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五月十三日MSCI說要調降鴻海權重0.29%,加上中美貿易戰持續惡化,所以外資群打了一場小戰,昨天我們有看了,今天確實外資群就沒有惡意的再打壓鴻海,今天在大盤下跌的情況,鴻海出現了一次稍微大的漲幅。之前我說過,利空出來時,空方或是要執行戰術的外資群可以死命的打壓,因為他們有中美貿易戰利空加持及msci五月二十八日會丟四萬多張股票出來給他們買,雖然在76以下持續大賣且打壓鴻海,但最後只在70.9買回來,賣低買更低,主力外資群就完成了短線的操作,從五月十四日 開始,借券賣出天天大賣,累積到五月二十八日總共賣了15500張,我說過,在氣氛不好時,向下貫可以貫殺的很高興,如果股票是被一群猶豫者接走,猶豫者買低會賣更低,借券賣出的人就能補更低,但是如果是被頑固者買走,當初放空賣了15500張,賣的很爽,今天回補1083張後,鴻海就漲了1元,後面還有14417張讓他慢慢的買,看他買完後能在多少價格把這14417張買回來。我說過,所謂的交易就是一買,一賣才會完成交易,今天你先放空貫殺,未來你要在更低檔買回來你才算贏,不然在貫殺的過程中跌三元,跌五元,跌十元,那一點意義都沒有,價格是虛幻的,是參考的,當真正有人執行賣出,你買進,這個價格對你們倆才有意義,對其它人沒啥意義,除非你自已笨,在投資時,拿出來的資金是有時間壓力的,在某一個時間點非得賣,或是借錢借來,會被強制斷頭,不然不論鴻海跌到哪兒,對一個資金沒有弱點的人一點影響都沒有,只要你在買進前,先評估好公司的競爭力,公司的價值,公司是否連續配息,至少要抱多久就能化解風險,用資金配置降低持有成本,使得用更少年的時間就能化解風險…等,其實投資沒有這麼難,只要你的目標是公司每年賺的錢,然後配出來給你的合理報酬,那基本上你是穩贏的。如果看我文章比較久的人都會發覺,我一直在複製成功的經驗,從群聯、宏碁、廣達、亞泥,哪一檔不是高市值,連續穩定配息,股價被低估及錯殺,有的甚至是淨值打八折,以上這些股票,我抱最久的僅有宏碁,因為宏碁是轉型股,需要更長的時間,剩下的大概都不到半年效果就浮現了,買在價值點,只要市場一樂觀,想不賺錢都很難,最近發生了中美貿易戰,這算是一場危機,會不會順利解決這一點沒有人可以保證,但所謂的危機入市,就是發生了類似這樣的事件,你挑了一檔競爭力很足夠的公司,股本夠大,連續配息,淨值打八折,然後持續的佈局,如果不幸的貿易戰惡化, 你要相信一件事,生命會找到自已的出口,公司會找到活下來的方法,只要你選的公司競爭力夠,一年,兩年調整完畢後,還是一條活龍。如果你要長期投資,你不能害怕新聞上所謂很嚴重的事,以我這十幾年投資的經驗,九成以上都是騙肖大事件,如脫歐,之前說脫歐世界就完了,結果脫了兩年還在脫,之前說歐豬五國債務危約,世界也完了,結果幾年後台股還在一萬多點,重點是每年還除息四、五百點,什麼金三胖打核彈,世界要完了,結果還是活的好好的…等,反正你買進後,別人想用便宜的價格買你手上值錢的股票時,他們就編一堆鬼話來讓你賣出,如果他們想把垃圾賣你,也的劃無敵大餅讓你樂觀,在投資的路上,你還是必需有基本的判斷能力,了解什麼是值錢的,你的風險有多大,你相對能得到的報酬有多大,公司是不是有價值,是不是有競爭力,新聞上說的事件威力能持續多久…等, 如果你不搞懂這些,你永遠在會關鍵時刻被唬出去,把價值高的股票以便宜的價格賣別人,在別人想把垃圾倒給你時,以過高的價格去買進不值錢的公司。
shih3246 wrote:首先妳必須先冷靜思...(恕刪) 你的問題在於,你根本不懂公司,妳所有的消息來自於媒體,新聞及自我的感覺,這時你去勸別人做什麼事,這都是很不智的,妳的獲利來自於中華電信,單純就是以時間換得正常的報酬率,所謂的綠葉,大部份也是憑感覺買來賣去,你想要去說服別人哪一檔股票好或不好,妳還是得從基本面下手,公司好在哪,壞在哪,為什麼買,為什麼賣,公司值不值錢,為什麼值錢,為什麼不值錢,妳連妳的家人都說服不了,妳怎麼會想上來給別人建議。很多人不了解投資的本質,所謂的投資就是拿錢給公司,公司經營後,每年配息給你,如果公司成長強勁,每年除了股息增加外,還會因為投資人預期心理先給你很多年的眼光費,所以投資第一件事就是你的資金不能有弱點,我常聽到有人說,忽然急需用錢或是跌到什麼價格後家人發難要你賣…等,這部份就是你的投資資金有弱點,投資前,你最基本的就是評估自已資金可投資多久,如果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兩年你會用到這筆錢,那你不該拿來投資,因為正確的投資是你把錢放到公司中,公司每年才會配息給你,股價是虛幻,價值才是真實的。那一家公司值多少錢?很多半吊子會把公司當一個數字隨便說一個數字,但公司不是一個數字,公司是一家機構,有評估它價值的方法,就像你身上若有100萬,我身上有1000萬,就算不同的人以我們的年紀,年薪,被動收入,成長性…等去估我們兩個價值,最終大家估出來會有一些出入,但離不開你僅有100萬,我有1000萬,最終估出來也許你被估80~120萬,我被估800~1200萬,這才是投資的本質,要估出企業的價值就是從基本面下手,上面清清楚楚的記錄著公司值多少錢,很多投資人連這最基本的東西都不會去看,就像之前我看到有人問宏碁及華碩,為什麼一樣做電腦,一樣是品牌,一家股價20元,一家股價220元,為啥差11倍?其實翻開兩家公司基本面,一家淨值20元,一家淨值220元,這就是答案,不少不懂的人在鬼扯什麼電腦好不好用,賺多少錢…等,公司賺多少錢,是你收入能力,但你基本的價值就是在那,就像你有100萬,我有1000萬,大家怎麼估,我都是800~1200萬,你怎麼估了不起就是80~120萬道理是相同的。以上是投資第一步,連這步都搞不懂的人可以不要再投資了,因為你在我眼中就是肥羊,如果我有1000萬,你在估我的價值一估就是500萬,300萬,這種人就是蠢,蠢到不行的肥羊,當市場有人估我到500萬時,無知的人叫你快賣出順便再放空我,這種就是愚蠢加三級,專門來送錢的,在01上,有資格告訴你答案的人不多,告訴妳建議的人,有一些也許僅是好心,但不一定有能力,當他們在告訴你答案時,如果沒有附上一些資料給妳,那代表這些人說的話你全部都不需要聽,因為八成是胡說八道。鴻海現金約當現金有8,193億,代表一張鴻海你有6萬元的現金,鴻海保留盈餘有9,632億,代表一張鴻海隱含保留的盈餘為6萬9仟5,鴻海淨值為91.4元,代表在會計上,鴻海一張是值9萬1仟4,下看50,下看40的人,等於在現實生活中把定存100萬1年期的定存單7折,8折叫你賣出的,在公開討論區上,有一些人不是蠢,而是壞,他買了叫多,賣了叫空,妖魔鬼妖很多,但大部份的是無知。#####################################################會有那種拿了錢出來投資,然後不論哪種原因說自已缺錢了,什麼價格都得賣的人,在投資的第一步你就輸給我了,認為鴻海值70的人,可能就是最近幾天被新聞洗腦,這樣的人應該也是來市場上送錢的,所謂牢不可破的投資,就是你在各方面都沒有弱點,不論是資金配置,基本面判斷,心理面建設,新聞目的的解讀,外資群手法的解讀…等,了解愈多面項你弱點愈少,單純空口說白話的人,就是看漲說漲,看跌說跌,檢驗自已能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這十年下來,有沒有打敗大盤的績效,如果沒有也許就是說的一口好股票,馬後砲很在行,鍵盤高手,投資連最基本的辨別是非能力都沒有的人,其實也不太要投資了,最好也不要來討論區,我個人的建議就是到圖書館多看幾本書,在google上打熱門投資書,01這的程度太差了,如果沒有能力辨別是非的人,來到這裡很多妖魔鬼怪等著你。
昨天有提到,從五月十四日 開始,借券賣出天天大賣,累積到五月二十八日總共賣了15500張,昨天回補1083張後,鴻海就漲了1元,後面還有14417張,今天再回補4,576張,大概還有一萬張左右的借券賣出,反正除權息剩一個多月,雖然不需要強制回補,但借券賣出的也要支付利息,也要支付股息損失,反正時間對作空的不利,就看誰撐得久,這十幾個交易日貫殺的很爽,該還的還是得還。從三月三十鴻海開出第四季財報後,外資買了18萬張,到目前為止只剩買28945張,投信本來買了20536張,也賣的差不多了,僅剩買6001張,自營商買了15372張,目前前為止還多買了,達到17078張,少了MSCI事件,主力外資群死命打壓效應後,目前鴻海表現的比較強勢,一方面是真的跌很深了,鴻海去年賺的3.9元,今年第一季賺的1.43元,這都是真金白銀,一般討區還是以數字在看一間公司,下看60元,下看50元,下看40元,其實真的就是蠢,公司賺到的錢都當做是假的,新聞,媒體,妖魔鬼怪胡說八道的話就聽十足。外資群連13賣鴻海,累積賣158029張,雖然有一些外資群在短線戰術成功賺到錢,但平均而言,外資群就是買了18萬張85~87元,賣在80元以下,尤其在75元以下賣了118274張,外資群在這一波一定是被教訓的,因為他們一買一賣已經完成,最近外資群賣超的超有開始減少,在鴻海股價71.5元時,外資群就算賣在2萬張還不太會跌,只要賣的比較少一些,鴻海就會漲,加上借券賣出及現股當沖的助漲,會出現一波反攻,鴻海的月線本來就是容易出現下影線。很多人擔心鴻海資產都在中國,中國倒了,鴻海會很慘,其實有這種想法的人,我覺得真的太看得起台灣了,試想一件很簡單的事,為什麼美國要打中國?道理很簡單,因為再不打,五年,十年後,中國可能會是世界第一強國,主導著科技,所以目前中國算是算是世界第二強國,我想台灣距離強國還有一點距離,你相信台幣比較安全還是人民幣比較安全,如果你相信台幣比較安全,嗯~~你是一個有愛國心的好國民,但自大了一點,理性來看,人民幣還是比台幣安全,原因我說過很多次了,貨幣=勞力抵用券,一個國家的貨幣值錢的背後是因為有人民在支撐,中國有13億的勞動人口,你拿著人民幣還是能叫13億的人幫你做事,而台幣就是僅能叫2300萬的人幫你做事,如果你不信,有本事去美國或歐洲,你帶台幣去試試,看容易不容易換得到歐元或美元。中美貿易戰就算真的很嚴重,中國會想辨法讓工廠不要移出去,有可能加大補貼,加大減稅,甚至免你稅,如果真的不行,還是能回台灣,印度…等中南亞國家設廠,這些地方都還高興鴻海去投資,最明顯的就是高雄發大財,鴻海去那設廠,高雄市政府也是努力的找了地給鴻海,有了地,蓋了廠房,就能再和銀行借錢,短時間一家這麼有競爭力的公司,你說獲利會下降我相信,但是說會倒,賠錢,我是不太相信,鴻海如果賠錢,那其它電子四哥也再見了,如果惡化到最後,就是上下遊大家分,損失一些是避免不了的,但時間半年,一年調整完後,獲利還是能再優化回來。
美國對任何國家的關稅都提高了,為什麼會有人想都是由廠商吸收,在我眼中,我認為消費者會吸收大部份,這會造成消費意願下降,但有需要的人還是會買,所以關稅持續不久,不然就是帶動通貨膨脹,反正東西變貴了,薪水變高了,有錢人手上的錢被稀釋了,製造拉到美國,美國人又不願意領低工資,那相對的,生產出的產品就是比較貴,一般工廠,商人不會做功德去開公司, 美國人失去工作的原因是以前中國勞工夠便宜,所以美國可以爽爽的消費,未來如果生產拉回美國,東西就是貴,美國把高毛利率的工作留在美國,所以失業率才會高,畢竟沒有人願意做低工資的工作,現在要把低工資的工作拉回美國,怎麼可能做毛利率低的工作卻領到高薪資,如果硬要高新資,那就是要反應在產品上,公司,工廠還是要賺錢,通貨緊縮=交易減少=經濟衰退,但川普的目的是要讓經濟衰退?應該不是 ,他一直把股市當做他的政績,也就是說,他把經濟成長當他的政績,他也很了解中美貿易戰惡化到最後一定會全球經濟衰退,這一點沒有問題,目前美國贏了,但就是贏多贏少,看可不可以拿更多,其實中國也不需要傷心、難過,這是正常的,想一個簡單的問題,錢=勞力抵用抵,美國長期享受中國人的服務,所以美國人欠了中國人很多錢,每年很大的貿易逆差,現在川普把工作流留美國,就是為了讓美國人做事去還債,總不能中國人永遠幫美國人做事,賺了一堆錢,一堆勞力抵用券,而一輩子都不給美國人機會幫中國人做事吧,美國打贏後,就是人民要幫世界工作,要還債,其實看深一點就是這樣,中國和印度就佔了全世界35%的人口,美國就僅佔4.24%,鴻海工廠在印度,在中國,光這兩個國家的內需就有全世界35%的人。投資最大的問題在於,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該抱,什麼時候該止損,這是一般散戶最大的問題,但這個問題有沒有解?其實是有的,一家公司能不能抱,關鍵在於基本面及價位,如果一家小公司股價100元,淨值50元,配息不穩定,遇到金融風暴或景氣偱環也許就倒了,這種你就不能死抱,我選的公司一般來說都是大型權值股,淨值以下,甚至淨值打九折,會持續配息,競爭力強,這種公司就不會有該不該抱的問題,剛剛傳了鴻海的年報給大家看,很明顯鴻海大得非常誇張,有一點控股公司的味道,其實鴻海這種競爭力強大的公司,擁有的客戶群很廣,一有品牌廠公司被美國打壓,很容易就和鴻海有關,因為鴻海的競爭力力強大了,最有競爭力的品牌公司都是鴻海的客戶,大家看到鴻海這麼大的集團架構,怎麼可能是由一個郭董從頭管到尾,郭董比較像精神領袖,下面還是很多優秀的人才去管各大公司,這種感覺就像是,台、清、交成,建中、北一女,是這些學校厲害?還是因為學校的名氣及競爭力吸引過來的學生厲害?如果台、清、交不要這麼有名,就不會有這麼多厲害的學生進去,那台、清、交,成也不會成為這麼厲害的學校,關鍵在於,好的組織及體制吸引了一流的人才、學生,所以這個公司或學校才會變強大,最終台、清、交、成的校長是誰那都無所謂,因為最強的學生及老師已經被吸進去學校了。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宏達電,宏碁為什麼賠錢後,競爭力就愈來愈弱?為什麼愈不賺錢,公司競爭力愈弱?道理很簡單,因為人才,如果公司沒有賺錢,就請不起或留不住一流的人才,公司付不出給一流人才的薪水、獎金,人才就會去別的公司幫別的公司打拼,所以不賺錢的公司就會愈來愈弱,賺錢的公司就會愈來愈強,這是把公司當數字的人一輩子都想不透的一個簡單事,把公司當數字的人會覺得宏達電1300跌到800,跌到500,好便宜,就一直買,但宏達電不賺錢時,人才就會流失,人才流失就開發不出好的產品,公司沒有好的產品就會更不賺錢,如此惡性偱環下去,現在大家想一下一件事,鴻海賺的錢有比較少嗎?似乎沒有,所以會有人才流失的機會嗎?似乎也不會,只是鴻海業務太大,不容易了解,所以大家都僅看一個小點就去打鴻海,其實鴻海就是太大了,有一點0050的味道,只是沒有0050這麼分佈在不同產業,鴻海算是電子類的0050, 這也是為什麼強者恆強 弱者恆弱的道理所在,投資一定要把現實考慮進去,而不是看股價,很多轉型股,投機股,為什麼我不相信它們,道理就在於,他要吸引人才,談何容易,這要一步一步,一年一年打造的,如財務體質,型象,人才,傳統,組織,架構,競爭力很強的公司,只要把那一套流程套進去,人才帶過去,馬上又可以再建立起另一個強大的公司,這也是為什麼有競爭力的公司在金融風暴過後能最快速的站起來,只要人類在,電子產品需求在,一定就會有消費發生,重點是最終是落在誰身上,除非最終大家就都不用5g,也不要用新手機,新電腦,新伺服器,新的路由器,新的平板,不然一定會有勝出者去生產這些東西,最強的品牌廠出線,伴隨著最強代工廠出線,鴻海這種組織架構不是一般人,一般公司架的出來的,這是一家花了四十幾年打造出來的強大組織,一般公司想要在短期內取代,談何容易,既然沒有人取代的了,怎麼會有人擔心最強、二強,三強的品牌廠不把訂單下過鴻海,我說過,獲利下降的話,這一點我絕對相信,在大風暴中獲利下降,但是鴻海的眼光費被拿走了幾年?完全沒有被拿走,以這種一年配4元的情況,還能不賺不賠的連續配四年四元的股息後才是現在的股價。空頭半年、一年,多頭四到八年,你的資金及心理只要有本事撐過最差的半年,一年,公司只要有能耐撐住最差的半年、一年,其實多頭的四到八年等著你,眼精閉著隨便在均線上賣,都是會賺錢的,重點是,大家看年報時,應該可以看到有趣的事,鴻海在發無擔保公司債時,利率機乎很低,最高不會超過2%,最低還有0.8%,平均1.1%,意思就是說,銀行很願意借錢給鴻海,只要鴻海有營收,就算鴻海真的沒有現金流,隨便發個債,向銀行聯個貸,還是能搬錢出來,銀行看的是會計事務所簽的財報,所以對銀行來說,鴻海那些資產他們都是相信的,只要是相信,隨便要多少都搬的出來,有啥好擔心的,鴻海股息隨便都配的出來,你在銀行的活存,定存,你覺得很安全?其實銀行早拿去借鴻海了,你的網銀,你的存款記錄單純就是數字,這些數字不會變,所以你不會怕,我就說,一個數字就能讓人心起如此大的變化,這就是股票市場有趣的地方,這是讓有人可以得到超額報酬最主要的原因,如果鴻海股價一輩子都是91.4元,天天都這樣,鬼才會賣給你,每一年你我就領4元的股息,想領的就領,不想領的就賣,大家報酬就全部都一樣了,一篇新聞,一些名嘴,上個節目領個兩仟元,大家看一下我剛給的年報,如果我給你2000元,叫你看懂,看透了然後上我的節目,說半小時鴻海簡介,你要不要,如果你要,你也不一定有這能力看得懂,所以新聞,媒體,名嘴,講的通常就是胡說八道,他們根本就不懂。鴻海在一個13億人口,世界第二強國的中國設這麼多廠,確實是合理的規劃,除了中國外,世界各地還有別的廠,最近郭董說要把工廠搬回台灣,我認為一些比較高毛利的有可能會回來,台灣畢竟地太小了,人口太少了,還要出口多運費,這一點不太可能,今天你要賣中國的手機,當然在中國組好直接就賣中國,若回台灣組裝,還要用車,用船運到中國,說不定還要付關稅,不太合理吧,中國有13億人口,工廠全部搬回台灣要幹嘛,印度也有1x億人口,印度人很窮,所以印度競爭真的很激烈,不是普通公司能賺錢的,有和印度公司交手過的都知道,鴻海這種競爭力,在印度也是吃的很開,第印度生產完後,直接賣印度人,這不是很好嗎?有什麼問題嗎?目前大家的焦點都放到美國的3億多人口,全世界不是有六十億人口嗎?除了美國的人外,剩下的人口都不用消費手機,電腦,平板…等了?,美國人消費能力很強沒錯,但畢竟就是3億多人口,消費意願下降,原本兩年買一台,再怎麼下降,三年,四年你還是得買一台,貴一點你還是得換,這種感覺就像是,之前純喫茶一瓶15元,漲到16元我就不爽不喝,後面漲到20元,我更不爽更不喝,幾年後,現在還是在喝,也不會因為從15元漲到20元我就一輩子不喝之前我就說過,鴻海這麼多廠,了不起就是出給美國的產品從巴西廠、越南廠、墨西哥廠、匈牙利廠、捷克廠、芬蘭廠、印度廠、波蘭廠等去出,剩下從中國原本的就出給除了美國外的世界,為啥很多人覺得鴻海因為貿易戰就要死了,這是我不解的地方?因為新聞?媒體?所有的焦點都在上面?讓看到新聞的人覺得鴻海所有的產能都是為美國而生?,這也是人弱性點,當你失戀時,你會把焦點放在我和你女朋友分手了,覺得世日未日,覺得絕望,其實那只是你人生的一個小小的點,也許最後就是微不足道的小點,只是你短暫都把焦點放在上面,所以你會覺得很痛苦,樣說好了,如果你身邊有一個女朋友,九個曖昧的女生朋友,少了一個女朋友,你會這麼痛苦嗎?我相信不會,因為其它九個女生會讓你分散焦點,也許你根本就不會有感覺,其實投資人很有趣,也許這件事對鴻海整年獲利會影響到0.5,1,甚至2元,結果股價先跌了15元,20元,把影響10~20年的份都跌光了,有人說一年影響1元,那10年就10元,20年就20元,如果投資人的目光這麼遠的話,都看到影響到10~20年的總獲利,也許公司花個半年,一年,兩年就調整回來了,剩下的不就白跌了,川普2020的總統大選對手應該是民主黨,如果民主黨若繼續強硬的和中國打貿易戰,那最後的功勞歸誰?理論上是歸川普,那民主黨2020就不用選了,所以2020年時川普的對手應該是中國和民主黨,川普會不會把和中國的戰線拉到選總統時?現在貿易戰一打下去, 經濟衰退到2020年一定讓川普有感,主打經濟牌的川普面對著經濟數據不好,股市崩跌,民主黨的競爭,中國的攻擊,這也是一個有趣的局勢,有誰會這麼蠢做這種事,如果經濟數據不好,fed就會開始降息,資金寬鬆,這時市場上又充滿了資金,這時資金要去哪?最好是雙方都出重手打到對方有感,最後就在妥協中得到一個好協議,惡化下去對川普有啥好處?中國奉陪到底有啥好處,一個政客就是要連任罷了,你只要讓人民消費變貴,生活變苦,你還會當選,那我真的是佩服人民的蠢了。
到五月三十一,外資群把去年開出亮眼第四季財報而買的184925張鴻海賣到剩16958張,鴻海股價回到三月二十九日的73.5元,對於大部份的投資者而言,鴻海本來的錨點為68元,從73.5元起漲到97.2元後,錨點變97.2元,兩個月後鴻海又回到73.5元,加上今天外資群總共還是買超鴻海22193張,對一般散戶來說,鴻海爛透了,從97.2元跌到70.2元,現在73.5元,但對外資群來說,這兩個月來還是加碼了22193張,重點是這兩個月下來,鴻海還是有在營業,還是有賺錢,兩個月約賺了EPS 1元,對僅僅看數字的人,他們覺得鴻海還要更低,最好是能回到68元,其實真的就是蠢。從三月三十鴻海開出來3.9元的獲利,五月十四開出了1.43元獲利,這些都是真實的獲利,目前灌到鴻海公司的財務報表中,四月、五月雖然還沒有公佈在財報中,但這兩個月也是真真切切的賺了錢,對於把公司當數字的人,他們一輩子不懂公司錢已經賺到錢了,七月二十X準備要發出來了,這些都是真實的錢,而這些錢是所有鴻海股東都領得到的真錢,鴻海股本1386億,股票1386萬張,每一股可以領4元,一張一仟股,可以領四仟元,這是所有人都領得到的。而我們看鴻海這兩個月的股價,從73.5到97.2然後再回到73.5,外資群多買到了22193張,在這兩個月中,在鴻海交易的人,在短線分出了勝負,不論是買在70.2元,賣在97.2元的人,這些都是少數,這些人交易的結果,和鴻海中八十多萬股東完全沒有關係,這兩個月中,鴻海的1386萬張股票也沒有完全轉移,單純就些當沖客天天買來賣去,融資客買來賣去,借券客買來賣去,外資群買來賣出,也許就南幾萬,幾十萬的股票在轉移,和1386萬張比起來是完全微不足道的。很多人一直搞不搞一件簡單的事,為什麼我一直說股價是虛幻的,因為股價不會影響到公司的淨值,今天股價從97跌到73元,市場不會到鴻海的財務拿走這24元,單純就是有人願意73元賣,有人賣意73元買,對於不願意賣的人,就是領鴻海配出來四元的股息,拿完後,鴻海的淨值減4元,這就是真的,而且是所有的人一樣,每一個股東,每一股都分的到。我常說大家說,如果你資金配置做不好,你不需要難過,因為70買到的人,也許71就賣了,72買到的人,也許鴻海漲到75,又跌到今天早上的72.2他就賺0.2元賣掉了(扣掉手續交易稅應該是賠錢的),這些人看不起鴻海,所以沒有信念,他們就是覺得鴻海不值錢,所以再低買到都沒有用,72元買到的人,不一定比78買到的賺得多,不一定比82買到賺得多,股價很簡單,在你一買一賣就完成了交易,就分出勝負,你可以80一買,領了四元股息,等一年,股價若沒有到八十,你再等一年,再領四元,在這兩年的期間,隨便外資要做一波多頭,你八十元賣掉,你就賺了八元,也就是10%,這是結果論,也許有人72元買到三天後72.2賣掉,他沒有賺到錢,又去買了別檔,又是60買到,60.2賣掉,時間天一天過去,每做一次交易就損失仟分之六,兩年後,八十買到鴻海的人,等到一波八十元的多頭,賣掉了,結果賺了10%,當初72買後的人,這邊啃啃,那邊吃吃,一成,兩成,三成資金在那玩,扣除了手續交易費,兩年也許還賺不到總資金的10%,在這種情況下,你就贏了。股市很有趣,從來就不是比誰買的低,是看誰最終策略執行的漂亮,執行徹底,當你能執行八十買到,領兩年股息這件事,你可把這件事再優化,透過資金配置,也許你的均價是76元,兩年後均價是68元,在兩年期間,如果運氣好一點,說定你可以等到一波大行情到120元,150元,這誰知道,當你一執行,不但你的成本低,總資金,非理性高點出…等,全部加起來,這會讓你一次賺到大錢,真正的大錢,投資就很多細小部份所組成的,不是今天買在70元,你就一定贏,最終看你怎麼去執行你的策略,如何去觀察市場走勢,如何去看出是否非理性,如何執行賣出…等,這些才是最終影響你這場戰成功與否的關鍵,和你買進價格不有絕對的關係,當然如果你很厲害,又能佈很低,最終你當然是賺最多。
之前我說過,沒有買到低價的鴻海,你也不需要太傷心,低價買到的人也不需高興,對於一個不懂的人,對鴻海沒有信念的人,買低你也許會賣更低,你會在很低才買,漲上去再掉下來後小賺,小賠你就會賣,因為你對鴻海價值不了解,你也沒有信念甚至你看不起鴻海,下圖是近期鴻海的表現,短短的兩周中,我劃了三個框框,很多沒有信念的人也許買賣就在這三個框框中,他們是賺不到錢的,太膽小的人他們買了一成,兩成,他們也不敢多買,就算他們識貨,他們也賺不到什麼了不起的大錢。要賺大錢,你要有膽識,願意負擔風險,識貨,耐心,最終也要有一點的信念,信念才是你從頭賺一檔股票到最後的關鍵,這裡大部份的人應該都知道,一兩年前,我對宏碁的信念有多強,就是有這麼強的信念,我才不會被14->17->14->21->19.x被洗出去,而是在3X,,25~27才出脫,你基本面就算很強,看得出公司有價值,很安全,如果你沒有信念,你不容易看著你的獲利從5%,10%,20%,30%,50%,80%,100%都不為所動,沒有信念的人,也許1%,3%,5%,了不起10%就出脫了,一定是等不到賺100%,也等不到最終平均賺總資金80%這樣的獲利水準。一般人因為不太懂股市,不懂基本面,所以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要有耐心,什麼時候不需要害怕,這一些東西由基本面去就能讓你做出正確判斷,但信念這種東西不是基本面可以幫助你的,很多人基本面很強,但每但總在關鍵時刻放棄,到了關鍵時刻懷疑自已,所以常常賺不到大錢,這個的問題是你沒有信念,你不夠相信你自已的判斷,也許有可能被很多新聞、媒體放空頭廢話逐漸的累積壓力,最終就算你基本面看對,但你就是賺不到大錢。很多版友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在抱我說的股票時總是心裡特別的踏實,自已找的公司,就算做過基本面的研究,資金配置,還是無法像我找的讓你這麼踏時,原因很簡單,基本面我是沒有問題的,一部份是讓你了解公司讓你免於未知的恐懼,一部份透過資金配置去穩定你的心理面,讓你在漲及跌都開心,最後一部份就是我會灌輸給你信念,既然基本面,資金配置都沒有問題,有可能就是你對自已不夠有信心,透過我給你的信念,讓你持股心理更強大,這就是差別,做正確的事時,有強大的信念才能讓你抱的緊,抱的久,賺到一個大波段。這是需要做很久的股票才能累積出來的信心,一開始沒有長期當過贏家的人對自已的信心不可能這麼強大,有可能因為還在摸索期,你不確定這樣做是不是能讓你賺錢,當你看了基本面後,你不了解這樣看基本面是不是正確,沒有人告訴你要好好的資金配置時,你一定有多少錢下多少,這都會造成你在投資時期沒有信念的原因。我舉一個例子給大家聽,我常常去爬不同的親山健行步道,每當第一次去新的山時,我會覺得路怎麼這麼遠,這麼難走,每走一小段時,我就會懷疑我是不是走錯了,我沒有這麼強大的信心我走的路是正確的,雖然一般來說這種親山步道就是一圈的,我走進去時也認真的看了一遍的地圖,但心裡就是不踏實, 所以走起來就覺得特別的遠及特別的害怕,當我走過第一次後,在回程時,我忽然發覺,為什麼一開始走時這麼遠,回來時這麼近,最終我想了一下,因為回來時,我已經走過這些路了,我確信照這樣走一定就是回得了家,所以我特別有信心,也很有信念這樣走一定能到出口,所以走的時候心情不會緊張也不會害怕,自然就覺得比較近及簡單。我成功走進過很多檔股票,也成功的走出來,我用的方法都差不多,我知道成功的機率很高,一定是比新人在那亂玩,比正常投資人成功機率高,因為不論是在選股,看基本面,我都有特別的挑過,要進到我觀察、操作名單至少要滿足1、 大型權值股,股本夠大,市值夠高2、連續且穩定的配股息,而且一定要連續十年,二十年(之前的轉型股宏碁不算)3、股價一定要低於淨值,眼光費沒有費拿走太多,最好是被一般人看壞,但其實公司還是一直有賺錢4、競爭力一定要強5、股價一定要在長期均線以下光以上這幾點成立,你用時間就能化解風險,了不起兩年,三年,在這期間找個樂觀的一波多頭隨便都能賺錢,如果要賺大的,就找最瘋狂的一波多頭,最好大部份的人都在上看150,上看200,上看300時,那時就是大賺的時候,有上面1~5點,你在持有股票時,就要有信心一點,不要被外界外行人給影響,那些說不好的人,說不定進到股市還沒有賺到什麼大錢,也許總合還是賠錢的,一百個,一仟個,甚至是一萬個股市輸家說什麼,那很重要嗎?我想一點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