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樓主辛苦了 我都..奇怪了 當年簽這些財報的人跟審財報的人好像都沒事
是否要去投資人保障協會喊冤 倘若連有抵押的債權人都不保原來的債權 其他人應該無解了.(恕刪)
您可能不知道CPA簽證的原則,CPA簽證是根據審計準則與政府公布的法令為依據。只要不違背此原則,有確實實地查核,無法實地查核的就用函證,會計師是不必負任何責任。
依會計原則,公司顯現的價值是繼續營業帳況下的價值,例如設備按法定年限提折舊,..等結束營業,資產的市值一定跟帳面值有落差。有價值的資產(如土地)一定第一時間被有心人撿走。剩下的都是難處理的資產,時間愈久資產價值遞減。目前興航尚在清算中,沒結束前很難斷定銀行無法收回債權。倒是公司債權人或股東可能就真的要吃龜苓膏。

興航在宣佈停航,我一聽到要繳回航權,就斷定他是要破產了。財報數字其實是參考用,不用太認真。
英英間LKK wrote:
您可能不知道CPA簽證的原則,CPA簽證是根據審計準則與政府公布的法令為依據。只要不違背此原則,有確實實地查核,無法實地查核的就用函證,會計師是不必負任何責任。
財務報表的問題如果沒有串謀 會計師在法律上無責 但是在道德上是有問題的
平常會計帳款一毛錢都要歸根究柢 對於這些重要資產的實際價值卻好像沒有感覺
當然很清楚真有感覺會計師會被換掉 記得淨值似乎是衡量公司停業後的真正剩餘價值
教科書上講的只是理論 為何某些公司的股價要低於公司淨值很多 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吧
英英間LKK wrote:
目前興航尚在清算中,沒結束前很難斷定銀行無法收回債權。倒是公司債權人或股東可能就真的要吃龜苓膏。
應該是處理資產的過程有發生了問題無法解決 不得已申請"破產"
破產的目的為何? 能還債權人一毛不欠 就不用去申請"破產" 用標售的方式處理不動產
當然就是要債權人把債權打折處理 這是我認定可能連有抵押的都還不完的主要原因
講一些老實話各位可以思考一下 國內其他航空公司復興跟遠東都在最近進了ATR機隊
奇怪的是明明有現成機隊可以直接引進 唯一要做的是一些維修與噴漆 如此而已
復興的ATR機隊也不過幾年的機齡 原本還是頭好壯壯 直接就可以當作即戰力使用
怎麼這兩家公司捨近求遠 直接跟製造廠與其他租機公司取得飛機 其中奧秘令人玩味
英英間LKK wrote:
興航在宣佈停航,我一聽到要繳回航權,就斷定他是要破產了
航權並非破產的真正原因 應該是復航資產的實際價值與財務報表的落差太大所造成
許多事情過一陣子等法院對於破產的判決有結論後或是債權銀行受壓力後會浮上檯面
英英間LKK wrote:
財報的數字是以繼續經...(恕刪)
印象中破產也是不能規避稅款
我對這整件事情的印象沒那麼好
今年初開清算後股東會的那一次有去,一去到會場保全比股東人數還多,當然保全都是中保的
電梯門一開我就開始在心裡滴咕,都要清算了還花那麼多錢請那麼多保全來開一次股東會?小股東是有那麼可怕?
然後一拿到1/22的財報,淨值剩下零頭
1/22的財報還比去年的財報早出來,完全看不出來消失的淨值去哪裡
現場就有股東問清算人,這財報看來不就連清算人的酬勞都付不出?
清算人的回答就有點含混,...真是佛心啊,明知要做白工還沒辭任
總之,那次去就整個有很不對勁的感覺
年底的現在看來,我很懷疑原經營者真有放棄資產控制權
如果年初直接破產清算,說不定小股東還能分到點零錢
現在嘛...
那幾台飛機喊了整年,還是停在那,光停機坪的費用一年下來就消耗掉多少殘值了
現在就算賣掉也剩不了多少錢了
小股東跟可轉債看來龜苓膏是很難避免了
這次事件我在也不相信國產中保這群人,以後絕對不買相關人等經營的公司股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118000222-260202
興航售機還債 今拋風向球
債權銀行團成員透露,由興航董事長林明昇出面接觸買主的四架飛機可否順利出售,今日上午是關鍵。這四架在興航所有正待賣出的11架作為債權銀行擔保品的飛機中,扮演「打頭陣」角色,到底能賣多少錢,備受矚目。圖/本報資料照片
2018年01月18日 04:09 工商時報 朱漢崙/台北報導
復興航空包括A330、A321四架飛機能否順利出售,今日將是關鍵。據債權銀行團成員透露,由興航董事長林明昇出面接觸買主的A330、A321四架飛機究竟可否順利出售,今日上午將是關鍵:「要看聯貸銀行團管理銀行合庫是否有收到對方匯款」。
由於兆豐、華銀的A321擔保品是繼合庫之後才會賣出,因此,合庫能否順利收到匯款,將成為興航飛機出售成敗最重要的「先行指標」。
據悉,上述四架飛機的買主,應為南美跨國航空集團Avianca旗下的哥倫比亞航空公司,相關人士指出,最早是合庫在去年11月先和對方簽署二架A330飛機的LOI(買賣雙方意向書),緊接著該公司又接觸各以一架A321為擔保品的華銀、兆豐,簽署LOI,打算購入這四架大型長程客機。
上述這四架擔保品,在興航所有正待賣出的11架作為債權銀行擔保品的飛機中,扮演著「打頭陣」的角色,到底能賣多少錢,成為金融圈矚目的焦點,因為這關乎所有銀行團逾百億元債權,究竟有多少錢能拿回,包括有擔保品的銀行在優先分配完有擔部位之後,還有多少金額可接著分配給當初對興航無擔授信銀行。
據了解,在一年多前的一場會議裡,當時多家無擔授信的大型民營銀行,就曾經為了擔保品處份及分配的問題,在全體銀行團會議中和有擔銀行一度鬧僵,最後終於達成協議,擔保品處份完之後,以聯貸案部位來看,有擔銀行清償完相關債權部位之後,再來分配給無擔銀行。
也因此,究竟能賣多少錢,銀行團才高度矚目,但銀行團成員私下也坦言,在一年多前,林明昇向銀行團「掛保證」這11架擔保品全部能賣到至少110億元以上的價金,現在看來機會已「很渺茫」。其中,該四架擔保品,各家銀行預期能收回的債權,大約在7~8成左右,若以總金額估算,大約在40億元左右,大約佔全體銀行團債權比重約4成。
至於其他如ATR等機型的擔保品,銀行團成員表示,由於ATR為短程的窄型客機,雖然比起A330、A321要新,但市場上目前仍以飛長程的大型A330及A321搶手得多,因此ATR的處分,恐怕林明昇還要多下點工夫。
ATR擔保品原本據說是華航旗下華信要買,但傳出華航與興航先前為了驗機而喬不攏,所以華航改買其他國外公司的飛機。
(工商時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