的人常常無法自拔。

6、神奇式思考
人們制定了一些投資策略,那一些投資策略碰巧十分有效果,但由於過度自信及神奇式思考,他們會開始過度膨漲,他們會想我真是個聰明的投資者,我制定了如此有效的投資策略,這種想法使他們自我膨脹速度加劇,直到他們受到挫折或打擊,才會相信那些策略不完全有效。

7、準神奇式思考
人們以為做出某些行動,進而去影響事情的結果,人們認為他們可以通過意志力控制結果。一般人很愛看盤,以為可以透過意志力去影響股價,其實就是絕望的。


8、確定性效應
情願選擇小的確定性的收益,而不願選擇大得多的可能的收益,儘管後者的統計值更高。

9、說服效應
更願相信可靠的來源,而不願相信可靠的推理。

10、後悔理論
力圖避免那些證明自己錯誤的舉動,這行為發生在你賣掉股票後,股價因為基本面好再漲,你因為後悔理論不願意再去把股票追回來。

11、預期理論
非理性的趨勢,不太願意賭贏,而願賭輸。

12、自我防禦態度
改變態度,以符合自己所做的決策,當有人說他投資的個股不好時,就會啟動防禦及攻擊的行為。

13、自我說服
當現實與態度衝突時,更願改變自己的態度,而不願接受現實,很多新人買進投機股後,一開始看到股價上漲,他們就以為公司是很有價值的,當有人透過基本面分析給他們聽後,他們會改變自己的態度,不願去相信自己所投資的公司是沒有價值的,掉入這種陷阱的人,最終本金會賠掉大部份。

14、成本沉澱謬誤
試圖在自己虧損的項目上投更多的錢以圖挽回損失,這說明我們總是將決策建立在對過去的記憶而非對未來的期望基礎上。
今天外資群買了鴻海17221張,自營商買了3489張,三大法人共買了鴻海20692張,今天鴻海站上了年線,明天準備挑戰三年線,鴻海十月營收表現很整,接下來11、12月的營收會更好,短線有題材,今天又傳出"和碩遭蘋果稽查,發現不符合工廠當地法規、規範,遭蘋果下令在改善前,並不會再與和碩進行新業務合作,對此,和碩稍早證實,強調已採取必要措施、積極改善,並與客戶、第三方機構持續溝通合作,現有業務則不受影響。",圖四是2020年全球EMS代工廠50強榜單,和碩是EMS代工廠第二名,如果有利空,對於鴻海就有想像空間的好。

之前我說過,美國選舉前外資群、投資者會先調節,當美國總統選完後會再回來,最近六個交易有很明顯的感受到外資群買回來後吧,外資群從10月23日,連續六天賣台股,共賣了545億,最近六個交易日買回739億, 這一來一回,外資群反而買了194億,鴻海是台股的第大權值股,外資群要把資金拿來買台股,鴻海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鴻海的基期低,目前市場一片看衰鴻海的聲浪,我和大家說過了,我最喜歡的股票就是這種,市場極度的看衰,我看透了它的基本面,在裡面安心領著股息,等待市場發現鴻海的價值,以近一年來看,鴻海佈局的未來產業都是正確的,不論是電動車,數位醫痱,機器人,其中數位醫療及機器人是馬雲在公開演講中不只一次提到的未來產業,電動車則是各國政府已經定好時程在那了,鴻海也提了了軟體開放平台,要當電的車的安桌,這些事都是未來市場再一次看的起鴻海的因子,那什麼時候股價會漲?其實就是鴻海毛利率確定連續幾季向上改善,這時市場的資金就會開始追捧鴻海,看衰鴻海的人會開始認為鴻海是黃金產業,一定要持有的股票,到那時,也許鴻海在我眼中就不是值得押身家的標的,因為那時的股價一定就是200元,300元,市場每個人都在瘋鴻海時,那時再買進的人,我是不認為可賺到什麼大錢。

一般的投資新手很有趣,在他們的眼中僅有股價,當股價會漲,他們就會覺得該公司好棒,這也就造成了一般討論區很多達人在那介紹小型投機股,當那些達人號召了幾百,幾千人進到股本僅有幾億,市值也僅有幾億公司中,那股價當然會上漲(因為流通的股票也許僅有三成),又因為新手是無知的,所以在推動股價一定是很瘋狂,最後讓一些投資機構因為想績效就跟進買入,最後把一個泡泡吹到很大顆,但潮水退了後,就知道誰在裸泳,當投機股下跌時,新手人會因為付出過大的差價而受重傷,今天有一個特色,很多投機股都是非常誇張的差,使得機構是不會進去那些公司,最終炒股集團看抬不上去了,就開始製制恐慌向下再殺一次,玩投機股的問題在於,當股價下跌時,因為公司沒有價值,你不知道跌下去後是否能再漲回去,有價值的公司,例如鴻每,第一年投資時我看到70元的鴻海,持有到第二年時,我看過66元的鴻海,但我深知鴻海是有價值的,每一季平均能賺2元,時間是我的朋友,半年過去了,現在股價還是在80元以上,重點是還除了4.2元的息,鴻海這兩季下來,也差不多賺了快4元,所以漲了4元是合理的,這些錢就是公司為我們賺來的,每一個人都會有的,未來3+3成功,現在極度看衰鴻每的人就會用差價來向你購買你手上的鴻海,因為他們現在看的太衰了,一家穩定可以年年賺8元的公司,淨值84.38元,竟然覺得股價應該在7X~9X元之間整理,一些淨值力差到爆的,一年賺個0.05元,淨值3.47元,漲到13.75元竟然還覺得便宜,會跌下都是政府害的,那種沒有基本面,沒有競爭力的公司,跌下來僅是時間問題,鴻海這種有價值,有競爭力的公司,漲上去相同也僅是時間問題。
原來版大已經轉看鴻海

最近宏碁的表現一直想讓我有停損的衝動,

不知道版大的看法如何呢?
相機只是乘載想法的工具
Acer_kewei wrote:
今天外資群買了鴻海17221...(恕刪)


需向a大請益

想知道a大對這次法說會的看法 很重視a大的看法 對我有幫助

這次的法說會讓我更加確定了 劉董是打群架的專家 感覺很擅長統合 手腕也好

如果郭董是日本戰國的織田信長 那劉董便像極了豐臣秀吉

期待這電車界的另類統一

2317繼續持有 理由和方向都如初衷

鴻海法說六大重點一次看
經濟日報 楊伶雯 2020-11-12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5010355

鴻海Q3獲利季增34.9% EPS 2.23元
經濟日報 吳凱中 2020-11-12
https://udn.com/news/story/7253/5009617

鴻海代工王國拚轉型 劉揚偉要如何走出新格局?
財訊雙週刊 2020-11-12
https://www.nownews.com/news/5109315

鴻海電動車事業貢獻佳 業績將提前達陣
經濟日報 蕭君暉 2020-11-12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5010710

90間大廠加入鴻海MIH聯盟,搶搭電動車熱潮!劉揚偉證實將投資大馬8吋晶圓廠
數位時代 高敬原 2020.11.12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0054/foxconn-annual-invest-meeting-ev-plan

雲服務龍頭AWS成鴻海MIH夥伴 全球還有75企業想加入
自由財經 2020/11/11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348645

鴻海2020年第三季法人說明會2020.11.12
縱經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鴻海法說〉Q3三率三升純益季增近35% EPS 2.23元寫5年同期最佳

前幾天說過,不要以為fii衰退2成,鴻海第三季就不會三率三升~不要傻傻的,開這種財報就沒有什麼好分析的了~明天搶就對了!

鴻海開財報前市場已知的資訊

以去年2019年第三季來說,fii占鴻海整體的獲利為57%,fit占6%,fih占1%,10月30日fii開出了第三季財報獲利年減2成,昨天晚上fit也開出財報獲利減21%,fih獲利從賺6億變賠3.9億,這些是市已知的條件,所以市場會預期鴻海第三季本業會衰退2成左右,結果本業毛利率,營利率卻是雙升,就知道這有多令市場跌破眼境,有人覺得本業獲利是賣阿里巴巴賺來的,這是不懂財報外行人的想法,鴻海是在10月9日及10月22日賣阿里巴巴,今天開的財報是第三季財報從6月底到9月底。


一、本業
重大子公司歸屬於非控制權益之淨益
1、FIH 富智康 38%(資產總額645億)
2、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23%(資產總額610億)
(鴻騰精密科技)
3、foxconn ventures pte ltd 46%(資產總額452億)
4、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工業富聯) 15.2%(資產總額3450億)

鴻海子公司工業富聯(fii)公告第三季季報,稅後純益 37.65 億元(人民幣,下同),季增 18.6%、年減 20%;

FIT第三季獲利62368千美金,去年同期79122千美金,獲利年減21%


在今天以前,鴻海業外重大關聯企業夏普,臻鼎早開出獲利了,夏普獲利衰退1.9%,臻鼎獲利衰退52%,所以市場也會預期鴻海的業外是會衰退一些,整體要達到三率三升是非常困難的,結果今天鴻海開出一份三率三升的財報,這一定是令外資群,法人們跌破眼鏡的好。

二、業外包含
1、利息收入
2、其他收入
3、其他利益及損失
4、財務成本
5、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

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已知項目如下

以下是重大關聯企業的組成,看得出來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夏普,7~9月夏普稅後獲利145億日幣,換成台幣約39.36億,夏普7~9月的獲利僅和去年同期相比衰退1.9%,所以整體鴻海的重大關聯企業影響的幅度就會比較小,以臻鼎為例,稅後賺16.3億,佔38%,大概就是6億這種水種,夏普如果賺39.36億,占42%,就會有16.53億的水準,所以鴻海業外重大關聯企業衰退的幅度一定是小於2成的。

1、夏普42%
2、鴻準29%
3、臻鼎38%

臻鼎 - KY 今年第三季營收 320.77 億元,毛利率為 19.34%,年減 4.13 個百分點,稅後純益 16.3 億元,年減 52.13%,單季每股純益 1.81 元.

夏普合併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 3.2% 至 6,248 億日圓,顯獲利情況的合併純益萎縮 1.9% 至 145 億日圓。


至於鴻海2018年減資2成的目的就是為了讓fii上市,淨值3200億,上完市後市值變1兆多,股價來到13.77元,鴻海拿了10%fii股票出來讓fii上市,成本3.77元,賣了13.77元,賺了876億,錢進到淨值中的資本公積,上面有提到,fii占鴻海本業獲利近6成,少了10%的股權,獲利當然會下降一些,但獲利下降的錢早就收進到放到淨值中了,還是很多人用減資2成,獲利要增2成去看鴻海,完全不懂鴻海減資的目的。

明年毛利率7%的目標維持不變,2025年毛利率10%有望提早完成,對鴻海有興趣的人,不要常聽網路上的人怎麼說,還是要有看法人說明會的習慣


〈鴻海法說〉劉揚偉證實參與馬國晶圓廠股權競標投資案 最快年底有結果

鴻海攜手AWS 深化MIH EV軟硬開放平台合作

〈鴻海法說〉Q3三率三升純益季增近35% EPS 2.23元寫5年同期最佳

今年電子五哥中的仁寶、緯創、和碩、廣達,因為疫情的影響,使的nb、pc及伺服器需求大爆發,這一點可以看一下第二、第三季宏碁及華碩的營收及獲利就能知道,今年nb、pc、伺服器占比比較高的四哥表現都比較好,不過明年大家就知道了,昨天鴻海法說會有提到,第四季及明年電腦終端產品都會衰退,今年因為疫情遠距離上班,把換機潮逼出來,明年就沒有這麼好康了。

鴻海目前努力在佈局3~5年的未來產業,劉董也不只一次提到長期來看nb及pc產業沒有成長的空間,自營商在鴻海開財報前佈局了8500張,今天看到鴻海財報三率三升開盤沒有大漲就執行止損,共賣了2680張,那是哪個外資群在控盤呢?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說的,看第一張圖,大小摩在那自賣自買自壓,自營商比較短視,看到短線不漲就崩潰了,第二季鴻海三率三升,在開財報前融資重押,結果不論是有內線或押對了,大小摩還是死撐了一季,為什麼大小摩要這樣控盤?為什麼死不讓鴻海上漲?看一下第二張圖,從疫情開始(2020年01月23日),大小摩共賣了11萬張,所以死活就是要壓制,大部份的散戶進來鴻海一定會被這種壓制到崩潰,連投信之前也崩潰的出清,重押的融資也崩潰的認賠,那就更不用說自營商了。

為什麼鴻海這麼難操作?為什麼短線客這麼容易被教訓?連投信,自營商、主力都常常被教訓,這是為什麼呢?說穿了,就是你們太沒有弱點了,平常就使出懶得理外資群大法,反正均價就是在年線,領了兩次息,以今天鴻海收盤價來看,站上了周、月、季、半年,年線,距離三年線的81.6元也才差一點點,只要近兩年來買鴻海的,成本只要是在均價上,你平均就是賺了鴻海配的兩次息,也就是4元,4.2元,總共8.2元,因為沒有弱點的投資,短線客一定會被你們給逼死,股價不漲,第二季鴻海還是為你賺進了1.65元,第三季賺進了2.23元,第四季一定是更好的,至少賺個3.5~4元,隨著鴻海毛利率愈來愈好,大小摩能買的機會就愈來愈少,如果他要撐,你們就和他撐,第四季會三率三升的機會非常的大,明年第一季是毛利率7%的元年,加上今年第一季的基期超低,要三率三年也是很容易,鴻海第三季法說會中提中,賺錢的營收多做,不賺錢的少做,所以第四季的元件及其它成長會大於15%,明年整年元件及其它成長也會超過15%,記得第二季法說會時,劉董說過,給大家好記,純組裝的毛利率是5%以下,模組約10%,元件毛利率是20%,這也是為什麼第四季及明年毛利率會好的主因,很多人看不懂是因為法說會都沒有認真聽,以第二季,第三季鴻海的毛利率,營利率表現,大家要相信一件事,鴻海說毛利率要向上提升是玩真的,今天很多外資群也紛紛的提升評等,只要大家確定基本面是好的,股價上漲及走一個大趨勢,那就是時間問題,我根本就不需要知道是什麼時候。


1、鴻海第三季合併營收1.29兆元,季增14.46%、年減6.94%。不過,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308.54億元,季增達34.85%、年增0.62%,為近4年同期高點。每股盈餘2.23元,優於第二季1.65元及去年同期2.21元。

觀察鴻海第三季「3率」獲利指標表現,毛利率6.2%、營益率2.51%、淨利率2.39%,優於第二季5.91%、1.99%、2.03%及去年同期6.01%、2.41%、2.21%,齊創近4年同期高點。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鴻海;代碼:2317)成立於1974年2月20日,公司初期以生產電視機旋扭起家,後跨入電腦連接器生產,於1991年6月掛牌上市,鴻海現已成為橫跨電腦、電視相關、行動電話、通訊網路、遊戲機、數位相機等3C電子產業,全球最大eCMMS(電子化-零元件、模組機光電垂直整合服務)廠。

營業項目與產品結構

營收主要來自於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等產品,其中以電腦產品佔營收比重達最高,主要產品為DT、NB、網通及伺服器組裝,通訊產品以手機為主,消費性電子產品則包括LCD TV 及遊戲機組裝。


2、緯創今年第3季合併營收達2175.94億元,季減1.59%,年增0.6%;營業淨利36.23億元,季減21.95%,年增8.31%;稅後淨利27.84億元,季減2.14%,年增61.67%:每股盈餘1元。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231)前身為宏碁的研製服務部門,於2001年5月30日分割獨立而成立,公司為資訊及通訊類產品ODM廠商,目前為全球第三大筆記型電腦製造商。
營業項目與產品結構
2018年Q2公司營收比重:筆記型電腦30%、桌上型電腦15%、監視器3%、電視3%、智慧裝置11%、伺服器/網路儲存設備29%、其他9%。

展望本季,緯創指出,隨著工作型態改變,預期筆電出貨將持續維持高檔,出貨將優於上季,單季有望達 520 萬台,全年筆電出貨量則可望年增 1 成,達逾 1900 萬台;顯示器、伺服器則在新客戶、新產品挹注下,出貨量將持平第 3 季並較去年同期小幅下滑。


3、和碩公布Q3獲利,第3季單季歸屬母公司稅後純益為68.17億元,EPS為2.61元,毛利率4.2%,營益率為1.9%;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和碩;代碼:4938)成立於2007年6月27日,工廠位於桃園龜山。於2010年6月24日掛牌上市。公司主要從事研發、設計、製造電子產品及其週邊設備及零組件,結合EMS與ODM產業,成為DMS(設計整合服務製造)公司。

營業項目與產品結構

2018年第3季營收比重分別為資訊電子產品(DT、MB、NB)12%、通訊電子產品(智慧型手機與寬頻設備)60%、消費性電子產品(TV、遊戲機、Tablet)18%、其他垂直整合業務與策略投資10%。
4、 仁寶今年第3季合併營收達2692.42億元,季增2%,年增8%;營業淨利30.52億元,季增28%,年增26%。第3季毛利率3.3%、營業利益率1%,分別季增0.2、0.1個百分點。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仁寶;代碼:2324)成立於1984年6月1日,隸屬於金仁寶集團旗下的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商,早期為CRT監視器生產廠商,後轉型為筆記型電腦代工,為全球前二大NB代工廠,及LCD監視器、LCD TV製造大廠。
營業項目與產品結構
主要營業項目為筆記型電腦、液晶監視器、液晶電視及各種電子零件之製造、加工及銷售。
2019年Q2公司營收比重分別為NB 70%、智慧手機及平板 16%、其他產品(包括工業電腦、網通、物聯網、穿戴裝置)14%。

5、廣達今年第3季合併營收為3273.48億元,季增21.2%,年增23.5%;營業毛利191.82億元,季增14.3%,年增50.2%,毛利率5.86%;營業淨利103.06億元,季增8.5%,年增85.7%,營業淨利率3.15%;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78.71億元,季增25.9%,年增81.5%;每股盈餘2.04元。

廣達第 3 季筆電出貨逐月成長,9 月更衝上單月新高 640 萬台,累計前 10 月出貨 4610 萬台,年增 61.75%,同創新高,以全年 6000 萬台目標計算,11、12 月出貨可望衝上 695 萬台,將再寫新猶。

累計2020年前3季,廣達合併營收達7878.28億元,年增7.6%;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167.02億元,年增46.1%;每股盈餘4.33元,已超越2019年全年的4.14元。

出貨方面,廣達第 3 季筆電出貨達 1830 萬台,季增 26.21%、年增 96.77%,近乎翻倍,創下單季新高,而累計今年前 10 月出貨達 4610 萬台,已超越去年全年。

營業項目與產品結構
2018年Q1公司營收比重:NB 50%、Cloud 35%(伺服器、平板、穿戴等)、AIO 11%。
  • 13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