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jcy wrote:我個人悟性低不認為...(恕刪) 1.大盤與哪檔股票正相關?偶說ADR你有去看否?2.2018-02-08 10:22 #11926那個期急跌低點會再測嗎?縮表2~3月金額你知道了嗎?結果有測嗎?3.2018-02-08 18:59這則送你為什麼現在夜盤會這樣應該沒幾人會知道原因18:05:24美聯儲卡普蘭:我的基本預期仍是今年將計息3次。維持擴張的最好方式是移除寬鬆。關注債券息差。允許結束資產負債表是有效的。$$$$$$$$$$$$$$$$$$$$$$$$$$ˋ以上這些若無去注意了解要明說點位譬如:10600往下回補空單或是說10680區壓力再空這樣的.偶不會這樣說.只會私下做我講竭盡還要這樣教嗎?13:1401在10365我講竭盡A:空方竭盡缺口不能再空了錯A:所以?要嘛還有一根300點開始跌唷反彈竭盡A:了解謝謝大哥因為量不足A:懂啦!現在應該1500E以上等會當沖會賣出現在1394億等下尾盤結算應會到1500億我猜期在10325附近A:咱來等等看時間13:30A:好,還有10分鐘提早A:下來啦!大哥準喔!
灰灰太狼 wrote:1.大盤與哪檔股票...(恕刪) 市場上大部分朋友看到關於大盤上漲或是下跌的留言,就是上看多少,下看多少?但是原因?,很多人都不知道‧好像考試中,因為事前沒有準備,只想看別人的答案,但是又希望抄來的答案是對的‧這次抄這個沒抄對,沒關係下次換抄別人的‧總有一個會對‧為何不好好發憤苦讀,了解指標的原理,交易的策略‧自然看到相關的資料就知道如何研判了‧很多人都以為賺錢最大,但是如果引用錯誤的方式賺來的‧遲早有一天會連本帶利的吐回去‧過去期貨的一哥杜總輝,為何玩了七八年‧一次就畢業跑路‧期貨界的大老會比大家不懂金融商品嗎?但是人只要起了貪念,甚麼風險觀念都會忘光光‧忘光的下場就是遇到行情看錯一次就賠光‧小弟不斷的在此留言,除了分享看法之外,也是緊惕自己,還勸離一幫急著想把養老金投入股市的長輩‧這就是小弟最大的收穫‧至於小弟在本樓的波浪理論葛蘭碧八大法則,還有很多操作觀念‧就當作是給大家的紀念‧至少小弟的看法都有跟據,絕非憑空想像‧但是小弟不會那麼勤勞了,只要有人一開口就重新演練一次‧都重複了一年多了,還不會自己看‧那我也沒有辦法‧網路不就是學術討論才是對大家最有用的阿,整天酸來酸去的‧對大家有甚麼幫助?
arqfool wrote:+1,我也是屬於悟...(恕刪) 以前我也悟性低啊,但是寫了一堆留言。寫的過程不斷的驗證,就像之前有人分享像垃圾的資訊,小弟說是寶一樣,結果沒多久。大盤就變成這副樣子。這樣不就像寶一樣的資訊。資訊是公開的,就看個人怎麼解讀。
Tank9178 wrote:我只能說現在是(螞...(恕刪) 基本上我也是要看完八大行庫買賣超,才有辦法假設大盤有沒有機會止跌‧如果沒有八大行庫這領先指標,還真的不太敢去猜哪裡會止跌‧說起來馬後炮在象棋中是很強的戰術‧常常會將了對方一軍‧而且是無解‧所以馬後炮也是看人用的‧因為除了當頭砲之外,把上下移動的路封住‧連左右逃跑的路也給封住‧當然馬後炮也可以當成負面的看法解釋‧比如網路上有人說是這樣的情況‧一般人指馬後炮就是「事後孔明」;也就是事前無能,事後才來吹毛求疵、吹牛吹噓、批評攻擊、幸災樂禍、說風涼話,甚至扯人後腿,這些都是放馬後炮的行為。由「馬後炮」一詞,就延伸到社會上一些人常常不能洞察先機,不能在事先準備,不能做好安排,等到事後才來饒舌,才來怨您怪他,所以就被譏為「馬後炮」。但是本樓一直以來都是事先分享‧也不鼓勵事後對看法與大盤走勢不同的朋友‧像酸民對待本樓留言的大哥一樣‧在網路上面多點看法,早做準備不好嗎?就像八大行庫一樣,大盤漲的時候,賣也被罵,大盤跌的時候買也被罵‧其實看看八大行庫累積起來的賣超‧大家有沒有學習到為何八大要這樣做,但是大家的要求只要八大沒有賣在最高點,就像本樓留言的朋友一樣‧行情不如預期沒有馬上反應‧一樣當成八大行庫照罵‧
hm9898 wrote:真的是很辛苦!等那...(恕刪) 其實只要去了解一下選擇權,就知道這次買方賺多少‧有沒有賺,賺多少‧相信深入一看就會很明白‧何況大盤過去不止一次暴跌‧只是布局的過程,就像以前我舉索羅斯為例‧買了一堆賣權,在美股大漲的時候,就像大家笑八大行庫一樣‧不被笑死也被酸死‧不過因為選擇權這種東西波動太大了‧會引起很多人的貪念‧衝動的介入這個金融商品‧但是沒有相對的能力很難全身而退‧因為很多老手這次也栽了‧過去風光數年,一夕之間‧化為烏有‧其實我也知道網路大家的習性,大概記憶只有三秒鐘,轉頭就忘‧小弟也有這樣的症狀,所以時時刻刻利用本樓‧分享心得,提醒自己‧千萬別貪‧也別怕‧有跟據的進出‧時時把風險放在心理‧至於別人要怎麼看,是別人的事情‧自己支持自己就好‧摘要:「我曾賺到的錢多得荒唐。我本打算買一套漂亮的公寓和汽車,又或者帶我父母去度假,但現在一切都過去了。」世事難料,更別說是變幻莫測的資本市場。美股波動率的強勢回歸讓一度「閉著眼睛就能賺錢」的做空 VIX 策略頃刻之間如大廈傾倒。覆巢無完卵,大到知名投行、對沖基金,小到散戶,都在這場「事故」中落得個百孔千瘡。周二,美國網上社區 Reddit 上,一位用戶名為 Lilkanna 的 XIV 交易員發帖子訴說了自己的辛酸經歷:一夜之間損失 400 萬美元,這是他三年的收入,以及一些信任他的投資者的錢。XIV ETN(交易所交易單據)是一種流行的做空 Cboe 標普 500 波動率指數 (VIX) 的方式。去年,市場波動率平靜地如同一潭死水,素有「恐慌指數」之稱的 VIX 大部分時候徘徊於歷史低位,這也使得通過 XIV 做空 VIX 成為 2017 年「最為擁擠」、號稱穩賺不賠的交易。但就在周一,隨著美股崩盤,市場波動率飆升,VIX 波動率指數一度激漲 115.60%。與此同時,作為反向指標的 XIV 在盤後暴跌 87%,儼然成了交易員唯恐避之不及的滑鐵盧,市場上演一場集體割肉出逃的戲碼。這位名為 Lilkanna 的用戶是在三年前開始涉足 XIV 交易,5 萬美元的本金快速增長至 400 萬美元,其中 150 萬美元屬於其他投資者。Lilkanna 寫道:「我曾賺到錢的多得荒唐,它足夠用來請我的大家族吃上一頓豐盛的晚餐。我本打算買一套漂亮的公寓和汽車,又或者帶我父母去度假,但現在一切都過去了。」更讓 Lilkanna 感到悔恨的是,他曾做多 VIX,直到幾天前放棄了這個策略。「我曾確信市場會出現調整,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信念動搖了。愚蠢。太愚蠢了。我覺得自己像個傻瓜。」他如是寫道。Lilkanna 反思了自己做交易的心路歷程:許多事你永遠不會預想到,直到它擊中你。你總聽說別人得癌症,別人在大街上被隨意殺害,又或者別人是如何傾家蕩產的噩耗,但有時你會發現你很難你相信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我在兩年半的時間裡,從 5 萬美元開始,一路交易到 400 萬美元,這個過程中,我開始使用越來越多的槓桿,開始變得不那麼認真。是什麼出錯了?是傲慢和愚蠢。此前公開數據顯示,手中持有最多 XIV ETN 的瑞信銀行,或將成為本輪恐慌出逃的最大輸家。公開數據顯示,瑞信手中的 XIV ETN 部位高達 479 萬單,按照周五收盤價 115.55 美元 / 單計算,總價值逾 5.5 億美元;而在 XIV ETN 隔夜大跌收於 15.43 美元 / 單之後,瑞信所持有的部位帳面價值大幅縮水 4.8 億美元,已不到 0.7 億美元。瑞士信貸不僅 XIV ETN 的最大的持有者,同時也是這個產品的創造者,在這次暴跌後,瑞信已決定終止這項產品。周二瑞信宣布將停止 XIV ETN 交易,最後一天交易該產品的日期是 2 月 20 日。導致此次清算的原因是瑞信認為該產品已經無法追蹤其應該追蹤的情況——平靜的市場。其他多個押注平靜市場,做空恐慌指數 VIX 的工具,包括野村證券旗下的一款類似產品,ProShares 做空標普短期恐慌指數 ETF(SVXY),也於昨日盤後暴跌之後,被暫時停盤。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交易的 Horizons 標普 500 短期每日反向 ETF 也於周一盤後宣布停止交易,並暫停贖回。『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試想,如果一條危險的小徑連走七年,每次都平安度過,一點事都沒有,會不會讓你因此卸下心防?但悲劇往往就在撤下心防的那一刻發生。八月以來的這波股災,讓許多投資人受傷慘重,就連在股市翻滾三十年的老手也摔跟頭。股市好手帶領統一證殺進台灣前五大八月中旬,台灣期貨市場爆發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大戶違約交割事件,這位讓市場人士跌破眼鏡的違約大戶,就是股市老手、前統一證券總裁杜總輝。只要股市資歷超過十年以上的投資人,幾乎都耳聞過杜總輝的名字。一九九○年代,他曾帶領統一證一路殺進台灣前五大券商,寫下美好的時光,也因此受到統一集團大家長高清愿的重用,將他聘為統一證的總裁。後來他還跳槽到建弘投信擔任董事長、第一金的官股董事;之後雖然退下來,但自己成立富林投顧,在代操界也頗有斬獲,一度還上電視成為股市名嘴。但這樣資歷豐富的老手,竟然也在這次股災中滅頂。據悉八月五日,大盤一天狂瀉四六四點,當天已經重創杜總輝的老本,三億本金賠光還不夠,還要倒貼數千萬元。但股市殺紅了眼,也讓「老杜」誤判情勢,當天他不僅沒有停損平倉,還決定再加碼五千萬元新部位;沒想到下個交易日八月八日,又是一根三百點的黑棒,杜總輝因此大賠二億八千萬元。如果加上原本本金約三億元,等於在這次股災中賠盡五.八億元,兩根長黑棒,恐怕就此終結他的投資生涯。根據了解,三天後的八月十一日,已經確定有兩家期貨商同時向主管機關提報違約紀錄,分別是凱基期貨與元富期貨,金額分別是一.○七億元與一.三億元,但提報的紀錄中似乎沒有出現「杜總輝」的帳戶,而分別是兩位杜姓投資人的名字。根據主管機關私下表示,應該都是與杜總輝極為密切的關係人。「全壓」心態斷送砍倉停損的最後機會事實上,這波股市急殺,受重傷的當然不只杜總輝一人。據了解,近期共提報五十六個帳戶違約,其中還有股市浮沉多年的林姓金主等,也都是最近期貨市場的違約戶,只是金額沒有杜總輝龐大、知名度不若杜來得高,因此相對沒有受到外界注意。但這次會讓杜總輝在兩個交易日內,賠盡本金還不夠,還要掏錢倒貼的投資工具,其實就是「台指選擇權」。台指選擇權是這幾年,在寶來證券的積極造勢下,成為台灣股市廣受投資人青睞的工具。以這次杜總輝的操作方式為例,其實就是賣一個買權(call)同時賣一個賣權(put)的「賣出勒式交易」,這個方式,就是等於賭「只要在一段時間內,大盤指數在賣出買權和賣出賣權的指數區間內震盪,投資人就可以安穩賺取權利金」。但換言之,一旦指數突然大漲或大跌,跳出這個區間之外,如果沒有立即平倉,或建立期貨部位避險,投資人就會有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的虧損。不但如此,杜總輝為了賺取更多的權利金,還去交易遠月分的選擇權,雖然時間價值較高,但卻面臨流動性不足的風險,以致事件發生後,連期貨商都難以砍倉停損。因此,事後市場人士指稱,當八月五日大盤大跌四百多點之後,儘管已經重傷,但如果當天杜總輝忍痛平倉出場,還不至於發生重大違約。但人性也在此刻面臨最殘酷的考驗,賭桌上的輸家,永遠想要在最後一把「全壓」的心態,讓杜總輝誤判情勢;他不僅未平倉,還加碼新部位,才會於隔天再一次殺盤中,被狠狠地﹁請出﹂市場。嚴格說來,台指選擇權並不能算是所有期貨相關商品中,風險指數非常高的投資工具;但一般講解期貨的教科書上,仍會要求投資人應該在買進一口時,準備多口資金的方式投資,例如三口到九口現金,以隨時提防不測。但這次杜總輝顯然沒有嚴守這項準則,才會如此重傷。根據熟悉杜總輝操作模式的資深期貨人士表示,最近七年來,即使在○八年的金融海嘯時,「老杜幾乎都沒有錯過,手氣很順。」也就是每次的交易,至少都是小賺出場。但連走七年的險徑沒有出事,就能保證下一次也贏?還是因為連續七年的勝利,才讓杜總輝輕忽了風險的存在,因而種下這次慘賠的結果?答案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也許就是這幾年手風很順,收穫頗豐,因此杜總輝的財力一點都不差。他在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的凌雲通商大樓樓上,擁有一整層三百多坪的商辦樓層,市價將近三億元;但這筆房產名下已設定銀行貸款,是否已動支,還須杜總輝自己說分明。此外,在台北市青田街的巷子裡,他還有一戶八十多坪的住宅,雖是二十年的老房子,但附近環境清幽,以目前市價估算,至少也有六千萬元的行情,並非毫無還款能力。只是,如果杜總輝的違約金額都不在自己名下,作為違約苦主的期貨商縱使想藉由法律求償,也未必能有明確的結果。拚賭個性曾遭「內線交易」罪名起訴但杜總輝如今落得如此下場,很多他的老友聽聞,除了替他嘆息,卻也坦承「不意外」。事實上,一路走來,杜總輝在股市上的一席之地,全是靠他敢拚敢賭的個性衝出來的。他是統一證的開國元老,當時為剛開張的統一證很快衝出市占率,擠進台灣前五大券商,功勞簿上的確記上一筆;高清愿因此同意他為自己掛上「總裁」的稱號,這是統一集團內部除了高清愿、林蒼生之外的第三位「總裁」,可見高清愿當時對他的重視。但很快地,他的作風也在集團內部惹來兩極評價。最有名的,當屬九四年,統一集團的金雞母統一超剛要掛牌上市,杜總輝聞之立刻利用統一證自營部大力買進擁有不少統一超的統一公司股票,不到一個月獲利近億元,在當時普遍各家券商自營部部位都不高的年代,已經是相當驚人的獲利數字,但也因此被以內線交易起訴,雖然最後判決無罪,卻已為當時統一超的上市案帶來波折,讓高清愿頗為頭痛。能否再起看如何向被違約期貨商交代其後,杜總輝陸續又在統一集團內部引發不少人事上的爭議,例如他引進許多「自己人」任居要職,因此讓當時統一證副總王貞海、高樹煌等大將出走,最後,高清愿痛定思痛,才在一九九七年,將杜總輝請出統一集團。杜總輝離開統一證之後,又陸續任職建弘投信、第一金,但時間都不長;而後他自己成立富林投顧,從事代操業務,但代操在台灣始終伸展不開,最後他連富林投顧都賣掉。隨著年歲漸長,年逾六十之後,杜總輝可說已經淡出投資界;據了解,現在只剩下設籍在自己青田街住家的「聯翔投資」,每天幾乎只有自己和弟弟杜貴雄兩人一起操盤。這一次,杜總輝算是栽了,這一跤,摔得很重,能不能重新爬起來?外界不敢樂觀看待,恐怕還須看他後續如何向被違約的期貨商交代,才能決定。台指選擇權台指選擇權其實是一種賭注大盤指數的選擇權工具。當大盤陷入盤整時,投資人可以藉由同時站在賣方,賣一個買權與賣權,來鎖住指數區間,確保獲利。但一旦大盤出現跳空急殺時,就有可能導致極大虧損,這次的事件即是在此前提下發生。兩大苦主元富期貨與凱基期貨受累最深台灣期貨史上爆發最重大違約事件,被賴帳不還的兩位苦主——元富期貨與凱基期貨已是苦不堪言;但更慘的是,台灣的《期貨商管理規則條例》今年初剛修法完畢,新的管理規則不再要求期貨商提列違約損失準備。這項改變,將直接影響被違約的期貨商當期損益,形同雪上加霜。根據原來的《期貨商管理規則條例》第16條規定,期貨經紀商每個月必須從營收中提撥2%作為「違約損失準備」,以預防類似杜總輝這種突發的重大違約事件,影響期貨商的獲利。但這項風險控管的規定,卻在今年1月16日修法中,完全被刪除。根據金管會證期局局長李啟賢表示,期貨商的風險控管有許多環節,提存準備只是其中一環,最重要的,還是期貨商自己隨時管控,像這次事件,就是期貨商沒有急踩煞車導致。但取消提存準備,讓這次的違約金額,將完全展現在該期貨商的當期損益上,毫無緩衝空間,也是不爭的事實。事實上,期貨本屬高風險產業,應該有比股票現貨市場更高的風險機制,儘管這次事件後,期貨交易所表示將督導期貨商加強風險管控,而且近期內已經兩次提高保證金的金額,但期貨商的「自律」,恐怕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之道,例如杜總輝在前一個交易日慘賠之後,還能再買進新的部位,是否期貨商沒有善盡風控把關的責任?恐怕才是這次「6億元的一堂課」真正的意義所在。/小檔案/杜總輝年齡:65歲現職:聯翔投資董事長經歷:統一證券總裁、建弘投信董事長、第一金董事學歷:政大企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