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4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A大您好!不好意思打擾了,我是在股市同學會發現到A大的,這幾天把A大從2019年06月底的文章每天花時間看過,才發現A大這邊有更詳細的每日籌碼分析與很深入的觀點文章分享!真的非常感謝A大花這麼多時間無私地分享這麼多又精深的文章,還非常佛心教學如何看懂鴻海的財報!這幾天也一直在看A大的影片跟著學習,看越多A大的文章越明白鴻海的價值所在,引領不知該從何處去瞭解鴻海價值的我能夠越來越清楚。而且A大也很厲害對人性及想法非常透徹,看到A大對外資群及散戶和整個大環境的分析,深深感到欽佩。我的家人也是覺得股市如賭博,不要碰為妙,男友也說不要放太多錢及心思在股市,股市就是投機及人為市場,有些朋友也是勸萬萬不可碰股市,但我仍堅信股市才是窮人翻身之地(只是我沒搞懂我是投機還是投資而已,端看用什麼思維去看待)。我是六月底七月初才開始慢慢買入鴻海,目前只有極少的9張,一直在摸索投資路線,也體認到短線終究是來來回回白花時間與生命,如A大所說就是蠢蠢的將錢送給券商、政府、比散戶更厲害的人。原本就已在想把其他短線的股處理掉,慢慢轉入存鴻海,看來我得要腳步加快了,很幸運剛好在這時候追蹤到A大,更給了我的信心,我想這也會改變我一輩子的!真的是非常謝謝A大
鴻海是大型權值股,產業龍頭,股本1386億,淨值84.38元,現金及約當現金每股68.77元,以2019年為例賺8.32元,配出4.2元,股價最高97.2元,最低67元,平均78.4元,股利率為5.1%,以價值型投資的角度長線投資的話,一定是穩贏的,很多投資者喜歡玩短線,享受股價大漲及大跌的快感,進而在股價大漲大跌期間和別人決勝負,以鴻海1386億的股本,市值1兆多,股東人數80萬,鴻海不太可能在沒有重大利多時大漲或大跌,所以不需要天天的去期望鴻海會飛到天上去或是跌到地獄去,這是不切實際的。

目前鴻海短、中、長線需要觀察的事是

1、第二季法說會時,鴻海預期第三季營收會有年對對雙位數的下降,目前七、八月營收已經開完,鴻海九月營收如果低於4245億,那第三季才有可能出現對年對雙位數的下滑,以八月營收4205億來看,就算有某個產品延遲,九月營收也不容易比八月低,所以第三季營收是極有可能優於鴻海第二季法說會的預期的,那所謂的延遲就是向後推一個月,接下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甚至是明年一月的營收都會相當的亮眼。
2、第一季鴻海開完法說會後,獲利僅有0.15元,那時鴻海說第一季因為防疫的百億費用會在第二季,第三季,少量在第四季會回灌,今年第二季鴻海獲利1.65元,比去年同期的1.23多0.42元,確實防疫的費用有回灌到第二季中,其實我們從第一季鴻海提前付的所得稅就看得出來,鴻海第一季付的所得稅是37.48億,第一季稅前才賺58.98億,所得稅率20%,怎樣也不可能付37.48億,要繳到37.48億的所得稅,至少稅前也要賺到187.4億,187.4億-58.98億等於128億,所以鴻海已經為這多的128億付了所得稅,這些獲利預期會在第二季,第三季,少量在第四季以毛利率的型式回到鴻海獲利中。

3、所以第三季鴻海的毛利率理論上會再加上防疫的費用,這就會讓第三季的毛利率優於去年同期。

4、鴻海致力於f1.0(現況優化)、f2.0(數位化轉型)、f3.0(轉型升級),近幾季鴻海法說會及股東會時,經營團隊都提到f1.0及f2.0都有相當的成效,很快就會表現在財報上,劉董並且說出明年毛利率到7%是很有可能的,以2019年鴻海毛利率5.91%,2020年因為疫情的原因,第一季中有一個月員工沒有上班,但薪水還是照付,使得2020年的毛利率大概會和2019年差不多,也是5.9~6%之間,劉董說明年的話,就是剩幾個月了,第三季有防費用灌入,第四季本來就是鴻海大旺季,明年就是毛利率7%的元年,這一些如果連成一線的話,鴻海才會有一波大的行情,但這也是需要時間發酵。

5、鴻海除了f1.0及f2.0外,還有f3.0產業升級,提出了3+3,未來產業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核心技術人工智慧,半導體,5G,鴻海提出的未來產業以目前來看,確實都是未來的大趨勢,很多公司目前都是在朝這方向前進,之前中美貿易戰中國及美國打的要死要活就是在打5G及AI的主導權,至於電動車,全球的策略己經定出油車淘汰的時間表,所以電動車確實在未來會爆發的機率很高,如果F3.0成功,鴻海預計2025年毛利率達到10%。

這就是鴻海目前規劃的籃圖,如果你的眼界就是三天,五天,三周,一季就要發大財的,其實這是絕望的,想要發大財,你要看準趨勢去重押,只要鴻海趨勢不變,你抱個三、五年,股息再投入,本業薪資再投入,三、五年後鴻海股價出現200,300元對你才有意義,不然你就是每天在浪費時間叫進叫出,賺賺便當錢罷了,每天被虛幻的股價折磨你的內心。

很多人目前不懂為什麼鴻海股價會這麼低,其實關鍵就是第一張圖,鴻海的股價在紅色的框框及籃色的框框太久,鴻海的股本又這麼大,市值又這麼高,使得整個市場的趨勢就會把股價限制在這兩個框框中,大家看第二張圖,鴻海2013年時的淨值為58.3元,股本1313億,現金及約當現金6940億,稅後獲利8.16元,股價最高89.9元,最低68.8元,平均78.5元,2019年時淨值為89.5元,股本1386億,現金及約當現金為8579億,稅後獲利賺8.32元,股價最高97.2元,最低67元,平均78.4元,光看這兩年大家就能清楚的知道,目前市場是以統計在投資鴻海,當鴻海一年賺8元多,配了4元後,剩下的流入公司淨值中,市場把淨值全部當成空氣,2013年及2019年,淨值已經差了31.2元,這是非常有趣的現象,對於鴻海來說,股價對於公司的經營不會有任何影響,對於長期持有的股東也不會有影響,不但沒有壞的影響,而且股東還能以便宜的價格買到鴻海,實質上股價對於公司及長線投資者都沒有影響,但是時間久了後,市場漸漸的就會覺得公司是有問題的,試想,一間公司淨值84.38元,股價最低會來到65~72元,那像什麼話?當股價出現這價格時,公司不會讓投資人感受到,鴻海淨值的84.38元都是很值錢的,因為股價跌到65~72元,公司不會做出任何的動作去宣示公司淨值是很值錢的,當公司不做這件事時,這時股價就會交給長線技術圖型去決定,也就是紅色框框及籃色框框這兩個區間,大概就是7x~9x元,所以大家才會看到淨值84.38元,鴻海每年能賺8~9元,股價竟然會是淨值打八折,打九折的獨特現象。

如果不去逆轉這件事,鴻海獲利從8元,變9元,變10元,股價還是會被框在7x~9x元之間,因為鴻海讓市場感受不到淨值是值錢的,一家可以穩定賺8元的公司,而且在三、五年中不太會有對手的公司,股價理論上就是淨值加上公司三、五年的獲利,因為公司能保證三、五年一樣賺差不多這樣的錢,以鴻海的競爭力,別說是穩定賺三、五年,賺個五到十年基本上也不會有什麼問題,那股價至少就會像廣達這樣,淨值35元,一年賺4元,股價在7x元,市場看好廣達能穩定的賺4元多,而且未來7~10年沒有問題,那回到鴻海,為什麼鴻海負面新聞這麼多?其實單純就是股價低,因為鴻海淨值84.38元,結果股價卻是7x元,而且公司沒有出來做實際的行動,這等於就是默許或默認了鴻海連下一年的八元都不一定賺的到,但...實際情況是這樣嗎?應該不是對吧,鴻海被市場年年看衰,但還是年年能賺到8元左右,一個最好市場相信鴻海還能賺5~10年的方法就是,股價要像廣達一樣高於淨值,而且股價要多7~10年獲利,這時手上有鴻海的人都處於賺錢的情況,當有人說鴻海不好時,他就說,我是中長線投資鴻海,然後把未實現損益亮出來,看壞的聲音就會全數的消失。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事,你說你比和碩強,比廣達好,比緯創佳,但是這三家代工廠,哪一家股價在淨值下?當你沒有辦法向市場證明你比較好,市場的資金理所當然的就流向別的代工廠,別的代工廠賺的比較少,但要命的配的股息卻比較多,整體的股利率又高過鴻海,最終就造成了奇特的現象,鴻海獲利較好,淨值較高,競爭力較強,結果股價被市場看衰到底,一旦你讓市場進入到負面的偱環中,人性是很有趣的,就會開始補腦,股價低是不是因為立訊要打敗你了,是不是在中國欠了很多債,是不是公司不行了,是不是獲利模式出現問題了…等,單純就是股價低於淨值。
今天壓一天.洗盤.總成交量16000.外資買+賣=14300.
外資 買+賣 幾乎=成交量
這是洗盤嗎?
明天助攻13031
開始填息
1. 鴻海在電動車的戰略目標是什麼?想要有自有品牌或是承襲目前的零組件、模組、組裝的模式?

答:目前很多油車廠的零組件跟模組,鴻海都有出貨,所以很多車廠鑑於Tesla的進逼與電車的逐漸普及,都主動找鴻海合作。目前鴻海希望搭建這個平台,搶進未來市場。蘋果當然也是其一。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鴻海似乎沒有自己品牌的DNA,所以電車應該不會有自己的品牌,應該會著墨在5G 模組,整機底盤,相關零組件等等。車子組裝毛利僅有3%且供過於求,目前不主攻,但裕隆有產線,需要可支援。也就是說電車這邊的毛利會有較高的期待,未來朝向10%的毛利努力中。

2. 跟蘋果在電動車合作模式內容為何?

答:只能說蘋果要做電動車,而鴻海也正在推動,暗示就是會合作,但內容暫無法揭露。

3. 在3-5年中長期目標未達成之前,在股價低迷之際,有沒有實施庫藏股的規劃?

答:鴻海握有充足的現金,是因為鴻海在疫情初期非常保守,希望保有足夠的資金在即使沒有任何業績的狀況下,也能撐一年以上,這是為什麼鴻海沒有在階段時間,大局併購。至於是否買回庫藏股以及其他的財務操作,公司內部都有討論,既然股價已經回穩,庫藏股不再考慮。而既往的業務已經成熟,鴻海無需再投入資金,即可循既有機制賺錢。鴻海不打算走類似面板廠資本密集增資借錢的模式,而是在自有資金之下,循台積電模式尋找更高毛利的市場。

4. 關於電動車,我問了車載系統、底盤技術、電池技術、能源管理、自動駕駛、外型設計等關鍵技術。

答:基本上,過去車廠供應鏈生態是封閉系統,豐田供應鍊與賓士供應鏈滰渭分明。電子廠與軟體系統廠的進入會打破生態,出現模組化生產結構,他舉例google、apple、amazone三家未來的重要客戶。他一直在談「自動駕駛」,還有「白牌車」概念。從這裡推斷,鴻海的自動車未來應該是成為電動汽車的台積電,提供平台、零件與模組,從level1-10由系統商自選代工需求下單,至於最微薄的組裝代工,目前各大油車廠產能過剩由他們承接即可。鴻海看上裕隆的是「非逆向工程自主研發的底盤與整車設計」的技術。這一點我終於聽懂。這個整併案是劉董堅持簽下的。至於電池技術、能源管理、車載系統他,暫時不是重點。

5. 就3+3產業而言、f1.0已經見到成效,f 2.0與f 3.0成效如何?

答:f2.0的成效在集團內成功的是一個pc事業單位,這個單位很小,業務單純,適合實驗。目前成效良好,正在推往集團內部。Fii的轉型成效是f 1.0的結果。

6. A大整理的集團結構中,缺了「i次集團」,
答:有i次集團

7. 關於電子五哥

這段時間電子五哥股價有所表現,都有其歷史緣故,緯創、和碩的PC榮景大概再一年就會下來。和碩去年內部發生一些重大問題,目前終於解決,市場給的是這部分的溢價。廣達伺服器的確非常優秀,林百里是非常優秀的企業家,這點他們的確有評價非常高的產品在林口生產。鴻海未來將把核心技術拉回台灣,低端生產與供應鏈拉出去。
1. 請問我該如何進步呢?

社團>公告>投資順序整理篇1~8篇看完再說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52453028629725/announcements

2. A大書單好幾本都絕版了怎麼辦?

贏家投資心理學 : 帶你進入股票持續獲利的正向循環 > 已絕版。
大腦煉金術 > 已絕版,有新書 > 投資進化論:揭開投腦不理性的真相
John R. Nofsigner所著「投資心理學」 > 已絕版。
金融心理學—驅動股市的真正力量 > 已絕版,有新書 > 金融心理學:戰勝市場,先戰勝投資心魔 > 目前缺貨。
投資人的大腦革命 > 已絕版,有新書 > 交易心態原理:避開思維陷阱,克服決策障礙,改善投資技巧的大腦革命

3、我要如何克服心理上的壓力?

答:多看A大文章,內化到心裡去


4. 投資很大一部份是跟自己的比賽,因為有A大平常的心理建設,所以大部分的情況都能負荷。

但在2020年初大跌的時候,即使有A的幫助心魔還是湧現,最後也只有少量加碼,非常可惜。想請問大家遇到這種情況時,要如何調節心態,克服心魔並勇敢加碼呢?

答:我們不是神,無法知道會發生2020年初疫情事件,若沒此事件,鴻海有可能已經突破100元了,投資一家公司前,先要瞭解公司的價值,透過A大文章分析鴻海各種資訊,吸收後給鴻海訂個認為合理的價值,我給鴻海訂的價值是85元都很便宜,所以有錢就儘量擠出來買,如果你只計較70元買;80元買;我很難期望你可以跟我們大家賣在200元,不漲就領股息,賺它個5%利息,安全又可靠,漲了,我就要鴻海給我一個瘋狂價,才會脫手賣出,你只要瞭解自己可以承受多少資金買入,最壞的情況下,也吃得下;睡的著就可以了…這是心理建設的層面,每個人的耐受度不同,只要下跌時不要被宰了,能存活下來,之後就一定會獲得甜蜜的果實。

5、如何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呢?
A大答:去把我花幾十個小時做的通用基本面影片多看幾遍,你就會知道怎麼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

通用基本面系列








6. 買了還想再買, 如何克服一直想買的慾望 ?

A大答:以目前鴻海的股價,其實很難克服,連我都一直想要買,買到戶頭錢都沒了還想買,最好解決方式就是鴻海漲到200元以上,這時你就能克服想買的慾望了。

7、怎麼克服怕買不到,怕賣不掉的恐懼?買的時候我充滿信心,但夜深人靜時我又會懷疑自己的操作是否是正確。

答:對於自己買的股票不夠熟悉,買超出自已能承受的範圍,你的經驗我全有,主要問題就是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判斷公司的價值是否被低估,還有自己的信念夠不夠強大,如果你很強,就不會有你上述的問題,我沒看過有人可以比A大分析個股更強的人,他把最壞及最好的狀況都分析給我們了,如果你很認同,也瞭解A大說的投資觀念,只要常看文章,就可以慢慢克服自己的問題,老實說鴻海買到沒錢是很正常的,反正有穩定股利可領,只要克服漲跌的心 理壓力就好了

。8、深海大投資心路分享

答:哈哈~我們麥大總是相當客氣又謙虛,人脈這件事,我一直認為如果凡事擔心東擔心西,只是把自己圈在一個小圈圈裡,永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大,在我出社會後到退休前幾年,我每天只是努力工作,不斷的做,整天就是早上上班,晚上下班,整個生活就是平淡與無趣,但至從投入股票投資後,人生從此精彩,一開始對一般人來說,我的本金是很大,投入3000買股最後出場變5000,後來接著買入宏碁跌到股價剩9.x元,賺的吐回還帳面虧損1000,人生充滿無奈,但沒絕望,股價後來回升到1x元,在01遇到我們的大家長A大,也修正我的投資方法,也讓我遇見各位,這群組裡面來至各路菁英,美女也特別多XD,在我們A大帶領下經過了宏碁>廣達>亞泥>鴻海>質借團>聚餐>第四大法人。

我並不是炫耀我現在這樣多厲害,我說的是,這投資一路下來,如果每個環節都擔心,那個不可以,這個也不行,個資怕會外洩,然後把自己困在小圈圈中,我可能都無法遇見各位,我的人生可能還在那間公司繼續讓噪音,粉塵傷害著我

所以感謝各位讓我的人生精彩

9. 自從開始投資鴻海後,生活變的節儉,不喝飲料餐點也開始點的便宜。週遭的同事都覺得我是不是病了,如何確定自己不是真的病了呢?

答:贏家總是寂寞的
有人對鴻海最近傳出來買8吋半導廠的好處及動機不清楚,就單純一句就否定了這件事,讓人不禁搖頭,以下是買下8吋廠的推測~

半導體本來就是鴻海3(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3(半導體,人工智慧,5G)其中之一,台積電晶圓非常好,但是非常貴,不是所有產品都需要那麼高大上的製程,這座8吋廠的製程跟產品對台積電完全沒有競爭。台積主要在12吋廠的高階製程。


這個標案是個老廠,非常便宜,目前全世界非常缺8吋產能,從聯電的情況就知道。馬來西亞這個廠不是先進製程,現在大家聽到的28奈米乃至於5奈米都是12吋廠才有經濟效益。所以到時候還是要看鴻海如何規劃運用這座8吋廠。

8K電視用的SOC絕不會用馬來西亞的這種舊技術,這個太先進了。但是電源晶片,面板驅動晶片,小型控制晶片就很適合這樣的晶圓廠。因為夏普的電視要用到非常多的面板驅動晶片,像群創也是外購那些晶片,再整合在面板內,供應給品牌公司,驅動晶片就跟聯詠這類的IC設計公司買。鴻海有買一家IC設計服務公司叫Socle, 所以或許鴻海想將這些都包起來自己做。

鴻海每年採購半導體超過美金500億,約有10-15%是鴻海可以自己決定,都是比較低階的產品。因此鴻海如果要拿這個生意,不會用到先進製程。另外高階產品當然還是會下到有先進製程的工廠如台積電。蓋一個12吋廠都是新台幣7、800億起跳,馬來西亞廠如果標到也只有幾十億台幣,所以說非常便宜。

像伺服器那邊的高階晶片應該都是客戶指定,OEM model, 這部分應該是跟IC 設計公司直接拿貨,他們下單到台積電。鴻海沒有涉及這部分。搶台積電產能是客戶的事。這個跟買華電的概念一樣,就是性價比高,時間點很重要,鴻海有掌握到。另外這8吋廠也不需要再攤提設備費用,只要維護跟經營成本,所以整個就可以是印鈔機。

以下是和k線籌碼鄉民的對話~

鄉民:如果不要投資鴻海,別的個股都不知道撈幾把了

A大答:股市是相對的,有一些人覺得會賺的不知道撈了幾把,但我能告訴你,那些人僅是少數,大部份進到股市中覺得股市十賭九輸的人,一開始都是覺得自己是無敵的,最強的,最終都被股市教訓到出局,才知道原來自己是弱者,不適合投機,投機可以為你賺取高額的報酬,但短線又是零和遊戲,在每一次短線客決戰時,政府及券商都會收手續費及交易稅,扣掉這些費用後,如果又有人能撈好幾把,賺取大的報酬,這意謂著有更多的肥羊要支出這些費用,但你確定你真的是投機中的贏家嗎?巴非特曾說過,當你坐上牌桌十分鐘後,還不知道送錢的人是誰,那有很大機率送錢的肥羊就是你。很多人覺得自己很強,我曾經六年短線年年賺錢,賺取很高的報酬,短線客需要有什麼樣的功力我非常的了解,不是一般半吊子能達成的,中長線投資是穩賺的,當你的資金愈來愈大時,中長線可以保護短線,也可以直接就是投資中長線,公司賺到的錢配出來的,那是所有的人都有,只要不要買在極端的高點,投資是穩贏的,投機卻不是穩贏的。

投機及投資沒有絕對好或絕對不好,看你從哪個角度切度,當你確認了自己的目標後,你可以做相對應的事,我在年輕時,我手上有十到十五檔的觀察名單,大部份都是大型權值股,如兆豐金,台積電,廣達,宏碁,鴻海,玉山金,群聯,台泥,亞泥,台塑,南亞,中信金,遠東新,聯發科,統一…等,當你在操作短線時,你需要一些觀察的標的,這些標的提供了你無數交易的機會,每一年中,這些標的總是會出現送錢給你的機會,當你中期觀察這些公司的基本面、籌碼面,技術面,散戶心理面,法人心理面時,你會了解這些個股票贏家在想什麼,當投機客時,如果你資金不大,你就僅能順著個股中的主力及贏家做,因為這些個股都是大型權值股,所以通常會有明顯的趨勢及波動,你很容易的就能買進及賣出,因為成交量夠,流動性佳,由於這些公司通常都是在合理的價格區間波動,你單純只需要透過台股及國際股市的氣氛,在個股中去佔非理性散戶及菜鳥的交易出來的便宜價及衝動價,股價的波動是因為人性的行為,你單純僅需要找出這些人在乎的因素,你就能戰勝他們,由於觀察的標的是大型權值股,有其基本面,也都是有配股息,也處在合理價,所以你就算一時的失誤,很容易在短線股價又會波動到你成本之上,你就能短線操作賺到錢,操作這些大型權值股時必需符合有基本面 ,能中長線保護短線,而且股價不能被拿走太多拿獲利當眼光費,而且你不能害怕股價一上漲,怕錯失機會追不回來,這些觀察標的必需就是處在合理價區間範圍。

當你發覺一些龍頭股,穩健股,轉機股,股價很委屈,例如現在的鴻海及之前的宏碁,因為股價是委屈的低,你根本不需要透過短線的操作,就能賺到很多錢,當一家公司股價委屈時,首先你每年會得到固定且夠高的股利率,而且很容易當市場發現它委屈時得到極高的差價報酬,在持有股票時,你有不能錯過機會的弱點,這時你就不該在鴻海中操作短線,因為鴻海中長線每年穩贏5%多股息報酬,資產能增加10%多,以鴻海每年賺8~9元的情況,在股市中股價到200元也是正常的,這時如果你資金夠大,你的首選就該是鴻海,而且策略就是該緊抱,而不是短線操作。


內容包括項目如下

1、鴻海這周三大法人買賣超及集保股權分佈情況
2、鴻海法說會劉董解釋半導體佈局的目的
3、a大投資心法
我這個人有一個很恐怖的專長,就是可以讓某一些個股中的人變的異常理性及冷靜,所以我不會出現在飆股,投機股,小型股,本夢股區,對我來說,投機及投資是不同的,我會解釋給一般人了解什麼是投機,什麼是投資,這兩者有什麼不同,很多人不了解自己在投資或投機,但當我用簡單易懂的白話文解釋話,他們就了解了,人性其實是不愛投機的,所以我出現在的區時間久了後,會投資就去投資,少數人就去當投機高手。


所謂的投機道理很簡單,隨便找一個標的,最好是小股本,大家不了解,有夢,會漲,這時大家把錢丟進一個盆子中,當大家把錢都丟進盆子時,大家看著總數以為自己發財了,其實並沒有,100個人在投機遊戲,1個人丟1萬,盆子中就是100萬,這時就是玩吹牛,看你抓不抓,有的人是無知,有的人是厲害,明知一付牌中只有4張A,結果叫到了100張A,大家還在往上繼續叫101張A,有一些不懂規矩的菜鳥,他們是不懂一付牌4張A,以為一付牌中真的有100張A或200張A,就一直在裡面幻想著自己發財了,但是當有人"抓"時,取走了100萬,其實盆子中就沒有錢了,剩下99個人就是做了一場發財報,其實就是虛幻的,當然股市不會這麼極端,有人抓時,也許100元賣出,90元又進去撿,誰是最後一隻老鼠的遊戲最有趣的就是報酬益常的高,而且在過程中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發財了,但總是只有第一個賣掉的人,而且從此不再怎去那個人,能是真正的贏家大老鼠,很可惜的事是,僅有會有一隻大贏家老鼠,剩下的99個人都是成就了那隻贏家老鼠。


那個大贏家老鼠賺到了錢了,他就會開始求平穩的投資,每年只需要賺5~10%,光那些報酬就足以讓他不愁吃穿一輩子,他再也不需要每天擔心自己是不是那99隻老鼠,當一個投資者最大的好處並不是報酬率,而是100個人會有100個贏家,每一個都是贏家,因為不是零和遊戲,這100個人是把錢投資給公司,公司拿去經營,然後每年配出股息,這是每一個人百分之一百都穩贏的。


很多菜鳥進到股市都想要快一點賺到錢,但是投資或投機就像社會上各行業一樣,都是有其專業知識的,在股市你只需要去券商開戶就行了,然後把錢存到銀行,然後就能交易,你做對或做錯沒有人會理你,最終你的戶頭會告訴你做的對或錯,但你要當一個醫生、會計師,工程師,律師,老師…等,你要接受多少年的教育才能去做這個工作,而且得到的薪水還不高,股市是有其規則,需要時間的磨練,投機者及投資者兩者需要的知識不同,需要冒的風險也不同,相對得到的報酬也不同,當你的資產大到某一個地步時,其實當一個投資者,你就不需要為錢煩腦,當你沒有錢時,通常你的股市知識還很嫩,這時想要快快賺錢,這無疑是找死,投資者每年僅要5~10%,這些人沒什麼弱點,基本上很難戰勝,能存活下來的投機者通常又是經過股市嚴厲的淘汰賽脫穎而出的,實力自然不可能弱,所以菜鳥如果不學習又想賺快錢,通常就是送錢的肥羊,自已適合當投資者或投機者,只要進股市幾年你就知道,如果幾年下來短線賺不到錢,基本上你就是弱者,當投機高手是無望了,還能勉強當個投資者,每年賺個5~10%固定的報酬,當一個投資者時,單純就是資金配置,簡單基本面,心理面,時間,應該就是無往不利,每年穩定的賺取合理的報酬。
18.請問關於損益表,要如何決定各公司的獲利是要算進去業內還是業外?
是以持有股權的多少去分的嗎? 鴻準、夏普、臻鼎算在業外,亞太持股降低從業內變業外?
有的公司淨利算入淨值,有的算進其他損益? 如何區分? 謝謝


答:以下列了兩類,第一類是非控制權益,故名思義就是有多少股權不歸鴻海,以FIH來看,有38%不是鴻海持有,所以鴻海就是持有62%,以此類推,鴻海就是持有FII 84.8%,這一類是列在鴻海本業獲利中,也就是持有50%以上,或對公司具有重大財務影響,或對其公司有完全控制的權力,以現實生活來看,這也合理,你持有一家子公司,如果比例都大於5成了,當然要算進你的本業中,或者你能完全控制該公司,這時也該算到本業中,或是該子公司獲利對於你本業公司獲利影響太大,就算你持有比例不高,還是要算到本業,例如就是佳世達持有友達,雖然持有6%,但友達對於佳世達的獲利影響過大所以也是列入本業。

非控制權益

1、FIH 富智康 38%2
2、FIT鴻騰精密 23%
3、FVP 46%
4、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 15.2%

以下就是大於20%~50%,這就列在業外中的關聯企業中,這三家的毛利率都不錯,如果鴻海想短線讓毛利率快速變好看,單純就是對以下三間公司持有超過到50%以上,就會列到本業

關聯企業

1、夏普 42%
2、鴻準 29%
3、臻鼎 38%

所有的項目都會列到淨值中,你要問的應該是哪一些會列到最終的稅後獲利及哪一些會列入影響淨值,分類也很簡單,公司投資一些股票,基金,人民幣理財…等,這算是你財務理財,投資有賺有賠,這類的你就要列到業外中的其它利益及損失中,但有一些是公司為了垂直一條龍的戰略伙伴,持有其股票也不會賣,例如群創,但為了讓鴻海持有群創價值很能呈現在財報中,會計財報就會以群創的市價去認列損益到淨值中,這就歸類到其它綜合損益,影響其淨值,其實這樣也是合理,當初舉過宏達電的例子,你買了1張宏達電,1300元買的,值130萬,當宏達電跌到30元時,就值3萬,如果你不去認列到你資產的淨值中,就無法展現你真正的資產情況,你一直以130萬去算你的總資產,但其實市價就僅值3萬。
  • 13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