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ssbbbc wrote:
感謝 a 大熱...(恕刪)
資金配置很客製化,
知道這樣問難說清楚,
只是太想聽 a 大隊資金配置的邏輯了,
真是不好意思,
還是有從銀的回答裡面體會到一定的邏輯性,
辛苦您了謝謝。
1、鴻海是一間大型控股公司
2、fii是做什麼的,鴻海(富士康控股)持股比例多少,一年能認列多少錢。
3、fih是做什麼的,鴻海(富士康控股)持股比例多少,一年能認列多少錢。
4、fih去年多賠了1.12億美元有很大的原因是印度盧比貶了約10%,今年印度盧比相對穩健。
鴻海已經是一個大型的控股以司,底下有很多子公司及孫公司,大家最常聽到的富智康大賠,其實只是鴻海(富士康控股)底下的其中一間,位於中國,主要做手機代工,另一家之前在中國上市的FII,則是另一家中國的子公司,做的比較廣,下面有簡介,這家在中國上市了,目前鴻海還持有約84%的股權,這一家是大賺的,以去年為例,總共認列了687億,2019第一季認列了100億,富智康2018年賠了 268.2 億元 億,但鴻海僅持有61.86%,大概認列168億元,以鴻海2018年賺了 1,703 億,扣除這兩家外,還是有近1200多億,未來有機會能再介紹,。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FII)=>
公司主要從事各類電子設備產品的設計、研發、製造與銷售業務,為全球領先的通信網路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專業設計製造服務商。
https://www.moneydj.com/KMDJ/Wiki/WikiViewer.aspx?KeyID=61cfecc3-c072-473d-86a8-c79903089fca
鴻海旗下富智康預期2019第1季虧損69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1.3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收斂,並預估今年上半年虧損將低於去年同期。
富智康集團或富智康(FIH Mobile Limited)=>
主營業務為手機代工,客戶包括有HMD Global、華為、華碩、聯想、蘋果公司、OPPO、錘子手機、魅族、中興通訊,小米以及其他大量知名中國大陸的本土手機企業。富智康除了夏普、富可視兩個智慧型手機自有品牌之外,2016年更向微軟買下諾基亞功能機業務,並在翌年年底推出諾基亞Android手機。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F%8C%E6%99%BA%E5%BA%B7%E9%9B%86%E5%9C%98
今天在看富智康的個體財報時,研究了一下為什麼2018年富智康賠比較多的原因,我發覺智富康財報上有寫一些原因,比較明顯的就是印度的盧比貶了約10%,而2018年鴻海集團旗下富智康營收為149.29億美元,約4598億台幣,其中98.59億美元營收來自中國,49億美元來自於印度。
去年印度盧比貶了約10%,這對於有1/3營收來自於康智康(富士康子公司)是一個挑戰,在年報中可以看到,2018年富智康損失了8.57億美元,匯損就佔了1.12億美元,看2018年及2019年上半的印度盧比對美元的表現,確實從63.5一路貶到74,到2018年收在約70,2019上半年目前看起來都在70附近整理,2019年應該不會再受到印度盧比波動的影片造成額外的虧損。
以下是2018年富智康年報~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P-McOXi5gJfsRwOJZcGZlxwiwqKFgmiZ/view?usp=sharing
我一直說鴻海算是大型的控股公司,前幾天也把鴻海的佈局組織圖貼上來給大家看,那一張是最大架構,透過設在台灣,新加坡,荷蘭,日本,英屬維英群島,開曼群島…等,不同的控股公司去持有中國開設的工廠,有一些控股公司設在免稅或是低稅的國家,這是鴻海財務長的策略,這也是很多上市公司的策略。
當你在看財報後,在財報最後面的投資公司在非中國及中國的子公司,這些列的很細,但其實你僅僅看鴻海持有的子公司部份,財報中還有列財報子公司持有孫公司認列的情況,這部份是列出更細的部份,讓你知道鴻海持有的這些控股公司的獲利總計是來自於哪些子公司,這些子公司的獲利又是來自於哪些孫公司,很起來很多,很困難,其實只要個別擊破,還是可以很清楚的了解獲利怎麼來的。
我舉個例,如果你家有六個人,你家的總收入是一年五百萬,這是結果論,如果你家管錢的是媽媽,這時若用成財報,我們要看媽媽的財報時,我們一定會先看這五百萬中媽媽佔了多少,也許是150萬,然後爸爸是在媽媽下面的子公司,爸爸一年賺150萬,然後下面兩個女兒,兩個兒子,他們分別賺50萬,所以總共賺到500萬,如果你家的情況是兒女賺錢先上繳給爸爸,然後爸爸統一再上繳給媽媽,所以財報中就是媽媽賺150萬,爸爸賺350萬,在鴻海後面的財報大概就是這樣的原理。
看這一張圖,這是鴻海投資在非中國地區的公司,這部份就是爸爸的收入,2018年總計賺了907.7億,鴻海投資的這些公司又去持有在中國的孫公司,這部份就是剩兒女的收入,如果想知道這907.7億是從哪一些孫公司賺來的,就能去看中國地區那些孫公司認列損益的情況去得知。

看這一張圖,這是從鴻海的個體財報中抓出來的,可以看到紅色框框部份,這就是鴻海採用權益法認列之子公司,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上面顯示就是907.7億,而2018年鴻海合併稅前賺了1455.9億,扣掉這907.7億後,剩下的就是鴻海本身賺的,包含業內及外業548.2億,這一張圖除了2018年外,還有2017年的,可以看出2018年鴻海個體本業僅賺408.3億,2017年賺665.9億,在採用權益法認列之子公司,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部份,2018年賺907.7億,2017年賺537.8億,2017、2018年一年是鴻海投資公司賺比較少,一年是鴻海個體賺比較少,2017年鴻海投資公司賺比較少時,就賣了公司用業外去補。

這一張圖是鴻海2016、2015年鴻海個體財報及採用權益法認列之子公司,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可以看得出來,這兩年不論是個體或是投資公司都是在高水位的,鴻海個體賺626~674億,投資公司賺902~1064億。

這一張圖是鴻海2014、2013年鴻海個體財報及採用權益法認列之子公司,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看的出來比2015、2016差,代表2013年鴻海個體及投資公司是能成長的,2014持續成長,2015、2016到達高峰,2017年在投資採用權益法認列之子公司,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公司遇到了逆風,2018年在鴻海個體遇到了逆風,但在投資公司又回到高水位,這也許就是一些外資群對鴻海有疑慮的地方,認為鴻海不會再往上成長了,目前甚至有一點獲利下降的味道,一般來說公司會有獲下降的風險時,外資群不會給太高的眼光費及本益比,以2017、2018年,鴻海奮力的維持個體財報或投資公司的獲利,但還是有一增一減,在外資群的眼中成長也許是更有難度了,目前看有沒有辨法透過減資維持住獲利。

雖然鴻海獲利不像過去能成長,但鴻海淨值91.4元,股價71元,其實股價已經被打了78折了,這種78折已經是公司會有危機或是獲利是負時才會出現,所以外資群目前是過度悲觀,因為鴻海是電子消費代工龍頭,中美貿易戰會影響世界的景氣,所以外資群悲觀的看待鴻海後續的發展,加上郭董目前在競選總統,外資群對於接班問題也是會擔心,但我個人認為,以鴻海這麼大的企業,這多多間控股公司,一定是有完整的制度及組織,郭董了不起是負責大戰略,鴻海大到一定的程度後,現在只需要優化及守住就能保持優勢,鴻海早一點像台塑一樣多人共治,這對於中長期投資人也是有好處,不要像之前張忠謀在夏威夷跌倒,台積電股價就大跌,公司永續經營不能一直靠某一個人,郭董持有鴻海幾百萬張,身家都在鴻海上,他做的一些事,請你要相信是會對鴻海有利的,沒有人會搬石頭砸自已的腳,身家都在股票裡會對公司的經營不做好完善的規劃。
gnikis wrote:
已關注鴻海及相關個...(恕刪)
鴻海減資前股本為1,733億,減資後股本為1386億,元大台北在2018/1/2日到今天賣了501,117張,其中在2018/10/18減資前賣了308,329張,剩下的192788張是減資後賣的,在鴻海減資前鴻海共有1733萬張,這樣的賣超大概就是1.77%, 在減資後賣的192788張,以股本1386億來看,大概是賣了1.38%,最近外資群從五月十四賣到今天大概賣掉了鴻海1.6%,相比之前一個賣了一半年才賣了3%,另一個賣不到一個月就賣了1.6%,為什麼你更在乎賣一年半賣3%的元大台北?
我想網路上一直是謠傳元大台北是鴻海員工開戶的地方或是就是郭董賣的,這是你在乎元大台北最主要的原因,我想應該沒錯吧~
1、如果是鴻海員工賣了,我可以和你說一件確定的事,以鴻海公司的架構、組織規模,別說是員工了,高級經理人也不一定能知道鴻海接下來會怎樣,所以就算是員工賣的,這些員工和一般散戶沒啥兩樣,單純看新聞貿易戰很嚴重,要死了,反正便宜成本拿到的,就便宜賣出。
2、我想你擔心的應該也不會是鴻海員工賣的,你應該擔心是不是郭董賣的,接下來我說的,你可以去查查google、財報及應用一下自已的邏輯判斷力一下,首先,郭董在和曾馨瑩結婚時就簽了婚前協議,郭董死後九成財產捐出,你覺得郭董賣了或不賣對他來說有啥不同?財產是股票捐出去,股票賣出去的話,現金也是捐出去,郭董有啥理由賣?
還有,郭董賣出鴻海股票後,你覺得他要把錢賣哪裡會比放鴻海好?台幣定存1%?美金定存2%?債券3%?還是活存?這些錢不論放在哪,郭董死後還是要捐出去,重點是錢放在鴻海的話,不要說殖利率目前5.x%了,以鴻海目前股價71元,一年賺8元,郭董把錢放在鴻海中,一年可以創造出11.2%的財產增加(股價71元,一年賺8元),郭董把錢放鴻海,每年賺8元,配4元,所得稅最高40%,加1.91%二代健保,以郭董今年領75億股息,大概有43.5億的收入,另外賺的四元放在公司中,整體來說郭董的財產增幅還是能以每年8%向上,你去哪兒找到這好的投資報酬?郭董出貨賣股票對他有什麼好處?
如果你以散戶的思維想郭董要先賣一趟然後低價再買回,這是散戶的思維,不是大老闆及首富的思維,對郭董來說,財產放在鴻海對他能是最有利的,畢竟他對鴻海一清二楚,而且也找不到這麼好的投資報酬率的標的,也許有人會說,買房子啊,買土地啊,我說過,郭董簽了死後把九成財富捐出來,放哪兒都一樣,房子這麼多要幹嘛?也住不到,投資的房價賺了對他有啥好處?他還是要捐出去,所以如果你以為元大台北後背是郭董賣的,代表你對郭董研究的不夠徹底,郭董沒有理由,也沒有動機去偷賣鴻海的股票,他和一般的散戶是不同的。
最終,我還是認為之後對我提問的人,你至少是鴻海的股東,如果一張都沒有,還是得自已研究,研究,最近我在fb寫很多鴻海的基本面分析,在01上我僅會一天放一篇,fb上會寫很多篇,我覺得如果不是鴻海股東,我寫這麼多你也看不下去,一天在01寫一篇,我想很多人都不是很想看了,更何況一天寫三、四篇,而且基本分析起來就是很無聊,一堆子公司,孫公司,一堆獲利,認列的,看完後可以對鴻海組織有進一步的了解,但對於不是鴻海股東的人來說,那是折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