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碩財報出來,中美貿易戰500億美金及2000億美金10%是否影響電子代工及宏碁、華碩、微星,由此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大盤今天漲90點,2317鴻海70.6跌0.5元,仁寶股價18.75跌0.05元,3231緯創股價20.70跌0.5元,2382廣達股價57漲0.7元,和碩股價52.40跌1.8(昨天財報出來,三率三降),看起來電子代工五哥在大盤大漲時表現的相對的弱勢,有一部份的原因是外資群,法人會預期性的想,和碩如果三率三降,那鴻海也許也會受到影響,以下是去年5/18我對電子五哥的分析,其實方法一樣,當3/31電子五哥財報都開出來後,你可以先自已和自已比,然後再和別人比,這樣就會了解自已是否有進步,自已相對於同類型的公司表現的好或不好,這樣很容易就推測出外資群及法人的想法,讓我們回顧一下之前的分析法。舉例,昨天和碩的財報出來後,我先看和碩近七近的財報,先比較這七近的毛利率及營利率,然後我發覺前五季的利率介於3.19%~3.43%,結果2018第四季的財報毛利率僅有2.6%,這時一壞球,因為和碩毛利率不會忽然忽低,一旦降下來後,就會維持在那個區間,接下來看一下2017q2和碩毛利率由4.62%~5%降到3.43%然後和碩股價發生了什麼事,再以淨值對眼光費的關係去判斷毛利率下降那個當下外資群是否有預期性的先去修正股價,最終判斷出股價短線上弱勢是一定的,雖然股價預期性的被修理了一波,但這一波大盤反彈,和碩也漲了10%,因為目前股價在淨值以下一些,不像之前股價在96,淨值在55,毛利率降後,一季股價會跌三成,現在我推測股價了不起就是跌1成,只要跌兩成,短線容易出現反彈,且買了後抱一陣子會賺錢的機率會很高。其實這就是最基本的分析法,自已和自已比較,接下來當鴻海,廣達,緯創,仁寶財報出來後,這時再來以這四家的財報來判斷到底是大環境的影響還是公司體質、競爭力轉弱,如果接下來這四家的財報和第三季比都差不多,沒有被影響,那和碩的股價就不容易反彈,因為同業在相同的大環境有這樣的表現,自已卻表現這麼差,這當然就是公司體質及競爭力出了問題,這時就算大環境轉好,公司也不一定會轉好,所以中長線股價會更弱。##################################################################################首先來比較一下2018第一季的財報,以毛利率來排名,鴻海以6.19%佔居第一名,第二名是廣達的4.18%,第三名是緯創的3.71%,第四名是仁寶的3.38%,最後一名是和碩的3.28%, 以營利率來排名,鴻海還是以2.4%佔居第一名,第二名是廣達的1.33%,第三名是仁寶的1.05%,第四名是緯創的0.85%, 最後一名還是和碩的0.77%, 看得出來在代工廠中還是鴻海表現比較好,廣達應該有轉型雲端伺服器,AI產品,所以毛利率、營利率相對還是佔居第二名。但我說過,比較一定是要有一個基準,自已和自已比的基準,你和別人比你會不清楚自已表現如何,下列我們一樣列出去年第四季電子代工五哥損益表,以毛利率排名鴻海以6.1佔居第一名,第二名是廣達的4.2%,第三名是緯創的3.57%,第四名是仁寶的3.29%,最後一名是和碩,以營利率來看,鴻海還是以1.87%佔居第一名,第二名是廣達的1.46%,第三名是和碩的1.23%,第四名是仁寶的0.96%, 最後一名緯創的0.88%。以這兩份數據來看1、鴻海毛利率,營利率同增2、廣達毛利率,營利率同降3、和碩毛利率,營利率同降4、緯創毛利率增,營利率降5、仁寶毛利率、營利率同增由去年第四季到今年第一季的兩份資料比較來看,代工廠中鴻海最具競爭力,廣達第二,和碩,仁寶,緯創在三到五名在競爭,和碩最近表現是最差的,廣達競爭力既然是第二,為什麼2018年第一季的營利率會降呢?如果電子代工五哥都是降的,那還能說競爭太激烈,被動元件漲太兇,匯率升太猛…等,但鴻海和仁寶的營利率是升的,那為什麼廣達營利率是降?既然有這樣的疑問,我們就再更深入一點來看廣達整份完整財報的季與季比較。
其實我一直想問A大的就是仁寶的部份,仁寶在2018的前三季,毛利率都低於2017的同期,但是2018營利率在Q2大於2017,從財報來看,可以發現因為推銷、管理、研發等項目都不見了,才免強造就了仁寶的營利率沒有太難看。但是,為什麼這些費用會不見啊?仁寶已經不撥研發經費了嗎?個人覺得還蠻奇怪的...
dighame wrote:A大你好,看到自己...(恕刪) A大你好,看到自己的公司新聞稿說去年營運配發率98.63%,請問關於盈餘配發率你有什麼看法?配給股東越多不就代表企業能投資的錢越少嗎?對餐飲業來說是否代表未來成長有限 謝謝ans:你想的沒有錯,配給股東越多代表企業能投資的錢越少,一般成長型的公司都是選擇配股,就像初期的鴻海,賺到錢後僅發一點現金,剩下的發股票,保留的錢就去再投資,因為發了很多的股票,股本變大,所以營收及獲利要不斷的上揚才有辨法維持成長,有一些公司發覺自已成長不了了,會選擇把賺到的錢通通發給股東,還有一些之前保留了太多盈餘的公司,就算公司沒有賺這麼多錢,公司還超發現金股息。其實個別公司的財報,你要個別的去看,不能用同一套方法套進去,當你在分析一間公司的財報前,你要先想清楚你想搞懂什麼,財報是在告訴你一間公司經營的情況,是好是壞,都能從財報中找到答案,但很多人在看財報時,就把財報當做是冷冰冰的數字,覺得一堆數字看了頭就昏,常常就背口訣,什麼毛利率,營利率,稅前,稅後,業外收入,匯損…等,看到新聞說某某公司去年大賺,榮登殖利率王或是某某公司去年賺了3個股本…等,就傻傻的被引進去抬轎,如果你要徹底了解財報,你一定要從經營的角度去看財報,很多大型公司的財報很困難,因為本業、業外太廣泛,有一些公司比較小,內業、業外沒幾項就結束了,如果要看懂大公司財報前,不妨先從一些小商店如何經營下手,像我和我同事中午去吃飯,因為我們公司園區的店汰換的很快,所以我們每次去吃新的店時,我就會開始去評估這新店開不開的下去,一開始我的同事會覺得,這人怎麼這麼煩,吃個飯還在那研究一下店開不開的下去,經過我幾次的分析後,到了後來就會換我同事去分析這間店開不開的下去。其實要分析一家店開不開的下去很簡單,關鍵就是我們平常看的財報,你把財報裡面的內容轉成白話後,你就能判斷這間店開不開的下去,例如毛利率,所謂的毛利率若以一碗最簡單的魯肉飯為例,那就是售價-飯的成本-魯肉的成本,一些來說一碗35元的魯肉飯要賺個5~6成,不然這家店很難開的下去,這話怎麼說呢?除了飯及魯肉的成本外,還有哪些成本?聰明的人一定會說,還有人事成本,電費,瓦斯,店租,一些設備(鍋子,冰箱,爐子,碗、快…等),這些費用就是營業成本,當你賣一碗魯肉飯後,得到35元,你要扣除飯及魯肉的成本,此時得到毛利,若1碗35元,飯及魯肉成本15元,此時賣一碗賺20元,如果你想要比例化,你就會以((35-15)/35)x100% =57%,你就會得到毛利率,接下來你要開始去扣人事成本,包垥人事成本,電費,瓦斯,店租,一些設備(鍋子,冰箱,爐子,碗、快…等),這時就會有人說,拷~~人事成本怎麼算,我賣一碗魯肉飯,電費,瓦斯,店租,一些設備(鍋子,冰箱,爐子,碗、快…等)要怎麼算?因為員工薪水算月的,電費也是算月的,店租也是算月的,那些設備(鍋子,冰箱,爐子,碗、快…等)可以重復使用,我怎麼去算成本?其實會計財報中,有針對不同的設備去算使用年限,然後每年的去折舊,你要把每年折舊的錢算進去,然後去除以12得到每個月的折舊費,到這時,你只需把一個月賣的魯肉飯碗數算出來,然後去減掉每月的營業成本,你就會得到營利,如果你要比例比,你就以單月營利/單月營收=營利率,說到這後,有人就會說,拷~~a大你吃個飯怎麼可能看出這些,還算電費,房租,一個月賣幾碗,折舊設備咧,最好這麼厲害,嗯~~其實我不需要看出這些東西,我大致的知道你賣一碗魯肉飯的毛利會落在哪,我觀察一下你的員工有幾位,現場有多少人在吃,翻桌率如何,出餐速度如何,店面多大,在這店面中你是否能有效利用這空間…等,其實就很容易看出這家店活不活的下去。我舉一個實例,我看到一家新開的店,賣鱔魚麵的,從南部來台北開店,當天我進去時,因新開幕所有的餐點打八折,一進去後,我看到廚房三到四個人,櫃台一個人,前場兩個人,總位子約8桌,一桌能坐4個,當天進去吃時,除了我和我同事外,還有一組客人,一進去我就想,這家店人事成本太高了,這麼小的店竟然請到七個員工,這屬於營業人事部份,但若營業收入夠高,還是足以支付這營業成本,結果我和我同事各點了一碗要價100元的鱔魚麵(打八折僅要80元),送上來後,鱔魚蠻多的,但麵是一點點,大概就是一個拳頭的份,一般我去吃麵,大概份量會是兩個拳頭這麼多,送上來我一吃,偏甜湯頭(也許南部人愛這種味,但北部人也許接受不了),吃完後完全沒有飽足感,吃完後,口味還行,但份量太少,不適合給 上班族當正餐吃,而且鱔魚成本很高,裡面的鱔魚很多,但麵太少,吃完出來後,我就說這間店會很辛苦,應該撐不了多少,接下來我經過那家店時,我會觀察那家店有多少的客人,每次經過大概都是1~2組客人,這時我就確定這家店會撐不下去,因為我們園區的形態很有趣,星期六、日裡面一定是沒有人,晚上也很少人,一天中大概就是早上及中午人會爆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午生意沒有很好,光店租會吃掉所有的獲利,這家店是特例,死在太明顯的地方,就是人事成本,沒有抓住上班族正餐該吃的量,很快的,這家店三個月就休業了。看完上面的例子後,你就會了解,如果你像我一樣看財報看到融會貫通,對你而言財報就是在描述一家公司的經營情況,哪些細節會影響獲利,哪一些事會不利經營,哪些事還能有改善空間,怎樣才算是有競爭力…等,如果以這樣的方法去看財報,我包準你看財報時會愈看愈覺得有趣,而且可以去看透一家公司,當你看透一家公司後,公司的價值就被你看透了,接下來只需透過資金配置,時間及人性弱點,你就能在股市中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