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也是知道的,一般外資群若控盤的話,就算外資群賣很多億,指數也不會跌很多,道理很簡單,交易就是有人買,有人賣,只要外資群控制的好,在高一點的價格賣,只要有人買,外資群就能賣超,如果是自營商或散戶大賣的話,一時之間就會產生非理性的大跌,自營商及散戶在賣股票時都是不計代價的賣,今天自營商竟然賣了40點8億,這的是很誇張的大量,這也難怪指數會跌成這樣,我說過,自營商非理性的大賣會讓指數大跌,如果都集中在尾盤賣,外資群就無法去控制跌幅,自然會產生一時的大跌,但這種大跌只是一時的,這星期如果沒有什麼大的意外,下星期指數很容易就漲回來了。
鴻海部份,三大法人賣了2108張,外資群賣了873張,投信賣64張,自營商賣了1171張,今天很明顯就是非三大法人造成的大跌,今天的大跌是散戶因為中美貿易戰談判及被口訣洗腦(長假先跑一趟),今天敢買的人,短線你很容易賺錢,因為今天真的就是跌非理性,只要這四天沒有好消息也沒有壞消息,今天買在殺下來的點的人,很容易短線就賺錢,今天的跌幅就是非理性散戶送你的,幾年前我在操作超短線時,我最愛這種情況,我稱它為阿瓜送錢,散戶真的很有趣,把自已的投資搞的弱點這麼多,為什麼非得在長假前賣?為什麼非得在利空出現時賣?為什麼非得在非理性時賣?這種憑感覺的操作法,你有多少錢都不夠死,試想,如果今天我買在73元的鴻海,如果一時的營收利空,一時的財報利空,反正我也不缺錢,一年又能領5~6%的股利率,淨值又多4元,重點是股價73元,淨值87.77元,又不是眼光費被拿走10年,20年,有啥有緊張的?有啥好非得在利空或非理性時賣的?為什麼贏家都很冷靜?因為他們的策略進可攻,退可守,不像一般散戶就是賭今天晚上美股大漲或大跌,如果賭錯就先跑一趟,不論你賭對或賭錯,券商、政府都要向你收千分之三的費用,這會造成你賭對1%時,其實只賺0.4%,你賭錯1%時,你會賠1.6%,這意謂著你賭錯一次,你要賭對四次才補得回來,我就假設你賭對或錯的機會各一半,那你賭久了當然會輸到精光,這不是很科學的事嗎?
我假設這四天中美貿易戰升溫,中美又對嗆,結果星期一台股又大跌,然後呢?為什麼我要在星期一賣?有人拿槍逼著我賣?星期一的大跌對公司有立即的實質影響?應該沒有吧,如果真的影響到未來公司的獲利,那都幾個月之後的事,公司如果競爭力夠,三個月,半年,一年就調整過來,那我可以在一年後賣,兩年後賣,三年後賣,五年後賣,有人規定我非得在星期一發生重大利空時賣?沒有吧。
這些部份比較屬於散戶心理面的觀察,如果未來有志於操作短線的人,對這些散戶的心理你要好好的研究,其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你每天想什麼,那就是散戶的思維,只要你未經訓練,一直在股市中賠錢,你的行為就是一般散戶的行為,這些寶貴的經驗你要試著自已記起來,這會在未來你有正確的投資觀念及策略後對你有很大的幫助,因為你親身體驗過散戶的日常,每天賠錢的悲歌,每天股市大跌時你心中多害怕,恐慌,當股市大漲時你心中多貪婪及興奮。
這時有版友說,a大你說的太簡單了啦,來一點困難一點的好不好,我的資產負債表都沒有這麼容易了,例如我的資產項目有房子,保單,車子,現金,銀行存款,基金,債券…等,我的負債有向銀行借的欠款,欠款有分現金卡,卡債,長期房貸,車貸,用股票質借…等,嗯~~你們的資產負債表果然比a大更精采,那一般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想必應該是更精采吧,你想要了解你投資公司的財務行況,除了看損益表外,應該也要看資產負債表吧,以簡單的例子來解釋,損益表就是你每個月賺薪水的能力,別人判斷你的能力,有沒有潛力,會以你季,年薪資成長的幅度來做判度,也會從你還能再工作多久來判斷你價值多少,但用損益表無法看出你的資產及負債情況,你一年賺100萬薪水,不代表你能有多少資產,所以資產負債表還是有其必要稍微看一下的。
資產負債表由下列組成
1、資產
其中資產項目又包含下列
1.1.現金及約當現金
1.2.短期投資合計
1.2.1公平價值衡量列入損益之金融資產–流動
1.2.2公平價值衡量列入其他綜合損益之金融資產–流動
1.2.3避險之衍生性金融資產–流動
1.2.4以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流動
1.3.所有應收款項合計
1.3.1應收票據
1.3.2應收票據–關係人
1.3.3應收帳款
1.3.4應收帳款–關係人
1.3.5合約資產
1.3.6應收融資租賃款
1.3.7其他應收款
1.3.8其他應收款–關係人
1.4.存貨
1.5.預付款項–流動資產
1.6.其他流動資產
把1.1~1.6全部加起來後就得到"流動資產合計"
1.7.非流動金融資產及債券投資合計
1.7.1公平價值衡量列入損益之金融資產–非流動
1.7.2公平價值衡量列入其他綜合損益之金融資產–非流動
1.7.3避險之衍生性金融資產–非流動
1.7.4以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非流動
1.8.長期投資合計
1.8.1.長期股權投資
1.8..2不動產投資合計
把1.7及1.8全部加起來後就得到"基金及投資合計"
1.9.固定資產合計
1.9.1.使用權資產
1.9.2.不動產、廠房及設備
1.9.3.天然資源
1.10.無形資產合計
1.11.遞延所得稅資產
1.12.其他資產合計
把1.1及1.12全部加起來後就得到"資產總額",版友表示,a大給條生路,好多啊,其實你會覺得困難,有可能是一些名辭你不懂,如果你套到現實生活上,這些東西應該很好懂,例如現金及約當現金,這有什麼好不懂的,就是現金,銀行存款,支票之類的,這部份的資產就等同於現金,又例如短期投資合計,這不是很簡單嗎?就你拿了錢就短線炒股,這算短期投資,拿去借別人賺利息,也叫短期投資,會計上要幫你在短線投資每一季做出評估,所以會有不同的項目,如應收款,做生意的當然會有貨款,會計又把這些貨款再進行分類,如存貨,你賣水果的話,手上當然要有一點水果的存貨,不然生意好,一時沒有貨,你就沒得賣,這些存貨算不算你的資產?當然算,這些貨是值錢的,除了短期投資外,你也可以做長期一點的投資,買基金,買金融商品,買廠房,買設備,買土地…等,這些都算是資產,其實不難對吧。
2、負債
其中負債項目又包含下列
2.1.短期借款合計
2.1.1.短期借款
2.1.2.應付短期票券
2.1.3.公平價值衡量列入損益之金融負債–流動
2.1.4.避險之衍生性金融負債–流動
2.2.所有應付款項合計
2.2.1.應付票據
2.2.2.應付帳款
2.2.3.應付帳款–關係人
2.2.4.合約負債
2.2.5.其他應付款項
2.2.6.其他應付款項–關係人
2.3.遞延所得稅負債–流動
2.4.負債準備–流動
2.5.租賃負債–流動
2.6.其他流動負債
把2.1及2.6全部加起來後就得到"流動負債合計"
2.7.長期負債合計
2.7.1.公平價值衡量列入損益之金融負債–非流動
2.7.2.避險之衍生性金融負債–非流動
2.7.3.應付公司債
2.7.4.長期借款
2.8.遞延所得稅負債
2.9.租賃負債–非流動
2.10.其他負債合計
把2.1及2.10全部加起來後就得到"負債總額"
3、股東權益
3.1.普通股股本
3.2.資本公積合計
3.2.1.資本公積–發行溢價
3.2.2.資本公積–股權淨值變動
3.2.3.資本公積–處分資產增益
3.2.4.資本公積–受贈資產
3.2.5.資本公積–認股權
3.2.6.資本公積–限制員工權利股票
3.2.7.資本公積–其他
3.3.保留盈餘合計
3.3.1.法定盈餘公積
3.3.2.特別盈餘公積
3.3.3.未分配盈餘(或待彌補虧損)
3.4.股東權益其他調整項目合計
3.4.1.國外營運機構財務報表換算之兌換差額
3.4.2.金融商品之未實現損益
3.4.3.其他調整項目
3.5.庫藏股票
把3.1及3.5全部加起來後就得到"母公司股東權益"
3.6.母公司股東權益
3.7.非控制權益
把3.6和3.7加起來後就得到"股東權益總額"
把股東權益總額除以股本就能得到"每股淨值(元)"
版友:疑~~這和電子五哥的資產負債表有啥關係?
a大:你們先看一下資產負債表是什麼,不然用你們看不懂的項目再去做比較,那你們還是不懂。
1、總資產31146億(3.11兆)
接下來就一步一步的分析鴻海總資產這3.11兆包含了哪一些,金額多少,比例又是多少。
1.1.現金及約當現金(8169億,佔總資產的26.2%)
這8169億包含了
1.1.1.庫存現金及周轉金2.35億
1.1.2.支票存款及活期存款6096.5億
1.1.3.定期存款2038.76億
1.1.4.附買回債券30.98億
以上很明顯和現金沒啥兩樣了吧,這種和現金沒兩樣的佔鴻海淨值87.77元中的58.9元,一般散戶隨口下看70,下看60元,這樣的行為有多蠢,應該不難看出來吧。
1.2.短期投資合計(1174億佔鴻海總資產3.77%)
1.2.1公平價值衡量列入損益之金融資產–流動(18.38億,佔總資產0.06%)
1.2.2公平價值衡量列入其他綜合損益之金融資產–流動
1.2.3避險之衍生性金融資產–流動
1.2.4以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流動(1155億佔總資產3.71%)
1.3.所有應收款項合計(8715億,佔總資產28%)
鴻海的客戶都是國際一流的公司,如蘋果,亞馬遜,HP...等,應收款非常的安全。
1.3.1.應收票據
1.3.2.應收票據–關係人
1.3.3.應收帳款
1.3.4.應收帳款–關係人
1.3.5.合約資產
1.3.6.應收融資租賃款
1.3.7.其他應收款
1.3.8.其他應收款–關係人
1.4.存貨(5712億,佔總資產的18.3%)
鴻海的庫存在2019上半年法說會中,財務長有提到,庫存依約都是品牌的責任,所以這些資金也是非常的安全,幾個月前代工廠緯創力因中美貿易戰扣了華為的庫存零件,華為非常的生氣,所以看得出來,庫存就算是在代工廠的財報上,但責任會是品牌廠的,代工廠只是負責組裝代工。
1.5.預付款項–流動資產(201.7億,佔總資產0.65%)
1.6.其他流動資產(0)
把1.1~1.6全部加起來後就得到"流動資產合計(23971億,佔總資產77%)"
1.7.非流動金融資產及債券投資合計(1635億,佔總資產5.25%)
1.7.1公平價值衡量列入損益之金融資產–非流動
1.7.2公平價值衡量列入其他綜合損益之金融資產–非流動
1.7.3避險之衍生性金融資產–非流動
1.7.4以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非流動
1.8.長期投資合計(1717億,佔總資產5.51%)
1.8.1.長期股權投資
1.8..2不動產投資合計
把1.7及1.8全部加起來後就得到"基金及投資合計(3352億,佔總資產10.8%)"
1.9.固定資產合計(3238億,佔總資產10.4%)
1.9.1.使用權資產
1.9.2.不動產、廠房及設備
1.9.3.天然資源
1.10.無形資產合計(301.9億,佔總資產0.97%)
1.11.遞延所得稅資產(195.3億,佔總資產0.63%)
1.12.其他資產合計(87.76億,佔總資產0.28%)
把1.1及1.12全部加起來後就得到"資產總額(31146億,佔總資產100%)"
2、總負債(17642億,佔總資產56.6%)
其中負債項目又包含下列
2.1.短期借款合計(4205億,佔總資產13.5%)
2.1.1.短期借款
2.1.2.應付短期票券
2.1.3.公平價值衡量列入損益之金融負債–流動
2.1.4.避險之衍生性金融負債–流動
2.2.所有應付款項合計(9671億,佔總資產31.1)
鴻海應收帳款及庫存都是國際一流的公司,只要應收款(8715億)確定能收得到,庫存(5712億)是國際一流公司的責任,那這些應付款是不會有什麼問題了,如果一時應收被拖欠了一陣子,鴻海手上有現金及約當現金8169億,這樣的應付款對鴻海來說不會有任何的問題的。
2.2.1.應付票據
2.2.2.應付帳款
2.2.3.應付帳款–關係人
2.2.4.合約負債
2.2.5.其他應付款項
2.2.6.其他應付款項–關係人
2.3.遞延所得稅負債–流動(181.9億,佔總資產0.58%)
2.4.負債準備–流動(39.37億,佔總資產0.13%)
2.5.租賃負債–流動(57.44億,佔總資產0.18%)
2.6.其他流動負債(527.8億,佔總資產1.6%)
把2.1及2.6全部加起來後就得到"流動負債合計(14683億,佔總資產47.1%)"
2.7.長期負債合計(2500億,佔總資產8.03%)
2.7.1.公平價值衡量列入損益之金融負債–非流動
2.7.2.避險之衍生性金融負債–非流動
2.7.3.應付公司債
2.7.4.長期借款
2.8.遞延所得稅負債(215.7億,佔總資產0.69%)
2.9.租賃負債–非流動(173億,佔總資產0.56%)
2.10.其他負債合計(70.28億,佔總資產0.23%)
把2.1及2.10全部加起來後就得到"負債總額(17642億,佔總負債100%)"
3、股東權益(13,504億,佔總資產43.4%)
3.1.普通股股本(1386億,佔總資產4.45%)
3.2.資本公積合計(1946億,佔總資產6.25%)
3.2.1.資本公積–發行溢價
3.2.2.資本公積–股權淨值變動
3.2.3.資本公積–處分資產增益
3.2.4.資本公積–受贈資產
3.2.5.資本公積–認股權
3.2.6.資本公積–限制員工權利股票
3.2.7.資本公積–其他
3.3.保留盈餘合計(9249億,佔總資產29.7%)
以股本1386億來算,佔淨值中87.77中的66.7元。
3.3.1.法定盈餘公積
3.3.2.特別盈餘公積
3.3.3.未分配盈餘(或待彌補虧損)
3.4.股東權益其他調整項目合計
3.4.1.國外營運機構財務報表換算之兌換差額
3.4.2.金融商品之未實現損益
3.4.3.其他調整項目
3.5.庫藏股票
把3.1及3.5全部加起來後就得到"母公司股東權益"
3.6.母公司股東權益(12165億,佔總資產39.1%)
3.7.非控制權益(1338億,佔總資產的4.3%)
鴻海股東所有的股東權益就是母公司股東權益(12165億,佔總資產39.1%)這一項,淨值87.77元也是這樣算出來的。
這兩天中美貿易戰的協商進行的順利,已經達成了第一階段的協定,雖然後續還有第二、第三階段,而且也不一定能順利的達成,但以近27個交易日外資群買了台股1160億,你覺得外資群會放過這個利多的消息,不做任何的拉抬嗎?別傻了,上星期三台股跌多少,下星期一後開始一定是加倍奉還的,畢竟近22個交易日自營商賣了381億,其中散戶權證避險佔了239億,自營商看到中美貿易戰從本來10月15要課關課及12月15日要課關稅,到今天10月15日不課關稅了,你覺得散戶們會怎樣?會不會開始買回來了?一定會的,因為散戶們就是看消息面,現在新聞輔天蓋地的報導中美貿易協定達成了,散戶擔心的東西第一階段消失了,而且10月9日上星期三長假前先跑一趟的理由不成立了,星期三賣的理由是怕這四天中美貿易戰談判破局,但結果有破局嗎?沒有對吧,那下星期一會把上星期三的漲回來有問題嗎?應該是沒有問題吧。
中美貿易談判:特朗普說達成「相當實質性的第一階段協議」
川普宣布美中已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上星期三時我說過,就算這四天中美雙方談判破局,星期一大跌,那僅僅也是跌心理面的,對於公司短線根本沒有什麼影響,有競爭力的公司三個月,半年,一年就能去調整過來,也沒有人逼你一定得在利空出現時賣出,尤其鴻海競爭力這麼強,淨值87.77元,股價才73元不到,抱再久也不需要怕,若以這個想法切入,上星期三你會賣的機率應該是零。
房子是一種資產,你會因為這星期四、五要中美貿易談判然後把你家的房子八折或六折非理性賣出嗎?應該不會吧,如果你會的話,記得先通知a大,a大欠一間便宜的房子,便宜別人不如便宜a大,股票市場中的股票也是你的資產,和房子不同的地方是,持有的房子不會有人每五秒報一次價給你,你也無法三秒、五秒未經考慮或恐慌就直接賣出,當你在賣房子時,房仲為了抽服務費,也不會讓你傻傻的八折價,六折價賣出,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投資房地產不會賠的原因,反正不容易失心瘋,患得患失,你也無法每五秒看報價,你要交易也很困難,所以若想要讓房價下跌,最好的方法就是讓房子上市,然後開放借券賣出,融券,把全台灣的房子的股權切出來讓散戶投資,我包準中美談判時,長假前時,佳節前,北韓打飛彈時…等,房價就會下跌,而且房子就不會只漲不跌,因為放空也能賺錢的話,那很多人就會站在房市的空方,現在你也不能融券房地產,所以壞人們也不會放消息打壓房地產。
上星期三先賣一趟的人心情真的有比較輕鬆?看著美股每天在漲,今天又看到中美貿易協定第一階段達成了,這幾天應該嘔死了吧,下星期一又準備開盤漲停去把股票搶回來了,那這22個交易日賣股票的散戶們,賣了239億,他們要不要把股票買回來?這22個交易日賣了381億的自營商,他們要不要把股票買回來?這些短線客們,如果他們會放棄短線會上漲的機會,放棄相信之前他們賣出的理由,這種人一定是輸家,當初散戶們因10月15會課關稅而賣,因為怕這星期四、五中美談判破局而賣,他們就該在他們賣出的理由消失時買回,不然他們就沒有任何的準則,如果不買,最終也許就是看到漲到受不了,又是高檔盤整太久中了錨定效應才買或者在高檔整理幾個月後,開始下跌時才買回來,這種人都是標準的輸家。
我說過,股市要贏沒有這麼難,若是你投資中長線,僅需要懂基本面,看出你投資的公司是不是有價值,是不是有競爭力,接下來你就是在價值區有多少買多少,在心理面你就不要想太多,到a大的fb看一下散戶容易犯的錯誤進而強化自已的心理面,在股市中,想要變成強者及贏家,其實就是克服每一個股市陷阱及錯誤的觀念,當你每克服一個股市陷阱時,你的程度就往上一個層級,就像你念書時,你要成為班級第一,全校第一前具體要怎麼做?很簡單吧,了解每一個科目,然後答對每一題,在股市中的每一題就是股市陷阱及正確股市觀念,在你對的愈多時,你當然愈高分,當然就愈厲害,很多半吊子會相信簡單動動滑鼠,看看一個指標,用三角尺劃劃線,你就能發大財,變高手,這種感覺就像你在念書時,有人告訴你你只要花幾分鐘,動動滑鼠你就是班級第一,全校第一,我相信當初你都沒有這麼蠢,為啥一堆人進到股市後就變蠢了,竟然會相信看季線你就能發大財,看kd你就能發大財,看bala,bala就能發大財,如果人人都能不努力就發大財的話,那股市誰要送錢?短線是零和遊戲,有人賺錢就一定有人賠錢,你要賺超過公司賺的,配出來給你的股利率報酬,你就必須有過人之處,在股市中每年賺4~6%股利率是正常的,每一個人都能達成,而且不是零和遊戲,但如果你想賺20%,30%,50%,100%,那你就必須有過人之處,如果有人告訴你簡單三分鐘就能教你發大財,你要相信一件事,其實是他收你的錢他發大財,你永遠都不可能發大財。
摩台指即時行情
看一下摩台指,星期四、五早就把星期三台股跌的全部都漲回來了,放空的,先跑一趟的,其實也不用再幻想下星期你還能在便宜的價位追回來,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後,就要付出代價,付完代價後,好好的學習,下一次不要再犯這種低級的錯誤了。
#########################################################
有在01雲端籌碼上的鴻海股東們,如果你私訊給我鴻海庫存圖,我就會送你一本這一棟的心法及fb的網址,不過我建議你,01的文章要先看,很多水準很差的,只看一篇就一直發問,問的問題之前都寫過了,回過看文章沒有這麼難。
如果你想把資產細分,就能得到
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其他資產等五大類。
這樣分類的好處在於你能依種類及變現金速度你分類你的資產,單純就是分類讓別人比較容易了解,舉例,有人問你總資產有多少,你回答3000萬,你覺得這樣比較清楚還是分類成,我現金有1000萬,基金500萬,自住房子1000萬,租給別人的套房500萬,如果你想研究一個人的資產時,你希望聽到哪一個回答?應該是二吧,至少他還分類給你聽,不然他說他資產有3000萬,你怎麼知道當下他有多少現金,也許他就一間房子3000萬,現金零,當然你想找他出國玩,他一毛錢都沒有。
如果你把各項目當成在幫你分類資產、負債,讓你能更清楚了解一家公司資產及負債的情況時,你就不會覺得資產負債表為啥要搞成這麼多項目,愈多的項目就是讓有心想研究這家公司的人可以看的更細,在鴻海的資產負債表上(前四張圖),當你了解各項目的意思後,你可以按照項目後面的附註,到財報中找到明細,我舉個例,今天我說我有基金500萬,這時也許你會想要知道我投資哪些基金,各別佔了多少錢,這時就要到財報中的章節中去看明細,我說我現金及約當現金有1000萬,這時如果你想知道我這1000萬是以什麼形式存在,你就要去財報中看明細,有可能是200萬活存,500萬定存,300萬支票定存,如此一來你就能更細部的了解各項目。
都了解後,電子五哥的資產負債表比例你就能開始比較了,因為這樣對你來說這些比例就變的有意義了,不然我和你說,鴻海現金及約當現金佔總資產的26.2%,緯創佔15.1%,仁寶佔15.6%,廣達佔34.4%,和碩佔27.3%,你會看不出這些比例的意義在哪,當你懂了資產負債表的各項意義後,你就會了解,這個比例可以比較出電子五哥哪一些公司現金流最強,目前第一名是廣達,第二是和碩,第三是鴻海,第四是仁寶,第五是緯創。
當你聽到新聞說鴻海庫存很高,很危險時,這時你比較一下電子五哥的庫存,鴻海庫存佔總資產18.3%,廣達23.4%,仁寶21.2%,緯創24.5%,和碩21.9%,其實看得出來鴻海的庫存水位是同業最低的,庫存管理能力是最好的,若有人說鴻海應收款很高,這時你再比較一下五哥的應收款,鴻海應收款佔總資產的28%,廣達26.9%,仁寶51.9%,緯創33.1%,和碩28.5%,比較完五家後,發覺應該款比較高的應該是仁寶,感覺才是最危險的,鴻海僅輸給廣達。
如果你聽到鴻海負債好高好危險,這時比較一下五哥的負債情況,鴻海短期負債佔總資產13.5%,廣達36.2%,仁寶19%,緯創19.6%,和碩18.3%,可以發覺鴻海短期借款是最低的,廣達是最高的,如果有人說鴻海應付款好高好危險,鴻海所有的應付款佔總資產的31.1%,廣達36.7%,仁寶45.6,緯創36.3,和碩35.8%,最高的是仁寶,最低的是鴻海,代表鴻海應付款是同業最低的,再看一下流動負債,鴻海流動負債佔總資產的47.1%,廣達75%,仁寶70.8%,緯創69.6%,和碩58.7%,可以看出來最高的是廣達,最低的是鴻海,由此看得出來鴻海一年內的負債是五哥中最低的,哪兒負債比率高了,再看一下長期負債,鴻海長期負債佔總資產8.03%,廣達3.95%,仁寶2.07%,緯創4.55%,和碩6.44%,長債鴻海比率最高,鴻海發行了很多公司債,這些都是一年以上的,最後來看一下負債的總合,非流動及長期債,鴻海負債總額佔總資產56.6%,廣達79.5%,仁寶73.4%,緯創76%,和碩65.9%,鴻海的總負債是低於同業水準非常多的,當媒體在說鴻海負債比例好高很危險時,剩下的四哥不就該倒了。
最後來看股東權益,股東權益是對股東最重要的,鴻海的保留盈餘佔總資產的29.7%,廣達12.5%,仁寶14%,緯創6%,和碩8.87%,鴻海都是賺8元配4元,一般人會覺得鴻海股利率不及廣達,廣達是賺4元配3.8元,緯創是賺1.2元配1.5元,很明顯的看得出來哪一家保留盈餘最高吧,是以壓倒性的勝利,鴻海的股東權益佔總資產的39.1%,廣達19.5%,仁寶24.8%,緯創21.4%,和碩27.6%,最終鴻海的淨值為87.76元,股價72.9元,廣達淨值33元,股價54.4元,仁寶淨值23.97元,股價17.7元,緯創淨值24.72元,股價26.1元,和碩淨值56.36元,股價54元,鴻海在各項指標上哪裡輸其它四哥了,仁寶淨值和股價差這麼大,我想很大的原因在於仁寶應收款佔總資產比例太高,竟然佔到51.9%,所有的電子代工廠都在接近30%,唯獨就仁寶來到51.9%,鴻海的資產負債表在總體上是優於廣達的,更不要提和碩、緯創,這兩家資產負債比鴻海差多了,股價還能在淨值上或接近淨值,這樣大家就知道市場到底有多看衰鴻海,你們賺大錢的機會到底有多大了,在很多人不識貨的情況下,股價就會出現這種甜美價,之後只要還其公道,報酬至少20~30%是基本的,股價和淨值比若和廣達一樣的話,報酬50%以上也是正常的,畢竟鴻海不比廣達差,沒有理由廣達淨值股價比高於鴻海。
外資群近28個交易日買超台股1311億,今天外資群買了鴻海33528張,買了台積電4962張,這有很令人驚訝嗎?昨天我說過,台積電都漲上天了,外資群一直拉抬台積電,大買台積電是找死的行為,相較之下,台股第二大權值的鴻海股價還在淨值之下,中美貿易戰第一階段口頭又達成協議了,不買鴻海要買誰。今天很多討論區的散戶貼出交割單,說自已賣出鴻海大賺0.3%或是終於解套然後賣出了,如果你當初買進鴻海是為了這0.3%,你有什麼好投資鴻海的,當初你買進前的評估就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如果當初你在74買,跌到71然後再漲到74元,這時如果你賣,代表你的投資觀念是非常差的,而且也沒有做足功課,只要敢在74元買,就不可以在跌到71再漲到74元賣,如果做了這件事,那代表操作會被價格波動給影響了,在做買進前一定要評估鴻海的價值在哪,買了後退路是什麼,一時的價格波動先下再上,先上再下,不會影響持有鴻海的信心。
台積電目前是在打一個錨點,未來會死在台積電的人,絕對不會是買在290,300元…等,未來外資群打一個錨點出來後,其實外資群真正要賣給你的價格不會是錨點價,錨點是讓你覺得曾經看到300元,看到290元,然後以此為一個錨點,然後向下跌到280,270,260,這時你開始買的話,250買,245買,240買,235買,230買,這時買到的台積電還是偏貴,最終平均下來你買的價值會是在240元左右,當然這是舉例,很多人也許看到300後,跌到290就買了,285再買,280再買,275再買,其實現在的台積電只能賣不能買,買了後,未來只要台積電一個成長不如預期,你再一個不信邪不止損賣出,一檔優質股當你在錯誤的價格時,也會讓你受重傷。
有人說大立光,台積電技術領先,所以外資群、投資者願意給比較高的眼光費,其實就我來看,那是因為大立光、台積電股價一直在漲,所以大家找個理由合理化罷了,鴻海能做到全球500強中的24名,以規模,營收,管理…等,你以為有誰能輕易的取代鴻海,目前一般人會看衰鴻海,單純就是鴻海的股價不漲罷了,現在很多散戶會74賣,75賣,76賣,78賣,80賣,那是因為他們中了錨定效應,未來鴻海如果上了300元,然後整理三年,就會有人說鴻海是世界好棒棒的公司,技術,管理,人才一流,跌到280就開始加碼,270再加碼,250再加碼,240賣房加碼,這就是中了錨定效應,因為對他來說鴻海連續三年在300元整理,好不容易跌下來了,終於能買了,買到250元,哇!好幸運,就像台積電一樣,現在給你買到250元的台積電,你一定會高興的跳起來,現在散戶會在7x賣,就是因為鴻海一直在7x整理,不是鴻海就值這樣,單純就是錨定效應太強了,我常說,股價歸股價,價值歸價值。
外資群近五個交易日共買了鴻海56367張,外資群的玩法是怎麼玩?我常說,外資群的玩法就是在上下擋單,上面每一檔擋了幾仟張,讓散戶覺得上檔壓力很重,如果外資群擋在某個區間時,發覺有阿瓜願意賣股票,外資群就把區間往下擋,價格向下平移後發覺又有阿瓜散戶要賣,價格就繼續往下平移,這樣的玩法會造成最終外資群買了一萬多張鴻海,但鴻海的漲勢一付要死不活的樣子,一般討論區散戶不懂外資群這樣玩的目的,看到股價愈來愈低,上檔賣壓很重的樣子,然後就低低的賣出,然後在公開的討論區幹譙鴻海是爛股票,爛公司,其實是你的短線操作能力弱,不要怪公司,這麼簡單的方法你都看不穿,和人玩什麼短線。
中美貿易戰第一階段的協定口頭達成協議了,一個月後川習又會在"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今年成立30年席11月16到17日在南美洲智利召開的領袖峰會。",這個會議碰面,那中美降溫的想像空間就又更大了,之前外資群打鴻海,散戶看衰鴻海,不是因為中美貿易戰嗎?現在中美貿易戰降溫了,外資群怎麼可能不回頭買鴻海,最重要的事是,前幾天我說過,台積電已經漲到天上去了,台積電都快變投機股了,鴻海目前還在淨值下,這時外資群買鴻海,拉抬鴻海,才是相對安全的策略,這五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也很給力的買了56367張,就只有阿瓜散戶被外資群金馬獎般的演戲功力給騙了,外資群短線買了一大堆,就散戶覺得鴻海很鳥,哪天外資群買到一定量的股票後,你會發覺鴻海就會開始大漲,而且外資群就不會再去上面擋大單。
外資群拉抬指數可以處決那些買台灣五十反一的散戶,還有另一檔指數反的etf,散戶真的是有毛病,我在一兩年前就一直在說,不要傻傻的買台灣五十反一,每年公司會賺錢,淨值會增加,如果你買台灣五十反一的話,時間愈久你愈死,外資群只要鎖著期貨多單,天天拉抬台積電,那些台灣五十反一的散戶就會眼睜睜的看著自已的財富愈來愈少,這種反向的etf,時間不會是你的朋友,你每年也不會有所謂的股息或股利,外資群八成持有台股領台股股利率4%,然後短線透過不同的金融工具,如期貨,選擇權,短線股票…等,光在期貨吃那些台灣五十反的的散戶的豆腐就吃到肥滋滋,有一些傻瓜散戶還以為這種反向的etf你抱久了就會贏,我只能和你說,你不要傻了,之前我有給大家看到台股淨值圖,你只要每持有反向etf一年,你的錢就愈少,因為公司長期是會賺錢的,一部份配出來給股東,一部份放到淨值中,時間愈久,反向etf的人愈死。
以目前鴻海的位階,你只要敢買,然後不要去看外資群、法人演戲,你只要持有一兩年,你一定是穩贏的,而且在持有的期間隨便一兩個小利多,你贏個10~20%沒啥問題,來個重大的利多,贏個30~50%也不是啥問題,我看很多散戶沒耐心的會賣掉鴻海去買一些鳥股票,他們買的股票不要說兩仟多萬,要我買2000元我都不要,很多股票你是穩贏的,只要你看對基本面,買在價值區,你只要靜靜的持有,你就穩贏,有一句話說的很好,選擇得好更勝於你努力,你只要選對了標的,靜靜的放著,報酬率及勝率會比你努力天天的這邊吃吃,那邊啃啃來的大,很多散戶很天真,以為投資前都不需要做功課就能買進一檔股票,所以每天吃飽沒事幹就在那買來賣去,其實研究透一檔股票不容易,買在甜美價更不容易,只要有幸你買到了鴻海,而且下了重注,你就不要傻傻的輕易的把股票給別人,不要忘了,鴻海減資從68元變83元,這15元因為很多散戶中了錨定效應都沒有拿到。
鴻海部份,外資群今天又以得金鐘獎般的演技演了一整天,多少散戶盡折腰(其實是靠妖),不懂的人會以為鴻海上檔壓力重重,外資群大買特買才漲兩毛、漲三毛,如果你覺得鴻海上檔壓力重重,那代表你的籌碼面真的很嫩,外資群拼了命的買,上下五檔買單賣單擋了幾仟張,為的就是把價格定在某一個區間,讓散戶失去耐性的賣出,只要有散戶願意賣,外資群就把價格向下平移一個價位,然後上面五檔各擋幾千張讓散戶絕望,也讓想當沖佔外資群便宜的人望之卻步,試想,當沖想賺錢的話,一定是透過價格上下波動,今天外資群在上面每一口價都幾仟張的擋,當沖的人怎麼玩,光排隊就排死你,這樣擋的好處在於外資群在買時,不會被當沖客佔便宜,看近三天的當沖率,其實很低,而且很難賺錢。
近五個交易日來,外資群買了69661張,這樣的買法和上次第四季開出三率三升的買法很像,那為什麼外資群可以擋在某個價格大買特買股票?因為散戶還沒有看到鴻海的實質利多,在散戶眼中,鴻海就是一間獲利下降,毛利率下降的爛公司,不論鴻海多有競爭力,在一些無知的散戶眼中就是快要倒的一家公司,常常會聽到什麼鴻海後年就要倒了,鴻海要倒了,如果有人會相信這種鬼話,那你也不要投資了,中華信評去年對鴻海做財務信評,和台塑四寶是同等級的穩,目前外資群看到了什麼才一直大買鴻海?其中一項是中美貿易戰降溫,外資群之前賣過頭了,而且之前我說過,鴻海的九月營收很亮眼,近八年來,十月營收從沒有低過九月,所以可以預期的事是,十月營收一定是更好,十一月營收也會不錯,當十一月五日時,鴻海開出十月營收,營收一定是非常好,如果你是外資群,你要賭第三季毛利率,營利率很低嗎?一般來說,鴻海第三、第四季因為營收大幅增加,所以營利率一定會比第一、第二季提升,這時外資要去押毛利率不好?如果毛利率好,外資群才開始買,絕對不可能像近五個交易日這樣能壓著買,如果第三季毛利率,營利率好,外資群敢在上面擋大單,一定會被別的外資群、法人,大戶,中實戶,散戶,融資戶,短線客吃掉,所以外資群一定要提先去賭第三季財報,才能在便宜的價格買到鴻海。
以機率的角度來看,第三季如果七、八、九營收都還沒有出來時,會有四種情況
1、營收差,毛利率、營利率差
2、營收差,毛利率、營利率好
3、營收好,毛利率、營利率差
4、營收好,毛利率、營利率好
現在1、2已經不見了,因為七、八、九月鴻海的營收很亮眼,鴻海第三季營收為1.38兆元,現在剩下3、4兩種可能,今天如果你是外資,目前鴻海的價格又在低點,1、2已經不可能了,現在你要去賭空,那代表你的頭腦也空空。
有人會說,外資群一直買鴻海股價會不會一直不漲,一直被壓住?其實你想一件簡單的事,外資群波段買股票的目的是什麼?沒錯吧,和一般短線客一樣,是為了賺錢,當他手上買了一堆股票後,他會希望股價漲還是跌?沒錯吧,當然是漲,外資群和一般散戶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當外資群買了三分之二或兩分之一後,剩下的資金他們會用來拉抬股價,之後外資群買夠量時,就不會出現這種上面擋一大堆賣單的情況,那時看到股價一直在漲時,散戶們就會覺得鴻海好棒棒,台灣之光,技術領先,管理一流,競爭力一流,郭董是他老爸…等之類的,而且就是抬轎王無誤,非得看到股價開始漲了才急急忙忙追,我說過,股價歸股價,價值歸價值,真正能賺大錢的人是看到價值後就買進在裡面等,如果你看到股價發動後才想買,其實你還太嫩了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