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4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Acer_kewei worte:
週二 (13 日) ...(恕刪)





Samsung Galaxy Book S Hands-on: The most stylish Snapdragon laptop yet

看起來很誘人!
不知道acer何時推出相同類型的觸控產品?

Galaxy Book S搭載13.3吋觸控螢幕,支援十點觸控,搭載7奈米製程的Snapdragon 8cx八核心處理器,對比Galaxy Book 2,在CPU、GPU處理性能上分別有40%以及80%的提升。搭配此處理器,Galaxy Book S 可擁有隨時聯網的能力,並且具備23小時的電池續航力。Galaxy Book S 內建 8GB RAM,256/512GB ROM,可透過microSD卡最高擴充到1TB儲存容量,搭載由AKG調教的立體聲喇叭,支援Dolby Atmos。

Galaxy Book S 內建 Windows 10 作業系統,搭配微軟的「您的手機」App,可與Galaxy Note 10 系列過無線方法連接,讓你可在電腦上直接接收App通知、查看/回覆簡訊、夾帶照片等功能,此外,微軟方面確認今年晚一些將會提供在Windows電腦中上接手機電話的功能。此外,也支援Windows Hello,可透過指紋辨識快速、安全的登入電腦。

Galaxy Book S提供 Earthy Gold 以及 Mercury Gray 兩種顏色。機身左右側個別有一個USB Type-C連接埠,並且具備一個3.5mm耳機孔。預定九月上市,機身尺寸為305.2 x 203.2 x 6.2-11.8 mm,重量為 0.96 kg。支援 PD2.0、 AFC 以及 QC2.0 有線充電協定,具備 nano SIM 卡卡槽,支援LTE Cat. 18、藍牙 5.0,台灣地區會否上市還待確認。
九月10%關稅延期,老屁孩又轉彎了,果然是聰明人,明知是傷人害已,又希望能唬住對手,想無傷而獲,老共豈是善類,怎可能讓你好處全拿。
貿易戰降溫了,今年再升火的機會不高。
來吧,基本面。
不要用一般的公司去看鴻海,鴻海是本業、業外做到一體的公司,很多外資群還沒有意識到這件事,很多記者還活在以前,鴻海都減資了,還在用1733億的股本在比,現在的股本就是1386億,鴻海去年每股賺1.01元,現在每股賺1.22元,意思就是去年第二季你持有一張鴻海,有1000股,一張賺1010元,今年第二季一張賺1220元,很好笑的一件事是,很多散戶笨,獲利增加近20%結果還在覺得不好,不然你覺得怎樣才好?毛利率、營利率大增,獲利0.8元?這樣叫好?公司賺的錢是明年能配給你的關鍵,賺愈多配愈多。鴻海2017年到2018年之間,資本公積多了876億,這是為什麼呢?2018年發生了什麼事,讓鴻海的資本公積忽然多了876億?找了一下原來是fii 工業互聯網2018年在前國上市發行了196.953萬張,鴻海沒有按持股比例去認領,所以多了這876億,之前我們有說過用a4紙上市換鈔票的好處了,淨值3.7元,發行價 13.77 元,有啥好足認的,很多小股東會抱怨之後fii獲利有10%會被中國的股東拿走,以去年10股配1.29元,假如fii淨值每股3.7元,發行價13.77元,這十元的差價要配到民國幾年才配得完,所以現在一年fii會少10%的獲利,也就是687億的10%,就是68.7億,876/68.7大概要12.6年才扣得完,2018年中就把12.6年後賺的錢先拿來運用,小股東在看衰什麼。


工業互聯網(FII)在中國上市大家以為只多了資本公積多了876億放淨值這麼簡單?目前工業互聯網的淨值是755.4億人民幣,市值是2677億人民幣,這意謂著什麼?淨值3.7元在中國以13.77上市,多了10.07元,你再把工業互聯網的股本算進去,增加了一兆台幣,雖然說股票沒有賣就沒有實現,鴻海還是一直以755.4億人民幣在算工業互聯網,說鴻海會倒的,會賠錢的,哪天就賣個10%工業互聯網的股票,再拿個1300億回來交個朋友,也就是你們所謂的eps10元,會倒?會賠錢?真是愛說笑,除了fii外還有鴻海分拆旗下鴻騰精密(FIT),每天在那70~73~75~78,如果不懂一間公司的價值在哪,你們賺不了錢的,每天在那為了幾毛,幾元這邊啃啃,那邊咬咬,光跑來跑去手續費和交易稅就付死你了。目前鴻海淨值87.77,如果把所有上市的股價以市值來算,郭董說200還算客氣的。
Acer_kewei worte:
不要用一般的公司去看...(恕刪)


是的! 所以今天在一般人不看好的情況下, 仍然小小進5張...待明天繼續加碼....
Acer_kewei worte:
不要用一般的公司去看...
簡單講,每年至少賺8元的好公司,配得又很不錯,如果不是貿易戰,這種價位應該是10年難得一見!
檢討一下之前推測第二季財報及真實財報的差距

1、營業收入第二季為11605億
這一項就是營收,沒啥好推測的,一是正確的。

2、如果第二季毛利率和第一季差不多介於5.5~6%之間,可以得到毛利638億~696.3億。
這一項正確毛利率為5.3%,毛利為616億。

3、營收比上一季多10%,營業費用多5%的話,那營業費用為442億
這一項營業費用為460億。

4、得到得營利介於196~254億
這一項正確營利為155億。

1~4為業內部份

鴻海毛利率還是續降,雖然整體獲利上升,但外資群就愛毛利率及營利率雙升這種成績。

5、其它收入-財務成本估40億,約比季成長10%
這一項其它收入的利息200億減財務成本的利息162億,大概38億,這部份和我估的差一點點35~40億之間,其它收入會暴增到222.9億,多了22.9億,其中10億是股利,6.57億是政府補助,4.14億是什項收入,這部份賺的除了政府補助、股息,什項的22.9億不會季季有外,38億就是季季有,這種季季有的業外,算入本業不會有問題的,就是保留盈餘、應收、應付款的時間差得到的,因為多了股息,政府補助,什項收入,這後這一項為60.5億,比我們估的多20.5億。

6、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估25.25億,夏普42%,第二季鴻海認列賺15.2億,鴻準29%,第二季鴻海認列賺5.43億,臻鼎38%,第二季鴻海認列賺4.62億。
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賺78.33億,這部份差距蠻大的除了這三間子公司外,應該還有哪兒多了53億的業外收入。

7、其他利益及損失
7.1、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負債)利益(損失)
7.1.1、權益工具(上市櫃股票,非上市櫃股票及興櫃股票。)
權益工具賠10.46億(認列阿里巴巴第一季到第二季股價跌價13美元,以2598張算)
(182.45-169.45)*31(1美元對台幣)*2598(張)=賠10.46億
這一項正確值為11.3億
7.1.2、受益憑證(包含開放型基金及私募基金投資。)視野基金估賺2x億
這一項所有的基金正確值為4.96億
7.1.3、衍生工具(包括換匯換利合約,遠期外匯合約,可轉換公司債及賣回權。)
這項正確值為47.55億
7.2、處分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損失
賠4.47億
7.3、外幣兌換(損失)利益
這一項正確值為35.69億
7.4、減損損失
這一項正確值為1.57億
7.4、其它損失
這一項正確值為8.29億
這一項總其他利益及損失為負8.8億

5~7為業外部份

8、稅前淨利為178~236億之間(業內減業外196~254億減18億)
這項正確值為285.5億。

9、所得稅為20%,介於35.6~47.2億,但要加收106年的保留盈餘 626億的10%(蠻確定),也就是62.6億,所以第二季的所得稅會介於98.2~109.8億。
這項正確值為105.23億。

10、合併稅後淨利會介於79.8~126.2億
這一項正確值為180.29億。

11、歸屬於非控制權益之淨利包括fii的15%,fih的38%,fvp的46%,fit的23%,
11.1、FIH上期淨損負21.2億,鴻海佔62%,所以這21.2億,鴻海就是吸收13億的損失,這一期2019第二季富智康虧損低到只賠5.4億,這期要認3.35億。
11.2 、FIT第一季淨益為14億,歸屬於非控制權益之淨益23%為3.22億
這項正確值為FIT第二季淨益為17.18億,歸屬於非控制權益之淨益23%為3.95億。
11.3、FII第一季淨益為120.96億,歸屬於非控制權益之淨益15%為18億,這是鴻海主要的收入,第二季也是會賺到130億左右的水準,有19.5億要給非控制權益。
這一項正確值為120.68億,有18.1億要給非控制權益。
以11這一項非控制權益,因為FIH虧損減少,FII獲利微增,第一季的非控制權益要給43.36億,第二季至少要付到50億。
因為fvp第一季賺67.17億,非控制權益46%,光這一間第一季非控制權益就30.89億,第二季fvp賠23.77億,非控制權益46%,非控制權益賠10.9億,這一來一往就差了41.8億,整體的非控制權益僅9.75億。

12、稅後淨利等於合併稅後淨利減歸屬於非控制權益之淨利,79.8~126.2億減50億。
這一項正確值因為非控制權益由50億降到9.75億,合併稅後淨利為180.29億,所以180.29億減9.75億得到稅後淨利170.53億

13、鴻海股本為1386億

以上8~13是淨損益項目部份
有人對fii上市鴻海資本公積增加不能接受,但又不願意去看財報,經由用嗆的方式讓別人給他正確答案,天底下沒有這麼便宜的事,還有很多人不能接受鴻海已經減資兩成的事實,一直用去年初的1733億股本在看鴻海的獲利,但目前的股本就是1386億,分析股票是分析現在,你現在買進的價格值不值,每一股可以獲利多少,而不是一直活在過去,然後一直在那用過去的股本算獲利減少多少。

別人告訴你目前鴻海減資兩成後,每股稅後盈餘是成長的,你就非得活在過去的世界,目前的股本是1386億,不要一直活在1733億。我只知道目前我手上鴻海一股在第二季是賺1.22元。

還有一些人,你要參考我的文章,也請你全程看完,股價多少支撐,多少可以買什麼的,那是短線,所謂的短線是有時效性的。買股票有一種策略叫資金配置,如果你想要佈局佈在月線,你就分一個月買,如果你想你的均價是季線,你就分一季買,以此類推。

投資如果眼光過度的短淺就會常常在短線的波動上被洗來洗去,很多散戶每天到一個更多散戶的地方求神問牌,但是那個地方的人程度連中文都看不懂,你怎麼能希望他能告訴你鴻海這間國際級的公司怎麼運作,投資如作戰,當你投資時,你會先用資金配置讓自已的平均成本比別人更低,然後耐心等待時機,當然你也要知道什麼樣的股價是高什麼樣是低,以鴻海目前淨值87.77元,每年賺8元以上,會配4元,放著慢慢領股息你都沒關係。

這時就會有人扯一年前的鴻海,兩年前的鴻海,五年前的鴻海怎麼了,投資嘛,你是看現在值不值得投資你去投資,當你投資時就會有人bala~~bala說一大堆沒有意義的話,在你持有的期間機機呱呱說一堆,我在01目前的戰績應該還沒有失敗過,鴻海會不會是我的首敗?我只能和你說,你不要傻了,我考慮的深度、研究的策略及退路比很多人想得來的多,我個人的投資是沒有什麼弱點的,這價位的鴻海,買進後,你會未來的兩三年中,你隨便都能找到一個賺10%,20%, 30%(也許含息)機會能出脫,賺多賺少看你的本事,這價位投資鴻海,會賠錢?你也別傻了,短線賣出的人是他心甘情願的賠,也許是資金有弱點,也許是敵不過心魔,但投資前只要你確定你投資的公司是有價值,有競爭力,抱著然後就是耐心的等待時機。

大公司財報是財務操作下的產品

集團太多公司,隨時可以調整相互間零組件買賣的價格
K大說的是一些理財的基本概念及對於鴻海的看法 也沒強迫他人買鴻海
為何老是有人要選擇戰來戰去 如果不喜可以勿看 用以前的文章放大解讀去攻擊K大
難道那時候 "某人" 已經可以預知未來了? 有趣有趣

發表一些看法
我個人覺得郭台銘其實有預料會發生 中美貿易戰了 ,可能是川普有意無意說出來的
所以近幾年 鴻海 在印度 美國威斯康辛州 都進行大量的布局(產線移轉等等
自動化生產比例提高 人工成本下降,自動化機器可能由中國地區化整為零
再到其他地方重新進行組裝, 美國製造的賣美國, 中國製造的賣中國
其他地區的則由印度越南等地方進行製造
目前布局的5G 及面板(8K 2020東京奧運 甚至是晶片等 都在循序漸進
去年減資 在我看來是為了減少股本過大的負擔 股價一直無法往上
沒有郭台銘 個人也覺得還好 畢竟鴻海那麼大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為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更何況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更何況9人 可以從更多種角度 看一件事情
再來郭台銘選總統只是加分 不扣分 選上可以改變商業的生態
選不上 依舊維持現有的狀況 不好不壞
沒錯 這半年股價沒辦法上去,但如果符合自我的投資的標準 那就是好的投資
不要牽拖任何人,自己投資自己擔 沒人有義務為你的投資負責
很多新版友或是新手看完a大的文章後,就會問a大是不是這間公司的員工,為什麼a大對公司這麼了解?但只要你多看一陣子我的文章後,你就會發覺,原本我都是靠一點一滴累積出來來,我在01從群聯,宏碁,廣達,亞泥到現在鴻海,靠的是大量的收集資料,然後整合成成有用的資訊,將很多有用的資訊有系統的整合後變成知識,長期的擁有這些知識會讓我變的更有智慧去運用這些知識,這才是你在股市中長期能獲勝的關鍵,認識我很深的人都知道,我對於內線這種事很不屑,因為你靠內線,除了你只能適用在自已的公司,你層級要夠高外,你就只能投資一家公司,總不能今天你要投資群聯時,你就去群聯工作十年當到經理然後有業績內線你再投資,想投資宏碁時,你就辭去群聯的工作再去宏碁待十年,然後取得內線,想要投資廣達時,你又辭去宏碁然後去廣達工作十年,這樣你一輩子應該只能投資四家公司,因為四次就四十年了。


進fb幾個月的人應該都知道,我寫了有關鴻海非常多篇的基本面,籌碼面,技術面,心理面,有關基本面是在公告的第二篇中,籌碼及技術我是寫在公告的第四篇中,心理面我是寫在公告的第三篇中,一開始我從網路上去找非常多的資料,去比對去整理,然後挑出正確的資料然後變成一篇一篇的資訊,隨著資訊一篇一篇被整理出來在公告中,我們開始把這些資訊做連結,運用,最終成為我們對鴻海的知識,當你這些鴻海的知識後,你就能對市場上,營運上,財務上做出有智慧的判斷,這些都是一點一滴的累積,這是你靠內線無法得到的。


我記得剛開鴻海篇時,有版友說,a大,你覺得鴻海這場戰要打兩到三年,那你天天寫一篇文章,你哪有這麼多東西可以寫,哪有那麼多資料可以查,哪有這麼多資訊可以整合,四個月過去了,目前你對鴻海完全了解了嗎?我覺得目前對鴻海的了解了不起六成,不論是在基本面,籌碼面,技術面,心理面,所以我們還是需要收集更多的資料去整理成有用的資訊,有版友會說,投資而以,有必要搞成這樣嗎?不是低買高賣就好了,去討論區每天看漲叫漲,看跌說跌就行了,哪這麼麻煩,呵呵~當初我花了七年被股市教訓,就是覺得投資直接下單就好了,哪那麼麻煩,下場是怎麼,你可以去看公告第一篇的前言,那時我真的是很慘。

前言(一個菜鳥投資者轉型的告白)


大部份的人因為在公司上班,你只在公司負責一個小小部份,例如業務,財務,行政,工程師,機構,模具…等,你不會對你公司的基本面、產業面、競爭力能有多少了解的,很多人因為看的點太窄,以為自已的公司很好或很爛,或單純聽業務說接到大單(業務嘴通常要打六折)…等,這些不是很完整的資訊,就是一般人口中的內線,比較高級一點的總經理,經理他們知道的也許是董事長惡意出貨的謠言或是真的,其實內線和賭博也沒啥兩樣,一般小公司的內線沒啥價值,因為股本太小,流動性不佳,財報出來也不一定有法人相信,如果公司很大,一流的公司,那些一流公司的高層經理人,光薪水、獎金就賺飽了,也沒有必要去冒險做內線交易。


一般的投資人,我還是建議你,一份努力一分收獲,不同公司的資料收集,資訊整合也許都要再花一份力氣,但是你長期累積的知識及智慧不需要你換一檔股票就重新再來過,意思就是,我投資完群聯,之前群聯的資料及資訊就沒有用了,但知識及智慧是累積在腦中了,接下來宏碁,我重新再去收集資料,整合資訊,這時因為我已經有把資訊變成知識的經驗及透過智慧運用這些知識過了,所以整合起來速度會更快,再下一檔廣達,再下一檔亞泥,然後現在的鴻海。我昨天說過我研究鴻海比別人深,策略比別人好…等,這一些話你都可以從fb上的公告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的內容去驗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當你知識及智慧愈來愈充足時,你才敢說話愈來愈大聲,持股愈來愈有信心。

  • 13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