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YOUTOBE看到網友的解說
跟我們一般人認知的資金先進先出!!有極大的差異!!!
照國泰投信的解說
一般用戶會覺得~我是老資金熬幾年就可以領股利了...新戶用領平準金
如果照上述的解答來看~那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因為87很多一直買878~所以規模越來越大~年年都增加...至少好幾年都是平準金占大頭
如果國泰投信或其他網友可以反駁
確實有所謂的資金先進先出!!!那我覺得還是可以買!!
機制有確實發揮作用!!
如果如網友的答案持有者就會平均分配股利跟平準金而不分前金後金
那也太不要臉了吧...
不過看到各家最近防疫險保單...不要臉都是正常的
那我個人主觀認為...這檔真的就是87中的87

希望YOUTOBE網友是錯的~我也是錯的
來個打臉一下這個解答~不要鬼扯一堆543的

(要拚績效買大盤型或市值型就好0050 006208 00692等等)

最近不少人收到00878的收益分配書紛紛表示,怎麼「收益平準金」的比例會這麼高,導致我近期信箱頻頻出現類似問題,不外乎以下3種:
1.不是應該領到股息嗎?為什麼是收益平準金?
2.收益平準金不就是拿我的錢配給我嗎?
3.如果我的本金被拿去配息而不是投入股票,未來領得息是不是也會變少?
納入這項機制的原因,主要關鍵是00878去年5月還只是一檔規模186億的ETF,到了今年5月,規模已經暴增到720億,足足膨脹了3.8倍。
除權息時間點是去年6、7、8月,那時候的規模大約200億,但是00878規模迅速膨脹的時間點是今年的2月以後,面對除權息旺季已經結束的情況,去年200億規模投入股票領到的股息,本來只要分配給20萬股東,現在規模成長到700億,股東也暴增到超過50萬人,該如何支應呢?
無論是稀釋掉原先20萬股東的股息,或是今年以後買00878的股民都不領息,兩者都不是投資人能接受的結果。所以「收益平準金」,就是為了應付這種情況設立的公平機制。
當有投資人要加入基金的時候,就會看當時基金帳戶中,還有多少「未分配的股息」,而新的資金就必須按照未分配股息的佔比,提撥同樣比例的資金到收益平準金帳戶。
所以你要說收益平準金是拿你的錢配給你也沒有錯,因為真正領到上市櫃公司股息的只有去年除權息旺季那200億規模、20萬股東,後面加入的投資人按理是領不到股息的。
但是你也不用糾結在這點上,因為配息本身就是類似「拿你的錢配給你」的概念,20塊的股票配了1塊股息,股價剩19塊,你拿到1塊,前後價值是不變的。關鍵還是這檔股票未來能不能從19塊漲回1塊,所以買的標的是什麼,長期是否具備穩定填息條件才是關鍵。
至於有網友質疑,本金被拿去配息而不是投入股票,未來領得息是不是也會變少?
這個擔心也是多餘的,因為目前00878有98%左右的資金,都是直接投資在30檔成份股,這在台灣的ETF中已是非常高標準的情況,也代表非常的貼近指數。
而且00878的規模已經來到770億左右,這700多億的資金,都會參加接下來6、7、8、9月台股的除息,所以領息的金額會非常大,而這些也是未來大家參與00878配息的基礎,所以並不用擔心基金接下來的配息會受到影響。
vic0330 wrote:
https://www.facebook.com/goohapppy/posts/pfbid0Tr5tCvdfAxPXkcHatDZ9UJwvYCuM3tTsnV2NkfgpzoPb98TQu9dJ1ii1A9xNcu4ql
最近不少人收到00878的收益分配書紛紛表示,怎麼「收益平準金」的比例會這麼高,導致我近期信箱頻頻出現類似問題,不外乎以下3種:
1.不是應該領到股息嗎?為什麼是收益平準金?
2.收益平準金不就是拿我的錢配給我嗎?
3.如果我的本金被拿去配息而不是投入股票,未來領得息是不是也會變少?
納入這項機制的原因,主要關鍵是00878去年5月還只是一檔規模186億的ETF,到了今年5月,規模已經暴增到720億,足足膨脹了3.8倍。
除權息時間點是去年6、7、8月,那時候的規模大約200億,但是00878規模迅速膨脹的時間點是今年的2月以後,面對除權息旺季已經結束的情況,去年200億規模投入股票領到的股息,本來只要分配給20萬股東,現在規模成長到700億,股東也暴增到超過50萬人,該如何支應呢?
無論是稀釋掉原先20萬股東的股息,或是今年以後買00878的股民都不領息,兩者都不是投資人能接受的結果。所以「收益平準金」,就是為了應付這種情況設立的公平機制。
當有投資人要加入基金的時候,就會看當時基金帳戶中,還有多少「未分配的股息」,而新的資金就必須按照未分配股息的佔比,提撥同樣比例的資金到收益平準金帳戶。
所以你要說收益平準金是拿你的錢配給你也沒有錯,因為真正領到上市櫃公司股息的只有去年除權息旺季那200億規模、20萬股東,後面加入的投資人按理是領不到股息的。
但是你也不用糾結在這點上,因為配息本身就是類似「拿你的錢配給你」的概念,20塊的股票配了1塊股息,股價剩19塊,你拿到1塊,前後價值是不變的。關鍵還是這檔股票未來能不能從19塊漲回1塊,所以買的標的是什麼,長期是否具備穩定填息條件才是關鍵。
至於有網友質疑,本金被拿去配息而不是投入股票,未來領得息是不是也會變少?
這個擔心也是多餘的,因為目前00878有98%左右的資金,都是直接投資在30檔成份股,這在台灣的ETF中已是非常高標準的情況,也代表非常的貼近指數。
而且00878的規模已經來到770億左右,這700多億的資金,都會參加接下來6、7、8、9月台股的除息,所以領息的金額會非常大,而這些也是未來大家參與00878配息的基礎,所以並不用擔心基金接下來的配息會受到影響。
這答案基本上還是沒有正面回應到問題的核心!因為規模還是會變更大...
每年都增加100億好了
到底是前金跟後金有區分!如國泰所說
持有者就會平均分配股利跟平準金
就2選1而以很簡單
至於聽完答案~講清楚說明白後
87們還是願意去買單~87本來就沒藥醫
也就隨他去了

其實買etf,別太在意平準金,因為平準金在申購(初級市場)就已把平準金扣掉,再去投資,我們買的etf(2級市場)無法確定誰買到新的或舊的,持有者就會平均分配股利跟平準金,像2月平準金30%,5月提高到68%
你要把年股息,分配成四個季股息
用 平準基金 比沒用 公平,好處理。
也許會增加一些處理費用和稅負問題,但似乎是必要之惡,不然沒辦法處理公平性的問題。
一隻股票,第三季除息 80元。
這 80元應該是要分四季分配給除息前持有的股東。
如果沒有平準基金,那除息前的股東和除息後的股東就不能領同樣的 配息。
這樣就會造成 不同時期買入的00878, 分配到不同的股息。
為解決這個問題,設一個平準基金,是個比較可行的辦法。
00878 注定要受歡迎,
季配,是趨勢,也比較適合台股股民的喜好。
選股也似乎比 0056 正常。
至於 0050 會不會比 00878 好? 我看是未必
降息階段,0050 追高殺低最有利。以前的歷史,是一直降息,0050 當然有利。
但現在是升息階段。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升息波,歷史經驗,可能會失效。
0050比較接近大盤?我看也未必
加權指數本來就是個扭曲的指數,0050 只是比較接近 加權指數,接近一個扭曲的指數。
台積電重跌,0050績效就會很難看。
ps:
我不會用歷史績效去選 ETF,而是用持股特性去估以後可能性。
但我也不會買 ETF, 個股熟的話,自已組一個 ETF 很容易。
但我也不會參考某隻 ETF 去組自己的 ETF,
ETF 規模太大後,組合中的股票就會有擁擠交易的現象,造成價格扭曲。


MiPiace wrote:只能說多數ETF的投資者並不會深入去了解ETF的組成。ETF的本質仍是基金,仍是有投資組合,投資組合是會變動的。
我不會用歷史績效去選 ETF,而是用持股特性去估以後可能性
真正的被動型ETF只有台灣50,前50大市值的公司,其它的都還是人為選股,跟主動型基金沒甚麼兩樣,講好聽點是投資ETF ,其實就是買共同基金。以前問說可以無腦買基金嗎?大家會說母湯啦,現在名字換成ESG永續台灣30之類的,大家就覺得很牛,只能說ETF的行銷很成功。
台灣50這種市值選股邏輯,看起來很科學,可台積電一檔佔了快一半的比重,而佔比重不到1%有將近30檔,基本上改成台灣20績效也會一樣。
各種指數的背後就是個選股邏輯,以前有個花生食品的廣告強調他的花生是電腦選的,重點不是好不好吃,而是電腦選的,這就很猛了,對吧。
我也可以弄個指數,養2隻猴子,一開始由第一隻猴子用飛鏢射出30檔標的,組成一個指數,再來每一季調整一次,由第二隻猴子射飛鏢看哪一檔要移除,然後第一隻猴子再去射一檔加進來,這個指數取名為,台灣M30指數,M代表monkey,每季配息。
ejan1969 wrote:
只能說多數ETF的投資者並不會深入去了解ETF的組成。ETF的本質仍是基金,仍是有投資組合,投資組合是會變動的。
真正的被動型ETF只有台灣50,前50大市值的公司,其它的都還是人為選股,跟主動型基金沒甚麼兩樣,講好聽點是投資ETF ,其實就是買共同基金。以前問說可以無腦買基金嗎?大家會說母湯啦,現在名字換成ESG永續台灣30之類的,大家就覺得很牛,只能說ETF的行銷很成功。
台灣50這種市值選股邏輯,看起來很科學,可台積電一檔佔了快一半的比重,而佔比重不到1%有將近30檔,基本上改成台灣20績效也會一樣。
各種指數的背後就是個選股邏輯,以前有個花生食品的廣告強調他的花生是電腦選的,重點不是好不好吃,而是電腦選的,這就很猛了,對吧。
我也可以弄個指數,養2隻猴子,一開始由第一隻猴子用飛鏢射出30檔標的,組成一個指數,再來每一季調整一次,由第二隻猴子射飛鏢看哪一檔要移除,然後第一隻猴子再去射一檔加進來,這個指數取名為,台灣M30指數,M代表monkey,每季配息。




ETF本來就是被包裝過的共同基金,本質上還是在賭
怎麼賭客就開始覺得安全的不得了呢? 真的讓人啼笑皆非
所以我才說借錢來存股 ,存ETF都是賭最大條的

MiPiace wrote:
平準基金是必要的。
這點我想法跟您不一樣。
完全沒必要設平準金,基金要配息還要什麼理由嗎?
再說基金市價隨時在變,買價就含有以前的未分配盈餘了不是嗎?
況且若在市況不佳時(像現在)市價一天比一天低,平準金含量不是越來越少。
說白了設立"平準金"就是為了要攬客的話術吧了,給人有配息很高的假象。
基金報酬高不高不是看配息,要看含息淨值。就是目前淨值加上以前配息。投資人的報酬也是如此看待。
00878也可以將配息公告日貼進除息交易日以增進公平性。或者將投資資訊更公開化:例如每月公告資本利得(買賣價差)獲配股息若干,配出股息多少,累積未分配盈餘還有多少等等。如果能這樣,由數據來說明一定比話術更能招攬潛在投資者。
股市裡就如在賽馬群中尋找一匹獲勝機率是2分之1,賠率是1賠3的馬。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