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間LKK wrote:
什麼叫來日無多,若您父母現在高壽80+以上,你家分配一劑疫苗可打,你會跟父母說:你來日無多不必打,我來打。說得出口嗎?你已退休了,日後有何貢獻!
這是黃醫生的看法,也是國際公認降低死亡率的做法:
可以最快的降低高死亡數,最佳下降的曲線、才能達到最佳效益;
目標只有一個:
" 死亡數減少,避免醫院塞爆,避免嚴重耗損醫療資源 "
三大策略必須執行
1.搶救高齡者(尤其80+以上者,為首要,接下來以高齡往下施打疫苗,至60歲)
2.醫護人員:第一線人員,我們必須保護他們,免於重症死亡。
3.慢性疾病:各國中這些人,幾乎都是脆弱者
也只有這樣,高死亡率才能快速下降趨勢⋯⋯(以下恕刪)
完全同意英大的說法。老年人的命也是珍貴的一條命。對於一個家庭來講,失去摯愛的家人,就是天人永隔的哀慟。即使沒有流行病學的研究統計結果,對於風險最高的醫護人員和一線人員、老年人、身體抵抗力很差的病患等等,絕大多數的國人都願意讓他們優先施打疫苗,毫無異議。大多數的國人還是很善良的。
日前看到一則新聞,令人鼻酸。
新聞來源: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613004276-260402?chdtv
本土疫情肆虐,全台目前累計4百多名死亡確診案例,由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屬於法定傳染疾病,染疫遺體層層防護後必須直送火葬場,家屬非但無法在旁送行,喪禮也不能照一般情況辦理,這一點讓許多人都感到不勝唏噓。對此,禮儀師郭憲鴻就透露,日前有一名父親染疫身亡,火化當日傾盆大雨,死者兒子全身淋濕也堅持跪在火葬場外,從頭到尾他表情悲傷、靜默不語,直到父親遺體送入火化後,才淚水潰堤、情緒崩潰,哭喊著「爸爸快跑」,畫面惹人鼻酸。
根據《東森新聞》報導,嚴峻疫情下,禮儀師郭憲鴻站在「離別」面前格外有感觸。由於確診者遺體按規定得直送火葬場,家屬無法送行,因此日前一名父親染疫身亡後,他便擔任起禮儀師角色,直接將死者遺體送往火化,不過途中一幕景象卻令其此生難忘。
郭憲鴻提到,當日下著大雨,當靈車轉彎駛入火葬場時,他突然看到一個人跪在柏油路上淋雨,一問之下得知,該人是死者兒子,濕透的模樣明顯跪地許久。
生離死別的場景,叫郭憲鴻感到相當不捨,不過禮儀師規定下車不能靠跟家屬太近,必須保持安全距離,加上他也不知道從何安慰起,於是只好穿著防護衣,叮嚀死者兒子照顧好身體,別淋雨感冒,隨後就將遺體送入火葬場。
當死者準備推入火化時,郭憲鴻等禮儀師特地大聲告知人在遠方的兒子,雖然當下死者兒子離火化爐有一段距離,看不清楚其表情,可郭憲鴻表示「在磅礡大雨的環境下,你還是可以聽到(兒子)嘶吼的聲音,正在哭喊著,叫他的父親快跑。」
目睹如此令人難過的畫面,郭憲鴻坦言自己當時一邊送行,一邊流著淚,雖然死者兒子從頭到尾話很少,只是靜靜跪坐在地,但落寞神情難掩悲傷情緒。
對此郭憲鴻相信,死者兒子會堅持跪在雨中,送父親最後一程,或多或少是想彌補「不能好好送終」的遺憾,疫情下,生命無常帶給死者家屬的悲痛,著實讓人難以平復。
escudolin wrote:
過去沒有新冠肺炎,國人每月因流感死亡的人數平均每月也有160多人(恕刪)
照你的說法;那些因新冠肺炎過世者,你也可以輕描淡寫的對別人說,就算他不是因新冠肺炎過世,也會因為流感而死亡!是這個意思嗎 ?
越南人口比台灣人口多很多,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卻比台灣少很多。截至6月13日,越南新冠肺炎的總確診數為10630例、59人死亡
台灣累計確診:132421
累計死亡病例:460
台灣人太樂觀了
台灣人口已經夠少了,再加上少子化,且政府的自大,自滿,自以為是而輕忽掉,不知害死多少台灣同胞。
活的充實,認真變美。
環保貓 wrote: 公開論壇討論政治議題,實屬不智
(恕刪)
其實我倒不這麼覺得,這樓近日以來對於政治議題的討論(其實嚴格說來,是對於疫情和防疫政策的討論),是非常理性的,也充滿了人文關懷。我至今為止,還沒在此樓看到有人對於政治或政黨做出非理性的謾罵。這裡絕大多數人在討論到疫情時都是為弱勢發聲,為疫情憂慮,很少人僅為爭取一己私利而發言。一般老百姓可以表達民意的方式,除了投票以外,大多只能選擇在公開論壇討論,或是集會遊行(容易群聚感染,故不太建議)。如果大家都乖乖做個順民,對於政府(不限定政黨)荒腔走板的作法、或是意識型態凌駕人命的政策視而不見,漠不關心,獨善其身,或甚至欣然接受,難道就更有智慧? I don't think so. 對公共政策提出理性及具有建設性的想法和做法,是公民的權利(憲法賦予人民的),也是公民的責任(我賦予自己的)。
escudolin wrote:
(恕刪)
生死別離
個人認為是天命
無需把全部的責任
推給政府
造成仇恨,社會對立丶不安
這陣子社團丶群組討論
真是不乏這樣的言論
自由的社會大眾有言論自由
但最好也能夠想想
如果自己主其事
能否做的更好
我不能代替樓主回答,我只能說,如果是我主其事,雖然可能思慮不周,做得不好,被人民罵得一塌糊塗,不過我會坦然接受,虛心改正,畢竟照顧人民是我的責任。但無論如何,我絕對不會把意識形態、政權或是利益看得比人民性命還要重要。譬如說,我如果可以允許台灣人民使用某國 "製造" 的各種民生用品,我就不會阻攔台灣人民使用某國 "代理" 的德國進口BNT疫苗來保護人民性命。(應該看不出來 "某國" 是指哪一國吧?) 相反地,我會放下身段,與有能力的企業家密切合作,想盡辦法使目前公認最具效力的疫苗能夠以最快速度進口,使人民免於恐懼,就像菲律賓的做法一樣。Just my two cents. No offense. 好了,我想說的都已說完,就此打住。
Blue sky 1111 wrote:
獨善其身,或甚至欣然接受,難道就更有智慧? I don't think so
此言甚是
這陣子最讓我失望的,除了執政者的行為外,另就是朋友同學等同儕”獨善其身”的態度
同儕大多是日子過得很滋潤的一族,社會影響力較大,這些人疫情沒有使他們生活陷入困頓. 由於處於高位,所以他們深知人和的重要性,以免損了人和造成他們在商場職涯的後續影響. 因此這些人很少談時事,多談酒啊,風花雪月,藝文,傳傳笑話等等
經濟受影響較重的底層人,批判得較多,但他們是底層,沒啥影響力
這就是現實上的悲哀!
孟子盡心篇:
萬子曰:「一鄉皆稱原人焉,無所往而不為原人,孔子以為德之賊,何哉?」
曰:「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恐其亂苗也;惡佞,恐其亂義也;惡利口,恐其亂信也;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紫,恐其亂朱也;惡鄉原,恐其亂德也。』君子反經而已矣。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