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砲303 wrote:
光頭王年初沒說謊,...(恕刪)
誠實是一種美德。

高鑫零售與阿里巴巴淘寶聯姻 潤泰全重大訊息說明
高鑫零售確定與阿里巴巴淘寶聯姻,潤泰全今日早上於證券交易所召開重大訊息說明會,宣佈處份轉投資公司高鑫零售部分股權,分別給予歐尚集團與淘寶,經過股份轉換與直接出售等雙重交易方式,未來潤泰全對高鑫零售持股將從12.5%降至1.41%,總計認列收益約168億元,最快於本季認列。
高鑫零售為大陸大潤發,從今年初以來,大潤發與電商平台談判傳聞不斷,高鑫零售於上周一在香港聯交所宣布停牌,當時市場就猜測,大潤發再度與電商平台進入實質談判階段。
因此今日潤泰集團宣佈,確定將旗下高鑫零售股權出售予以淘寶。
潤泰全透過兩層控股公司持有高鑫零售,第一層為康成CGC,第二層為吉鑫,而康成則是間接與直接持有高鑫零售。
康成針對股權處分,採取兩種方式進行,首先將吉鑫1.8萬張股票向歐尚作股權交換,吉鑫一股交換高鑫26股;緊接著,又出售873張給予歐尚旗下公司,另有1.93萬張股票售予淘寶。
第二種為康成直接持有高鑫股票約80.7萬張,全數出脫給予淘寶。
康成總計出售高鑫零售共計181.2萬張,剩下23.1萬張股票,若按照潤泰全持有康成57.76%股權比例,等於潤泰全對高鑫零售持股降至1.41%,處分股權利益預計可以認列148億元。
此外,經由本次交易後,康成與高鑫等不再列為關係企業,按照會計原則IAS28規定,未來高鑫零售按照公允價值認列其收益,將以康成23.1萬張股票,計算高鑫零售公允價值,估計潤泰全將可以認列收益約20億元。
潤泰全表示,出售股權加上公允價值計算資產,總計可以認列收益高達168億元,最快有望在本季認列收益,反映在每股稅後純益上。

九年磨一劍 wrote:
880億...這麼...(恕刪)
生技股。。。
今天11/20【生技股】:【4120友華、1762中化生、4137麗豐-KY、4130健亞、1720生達、4121優盛】等,【漲停】!【4128中天、4162智擎、3205佰研、4107邦特、4736泰博、8406金可-KY、1789神隆、1752南光、8403盛弘、1701中化、4104佳醫、4743合一、3176基亞】等,【大漲】。這才只是一個餐前【小菜】,這才只是一個【開始】。 (再一次提醒:『生技股』是【未來10年的大主流】,你不要懷疑!&【籌碼】顯示:『生技股』這一次是【玩真的】!&【再來】,這幾天【生技個股】將會出現【巨幅震盪】&【個股之間】將會【輪漲輪攻】。XD)
但也有可能買中信金。
大陸資訊 11月20日
原標題:為什麼阿里買誰誰漲,到了高鑫就跌?這裡面故事長了 戲言戲語: 被阿里這麼插一杠子,高鑫零售的股權更、更、更複雜了! # 文章 # 周一一早,圈裡就有大新…
為什麼阿里買誰誰漲,到了高鑫就跌?這裡面故事長了
戲言戲語:
被阿里這麼插一杠子,高鑫零售的股權更、更、更複雜了!
# 文章 #
周一一早,圈裡就有大新聞:阿里巴巴宣布以224億港元收購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
阿里官方對此的解讀是,「中國最大商超賣場大潤發、歐尚將從商業模式和資本結構上雙通道加入由阿里巴巴推動的新零售革命」。
阿里的豪情萬丈,市場似乎並不買賬。今早9點,高鑫零售在港股復牌,股價一路下滑,跌幅一度擴大至近13%。
為什麼阿里買誰誰漲,到了高鑫就跌?這裡面故事長了
阿里這次收購高鑫,採用的是要約收購,淘寶擬以62.93億港元向股東Kofu及CGC收購大股東吉鑫19.9%股權,同時,淘寶擬161.31億港元收購高鑫零售26.02%股權,最後,阿里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36.16%的股份,每股要約收購價6.50港元。
這個收購價,對比高鑫停牌前的收盤價8.6港元,顯然是甩賣了。市場對阿里接盤后的預期也不高,復牌後繼續下跌。我們大零售群里,也有人提問,為啥阿里入股其他零售商一直漲(比如之前的三江),到了高鑫就跌?
為什麼阿里買誰誰漲,到了高鑫就跌?這裡面故事長了
對於不那麼了解高鑫股權結構的人來說,上一段的具體操作是很讓人蒙圈的。
收購方這邊很清晰,阿里巴巴集團,派出旗下子公司淘寶來執行操作。
被收購這邊的高鑫就很複雜了,Kofu、CGC說不清是持股機構還是自然人,中間還有個大股東吉鑫,作為被收購方代表出來講話的,又是歐尚和潤泰。
高鑫零售2016年度年報數據顯示,高鑫零售有4大股東:吉鑫控股(持股51%)、台灣潤泰集團(約33.2%),歐尚零售(7.96%)、以及個人持股的尹崇堯(7.84%)。
其中,吉鑫控股是高鑫2011年赴港上市前,由台資的潤泰和法資的歐尚交叉持股組成的新合資公司。但是奇怪的是,高鑫原本就是潤泰引入歐尚的股權投資,雙方交叉持股后成立的合資公司。有什麼必要交叉再交叉,殼子套殼子呢?
這裡面就有故事了。
據中國經濟網財經部的梳理報道,潤泰與歐尚的淵源始於2000年,亞洲金融危機后,潤泰出現資金危機,歐尚向潤泰伸出援手,由於當時國內零售業尚未完全對外資開放,歐尚亦希望通過與大潤發的合作拓展內地市場。
但誰也沒料到,通過10年的發展,大潤發已躋身大型綜合超市三甲之列,單店銷售額更是國內之最,而歐尚的門店數量不足大潤發的三分之一,營業額也較為平庸。
潤泰方面本來希望大潤發單獨赴港上市,因為不論是在銷售規模還是在門店數量上,歐尚和大潤發已經不在同一級別,如果兩家合併上市,市盈率和定價都會大打折扣。
但香港證監會認為,由於大潤發與歐尚交叉持股,假如單獨將大潤發上市則有向非上市公司輸送資金的嫌疑,因此必須要大潤發與歐尚一併上市。
而作為一家傳統的歐洲家族制企業,歐尚在全球都不主張上市。「所以過去雙方的合作是各取所需,但隨著上市步伐的加快,股權糾葛、利益分配就成為了雙方矛盾的焦點。」上述大潤發人士稱。在幾番討價還價后,歐尚雖然最終同意了潤泰捆綁上市的提議,但卻要求在高鑫零售中作為控股方。
所以,雙方在上市前實施了資產重組。由潤泰和歐尚組成新的合資公司——吉鑫公司,其中歐尚持股51%,潤泰持股49%,而後由吉鑫控股高鑫零售59.16%的股權,法國歐尚和潤泰集團分別持有高鑫零售11.26%和18.91%的股份,餘下10.67%股份為個人股東持有。
2011年7月,高鑫在港股上市,當時發行價為7.2港元,在2014年之前,股價基本還在10港元以上,從2014年就進入了大熊市,一路從13港元慘跌至個位數,甚至一度跌破4港元,最低至3.741港元。
近兩年坊間一直流出高鑫求購的消息,與阿里的接觸也風傳已久,終於在今天落聽,然而收購價還在六年前的發行價之下。這筆收購大潤發和歐尚其實是壯士斷腕,不得已而為之了。
為什麼阿里買誰誰漲,到了高鑫就跌?這裡面故事長了
2013年,高鑫零售成立飛牛網進軍電商O2O領域,曾是引發業內關注的大事件。
高鑫的股權結構,原本就是出了名的複雜,大潤發和歐尚在上市前的談判插曲,加上上市后的不佳表現,可以想見內部氛圍。再被阿里插上這一杠子,今後高鑫開股東會,好比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到底誰聽誰的呢?
據此次的收購公告稱,大股東吉鑫的董事會將由5名董事組成,淘寶有權委任2名,歐尚有權委任3名。可見,今後阿里在高鑫的話語權是有保障的,但沒有控股權(吉鑫占股19.9%),也沒有一票否決權。
再從高鑫整個大集團的層面看,阿里此次收購號稱直接和間接持股36.16%,似乎是大股東了。但因為潤泰和歐尚複雜的交叉持股狀況,高鑫的實際控制人云山霧罩。
在阿里收購前,有台灣媒體報道,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梁及其獨子尹崇堯,實際綜合持股高達65%,無論高鑫最後賣給誰(當時還在傳聞有三家可能收購高鑫,阿里、騰訊和蘇寧),他們都是最後的贏家。
為什麼阿里買誰誰漲,到了高鑫就跌?這裡面故事長了
此前高鑫的實際控制人
低調的台灣富豪尹衍梁
有意思的是,這次代表大潤發出面表態的黃明端(潤泰集團副主席),早前曾對媒體表示「沒有退出合作的計劃(即轉讓手中的高鑫、吉鑫股份)」。而這次阿里收購的股份,恰是來自Kofu、CGC(均為潤泰和尹氏父子持有)。此前,台資企業多有「把孩子養大后再賣」的案例。如頂新將旗下樂購超市賣給TESCO,BCL將好又多賣給沃爾瑪。
賣斷了可能還簡單,就怕潤泰這樣賣一半留一半的。阿里,潤泰,歐尚,這樣複雜的三國殺局面,真能推動新零售在大潤發和歐尚的落地嗎?
以潤泰全而言
高鑫今年配息約10億台幣(潤泰全拿的部份)
這次處份獲利168億
等於如果沒賣高鑫,年報酬約6%
也算不上是高報酬
但大潤發在中國市場已經達到飽合
很難再有大幅度的提升
剛好這次阿里跟蘇寧相爭
才有機會賣得這種價格
媒體卻一直以出售金雞母作標題
其實根本就是獲利了結而已
以當初投資成本相比已經是暴利
至於今天持股較低的潤泰新
漲幅竟高於潤泰全
可能原因在於
高鑫過去對潤泰全獲利佔約3成
這次出售對潤泰全未來獲利影響較大
加上潤泰全往年配息最高達6元
而潤泰新達4.4元
相比之下,潤泰新顯得便宜
不過高鑫應該只是潤泰豐收的前菜
南山如果未來每年只要一元的配息
潤泰雙雄每年都各別可得到25億
這相當於高鑫2.5倍貢獻
以當年標得南山的成本
相當每年的報酬率超過15%
而認列的南山未實現虧導至沒配股息
也只是一直往公積累積
如果南山的未實現虧損能大幅打消
或是處份掉南山
目前南山市價約2300億
潤泰雙雄各佔25%-23%
如果以市價的七折出售
雙雄可各得近四百億
加上先前累積的一百多億公積
這個爆點才是值得期待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