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gstand wrote:所以我先說了基因關係,然後才說價值投資關係啊。
這可能犯了生存者謬...(恕刪)
p大我猜應該還年輕,應該不到40,或許不到35,我是從p大PO出來的資產總值猜測的。
為什麼講年紀呢?不是要倚老賣老,而是年紀大了才會怕死,呵呵。英英大算是大前輩了,英英大前一篇回文講到:當然心情愉悅最重要,靜坐深呼吸有利心情平和穩定,這個就是要某個年紀才能有感。
從事價值投資的人很多沒錯,但是能做到像巴菲特蒙格這樣的不多,不是指賺錢,而是生活態度,巴菲特沒有出書,蒙格勉強算有一本,就是那本普通常識,通常我們可以以書觀人,蒙格其實比較像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思想家不會長壽,但是有錢的思想家就可能會長壽。
價值投資其實應該分開來看,價值跟投資,影響生活態度的是價值,投資不會。因為要判斷價值,所以要研讀各種領域的知識,因為接觸越多領域的知識,才又發現其實生活中處處存在著價值的判斷,這就會影響處事的原則,譬如"損人不利己"這句話就是有關價值的判斷了,為什麼有人會做這樣的事情呢?就是他不會研判價值,就照著本能去做了。
不是說因為有人成功了,所以他們的做法就是正確的,這會陷入倖存者偏差沒錯,而是別人的經驗可以帶給我們什麼啟發?覺得是對的,有道理的,就可以去做,至於做了有沒有用,其實心情平和愉快比較重要,相信他有用,他就會有用,就像我為什麼每天作甩手功?當然這種什麼什麼功的一定會有很多"見證",見證有沒有參考性,當然有,假如沒有一個人有任何效果的話,那也不用考慮了。
有一些退休樓會談到退休會無聊之類的,而因為從事價值投資讓我對很多事物產生好奇,進而探索與研究,然後做這些能幹嘛?就是不能幹嘛,所以我才要找一些理由來支持啊,所以我講巴菲特蒙格的事情不是要說服別人,是要說服我自己,做一些事情最怕做到後來不知為何而戰,就像研究哲學的好不好呢?可以探索真理,很好啊,可是會找不到工作呢,探索真理要幹嘛呢?有時人要活得自在就是得要幫自己找到一些動機才行,因為有時候興趣是沒辦法一直延續下去的,但是一個長遠的動機卻可以,假如從事價值投資可以長壽又賺大錢,那何樂而不為呢?做了也沒損失對吧,至於結果如何就不用在意了,你相信它有,就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