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研究技術分析,基本上是浪費時間

股海神經 wrote:
紅字的部分,是箱形的變種,沒什麼好命名的,就是箱形,而且還不永不調整的箱形。
你如果有興趣,在前面套個 AYZ 好像也蠻好的。 ...(恕刪)

這不夠威!不然借你大名,叫作【股海神經大法】如何?

呼叫水雲大!
水雲大!你有名囉!
INNOCE wrote:
以你這種說法,看價...(恕刪)


如果拿未來的eps,去幫一隻股定價,然後用自已的定價去買賣,那是基本分析無誤。
如果是聽說某一檔的股票不錯,聽說多少錢要買,多少要賣,這很難斷定是什麼分析。這要看買賣價是如何生出來的。
如果覺得一檔股票不錯,用技術線圖去找安全買賣點,然後來決定多少錢買,多少錢賣,這應該接近技術分析了吧,雖然只用到壓力,支撐兩個指標。


技術分析本來沒定法,拿技術線來各自解讀,各取所需,說成使用技術分析,應該合理吧?

KD 指標可以找買點,K 線的價量結構也可以找買點。
低買高賣,箱形,追高殺低,使用的技術指標也不盡相同,就算是指標相同,用法也不見得相同。

再來,我是相信扣除短線當沖,期貨純技術派外,純技術分析者,跟純基本面分析者,都是極少數。一般投資者,都是混著用。
混著用時,技術面的使用,會更多變。甚至有時用基本面決定,有時用技術面決定進出。
有些高手,也是技術面,基本面也交互驗証, http://blog.sina.com.cn/crcbk, 這是曹仁超的blog, 技術面基本面都來。

我自已是大部分的時間在基本面,技術線也少看,反而是盯盤,直接看每檔成交量變化去猜發生了什麼事。
單一個股盯久了,價格線心裏會有個譜。





股海神經 wrote:
如果設定 45元,40元,35元 各買多少。
60元,65元,70 元 各賣多少。
這就完完全全是技術分析了。
...(恕刪)

股海神經 wrote:
技術分析跟本沒定法...(恕刪)

誠摯的建議你:
以後,你與其說「我是技術分析」,不如說「我是計數分析。」
這樣子,w921510、無聊詹、...,才好跟你有所區隔!
只是建議而已,採不採納隨你。
INNOCE wrote:
以你這種說法,看價格買賣就叫做技術分析的話
那每個人都是技術分析的使用者了
這未免把技術分析的範圍膨脹的過頭了

在我的認知中
看K線,圖形,趨勢線,RSI, MACD.....
用這些作為操作依據的
才算是技術分析者.....(恕刪)

技術分析?計數分析?
以前老一輩的都說:嬰那郎,有耳無嘴(多聽多看少說話)。
其實真的蠻有道理滴!

ayz847 wrote:
技術分析?計數分析...(恕刪)


你說的是計量分析吧?
避險基金喜歡用的計量分析和傳統的線圖分析是不同等級的東西
不能混為一談..
本來股市就是需要你們兩派的人,這樣才有買有賣,也才會熱絡。

一個重 "勢" 的分析,就是俗稱的MACD等...線圖的。這一種追漲殺跌,跟著"勢"走。
一種重 "值" 的分析,就如俗稱的基本分析。這一種股價越低值越高,股價越高值越低。

以上兩種的操作方法恰好相反,所以才會有一買一賣。不然都站在同一邊,就沒買賣了。
happywork wrote:
本來股市就是需要你們...(恕刪)

是恰好相反嗎
happywork wrote:
本來股市就是需要你們...(恕刪)

是恰好相反嗎
技術分析是建立在基本面上

基本面要有 再來談技術分析

不要拿沒有基本面的股票談本夢比

小心賠個傾家蕩產
blackcat555 wrote:
是恰好相反嗎(恕刪)

這篇文章怎麼浮上來了。
基本分析重"質";技術分析重"勢"。
操作上確實相反。
但是同一支股票會不會既有質又有勢? 當然也有,所以並不衝突。

我算是台灣PC第一代的程式設計師,台灣仿冒Apple2還沒上市,所以我買的的是美國原裝電腦。
在多數阿嬸阿伯都還在格子紙上畫線時。就率先使用電腦做技術分析。
當時真的很好賺,因為準度很高。甚至還請了兩位助理幫忙下單。

毛澤東說 "槍桿子出政權",當年只憑槍桿子就拿下了大片江山。
可是現在槍桿子不好用了,連飛彈怕都不行。
所以12年前已經放棄技術分析 (其實應該說不跑程式,不是用大多人都知道的技術分析)。
現在如果還使用的話,可能不至於賠,也或許還能小賺,但已不符期望了。

不過,技術分析還是保有一個 "靈活" 的特性。
當基本分析騙了人的時候,最起碼技術分析會稍為提醒您。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