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4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鴻海是一家這麼有競爭力的公司,其上下遊整合能力之強大,沒有幾個外資群、法人、投資人搞的懂整個公司營運情況,與其相信一些新聞、媒體,名嘴的話,不如找個時間看看鴻海的年報,搞清楚一下鴻海營運的情況,鴻海就是一家競爭力很強大的公司,最終品牌廠誰勝誰負,訂單還是會給最具競爭力的代工廠,至少鴻海在代哥五哥中還是最強的,每年賺到的稅後盈餘也是最多的,一家這麼具競爭力的公司,竟然有人擔心中美貿易戰發生了,就這樣輸給另外四家代工廠,一家公司長期具有競爭力,代表公司中有許多的人才,這些人才是按照公司制訂的制度讓公司正常的運行著,就像美國一樣,一個強大的國家由白人,黑人,女人,強勢商人…等,誰來做都一樣這麼強大,再有能力的人去辛巴威當總統,辛巴威也不會馬上變強,當初宏碁找了一位能力非常好的陳俊聖,花了五年才讓公司能正常的運行,但距離變強大還是有一段距離,舉大家最熟悉的中華電信,阿貓阿狗當董事長,ceo也不太會影響短時間中華電信的獲利能力太多,面對很強大的競爭,eps每年掉一些些,就算掉了三年、五年還是能賺錢給股東相對市場平均的報酬率。




鴻海營運概況






當一家公司獲利有機會會下降時,這時若公司股價被拿走太多年的眼光費,這時你一定要有所警覺,如果鴻海目前股價是200元,現在貿易戰打下去,公司獲利有可能不會成長,甚至是獲利減少,這時如果硬抱,一年賺8元,配4元,也許一年後賺7年配3.5,也許再一年後賺6元配3元,當獲利下降時,過高的眼光費,用時間是不容易化解的,現在鴻海淨值91.4元,一年賺8元,配4元,股價71.4,我實在想不出哪有值得擔心的,如果貿易戰讓鴻海獲利下降,以2018全年電子代工五哥的毛利率,營利率來看,鴻海營利率還有2.57%,緯創營利率1.21%, 廣達營利率1.39%,和碩,仁寶營利率在1%以下,所有的電子代工廠毛利率只要再低個1%,五哥就會兩哥賠錢,再低個2%,五哥中就僅剩鴻海能賺錢,這有趣了,晶片廠毛利率41%,品牌廠蘋果毛利率38%,如果這些代工廠都賠錢,撐不下去,為啥要去讓上遊這些廠商賺錢,這些代工賺的就是辛苦錢,如果和碩,仁寶願意毛利率再低1%和鴻海競爭,那這兩家電子代工廠就會開始賠錢,這時鴻海營利率還會有1.57%, 以2018年鴻海營收52,938億,營利還能賺831億,在這種營利率下,鴻海業外還是能賺300億,加起來就是1131億,扣除20%所得稅後,稅後還能賺904億,eps還能有6.5元,所以市場上擔心鴻海會倒或是競爭力不夠的,我認為你想太多了,我是不相信剩下電子二哥會每年做公德去幫三星,華為,蘋果…等代工,一毛都不賺,就算有兩家代工廠做公德,一毛都不賺,鴻海還是能賺到eps 6.5元。


我個人過去20年一直站在鴻海的客戶端.和鴻海中階層以上有深入交手經驗.
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講一下我的看法: (不見得都是好話)

1. 這次鴻海下跌主要是因為貿易戰關稅的原因.一旦開打鴻海真的沒辦法躲開嗎??
以下是一般國際性原產地規則. 分為完全生產和實質轉型. 鴻海在中國生產的產品當然屬於"實質轉型".而實質轉型的認定標準為

1. 稅則變更
2. 重要製程
3. 增值比率
以蘋果手機或其他產品. 鴻海主要生產為五金零件和組裝.既不是重要製程.佔產品的增值比率也低的可憐.(一顆CHIP成本可能就高過所有五金零件和組裝...).以鴻海全球工廠布局而言.要在一個月擺脫 在中國"實質轉型"有困難.但給他3-5個月轉到墨西哥或其他地方.也不是難事.甚至可以順便搶訂單.

2. 我認為鴻海最大的危機反而是太過依賴蘋果. 佔比實在太高.沒有永遠的客戶.蘋果沒有鴻海只是稍微辛苦而已.鴻海如果失去蘋果的話.......

3. 過去鴻海的反應以靈活見長. 所以成長迅速.這幾年廟大和尚多. 反應和企圖心遠不如以前.一個無法成長的鴻海勢必難關會越來越多.就如同巨大的太陽如果無法繼續在內部產生核融合.就會向內部塌陷.這幾年鴻海為了維持EPS 已經不斷的在做財務操作.但這不是長久之計.

4. 非成長型. 而是價值型的鴻海值多少錢???各有看法... 我就不提我的看法了. 免得引戰.但今天買進一張鴻海.在我的整體布局裡面有個標記 (魚餌? 浮標?).

玩咖..


---------------------------------
國際性原產地規則簡介

一、完全生產(wholly produced)
當一項貨物完全在某一國家或地區內生產,其原產地即為該國家或地區,其理甚明。至於何等貨物可視為完全生產乙節,京都公約(Kyoto Convention)中訂有下列標準規範可供參考(註四):
自一國之土壤、領海或海床中挖掘出之礦產品。
在一國家內收割或採集之植物產品。
在一國內出生或養殖而得之活動物。
自一國內活動物體取得之產品。
在一國內狩獵或捕撈所得產品。
海洋漁獲或一國船隻自海中取得之產品。
由一國在外洋之作業船(factory ship)上所得之產品,該產品應完全源自於前項。
一國在領海外自海洋底土挖掘出之產品,但該國須擁有唯一之開採權。
在一國內經使用過之舊品或製造過程中產生之廢料,且該等舊品及廢料僅適於供回收使用者。
在一國內生產且完全取材自上述各項產品者。

二、實質轉型(substantial transformation)
如一項貨物係完全在某一國境內生產或製造而得,則其原產地之認定自無困難。然而完全生產之貨物多屬農、林、漁、礦業等之天然產品,在國際分工益趨精細,跨國企業普遍存在之今日,一項產品之生產過程與原料之採購過程往往涵蓋二個以上之國家;再者,為擴大廉價原料來源及拓展外銷市場,國際間各種優惠貿易制度及區域性貿易協定亦不斷出現,在進口貨物適用之稅率種類日增之情況下,貨物原產地之認定工作益趨複雜與困難。
當一項貨物之生產過程在二個以上國家進行,或曾使用自其他國家進口之原料時,世界各國一般係以完成最終實質轉型(last substantial transformation)作業之國家為該項貨物之原產地。至於是否在某一國家內完成實質轉型,通常係考量在該國進行之製造或加工程序,是否足以賦與成品之主要特性(essential character)。在判斷時往往依據製造或裝配程序之特殊性、複雜度、商業上之重要性,抑或經製造或加工後之新產品,其名稱、性質乃至於用途是否與原貨品不同。此等判斷準則可歸納為三類,由於各有其優缺點,因此為截長補短或基於政策考量,不同國家在運用上可能採取單一標準,亦可能混合使用。茲將此三種準則及其優缺點分述如次(註五):。
(一)稅則變更
如貨品之稅則號列(四位碼或六位碼)與其原料不同,即表示該貨品已完成實質轉型(註六)。例如甲國之原料輸往乙國進一步加工時,乙國為課徵關稅,核定該原料之稅則號列;而乙國將加工後之成品(可能含有乙國之零組件)再輸往丙國,丙國同樣於該成品進口時進行稅則分類,如分類結果此一成品之稅則號列與甲國原料所屬號列不同,則乙國即為該成品之原產地。惟採用此一準則者,常須同時列舉例外清單,說明在某些情況下即便完成稅則之變更,亦未必滿足實質轉型之條件。
優點:
精確、客觀,具可預測性,
海關、貿易商、生產商均可由進出口報關文件上查得稅則分類資料,舉證容易。
原產地之認定與稅則之核定密切相關,依據明確之稅則核定結果判斷貨物是否經過實質轉型,使原產地規則之管理更為簡便,且易於統一解釋。
調和稅則分類制度(Harmonized System, HS)自一九八八年生效後,已為大多數國家採用。由於採行HS之國家對同一貨品進行稅則分類時,其前六碼均應相同,使用稅則變更標準將使產地認定工作更具一致性及便利性。
缺點:
例外清單製作不易,且常須視科技或經濟發展情形更新。
進出口國家之稅則分類結果須一致。
稅則表係為貨品分類而設計,原產地規則往往係配合貿易政策而訂定,二者未必能完全契合。
稅則分類係極具專業性及技術性之工作,一般廠商未必能夠勝任,錯誤之分類在所難免,可能使廠商在非故意之情況下申報錯誤之產地。
訂定此類規則時必須反映一國之產業政策與產業利益,容易造成貿易限制或轉向(diversion)之效果。
(二)重要製程
針對每項貨品逐一列出其重要製造或加工程序之彙總表,以某項貨品之生產過程中是否完成該等製程,作為實質轉型之授與要件。
優點:
適於處理特定生產方法,可充分反映產業特性。
規定明確,可預測性高。
缺點:
此一總表之內容極為冗長複雜,較前項準則中例外清單之製作更為困難。
製程標準須隨科技之進步而修正。
訂定規則時易受領導廠商或強勢利益團體之影響。
(三)增值比率
在一國內之製造或加工後之貨品較原貨品價值增加至某一百分比;或在一國內生產之成品,其所使用之進口原料或零組件總值未達成品價值之一定百分比者,視為成品已完成實質轉型。於是實務上係將最終成品之價格與原材料之價格加以比較,其中原材料之價格通常為其進口或購買價格,而成品之價格則為其出廠價格(ex-works price)或自生產國出口時之價格。
優點:
認定標準精確而簡單。
進口原料或零組件之價格資料易於由廠商之交易文件中取得。
使得對產品作最大經濟貢獻者取得原產地資格,將透過簡單加工而取得原產地資格之機會降至最低。
缺點:
當計算後之增值比率甚為接近既定之臨界值時,因極小之差異將決定廠商所申報之產地可否被接受,極易發生爭議。
計算結果易受幣值及國際原料價格波動之影響,嚴重時可能對此一標準造成扭曲效果。
生產成本為計算增值比率之基礎,然一則此一成本不易導出,再則出口國與進口國在計算生產成本時,對某些支出項目應否加計可能有不同觀點(不同國家可能使用不同會計準則),極易引發爭議。
以自製率形式出現之規則,往往係關聯性產業要求聯鎖保護之商業政策工具。
易對勞動成本(工資)較低之國家造成歧視效果。
生活玩咖 wrote:
我個人過去20年一直...(恕刪)

所以你這段話的重點是什麼@@
明天最後一筆MSCI會調降鴻海,大家可以觀察一下,明天摩根士丹利是會買超還是會賣超,到底具不具參考性,還是五月十四在宣布調降後一路就先偷賣了45433張,說要調降0.29%,大概四萬張,在明天調降前都賣超過這數字了,還是明天會把多賣的買回來,明天六點可以來看看。


MSCI調整…台積升最多 鴻海降很大

MSCI最新公布,MSCI台灣指數新一季成分股維持87檔,無任何增刪個股,但有11檔成分股調整流通股數,調升最多的是台積電,鴻海降幅最大;MSCI全球小型指數新增奇鋐、神盾等十檔個股,剔除隆達等五檔。

MSCI台灣指數成分股中,台積電獲調升0.2個百分點,權重將提高到35.5%,降幅最大的鴻海則調降0.29個百分點,新權重5.96%。

什麼是MSCI?
MSCI是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的縮寫

即一般所稱的 大摩 (小摩是指 摩根大通 JP Morgan,為純商業銀行),主要業務為證券和投資管理,範圍包山包海,
(包含股票、債券、外匯、基金、期貨、投資銀行、證券包銷、企業金融咨詢、機構性企業營銷、房地產、私人財富管理、直接投資、機構投資管理等)。





最近說中美貿易戰,MSCI要調降鴻海,賣了老半天賣了0.9%,手上還持有42.1%, 目前持有的股票還多於三月三十日開去年亮眼第四季財報的41.6%,開出財報增加了18萬張股票,成本在85~87元,現在在80以下一直自砍,尤其是砍在71~74元,這種三腳貓的程度唬唬01上無知的小散戶還行,外行的人還以為鴻海不行了,其實單純就是外資群蠢,拿了基金投資人的錢進去賠了15億,還有一些無知的小散戶當外資群是神,覺得要以外資群的動作馬首是瞻,到底是有多無知,當七月二十x後,外資群是爽領鴻海配出554億中的23x億,我也會爽領這554億中的100萬,大概只有很不懂投資的人才會覺得外資群短線能賺錢吧,要不是靠這23x億的股息,外資群不知道早被開除幾次了。



生活玩咖 wrote:
我個人過去20年一...(恕刪)

玩咖大很厲害 這無庸置疑

Acer_kewei wrote:
明天最後一筆MSCI...(恕刪)

A大 股息領100萬 代表你手上有250張了
文章分享~~~

13:49 昨天我和同事吃飯時,他是一個股市新手,買賣股票憑感覺,我和他說,中美貿易戰很嚴重,台幣一直貶,你銀行定存100萬,還有兩個月到期一年定存以八十萬賣我好不好?
13:49 他說怎麼可能?當我傻了~~
13:50 我反問他,那你在股市中為啥常常做蠢事?
13:50 你常常憑感覺在那買、賣,把值錢會股票賣出,用不合理的價格去買股票,你的準則在哪?你覺得你的問題在哪?
13:51 這時我和他說,沒錯吧,你不會評估公司的價值是多少,所以你會憑感覺,看新聞,聽別人說什麼就去買賣股票
13:52 銀行給你1%的利息,是因為很清楚的一年後會把100萬還你,再給你1%,所以不論發生什麼事你都不會以八十萬賣我
13:53 但一進到股市中,值100萬的股票,你卻會以80萬賣我,我還不需要求你,我只需要在你恐慌,及你不識貨時,一付很為難的樣子買走你以為僅值七十萬的股票,但實際上是值100萬。
13:53 這時你還感謝我或取笑我說,這個傻瓜,竟然用七十萬買了這廢紙
13:55 這就是股市和定存最大不同的地方,在現在生活中,要騙你100萬的定存單,難如登天,但在股市中,只要讓虛幻的價格波動一下,打個錨點出來,讓你未實現損益出現20%,30%,你就會把100萬的股票以70萬賣我
13:55 很好笑的事是,當值100萬的股票跌到70萬時,一狗票人會和你說,快賣啊,你傻了啊,還抱著,有病啊~~~~~~
13:56 重點是,八成的人還是會信這種話,就賣了~~~
13:56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股市中連八年可以得到超額報酬
13:56 股市嘛,如果你死抱,我死抱,你我的成績最終一定是一模一樣的,每年就是5%
13:57 我的超額報酬是基於一般人不懂所造成的
13:57 現在的問題是,你是要當哪種人,你想要超額報酬?還是一般報酬?還是把值100萬的股票以70萬賣人
14:07 巴非特常說的危機入市,有人覺得很簡單,其實你真正遇到時,危機入市沒有你想的這麼簡單
14:07 什麼叫危機?現在中美貿易戰是不是危機?是,絕對是危機,但你敢不敢入市?
14:08 你入市後,你也許可以得到超額報酬,但你的資金必需要沒有弱點,你必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等待危機過去
14:08 當危機發酵到最大時,你受不受得了,你選的公司不受得了
14:08 你在危機入市時,你買的價格是不是夠便宜
14:09 當危機一過後,你選的公司還活的好好的,那就是危機入市成功
14:10 所以我常和大家說,很多討論區的人嘴砲說危機入市,崩盤時他們會買,我和你說,他們不會買,他們只是會在那取笑你,在那馬後砲
14:10 如果我要取笑別人,非常的算單,我可以買300張鴻海,我只要拿1/30,然後洗成本,最後留20張,這二十張我成本洗到50
14:10 我可以去取笑所有的人
14:11 更狠一點,我留10張,我的成本不到30
14:11 但`~~我能賺到大錢嗎?
14:12 拿1/30的資金,一付很無敵的樣子,但剩下29/30有很大部份是留在穩輸的1%定存,2.6%的美金,3.5%的特別股
14:12 還是比不上長抱台股平均4%的報酬率
14:13 等哪天危機解除了,你買的的股票就是被別人拿走好幾年的眼光費,這時你死抱,也許是因為被拿走太多眼光費,賠了錢去死抱,抱了三年,五年,十年還不一定回本
14:14 所以你要死抱,我覺得危機入市,選一檔競爭力夠的公司,夠大間,會配息,這種股票抱兩三年,要賠很難

14:15 我常說,很多事情都是看情況,會有人把我這種抱法和國巨相比,我說如果是抱國巨,你抱三十年都不一定能回本,我也不會蠢到去買國巨這種眼光費被拿走100年的公司,重點它是影氣偱環股
14:16 股市中最難的就是把不同的方法、策略套進不同的公司中,基本上你要先有基本正確的投資知識,這時你才可以去套入不同的公司,套進去,只要時間拖時下,會贏的機率是相當大的
14:18 如果我都是以所有人可以獲利為考量,我的選擇一定是很少,但做法一定是很穩健,不會像我一個人這麼有彈性,但最

14:22 一般的公司,只要有營收,銀行就會借錢給他,就能向股東再借錢,就會再發股息,所以沒有這麼容易倒都發不出股息
14:23 我相信鴻海股息從4元變3.8元,3.6元,3.4元,3.2元甚至3元,這我都相信
14:23 但一定是需要幾年的時間變這樣的
14:24 外資群會拿台積電、鴻海來控盤,一定是一波一波的走
14:24 如果我有一些成本太高,我想賣,只要找外資群控的一波多頭走勢,我賣一些出去即可
14:24 其實也沒有什麼了不起,沒有人可以從我手上讓我手上的部位賣出
14:25 價格就算到10元,我還是有這麼多張股票
14:25 如果10元,一年配4元,兩年半就回本了
14:25 重點是鴻海現金有60元
14:26 低於這價格,就等於你把定存單拿去賣人的意思了
Acer_kewei wrote: 13:57 現在的問題是,你是要當哪種人,你想要超額報酬?還是一般報酬?(恕刪)

如果我是你,我會列出第三種選項(介於超額報酬與落後報酬之間)給對方參考,也許這才是他想要的。
我從來不否認A大的基本面分析
不過還是想多嘴提醒一下
資金控管在不明朗的時期 尤其重要
可以以時間化解風險的前提是,這些資金在風險化解之前不會需要動用到,才能高枕無憂領股息
如果沒有這麼多可自由運用的資金,上面的立論,可能就無法成立
A大提供基本面的分析
真正下單與否還是要自己思考判斷
能承擔的風險及能運用的資金水位每個人都不盡相同
切勿盲目跟單超過自己能承擔的水位,否則被套牢而進退兩難 也怨不得人了



Acer_kewei wrote:
文章分享~~~

1...(恕刪)
這一次MSCI的調整,不同外資群各有輸贏,各懷鬼胎的外資其實打了一場小戰,很多人單純就是沉浸鴻海怎麼一直跌,一直沒有去看一下外資群在這場MSCI事件事做了什麼事。

我們從今天買超最大的兩家來看就好了,買第一名的是美商高盛,第二名是 新加坡商瑞銀,從鴻海開出亮眼財報到5月14日MSCI說要調降鴻海權重0.29% 前,美商高盛買了鴻海21598張,當5月14日MSCI說要調降鴻海權重0.29%,美商高盛一路賣十個交易日中賣九天,共賣了14560張,今天一口氣收割買回18876張,意思就是說,其中一個外資主力操作完了歸隊了。



再來看一下今天買超第二名的新加坡商瑞銀,當5月14日MSCI說要調降鴻海權重0.29%,新加坡商瑞銀一路賣鴻海36883張,今天一口氣買回來15155張,從5月14到今天,鴻海因中美貿易戰惡化而下跌,可以看得出來這兩家外資扮演著打壓重要的角色,今天做完後,明天不一定會再打壓了,畢竟股票買回來了,再打壓要拿股票在這麼低的價格賣出,又沒有阿瓜MSCI會丟股票出來,再打壓是很笨的事。



今大買第三名的大和國泰,買了14,516,觀察5月14到今天,大和國泰沒有參與這一波打壓鴻海的行列,這一波單純扮演股價低了進場買股票。



此圖為最近這一個月來現股當沖的獲利情況,鴻海除了被上面的外資群打壓外,還被現股當沖的人助跌,鴻海機乎天天開高走低,機乎天天跌,現股當沖的人機乎天天賺錢,很明顯就是逢高就空,逢高就打壓,憑著中美貿易戰惡化及MSCI調降當靠山,所以天天跟著外資群喝點湯,明天開始情況應該會開始改變了,兩個主力外資群歸隊了,主力外資群沒有理由再去打壓鴻海,那些現股當沖的人,沒有MSCI調降當靠山,打壓鴻海想在msci調降日低買 的主力外資群也操作完了,少了這些主力外資群的打壓,現股當沖如果逢高再空,會被教訓的機率很大,而且鴻海股價已經跌到接近保留盈餘69.5元的附近,如果不是因為有msci調降主力外資群能買回來,沒有外資會這麼蠢在這兒再去打壓股價。



Acer_kewei wrote:
這一次MSCI的調...(恕刪)


能無所謂的投資才是真投資!只有耐心+時間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這次就等半年之後見真章
  • 13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