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4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sueboy wrote:
Spurs for...(恕刪)


我比較好奇的是,算得那麼 精準的實質效益,到底是什麼( 不是針對這位會計師 而是整體而言)

要看重複計算的比例而定,有些影響小,有些影響大。

Spurs大肯定是會計專家,Acer大在投資分析上很細膩,感謝兩位的分享!

Junodidi wrote:
我比較好奇的是,算...(恕刪)
上星期五鴻海集團旗下的富智康(FIH)公告上半年虧損最多8500萬美金,如果第一季富智康虧了6876.7萬美金,那第二季僅虧了1623.4萬美金,以2019年第一季鴻海認列富智康損失,FIH本期淨損負21.2億,鴻海佔62%,所以這21.2億,鴻海就是吸收13億的損失,第二季若是虧1623.4萬美金,台幣約為5億,以鴻海佔62%來算約損失3億,雖然第一季損失13億,第二季損失3億對鴻海的獲利影響不大,但是虧損減少總是好事。


目前歸屬於非控制權益之淨益是包含

1、FIH 富智康 38%
2、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23%
(鴻海集團_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3、foxconn ventures pte ltd 46%
4、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工業富聯) 15%


鴻海集團旗下富智康虧損收斂


鴻海集團(2317)旗下富智康(2038.HK)公告,預計今年上半年營業額將超過63億美元(1972億新台幣),自結最多達虧損8500萬美元(26.6億新台幣),較去年同期虧損3.48億美元(108.9億新台幣)大幅減少。

富智康在今年5月的首季盈利預警表示,今年繼續受到自2017年底起出現的具挑戰性情況﹑毛利率續下跌,以及終止物流及分銷業務,導致公司失去原可從該業務所得的銷售收入,並指出由於嚴格控制成本,今年首季銷售開支大減93.5%,預期毛利率壓力獲紓緩。



富智康第1季虧21.28億元 較去年同期虧損大減


鴻海旗下富智康自結第1季虧損6876.7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1.28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1.259億美元大幅減少。

富智康(FIH Mobile Limited)公告到今年3月31日的第1季自結財務數字,第1季自結合併營收約31.3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32.8億美元減少4.4%,第1季自結虧損約6876.7萬美元,較去年同期1.259億美元大幅收斂。

展望今年上半年,富智康預期上半年虧損規模將低於去年同期虧損3.48億美元。富智康指出,集團對成本持續嚴格控制,預估上半年營運開支將減少,預估第1季營運開支約97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1.55億美元大幅減少。

富智康並預期今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可望增加,預估第1季其他收入約56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1700萬美元增加。

展望今年,富智康表示,今年持續面對2017年底到2018年的挑戰狀況,集團毛利率持續受壓,不過今年壓力可望紓緩。
我以為Acer大會與去年同期的數據比較,從EPS改善的角度切入,
既然Acer大沒特別提,這點工作就由小弟我補充(笑)

去年富智康第二季虧損2.23億美元,現在縮水到只剩0.16億美元,
按鴻海持股富智康的比例、鴻海現在的股本,依據不精確數據略估,
第二季EPS變動=(2.23-0.16)*31*0.63 /(1380)= 0.29

假設全部條件都不變,去年同期獲利以今年的股本計算,EPS會由1.01 增加為 1.26
加計前述富智康財報改善後,第二季EPS=1.26+0.29=1.55(增加53.5%!)

這數據當然不精確,特別是去年同期有高額的業外收益,又伴隨高稅金。
不過至少是一個好的開始,坐等其他關聯公司財報出爐!
希望鴻海第二季不要像第一季一樣提列高額的庫存損失,毛利正常一點吧...

Acer_kewei wrote:
上星期五鴻海集團旗...(恕刪)
昨天有提過投資要避免投資有弱點,這些弱點你可以透過觀察,透過過來人說給你聽或是經身經歷,a大記得進入到股市幾年後,開始接觸融資、融券,那時一樣是憑感覺買,憑感覺賣,看到股票大漲就去放空,單純就是看它不爽就空,也許是中了錨定效應或是反市場心態,常常融資及融券。


我到現在印象還很深的一檔股票,太陽能的合晶,記得很多年前,益通還是千元股王時,那時中美晶,合晶都是非常的熱門,和一般沒兩樣的a大也跟著在熱門股的大陽能股在那衝來衝去,看到大漲就追,漲太多就空,股價拉到高點整理一陣子後,錨點打出來後,向下跌我就開始加碼,再跌就融資加碼,經歷了不少的慘痛教訓。


今天先提一個親身的經驗,就是放空太陽能股的合晶,那時單純就是看合晶漲太多,我就去融券放空它,結果一路軋空,軋了幾周後,忽然一通電話響了,先生,你的合晶記得要回補哦,那時我心裡面,啥,回補,回補啥,為什麼要回補,我才賠2x%,為什麼要回補,融券不是要先付九成保證金嗎?我裡面不是還有錢嗎?為什麼要回補?也許很多人聽了覺得不可思議,這明明是一個金融的遊戲規則,但是你不懂這遊戲規則,別人就能用這一個點來打你,這就是你的弱點之一。


在合晶融券回補的前幾天,股價常常容易在盤中大漲,每天折磨你的心理,我記得融券回補的最後一天,合晶一開盤沒多久,大單持續買進,十五分鐘就鎖漲停了,我心裡面,完了,今天要強制回補,如果不回補我豈不是要違約了(那時也不知道違約會怎樣,就是覺得死定了),當鎖了5分鐘後,忽然大單把漲停打開,我心想,我賺到了,立馬融券回補,買在漲停價,印象是賠了30%左右,心理瞬間覺得解脫了,還在高興之際,大單一直出來,股價愈走愈低,到了中午後,股價已經到平盤了,結果大單持續賣出,到了一點多時股價停跌鎖死,就一天,上下差了14%,這就是我露出了弱點,我不懂遊戲規則的下場。


說完我的故事後,我們回到鴻海,a大講古時間開始,鴻海今天也是融券回補的最後一天,上面的故事主角一定大有人在,鴻海在星期一郭董初選沒過前股價最低來到76元,一路向上漲,在初選結果公佈11點前股價就走到平盤,我相信很多無知的散戶會因為不爽去放空,當天確實融券也多了184張,餘額來到1732張,這些放空的散戶們,也許不知道四天後就要融券強制回補,做了這件事後,會被教訓的機率很高,不是說百分之一百,但是會被教訓的機率就很高。


郭董初選結果出來的當天,鴻海股價收在78.1元,漲了0.5元,下一個交易日漲了1.9元,股價來到80元,最高點其實是80.8元,這幾天鴻海一直都在79元以上,盤中都會向上衝的氣勢,而鴻海的季線在78.24元,代表這一季放空鴻海的一定都是賠錢,人在賠錢的情境下,而且距離強制回補剩下幾天,每天盤中向上衝,對放空者都是一種折磨,這是一種情境,當初我經歷過,到目前我都印象深刻,所以外資群當然也不會放過這種機會,7月15日郭董初選沒過時,瑞士信貸,台灣摩根士,美林是小買鴻海的,幾百張或幾仟張,到了7月16日鴻海大漲1.9元時,這三家外資群都大買4584張,3766張,2481張,這三家外資在這三天券補回補前把7月15、7月16日買的機乎全數賣出,還多賣了一些,這四天融券每天回補432張,412張,246張,今天最後一天回補591張,反正外資群常常會有小戰役,發覺市場上有弱點他們就打,昨天因為台積電第三、第四展展好,趁著早上台股大漲,鴻海爆量漲1.4元,大家看過我以前的經歷後,你知道早上那些融券的人會怎麼反應了吧,一定是看爆量上漲時,因為害怕去追高,畢竟今天是融券回補的最後一天,非得回補不可。

那有人說,a大那是剛好啊,誰知道台積電展望好,要是台積電展望不好,放空的不就賺錢了嗎?好吧,我們來想一下情境,如果你平常放空的話,沒有遇到融券強制回補,股市會發生

1、上漲
2、下跌
3、平盤

要是沒有遇到強制回補的話,台積電展望好,關鴻海屁事,早上大盤漲它了,有啥好怕的,反正放個幾天,幾個月,總是會有悲觀的時間,那時再回補就好了,如果展望不好,一個下跌,我就能順勢空單回補賺錢,如果展望普普,那我就繼續擺著,看到了嗎?如果融券強制回補,你僅有33.3%的機率是對的,就是展望不好,剩下66.6%展望普普及展望很好你都得死,很容易理解吧。
Spurs for Real wrote:
當初鴻海投資夏普時,包含了商譽攤銷,以及夏普與鴻海之間的未實現毛利...(恕刪)


Spurs for Real wrote:
合併報表時,常常會忘了商譽的攤銷,以及未實現毛利的計算,尤其集團的合併,這些都是必備的。...(恕刪)


不好意思,不太懂這部分,想請問商譽攤銷是指?

IAS 28,有寫商譽不攤銷,併在投資關聯企業作減損測試;IFRS 3,有寫自首次適用該準則之開始日,停止攤銷過去企業合併產生之商譽。準則上,不用攤銷商譽,而是作減損測試,因此有此疑問。
掉進水溝的包子 wrote:
不好意思,不太懂這...(恕刪)


後來想想,有提到公司內部交易沖銷,那所謂商譽攤銷應該是指投資差額(購價-取得帳面份額),以作為權益法投資之關聯企業淨利調整項。調整後淨利(或實質淨利)計算時,可辨認無形資產要攤銷(這應該是去查前幾年財報的主因);不可單獨辨認的列在商譽,不用攤銷。
之前說過鴻海在除權息前容易會有一波漲勢,目前看起來是有朝這個方向在前進,7月25日鴻海就除權息了,所以還剩下兩天,這兩天股價強勢的機率還是很高,尤其是投信、自營商喜歡在除息前一天買進,在除息當天開高就賣或是放個兩三天直到漲勢不夠強就賣掉,這不只會用在鴻海上,也會用在很多大權值股上,這就是他們所謂的吃豆腐,這種做法的勝算確實也是很高,這也是為什麼除息前一天的股價容易漲,除息當天會開高,因為投信或自營商會來吃點豆腐。


鴻海在70~72時,我和大家說過,資金配置做不好的話,你也不用太傷心,你也不用覺得那些買在70,72,74元的人好厲害,好棒,如果這些人是從鴻海97元下跌一路冷眼旁觀的人,直到70~72元才出手,代表在他們心中鴻海根本不值錢,在五月底買到70.x的人,很容易在六月初的w底測試71.x被洗出去,為什麼會被洗出去?因為他們沒有信念,他們不認為鴻海值那個價錢,鴻海股價一路走來,如果你沒有信念,你看不起鴻海,也許你72買,76就出清,也許你72買,你78再大力加碼,80再加碼,你的均價也是會在季線上,所以之前我和一堆新手說,如果你運氣好買在70~72,你進到fb然後相信我和你說鴻海很值錢,我相信你到目前為止還是抱的很開心,但我必需老實和你說,你也不需要開心,你的資金還是太小,這一次的勝利和你財富自由沒啥太大的關係,資金很大人,其實都會資金配置的買,他們到鴻海後期9x,10x,11x,12x時,隨便漲個1元就是賺你的幾十倍,幾百倍。


如果你對鴻海沒有念信,你不相信除息前容易會大漲一波,我相信很多人會在郭董初選沒有過時被洗出去,那時最低來到76元,見到76元後鴻海的除息行情就啟動了,目到前為止漲了4.6元,那天相信除權息會漲一波的人會很高興的買進進而不是賣出。


我常說你用融資會有弱點,之前要去押郭董初選勝出的人在7月10日有候選人公怖民調差距很大時,這些自以為聰明的融資就開始大賣(因為融資的人對消息很敏感),7月10日大賣4969張的融資們,了不起給你賣在78元,而現在鴻海股價都來到80.6元了,而且接下來幾天會漲的機率還是很高,7月10日後隨著初選結果要出來的日子,這些融資一直賣,賣到初選民調出來的後一天也就是7月16日,最近四個交易日看到行情好又開始融資在買進,這邊啃啃,那邊咬咬,自以為最聰明的人從70到現在,如果運氣好那時買進一直抱著的人,報酬率不會比一直跑來跑去的人差。


那一般人的均價大概在季線,也就是78元,這意謂著這一季的人平均都錢了,目前鴻海在周、月、季、半年、年線上,這意思著這個期間買進鴻海的人都賺錢了, 年線有一點不準,因為有減資,當初鴻海從97跌下來時,為什麼跌到月線,季線,半年線,年線都止跌不了?原因很簡單,因為所有的人都賠錢,每一個人的止損價位不同,所以會造成人踩人的骨牌效應,而目前的情況剛好相反,近半年投資鴻海的人都賺錢了,所以開始會讓獲利放大,加上大家知道鴻海是很值錢,所以也不會傻乎乎的在8x賣,9x賣,會造成市場上賣的人少,買的人多,這時只要出現利多,外資群大買,股價就很容易的大漲,目前距離第二季的財報還有23天,鴻海的財報要比較後面開也是有原因的,因為裡面包含了很多子公司的財報,如夏普,鴻準,fii,fih…等,鴻海的財報如果開了,這些子公司還沒有開,你看鴻海的財報就會知水那些子公司賺多少錢,所以這種情況是不太可能會發生的。
Spurs for Real wrote:
12、2018年鴻...(恕刪)

時光荏苒,已逾數日,杳無音信。原以為遇到中等、高等會計的高手,結果「鴻海正確認列夏普損益15.1億,認列鴻準2.26億元」這段,計算過程付之闕如,無從驗證,正確性有待商榷,洵無足採。

一切看起來,就是場...,哈哈哈,還是等真正的財報高手解惑吧~
從郭董初選完鴻海見到低點76.1到現在80.9元,除息前確實和過去七年一樣容易上漲,如果不要算7月15日那個低點的話,也是從77.6元漲到了80.9元,明天只不要跌3.3元的話,鴻海今年還是按慣例的除息前漲一波,那除完息後會不會填息?其實看過去七年的經驗,除非除息前一個多月,也就是六月初大漲一大波,不然歷年來鴻海機乎是會填息,若不要算除息前漲那一波,其實填息率是非常高的,意思就是說,不會填息是因為除息前先偷偷漲一波,所以拉高了除自前參考價格。


昨天有說過投信或自營商會在大型權值股除息前幾天買進,趁除息那天大漲或是漲勢不夠強時賣出,一年吃一次大型權值股的豆腐,看一下這幾天的三大法人買賣超,很明顯的自營商自行買進部份這三天已經買了3094張,今天買了1814張,自營商買超部份分兩種,一種是自營商自行買賣,這部份就是a大說的吃豆腐自營商,另一種就是散戶買了權證,自營商為了避險而去買進,之前旺宏外資群大戰自營商就有利用這方法教訓自營商,外資群把旺宏股價拉的很高後,然後大買權證,這時自營商就非得買進股票避險,外資群就大倒股票給自營商,這部份的大戰蠻精采的。

一般來說,自營商發行權證是穩贏的(但你要來的及買進股票,之前旺宏大戰股價波動很大,外資群大買權證賣現股,自營商很難及時反應),發行的原因就是選一檔標的,定一個目標價,定一個日期,一般是半年或一年,然後開始買賣權證,一開始沒人買時,自營商會造勢在那自買自賣,吸引散戶進去買,一開始發行的權證機乎都是只有時間價值的廢紙,這話怎麼說呢?以鴻海為例,目前80.9元,如果我是自營商,我就發行1萬張鴻海認股權證,能是1比1,1比0.5,1比0.1,目標價100.9,日期為明年1月23日,我發行1比1的權證好了,意思就是說如果你有1張權證明年可以用一張100.9元的價格和我買鴻海。

聽到這後,應該會有人覺得奇怪,我現在買一張鴻海才80.9元,為啥我要和你買一張認股權在明年1月23日以100.9向你買,我有病啊?其實權證適合高手玩,而且很不公平,因為發行一張明年可以以100.9元買一張鴻海的權利,這權利看起來就是一張廢紙,但自營商會和你說,如果鴻海明年1月23漲到200.9元,一開始我以一張1元的價格把這張認股權證賣給你,明年1月23日時,你這張權證就值100元,你1元買進,你賺100倍,如果你現股買進鴻海1張你才賺1倍,如果明年1月23日鴻海低於100.9元,這張權證就變廢紙,你的獲利無限,風險有限,你的風險就是這1元全部賠掉,小錢換大錢 。

聽到這後,一堆新手散戶就很興奮,哇~賺100倍,什麼規則都沒有看到就看到賺100倍,標準的新手散戶,一般新手連方向都看不出來,更別說看目標價,更別說在什麼時間內能到,這是很嚴格的評估,你必需看對價格,看對方向,及在時間內,新手一定是沒有辨法的,那所謂有限的風險就是權證變廢紙,也就是賠百分之一百,這也是為啥很多新手容易畢業的原因,很多人一直不懂,你買了股票,給你跌10%, 20%, 30%,怎樣也不會畢業,運氣好一點時,大盤反彈你手上的股票也反彈,怎麼會畢業呢?如果你不信邪,你想要畢業的話,權證是一個非常快的方式。
  • 13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