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11月營收6026.46億元 創同期新高鴻海(2317)5日公布11月營收達6026.4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014.41億元成長0.2%,累計前11月營收4.8兆元則較去年同期的4兆6770.37億元,成長2.63%,雙雙創下歷年同期新高。鴻海指出,就11月四大產品表現和上月相較,企業產品表現最佳,其次依序為運算產品、元件及其他,消費暨智能產品則墊底。#####################################################英英間LKK喔!是加碼鴻海,我以為是買和潤。讀者由其前後文直覺就是買和潤,我理解力太差要自我反省ans:這種小股本的公司想投資還是自已投資就行了,不適合公開分享~~以和潤的獲利及股息,一張53元我還是能接受,這家公司60~70元以內我是的考慮抽的,抽的張數夠多,抽中應該賺個兩萬元沒有問題,這就是我抽這檔的原因,要買的話是不可能,尤其興櫃價還150元,這價格買的下去的人,不如就去買中租,我是買不下去。
今天三大法人買超台股87.63億,外資群買了61.73億,自營商買了19.89億,其中自營商避險買了14.82億,外資群期貨多單留倉了48740口,外資群近65個交易日買了台股2989億,今天指數收漲84點,來到11594點,自營商近60個交易日賣了396億,其中自營商權證避險賣了187億,外資群11月29日賣了台股126億,結果近四個交易日又買回了104億,指數又站回了月線11550以上來到11594點,期貨多單也從11月29日35843口增加到今天的48740口,外資群持續在恐怖箱區間來來回回。外資群今天買了鴻海2741張,近41個交易日,外資群共買了761370張,八大官股近40個交易日賣了鴻海102623張,八大官股近40個交易日竟然倒了10.2萬鴻海出來,近十五個交易日融資少了11183張,今天又看到熟悉的身影,疑~~這不是麥格里兄嗎?又回來買了,沒關係,7x買不到,8x買不到,用90元,用100元多買幾次就能買到。今天鴻海開營收,又是創了歷史同期的新高,有可能是十一月十三日法說會時,鴻海說第四季會比去年第四季微下降,所以外資群也是想看今天營收出來好或不好,看還能不能用營收演一下戲收一下股票,看起來外資群希望又落空了,有可能12月營收會降,但那都是明年1月5日的事了,還有一個月,誰能保證一定會降,鴻海說消費性電子會降5%,剩下的會在正負3%,也有可能都是正3%,所以一來一往又和去年同期差不多,甚至又好一些些,如果明年1月5日開出來真的是不好,大家再看一下一樣是法說會中的內容,明年2020年,所有的產品都是5%以上的成長,企業更是有10%的成長,也沒有人傻乎乎的12月營收不好,就放棄了整個2020年的成長,而且明年才是鴻海說毛利率要成長到10%的元年,也沒有人這麼笨因為12月營收不如預期去賤賣鴻海。鴻海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從72元漲到90元,在90元又磨了一個月,我說過,經過我追籌碼的結果,會賣的散戶早就賣了,不會賣的還是不會賣,目前就是剩下少數三心二意的散戶會被外資群演戲給欺騙,外資最近很明顯的也是a吃到b,c吃到d,我在想有可能外資群想等中美第一階段和談後再正確突破9x元到100以上,畢竟以外資群這種重兵進法,當然就是希望基本面好,不然就是消息面告一段落,如果中美第一階段協議先簽完後,這時一口氣又是兩三個月的操作了,也許就是花一個月又拉抬,一兩個月在下一個區間打錨點。最近鴻海的成交量在量縮,看的出來鴻海的籌碼很穩,其實這也不難推測出來,試想,外資群每天在那演戲收股票,鴻海下跌也買,鴻海上漲也買,大盤下跌也買,大盤上漲也買,等於就是被外資群收走一張就少一張,加上我們的版友,對於鴻海未來的藍圖及基本面這麼了解,我們吃了一張鴻海市場也是少一張,那有趣了,每個人都想要吃鴻海的股票,傻瓜變少了,會開始惜售,外資群目前又不願向上拉到93,95,100…等,去吃股票,所以在9x這階段也沒有什麼人想賣,外資群能在上面擋賣單,也能在下面擋買單,重點是擋了買單也要有人賣外資群才會有成交量,目前外資群不追價,一般無知的散戶也不會因為貪婪去追價,所以就是敵不動,我不動,一直量縮的在90整理,那外資群敢不敢殺下去?其實外資群的本錢就是在87元,這幾十萬張的成本都在這,幻想一下自已是外資群,如果你要保護自已,當發生不可控的利空時你想賣,如果股價在90元,你的成本又在87元,這時一下跌馬上就到87元,這時才跌3%多,會買單的散戶不多,也許跌到81,這時跌了10%散戶就會開始買,如此一來外資群就是賠錢,所以當然成本在87元,一定要拉到100元,110元,這時下跌來到105元,散戶覺得跌了5%開始會接,跌到100,散戶覺得跌了10%會買更多,這樣外資群才能保護自已,所以你不用擔心外資群不把股價和自已的成本拉開,外資群在等適當的時機當,是什麼時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手上的股票不要被騙走,那什麼時候拉抬,對你來說就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今天三大法人買超台股33.46億,外資群買了27.51億,自營商買了6.32億,其中自營商避險買了1.55億,外資群期貨多單留倉了50054口,近十七個交易日以來期貨多單口數新高,來到5萬口以上,外資群近67個交易日買了台股3016億,今天指數收漲14點,來到11609點,自營商近62個交易日賣了390億,其中自營商權證避險賣了185億,外資群11月29日賣了台股126億,結果近五個交易日又買回了132億,指數又站回了月線11552以上來到11609點,看起來外資群持續在偏多操作,外資群還是沒有遇到什麼大的利空足以讓外資群轉空。外資群今天買了鴻海3734張,近42個交易日,外資群共買了760104張,八大官股近41個交易日賣了鴻海103659張,昨天鴻海開出了"鴻海11月營收6026.46億元 創同期新高",很明顯就是亮眼營收,開盤10分鐘後來到90.9元,出現賣單壓制,平常沒有利多股票已經很難騙了,如果利多出來時外資群又買的太明顯,那散戶一定會和外資群去搶股票,造成外資群需要花更高的價格去買股票,一早很明顯就是在上面擋大單,而且故意在下檔都不擋買單,這種很明顯就是想要買的做法,現在鴻海惜售的明顯,大概成交量就是在2萬張,這種量不會是攻擊量,我也說過,自從鴻海劉董開出三、五年毛利率要提升到10%後,外資群的態度就是要慢慢的吃,每天洗啊洗,洗啊洗,總是能洗出一些股票,大概就是幾仟張,想要買到幾萬張的量是不太可能的,有版友也做了統計,外資群在裡面演戲的成本,機乎每天都是賠的,很多天真的人以為外資群每天在裡面買來賣去成本會愈來愈低,我說過,a吃到b外資群,c吃到d外資,然後又b吃到c,d吃到a外資,每天交易不一定穩贏,但是手續費,交易稅一定是穩輸,外資群每天在裡面高手過招,最近虎尾幫進來也慘被教訓,如果覺得自已很厲害的,你是可以花點錢進去玩看看,目前在90這區間已經是高手過招了,我所謂的高手過招是該賣的散戶早賣了,不會賣的還是不會賣,有可能就是吃到一些融資,權證及三心二意的新手的股票,外資群這樣吃在成本一定是不值的。我個人在推測,中美貿易戰在12月15會決定是不是會有初步的協議,我印象中川普之前是說12月15日會加課3000億美金的筆電,手機…等產品,有可能就是初步協議如果真的簽了,外資群再大單進來放手買,然後拉開成本,以目前外資群買台股的量,近67個交易日買3016億,期貨多單5萬口以上,看起來是對12月15的中美貿易協定偏樂觀看待,最終會不會簽沒有人說的準,但把鴻海股價拉往三位數最好的時間點就是初步協定完成,如果12月15日沒有完成協定,那就繼續盤整或小幅修正,反正進可攻,退可守,鴻海三、五年毛利率改善到10%還是會持續進行,短線消息面不如預期,我相信外資群或法人也不敢太過偏空,如果市場太非理性,這時你手上又有資金想買,那就是你買的好機會,如果你已經買光了,你只要保證自已不會在價格波動時被斷頭或被洗出去,我只能告訴你基本面好,鴻海未來改善的計劃,但我無法阻止市場及散戶的瘋狂,牛頓說過,《我可以計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卻算不出人性的瘋狂。》,你要做的事是確保自已不論什麼時候都不會出局,剩下的就交個鴻海的經營團隊,在解讀、收集,整理資料就交給我。看一下第三張圖,當初我是不是說過,鴻海這種大型權值股不可能直上直上,尤其是外資群買了一大堆,只要不要遇到不可控制的大利空,外資群的做法一定是拉一波後休息幾個交易日,再拉一波再休息一陣子,鴻海從72到90花了一個月,在90整整盤了一個多月,所以我才和大家說,外資群拉上來時,不需要緊張兮兮,哪怕你是在玩短線,外資群拉上去後,為了保護自已一定會定一個錨點,而且會把股價和自已的成本拉開,目前外資群的成本在87元,如果外資群不把成本拉開,最終發生什麼利空,外資群賣的時候不會有散戶接,對散戶來說,一定要從110跌到105,跌了5%覺得有感,從110跌到100跌了10%覺得跌好多,再加碼,從110跌到90,跌了20%死命接,融資再接…等,這時外資群的成本在90,錨點打在110元,外資群才有操作及執行策略的空間。
這一周外資群買了鴻海21068張,這一周千張的超級大戶增加了11726張,人數增加了9人,這時會有人說,增加9個人,意思是說新的千張大戶要買9009張,外資群原本一定就是千張以上的超級大戶,所以這周外資群都買假的?其實集保的變化可以是999張,你買了2張,你就從800~1000那個級距跳到1000張以上,所以有可能是大戶及中實戶小量的加碼來變成新的初階超級大戶,不論是外資群買的或是大戶買的,其實籌碼都是變的更集中,這一周外資群本來就是彼此吃到彼此的籌碼,只有少部份三心二意,融資戶,權證戶會被上上下下的洗盤給騙出去,所以這周還是鴻海小股東很平均的被洗出去,這些就是三心二意,沒有信念的股東,想一個很簡單的問題,股價上下來回的波動,會賣的就會被洗出去,不會賣的,股價怎麼波動,就是不會賣,最終籌碼當然是愈來愈穩定,之後股價要向上拉抬當然會比較容易,至少在90~93之間不太會遇到賣壓的抵抗。這周外資群買了21068張,一定都是千張以上的超級大戶沒有問題,八大官股這一周賣了4577張,這是千張以上的超級大戶的機率也很高,有人說政府因為選舉所以會護盤,會大買權值股,但事實上是,外資群近67個交易日已經買了3000億以上了,買了鴻海76萬張,而所謂的八大官股賣了鴻海103659張,其實完全沒有什麼護盤的影子,在2017年7月時,外資群共持有鴻海926.6萬張,因為2018年10月減資外資群少了150萬張,目前外資群持有鴻海僅638.7萬張,持股比例46.1%,外資群能買的張數還很多,只要鴻海未來三到五年的毛利率提升是玩真的,外資群勢必會買回來到之前的準位,我說過,鴻海減資時,鴻海股價由68元變83元,減完資後外資群股票少了150萬張,鴻海股價沒多久又跌回68元,如果外資群不讓鴻海站回83元以上,那150萬張股票等於就是打水漂了,很多鴻海股東還一直中了錨定效應覺得7x的鴻海才能買,其實83元買到等於就是68元買到,90元買到等於是72元買到,簡單的做一個轉換後,我相信很多小股東就不會賣,但他們就是不會想這些事,他們的眼中就只有鴻海這一波從72元漲到90元,漲好多,股票就在80元賣光光,這都是中了錨定效應的小股東會有的行為。這周鴻海的融資少了1404張,自營商賣了605張,集保部份是0~10張少了1602人,股票被吃了3751張,0~30張少了1767人,股票被吃了6180張,鴻海在90再波動一周,大概就是能洗出這些小股東級的,真正的千張以上的超級大戶能吃到的股票也不會太多,這一周了不起就是吃到11726張,這種情況應該會當鴻海突破93元以上才會有所改變,外資群可以一直在90~93花大錢買及賣,最終吃到少少的股票,光手續費、交易稅就比差價還貴,也可以放手直接就買93元以上,雖然股價比較高一些,但不需要支付買來賣去的手續費及交易稅,如果大家有注意到,很多外資群這一周都是買3000張,賣2100張,最終才買到900張,隔一個交易日買1100張,賣了2000張,前一天買到的900張又被吃走,這樣來來回回,光手續費,交易稅就不得了了。
今天三大法人買超台股61.4億,外資群買了41.95億,自營商買了21.73億,其中自營商避險買了10.08億,外資群期貨多單留倉了51767口,外資群近68個交易日買了台股3058億,今天指數收漲51點,來到11660點,自營商近63個交易日賣了368億,其中自營商權證避險賣了175億,外資群11月29日賣了台股126億,結果近五個交易日又買回了173億,買超持續維持,期貨多單持續增加,距離12月15愈來愈近,看來外資群是押中美貿易協定會簽。外資群今天買了鴻海12548張,近43個交易日,外資群共買了777652張,八大官股近42個交易日賣了鴻海103385張,鴻海佔上90以上也25個交易日了,外資群買的77.76萬張中的43.65萬張都是在90以上買到的,外資群每天也沒有什麼新把戲,反正就是買,大買,股票買一買股價就小小漲的繼續隔天再買,我說過目前在9x元洗來洗洗去就是騙一些三心二意,沒有信念的人手上的股票,如果要在裡面演戲,其實成本也很高.
鴻海的產品分為1、消費暨智能產品:智慧手機、電視、遊戲機等產品2、企業產品:伺服器、網通等產品3、運算產品:電腦、平板等產品4、元件及其他:連接器、機構件、服務等產品以第二張圖來看,2018年及2019年這四項產品的營收比例變化,看得出來消費暨智能產品有下降的趨勢,企業產品有波動,運算產品成長最大,足以彌補消費暨智能產品下降的缺額,元件及其他也有微幅的成長,使得整體上鴻海的營收累積較去年微幅的成長,鴻海也漸漸的把消費性產品的比重降低。第三張圖可以看出鴻海在11月13日時對第四季營收的看法,第四季營收比第三季成長是沒有問題,但今年第四季可能會比去年第四季有微幅下降(因為去年基期太高),尤其是下降在消費暨智能產品,從第二張圖看一下去年第四季消費暨智能產品的營收,大概佔了一兆,如果以鴻海11月13日法說會的解釋,30度向下表示5%左右的衰退,平穩的代表正負3%,以去年第四季鴻海營收18099億,今年10月營收5959億,11月營收6026億,10月加11月為11985億,以去年18099億漲11985億得到6114億,意思就是說鴻海12月營收只要有6114億,那代表和去年就持平,但法說會說消費暨智能產品會衰退5%,也就是1兆的5%,就是500億,意思就是市場在法說會中得到訊息就是12月營收會5614億,只要鴻海12月高於這數字就是優於市場預期,和去年12月營收6193比會衰退9.4%。看一下第四張圖,明年鴻海預估四大產品全數上揚,而且成長幅度高於5%,尤其是企業產品會有10%以上的成長,市場及外資群怎麼去驗證這事件?至少也要等到明年的4月5日鴻海開完營收(驗證三個月的營收),因為你要驗證一家公司預期的是否是真的,你不可能單單就看一個月就去定生死,例如鴻海說三到五年毛利率會成長到10%,前兩到三年毛利率要到8%,外資群不可能只看一季,就確認你毛利率成長無望,至少要兩季,甚至三季,時間點就會是在第一季開財報的五月十四,八月十四,甚至十一月十四才能有確定的定論,如果今年12月的營收真的是5614億比去年同期衰退9.4%,這時外資群敢看空嗎?應該不敢,不敢的原因在於,營收其實和毛利率,營利率相比下會顯的不重要,例如,鴻海去年毛利率7%,營利率3.55%,500億的營收總共影響17.75億,鴻海在法說會上說毛利率目標成長到10%,營利率會多1%,以去年第四季營收為例,18099億,營利率如果增0.3%,那影響54億,意思就是說營利率只要增0.1%,就能影響18億營利,誰敢保證營收少500億,營利率不會成長0.1%?如果你賭錯,緊接下鴻海2020年預估四大產品成長5%,企業產品成長10%,以押寶的優勢來看,其實到明年8月14日,外資群是不敢看空的,因為非常的沒有優勢。營收下降是市場早在11月13日法說會就知道的,但毛利率,營利率是不是在第四季就能成長,這也沒有人確定,加上明年鴻海又預估四大產品全面5~10%的成長,這樣想一輪下來後,大家其實也不難想像為啥外資群天天在演戲騙你手上的股票,能騙就騙,騙不到就加價買。
賺超過20%了,最近我是這樣看,11月份外資單月買超50萬張,有史以來外資單月最大買超,之前提過,外資波段真金白銀大賣200萬張,目前回補70萬張,賣的原因,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一直掉阿,法說劉董說,五年後也就是2024年毛利率到10%,目前6%,到10%,你以為是很小數字,但鴻海BASE有夠大,1%的毛利率就夠嗆了,如果毛利率到10%,淨利率到5%,業外算250億,稅抓23.5%,股本1380億,2024年鴻海獲利會很恐怖,之前提到透明度,以往鴻海不透明著稱,現在一年半兩次法說,除了法說,鴻海也開始接受法人私下拜訪,這兩天,就辦了兩場,IR主管見客,這種積極度,本益比不會只停在10倍啦,先不管獲利成長再帶動本益比,光透明度就可以讓鴻海到11倍,元大台北還有人理他嗎,現在都沒啥動作了,未來要是持續性買進,不就是利多,還有啦,2019年11月辦的法說,說五年毛利率到10%,五年後就是2024年,哈,又要總統選舉了,這次郭董有?百元的股價加持,名正言順,劉董說毛利率如何提升,本身優化,數位轉型,轉型升級,都是場面話啦,我猜,重點是郭董的意志,郭董的意志灌頂下去,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