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2317-TW)旗下工業富聯(FII)今(30)日公告第3季財報,進入旺季加上營業費用控管得宜下,工業富聯第3季本業獲利較上季倍增,稅後純益來到人民幣47.07億元,季增 80.8%、年增 9.2%,每股純益人民幣0.24元;前3季稅後純益人民幣101.85億元,年增4.4%每股純益人民幣0.52元。工業富聯第3季營收人民幣1093.88億元,年減12.4%、營業利益 54.13億元,季增116%、年增 4.3%;營益率4.95%,季增2.77個百分點、年增0.79個百分點,稅後純益人民幣47.07億元,季增 80.8%、年增 9.2%,每股純益人民幣0.24元。鴻海2018第三季的稅前獲利為343.3億,光工業富聯(FII)就貢獻了195.47億,佔了第三季獲利的56.9%,所以我說FII是鴻海最強的金雞母,當FII2019第三季獲利出來後,稅後純益來到人民幣47.07億元,年增 9.2%,很多人還是沒有感覺,我們直接拿195.47億加17.98億(195.45X0.092=17.98),工業富聯(FII)那則新聞等於就是告訴你鴻海第三季至少賺213.45億,更有趣的事是,工業富聯(FII)2018第三季營收為5657.92億,新聞告訴你2019營收比2018年減12.4%,意思就是鴻海第三季的1.384兆,FII僅佔了4956.33億,第三季獲利就有213.45億,那剩下的8889.67億,還是能有獲利,光工業富聯(FII)稅前就賺了EPS1.54元了(還沒有扣稅,也沒有扣15.2%非扣益權益),如果扣20%所得稅(稅後1.232元),再扣15.2%的非控制權益(1.044元),光工業富聯(FII)稅後就有1.044元了,所以當工業富聯(FII)出來後,我就和大家說,就贏一半了,FII獲利出來,因為營收是少12.4%,獲利增9.2%,外資群一定是不可能預料到這種情況的,FII新聞出來後,鴻海就該大漲,結果多撐了一天。新聞又告訴你工業富聯(FII)2019的營利率比2018年升高了0.79%,FII佔鴻海獲利這麼大的佔比,如果FII的營利率增加,那鴻海的營利率當然增加的機率很大,營收第少的700億,鴻海不知道在哪個子公司多增加了這700億,這才會使得2018年第三季是1.375兆,2019年第三季在FII減少了700億的營收下,鴻海整體第三季還能在1.384兆,700億營收如果毛利率,營利率和去年差不多,那鴻海第三季的毛利率,營利率,獲利就會因為FII第三季亮眼而大大的提升。富智康公布獲利預警,預估2019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約104.3億美元(約新台幣3179.6億元)、年增4%,稅後虧損約0.65億美元(約新台幣19.8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5.75億美元(約新台幣175.3億元)大減達88.7%。當星期四晚上看到富智康(FIH)公佈獲利盈訊時,上面寫著前三季總共虧6500萬美金,但新聞沒有告訴你前兩季總共虧8500萬美金,第三季等於是賺了2000萬美金,轉虧為盈,剛剛我們算的第三季FII營收4956.33億僅佔了鴻海第三季1.384兆中的一部份,那還有8889.67億,富智康就佔了1119.6億(3179.6億,前三季總合-2060億,前兩季總合),鴻海第三季扣掉FII及FIH後等於還有營收(8889.67-1119.6=7777億),富智康部份大約賺了6.2億(稅前,還沒有扣非控制權益37%),所以我才說富智康(FIH)影響其實沒麼大,那鴻海第三季剩7777億還不知道。鴻海子公司鴻騰精密FIT歷年獲利情況之前我在在研究FIT時,我們知道FIT的獲利很穩定,而且毛利率,營利率很高,毛利率有17.7%,營利率有7.7%,單純就是營收佔鴻海整體不夠大,以2018年為例,營收為316.6億,和鴻海第三季的1.384兆比起來就是微不足道,但FII好,FIH轉虧為盈,FIT本來就很穩定,所以鴻海整體第三季獲利就會有期待。非控制權益的還有一家叫FVP,這一家就比較沒有軌跡可尋,第一季的獲利都是浮動,營收佔比也不大。
台大台北~~很多半桶水最愛拿這個說鴻海大股東在賣或員工在賣~~花個半小時能搞懂的事,沒有這麼難~這兩篇文章在幾個月前我寫過了,還有人在關心元大台北~~從這一張圖就能知道元大台北不會是郭董或是另外前十名股東,每個月前十名股東都會公佈持股,你都放前十名股東出來了,怎麼還會覺得元大台北是前十名股東賣的?有一位版友看到這一張圖就直接把你懷疑郭董賣股票的懷疑排除掉了。1、首先你只要持有15萬張以上你就會被列在十大股票之列,所以元大台北不可能是單一個大股東。2、集保股權分佈,從20181102到20190712,超級大戶(1000張以上)才少了40996張。3、20181102到20190712外資群共賣了230362張4、20181102到20190712元大台北賣鴻海203883張5、從去年11月郭董連續8個月買進鴻海股票,合計買進達40,460張第一點明確的表示元大台北不可能是單一大股東,不然前十名股東早變了,第2、3、4點可以明顯的看出,元大台北在20181102到20190712元大台北賣鴻海203883張,在同一個期間20181102到20190712外資群共賣了230362張,外資群一定是千張大戶沒問題,如果元大台北也是千張大戶,那集保千張大戶應該是要賣434245張,但看集保股權分佈20181102到20190712這段期間,千張大戶僅少了40996張,所以元大台北是大戶的機率非常的低,從去年11月到今年7月,郭董多買了40460張,那千張大戶應該也要少393785張(434245減40996),但千張大戶總共就是少了40996張而以,所以元大台北是大戶的機率不高,是前十前大股東根本是不可能的。如果要對的起來,那就是元大台北是由外資群少的230362張中的203883張,這樣差距就是26479這樣才比較合理,很多無知的散戶一直在那幻想郭董偷賣股票,大股東偷賣股票,前十名大股東每個月都會公佈,不要這麼無知吧。當初信託給永齡基金會的50萬張,因為減資變40萬張(列在上圖的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信託那筆),現在還是列在上面,世界上有人能出貨,然後股票數目不變的?天底下有這麼好康的事,拜託快教我,a大給你跪了。有人還會說,是不是鴻海員工賣的,鴻海在台灣員工數為8000人左右,最好員工會連續一年半不間斷的賣出,試想一件很簡單的事,如果你在公司,發現公司有問題了,你會和你同事說,今天我賣,明天換你賣,大家輪流著賣,總共賣一年半,每天一兩仟張的賣,這很容易判斷吧,絕對是不可能的事,一般人性若是知道公司有問題都嘛先賣先贏,誰會理你輪流賣,所以很多人在謠言前十大股東賣,鴻海員工賣,還是要有一點的判斷能力,很簡單的事不要基本的資料都不找,就在胡說八道。
很多資料在公開資訊就有~常常就聽一些連查都不查的人在胡說八道,有人是自已買的股票都跌到快往生了,還有時間去胡說八道別家公司~昨天有版友在討論元大台北的賣超是由誰造成的,我記得之前有一篇在討論這件事,那時我的目的是集中在破除市場謠言,市場謠傳元大台北是郭董賣的,是鴻海托管帳戶賣的,我追蹤了一下歷年鴻海前十大股東變化後,和大家說不可能是郭董賣的。今天我們來看一下近四年鴻海持股前十大股東的變化,感謝昨天版友指出某一個大股東的變化,今天我就抓了近四年的十大股東變化讓大家看一下吧。首先第一張圖為鴻海歷年的股息、股利配發情況,如果鴻海有配股票的話,十大股東的股東當然會變多,在2016年時鴻海還是有1張配100股的股票。首先我們先把注意力放在郭董身上,在104年的年報上,郭董持有鴻海197.39萬張鴻海,105年1張配了100股後,郭董身上股票變162.18萬張,這時有人說,喔~抓到了唷,郭董偷賣鴻海,市場謠傳元大台北是郭董賣的,果然是真的,那個…,先別急,郭董少了50萬張,但105年的年報上多了一個中信銀信託郭台銘50萬張,一查新聞後,大家會發覺郭董超有愛!轉讓50萬張鴻海持股予永齡基金會,原來郭董把股票信託轉給永齡基金會去做善事了,106年鴻海沒有配股票,所以郭董的持股維持在162.18萬張,中信銀信託郭台銘一樣維持50萬張,到了107年的年報時,郭董的股票剩133.46萬張,中信銀信託郭台銘剩40萬張,這時又會有版友說,嘿嘿~這次總沒錯了吧,郭董果然偷賣股票,我要去屁踢踢去踢爆了,那個…,還是先等一下,郭董及中信銀信託郭台銘減少的比例似乎是差不多,鴻海宣布減資2成,18日起停牌,每股將退還2元現金股息,原來是鴻海減資兩成造成的,所以郭董及中信銀信託郭台銘完全沒有賣出持股。那我們再來看一下花旗托管鴻海精密信託帳戶,在104年的年報上持有27.67萬張,105年的年報持有27.52萬張,理論上這一年有配股票1張配100股,這部份確實少了1成,不過才2.7萬張,和元大台北近兩年賣50萬張是不一樣的,106年持有25.64萬張,107年因減資變18.08萬張,扣掉減資5萬張,確實這個帳戶是少了2萬張。這四年十大股東變化最大的是摩根大通託管的沙烏地阿拉伯中央銀行帳戶,104年持有32.94萬張,105年持有31.69萬,理論上應該是要多1成的持股,這帳戶確實賣了3萬多張,106年的年報持有19.86, 少了近12萬張,107年因為減資2成,摩根大通託管的沙烏地阿拉伯中央銀行帳戶已經不在鴻海的前十大股東上了,「國際油價大跌引爆美股重挫」與「人民幣走跌恐連動新台幣走貶」所形成的「共伴效應」,將牽動以沙烏地阿拉伯貨幣總局、阿布達比投資機構為首的中東主權基金進一步降低台股持股,沙烏地阿拉伯在105~106年時遇到上面的問題,被逼著減碼台股,鴻海是台股市值第二大的公司,這也許就是沙烏地阿拉伯賣鴻海的主因。看完後,相信大家就能破除一些市場的謠言,常常就聽到有人在那說郭董偷賣,鴻海偷賣,其實只要稍微花點時間就能找到不可能的資料及證據,但很多散戶們寧願相信一些沒有任何知識的散戶補風抓影或以訛傳訛,元大台北這件事確實造成很多散戶對鴻海沒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