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

8/13我的定存股不挫賽了更新(全案算是結束了)

史第奇626 wrote:
實際上那每年要多資付的1萬多塊中有[一部份是本來就要還的500萬貸款]+[加上一部份貸款利息]


不對喔~~~
你看喔~~~
我們今天不要管貸款的事,
反正貸款不管怎麼樣,
就是今天借,15年後還完,
所以不管中間是怎麼還得~~~
借出到還完,就不脫不欠了對吧!
所以可以視為從來就沒有這筆錢,對吧!

那麼我們的成本該怎麼算?
就是我們這15年來總共拿出多少錢,然後獲得多少東西。
對吧!
不管我們拿出來的錢是幹甚麼用,是還本金還是還利息還是買股票,
這都不影響我們"拿錢出來"這件事,對吧!
所以我們15年內拿了多少錢出來?
是不是一開始60萬加上每年12萬,
我們是不是15年內一共拿了240萬出來,
然後這240萬付出去以後我們手上比15年前貸款之前多了多少東西?
是不是那186張股票!

所以結論就是"我們15年來一共拿了240萬來買186張股票"。

到這邊你能同意我的結論嗎?
如果可以的話,就知道實際上的成本怎麼算了喔~~

你知道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誤解嗎?
因為你把事情想得太複雜,
其實今天要算成本是多少,
根本不用去管貸款的利息是多少,
因為這部分和你領到的股利會有部分重疊,
真的要去算的話你會算不完,
所以最簡單的算法就是回歸最基本的"成本"定義,
也就是你拿多少錢出來換到多少東西。
不管你拿出來的這些錢是用來支付那些東西的"原料費(貸款本金)還是上游抽成(利息)"
全部都要算在你的成本內。

或者換個方式,
如果要照你之前的方法算,
實際上,
那186張股票起始價值是560萬(這邊先把這560萬當成是你一開始的帳面價值),
但是其實用15年的時間領的股利並不足以支付欠銀行的500萬.
所以如果要再15年內還完前銀行的錢,
勢必你的帳面價值必須減少。
(也就是原本存500萬在銀行每年只有6萬的利息,但是你卻每年領出10萬,當然500萬會越來越少)
而為了維持股票張數是186張,
你就必須多補錢進去。
所以你多補的這些錢中,
一部分是"還銀行的利息",
這個沒有爭議是成本的一部分。
但是另一部分其實是為了"補足你的股票張數",
這個就是你少算到的成本了。


否則的話你可以想一個問題,
既然你之前算出成本是152萬,
那為什麼實際上樓主卻要付出240萬的錢出來?
vivian93 wrote:
不對喔~~~你看喔~...(恕刪)


沒有錯喔大大 @@
你看喔,他貸款500萬
28x15=420萬
420-500=-80萬 <----他15年來短缺還款的金額

1萬x15(年)x12(月)=180萬<----這是他要補足的款項


180(要補的款項)=80(15年來短缺還款的金額<---[這部份本來就是借來的不列入成本])+92(貸款利息)


史第奇626 wrote:
沒有錯喔大大 @@
你看喔,他貸款500萬
28x15=420萬
420-500=-80萬 <----他15年來短缺還款的金額

1萬x15(年)x12(月)=180萬<----這是他要補助的款項


180(要補的款項)=80(15年來短缺還款的金額<---[這部份本來就是借來的不列入成本])+92(貸款利息)


恩,
我的意思就是說,
即便是"短缺還款的金額",
一樣要列入"成本"之中計算。
所以我一開始就說我們現在如果不去管貸款的事。
假裝今天我們沒有貸款,
那情況就變成:
一開始拿60萬出來買股票,之後的15年每年再拿12萬出來買股票,
然後這15年內完全沒有任何股利股息,
等到15年後我一共買個186張股票。
這樣我的成本怎麼算?

現在雖然實際上加上了貸款,
但是並不影響我們成本的計算呀,
因為15年前我們沒欠銀行,15年後我們也沒欠銀行。
所以我們付出的就是我們的成本,對吧。
不管中間這15年我們跟幾家銀行貸款貸了多少,
利率多少也不管,
怎麼還款的也不管。
反正最終結論就是這15年來我們一共花了240萬買到186張股票。
這點是不會改變的沒錯吧!
不管我們花的240萬是買股票還是還貸款還是吃喝玩樂遊山玩水,
反正我們的總淨支出就是240萬,
而我們的總淨收入就是那186張股票,
對吧!
建議樓主,股票賣賣掉,貸款還一還
等待股市5500以下(或許要好幾年),再將錢貸出來,分批買進
相信3-5年內必可翻倍
樓主現在成本約在7400點左右,向上約只有1000點,往下就好幾千點
樓主這樣搞,錢都被銀行賺走了
樓主啊,慎之啊

JOB HO wrote:
建議樓主,股票賣賣掉...(恕刪)


我想樓主的問題是目前沒有工作加上有房貸壓力吧(猜的)

雖然有其它的投資(如大陸),但還不足以資付房貸

所以用爸媽的房屋去貸500萬!!

加上自己有的60萬!!

去Cover 自己的房貸!!

而那其它的投資,足以資付那每月的1萬塊和生活開銷吧!!!

還是不建議這樣借錢投資!!!

風險太大了!! @@


史第奇626 wrote:
15年來短缺還款的金額<---[這部份本來就是借來的不列入成本]


這句是有問題的,
列不列入成本並不是看是不是借來的,
而是看收支之間的差異,

你的盲點在於,
你無意中假設了"15年來由那186張股票所衍伸出來的收入剛好可以抵掉貸款本金500萬"。
因此你才認為"實際的成本只有一開始自備的和利息部分",
我講一個假設你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假如,今天我借你500萬,而且不收你利息,分20年還完,每年還25萬。
然後你把這500萬拿來買了100張股票,
每年得到股利15萬,
所以你每年再另外貼10萬還我錢,
等到20年後你就擁有那100張股票而且不欠我錢了。
那我請問,這種情況下那100張股票的成本是多少?
是零嗎?如果照你之前的算法應該是零吧,因為我沒有收你利息,你也沒有自備金。
那我請問,既然是不需要成本的,那你為什麼要每年拿10萬出來?
沒錯呀,這10萬是用來還當初借的錢呀,
但是如果是零成本,應該表示你不需要付任何一毛錢就能拿到那100張股票呀,
為什麼還要每年付10萬付了20年一共200萬呢?
這樣你了解我的意思了吧。
就算那10萬是用來還"本來就是借來的錢",
也一樣要算在你的成本裏面。
版主的作法其實很棒 風險其實很低@@
因為台灣目前來看利率要升到3%以上的機會其實很小 版主把資產的資金貸出500百萬運用 其實也是很好的作法

因為房貸利率真的太低了 股市的定存股報酬說實話平均至少也有5以上%

帳面上的價值真的無需太在意 該在意的是公司這二十年來配的出穩定的現金嗎 只要配的出現金 版主的作法又能持久 真的沒有什麼可以不支持的

就算20年後股票價格只剩2百萬 版主也把房貸還清了 爾後的每年還能像是領年金一樣 每年領

何樂而不為

金錢是需要被槓桿才能發揮出效益 台灣民眾普遍過於保守

今天換成是我 我一樣會這樣做 只不過在持股和指數位置方面就可能和版主的不相同

五百萬 15-20年 本加利攤還 每年就會越付越少了
___喬飛____囧rz___ wrote:
貸款500萬"存股",真的是...

借錢來存...這邏輯不通


就是說20年平均所選股的報酬若有3-5%,能高於貸款利率,
這樣就能減少持股的成本,若是平均有6%,20年後幾乎無成本!


該怎麼辦才好啊 wrote:
開版大~~我挺你啦!

既然說是定存股,那表示著眼點是長期,短期的損失就不要太在意。
(但主力壓中鋼,這點我就不知該說甚麼了~~)

因為是長期投資,所以還是要每季review一下所持有股票的營運是否有重大變化
,如果只是短期的變動,就不用太在意,但如果影響巨大,就要考慮是否換股操作。


感謝相挺,但是檢視股票換股,我覺得挺困難的,
要換那些股?換了真的會更好?我若能看準,我就玩短線了阿!!!




史第奇626 wrote:
樓主的主要目的是用貸款的500萬在15年或20年賺到166張(假設成本價是30)的中鋼[零成本]股票啦!!
這是有可能的~~


史大沒錯,我當初就是這樣算的

我是貸款15年500萬,利率2.3%,打算至少20年持有,但是不只中鋼,

中鋼只佔6成,而且也不太奢望能0成本,畢竟6%是很難達成的。

我認為進場時點(買的價格)跟配發股利是重點,我也快40歲了,

所以希望能投資20年,來驗證我的理論,我也知道7000多點很高,

但是我要等到幾時,才有4-5000點阿?10年後?20年後?

現在已經買了,所以只能交給時間驗證了...

rickchiu wrote:
就是說20年平均所選...(恕刪)



若失敗 會讓你有燒炭危機嗎?

不要拿錢去驗證
借錢買股票 崩盤時會才會做

現在大盤搞了好幾年還不下來 7000 點
等他正式崩盤 那是好幾年的頭部

樓主一年 本利攤還要多少呢?
股利夠攤還嗎?

要賺大的 崩盤時在壓大注


harrison_cheng wrote:
rick兄,我可以預言明年這個時候你還會上來說,你的帳面損失會超過100萬.
然後你的配息股可能配的息比起今年會少掉一半. 2002中鋼明年應該有機會跌到20以


你比我還樂觀也,中鋼情況很不好,我覺得明年除完權息,帳面損失會不會達到140萬阿?
配息這方面也不太好,的確會有可能只剩20萬...中鋼會不會跌到20元,這就不知道了!!

vivian93 wrote:
等等,你目前沒有工作?
意思該不會是你目前除了那些股利收入外沒有其他的收入嗎?
但是你不是說股利全部繳貸款還不足每年12萬嗎?
再加上每個月總要生活費吧。
所以...現在是在吃老本嗎?
噗噗~~~要嘛你的資本很雄厚,要嘛你真的心臟比太陽還大。
我服了你~~~


我是在大陸另外有投資信託產品...

所以只能靠配息來還貸(若是每年配息不到40萬)

我的老本都投下去大陸買產品,手上剩沒很多。

工作也10多年了,當个死上班族,倦怠了,

還好我平時勤儉持家,沒啥大花費啦。

------------------------------------
另外感謝史大跟VI大兩位這麼仔細計算

若是以我持有成本來算,假設每年補12萬補15年,加上原來自有60萬,

的確是240萬,成本每股約12.9元,而我還會繼續持有5年,到時後持有成本更低了!!

史大說的是我貸款成本,15年共92萬左右沒錯,若利率不變的話。
  • 3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