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伊帝斯 wrote:當以前5年.10年退休講假的?不可否認財報公正透明的重要性但沒有配套的公正說到底還是錯不然人才流失是怎來的?21世紀什麼最貴? 「人才」當競爭力逐漸流失 自身弱的跟什麼一樣軟實力.硬實力什麼都沒有國際上還有人站台灣這? 想太多被吞併剛好而已還在那邊自以為選個只會幹譙習維尼的總統好棒棒要幹譙在座的誰不會?..(恕刪)
水至深則無魚.. 在台灣,當年股票分紅的年代,給的起錢、工程師願意用更多的時間做事。 練的久、不是人才也變成人才了。中國用國家贊助,把台灣人直接用錢買過去建設、然後吃下台灣產業。 這是當年政策後的副作用。若給的起錢吧,離家背景跑去匪區工作前、值不值得?
monguly wrote:水至深則無魚.. ...(恕刪) 不是人才只是造成薪資成本膨脹,惡果就是現在後面的工程師正在擔… 分紅費用化只是把吹出來的這個泡泡戳破而已…就跟炒房一樣,投機資金房價炒高的時候,仲介費收得飽飽的,但是吹出來的泡沫爆掉之後,仲介倒閉如潮水,連吃都吃不飽…不費用化的隱性成本,最終超出其所能帶來的效益,就是薪資吹泡泡… 現在看到人才外流只是後人承受當時濫發股票的代價而已…
sohopro wrote:員工分紅不當費用, 不算企業經營成本, 要用甚麼會計科目?...老在想特殊條款, 特殊制度, 也難怪台灣經濟結構畸形幾十年 員工分紅本來就是費用,本來就是營業成本,所以我不反對分紅費用化。員工角度看事情,就是一年工作能換得多少錢;收到的股票也是視為現金。我當年就有同事是一領到股就賣光的,因為那才能真的看到年收百萬 「現金」。現金才是能換物資,改善生活的東西,尤其是正在付房貸的同事。舉例來說:所謂年薪 130 萬的工程師,有可能是現金 80 萬 +「 市價 」50 萬的股票,所以工程師的觀點認為他的一年勞務是值130 萬元,而不是 80 萬元(他不會認為股票只是為了存股,股票是勞務報酬的另一個形式)。但公司財務上,此人薪資費用才 80 萬呢!所以,要費用化可以(也應該如此),但不該對員工「減薪」。這件事不是員工的錯,給多少錢,做多少事;給不起錢,不能接受的就會走... 自然的結果。
dancingra wrote:所以,要費用化可以(也應該如此),但不該對員工「減薪」。這件事不是員工的錯,給多少錢,做多少事;給不起錢,不能接受的就會走... 自然的結果。 所以終究而言,是老闆不認為你值這個錢,也不會因你加班晚下班就願意付你130萬,這老闆對這員工還是只願意出80萬。如果這員工找得到130萬的工作,老闆除了順走不送之外還認為他省下了資遣費、賺到了!還糾結在記帳準則的改變而耽誤你一生的,趕緊去找130萬的工作吧!
薪水給的少少的發股票給你去股票市場領錢真是好主意啊對長期投資人來說股東權益年年被稀釋傻瓜才投資這種公司股票沒上市的公司沒辦法玩這種遊戲人才流失 失去競爭力---這是不公平競爭股票上市公司大家如法泡製大家都來員工分紅 費用由股市投資人來付散戶的錢用不完?
smallbeetw wrote:不是人才只是造成薪資...(恕刪) 何謂「配套」?今天反對的人早已不是沒看到這政策正確性的那批人只是以今天角度來看 這政策從頭到尾只正確一半另一半卻從頭到尾都被贊成的人忽略-「人才流失」分紅費用化 帳目合理 去除對股東.投資者的不合理 國際接軌 GAAP拿100分好厲害And then?少拿2330當例子上有半套政策 下有全套對策 這才叫管理但腦袋清醒的上位者能有幾個?沒有「配套」留住「台灣人才」就是這分紅費用化最失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