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投資就是年輕向前衝,老了開始縮,真的是這樣嗎?

chocho55 wrote:
你有看懂嗎? 投資大盤怎麼算是敢衝? 
這算是很保守的吧!


東西是相對的

投資大盤,在投資股票的類別中,算是穩健

但是在整個投資領域中,投資股票大盤 Equity,仍然是屬於高風險的投資類型
chocho55

算是比較高的風險,因為YOY的確定性很低,但是已個人長期投資來說,並不算是太高的風險,

2022-01-10 22:29
chiyenms

風險的高與低,拿什麼比較? 定存? 公債?

2022-01-11 0:10
英英間LKK wrote:
風險的意義前面Lin大提及的霍華‧馬克斯的書有專論。
對投資者而言風險就是報酬不如預期或是虧錢甚至血本無歸


這是一般大眾、散戶的社會認知定義。或是實質關心的地方。

但是在投資專業領域的用語,所謂的風險,就是「不確定性」,包含上方的。
實際操作上的原因有複數,
包含行動前本來就沒有一個中心價格的東西、行動也不一定是買賣、
以及數理計算上的表達,不討論。
英英間LKK

投資學上風險定義是波動。例如外匯風險,公債的利率風險等等

2022-01-10 22:07
chocho55

這就是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有很多,利息,通貨,獲利率,市場波動等等,都會對最終目標有所改變

2022-01-10 22:30
chocho55 wrote:
如果在特定期間內,這些高風險的投資收益達不到預期,那改變投資方略還來的及


以個人投資來說,這個部份的真正重點比較實際:

就是你還可以繼續賺薪水,還可以用薪水與努力工作補回

沒人保證你投資策略調整調整調整,以後你就一定可以找到在股市賺大錢的方法。
chocho55 wrote:
比方說如果投資人今年是59歲,明年預期退休,將大部份退休基金現在改投資到比特幣(任何的虛擬貨幣也行)上會是好方法嗎?因為投資時間相對比較短,所以對這麼高風險的投資項目來說,承受能力就小很多


這個都是要看實際狀況啦

如果手上 2 億現金無債務的,投個 80% 到比特幣,手上剩下 4,000 萬。
一個人,最起碼就算最壞的狀況下,之後不亂開的話,也可以保證生存到 100 歲。

雖然不建議這樣作。但是各人投資盈虧自負,
不要造成家庭與社會問題,或心理上無法接受最後跳樓什麼的話。
其它人不需要太主動去管,也沒有權利管。
(假設他這個決定不是因為失智的影響,或是基本的無知或虛偽契約詐騙等所引起)
英英間LKK wrote:
不是年紀輕就可以ALL-IN,或玩高槓桿,或買高收益債。


這個一般論情況下也是正確。
雖然只是一般論,但這一般論就是在一般情況下的有效指針。

一般的年紀輕的人,例如出社會工作後 3~5 年的。
如果不考慮結婚生活需求的話,工作後 3~5 年的薪水存款,全 All-in 下去也沒多少。
就算全虧光,只要不負債不是借錢投資的話,再工作幾年就又回來了。
(雖然人生也沒太多個 3~5 年)

錢的事情,都花自己的錢去痛過才學到的話,很貴,人生也沒那麼多時間。
只是有些人或是有些東西要自己痛過走過才知道。
而且,世界本身就是會改變的。

但是,有些事情是數理上不會改變。
就像是零和市場,就是不可能所有人都得到高於平均的投資報酬。
英英間LKK wrote:
投資學上風險定義是波動。例如外匯風險,公債的利率風險等等



我們講英文 uncertainty 比較好。
中文書你作者可以用別的名稱,反正沒人來罰你錢。

volatility 和 risk 比較不等意,它偏向風險中的一種表述型式而已。

如果你有一個 for certain 的波動:發生時點,幅度,終止位置,
那它在投資學上,並不算風險。
無法預測的本身,才是風險。
chiyenms wrote:
這個一般論情況下也是正確。
雖然只是一般論,但這一般論就是在一般情況下的有效指針。

一般的年紀輕的人,例如出社會工作後 3~5 年的。
如果不考慮結婚生活需求的話,工作後 3~5 年的薪水存款,全 All-in 下去也沒多少。
就算全虧光,只要不負債不是借錢投資的話,再工作幾年就又回來了。
(雖然人生也沒太多個 3~5 年)

錢的事情,都花自己的錢去痛過才學到的話,很貴,人生也沒那麼多時間。
只是有些人或是有些東西要自己痛過走過才知道。
而且,世界本身就是會改變的。

但是,有些事情是數理上不會改變。
就像是零和市場,就是不可能所有人都得到高於平均的投資報酬。

不認同你的說法,
我跟 英英大都是老頭級了,用自已的經歷來看就可確定你說的,感覺上是合理的,但實際上跟事實差很遠。
英大出手常常是以百張為單位,我也差不多。(fostery大,單位可能更大,哈哈) 這樣是向前衝,還是龜縮?
為何會押這麼大,因為資金比年輕人多一些。
重要的是 獲利風險有足夠的能力承擔跟控管,失誤率因為經驗累積也比較低。

跟隨我作股票的年輕人,算一算,應該超過十個家庭了。幾乎都沒膽,因為:
沒從股市得到足夠的獲利,所以賠不起。
對自已股票的波動,太在乎了,1-2萬元的小小波動, 心跳就加速了。
三餐常常都要省吃簡用,賠個5000元,伙食費都成問題。
年輕向前衝,我完全看不到任何案例,都是怕得要死,視股市如虎口。
跟我買股,手筆比較大的,都超過60歲了,經濟比較自由,反而愛賭,因為輸得起。也比較了解我的習性。
年輕人觀察力不足,無法信任我的判斷。得失心太大,輸錢捨不得賣,賺一點錢就奈不住,反而不太會賺。賺錢經驗少,就更怕了。

年輕人,資金很寶貴。
沒有那種錢輸光了,賺幾年就有那種案例。
這種案例,都是用來勉勵那些輸光所有,想不開的人用的。
錢輸了,買不起生活用品,買不起手機,電腦,車子,房子,結婚戒指也買不起,甚至影響營養健康。
想要從頭來過是很辛苦的,
會影響生活品質,
會影響上班情緒,
我比較擔心的是女朋友可能都跑了,
或得到親朋好友的不信任感。

當然有一些案例,反敗為勝,體會更多,經驗更動人,但那是少數。版上有,但我周遭完全沒有。

要向前衝,
獲利風險要算好。
要有資本。
承壓的能力要夠。
投資標的的選擇要準,失誤要少。
以上都需要歲月的累積,沒有捷徑。

有一個親友,她問我要買那隻,我考慮了好幾天,最後叫她買一隻折價的特別股。我就只能叫她買特別股,因為她要是賠了2000元,心情會不好調適,三餐都會吃不好來補足虧損。
MiPiace wrote:
英大出手常常是以百張為單位,我也差不多。(fostery大,單位可能更大,哈哈) 這樣是向前衝,還是龜縮?


前面講過了

一是:這是一般論,個人的選擇範圍內是個人的自由 (# 10)
二則:這是講比例配置,不是在講絕對金額的多還是少 (# 8)

「投資部位」相對於「可支配資產/可支配所得」的問題
這串中別人也講過很多次了
不是在講絕對金額大小

一般狀況,50 +/- 20 歲隨年紀增長,名下資產越來越多是常態
MiPiace wrote:
年輕人,資金很寶貴。
沒有那種錢輸光了,賺幾年就有那種案例。
錢輸了,買不起生活用品,買不起手機,電腦,車子,房子,
結婚戒指也買不起,甚至影響營養健康。


這個本來就不鼓勵,
不過都是在別的串

只拿你輸得起的部份去投資
沒人要你把生存用的錢都賭下去。
chiyenms wrote:
前面講過了一是:這是(恕刪)

經驗多了,
就知道怎麼投資最有利,
資產分配,不是你想的那樣。
我的分配就是全部股票。
現在是這樣,但以後會改變。
沒必要什麼 5/5, 3/7, 7/3, 3/3/4 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不當分配。
分配都是看情況而定,不是定數,沒實際投資經驗,才設定一些抄來的固定的組合分配。

要衝衝衝,
資金夠,經驗夠,才是重點。
年輕人,要累積資本,是很困難的。
沒本錢亂衝,還是以合適自已的規模,一步一步學習,累積足夠的本金再衝比較好。
資金少,也沒什麼好分配的,
是可以稍為投機一點,但實際上,是會影響上班情緒,影響本業的學習。
當然也是有些能夠兼顧,但資本就是很寶貴,失去要復原要時間,越年輕,時間越寶貴,浪費不起。所以投資能力還是要足夠再衝才是正途,至少要謹慎的衝,而不是亂衝。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