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r_kewei wrote:也才錯五個,比起...(恕刪) A大下面這段話,又激起了我的鬥志:"一般來說,大型穩定的權值股一定是在恐慌時才買的,如果過熱的話,一買短線容易有帳面未實現損失,一般的投資人看到自已的帳面損失又會壓力太大,聽到新聞上說要止損,會在賠3~5%或是5~10%賣出,那倒不如恐慌時買進,買進的價格一開始很甜,就不容易出現虧損,進可攻,退可守,買了後以時間就能化解風險"哈哈!不要問我又買了那一張…郭董我相信你A大,沒有財報,我相信你決不會輕易出手,3月要開去年獲利了,看到Fii富聯網近期好像非常好…最大股東鴻海是不是有機會喝個湯。我相信要分析鴻海這隻股票一定非常困難,郭董11月至今都買33000張了,我記得我同事在鴻海110左右時説鴻海多好,買了放長期都不用擔心,哈哈!即然我同事110元上下都那麼有信心,我現在買的價格是減資2成再加上扣掉2元股利的價格,哈哈!想到就很爽突然覺得自己好惡劣…會不會跟我同事一起當難兄難弟,別擔心痛苦是比較出來的,快樂一樣是比較出來的。就算怎麼跌看到同事的臉我應該還是比他快樂
Roger0607 wrote:A大下面這段話,又...(恕刪) 哈哈~我已經被困在某一件私事上了,我想至少兩個月不能脫身,目前投入觀察股市的心力比較不足,以你賭徒的直覺及鴻海的股本,單純就是解一下賭癮,要看透鴻海的基本面,我想真的是很不容易,鴻海大艦隊的規模實在是太大,不容易摸透,有可能最近中國股市因中美貿易戰有望決解大漲,一般人對在中國設廠的公司就會又燃起希望,不過大部份會買鴻海的人應該是這一波漲了一仟點,鴻海還沒有什麼漲到,抱著撿便宜的心態去撿的,希望賺錢落後補漲。###################################################在最新名單中的版友,在a大忙私事的這段期間,雲端上有一些資料,你們可以打發打發時間,之前給的台灣五十成份股股價變化名單,這有助各位手癢找投資標的,一般來說,我會買進的投資標的我都會觀察兩個月以上,如果是以前就有在注意的,我大概也會先研究個三天左右才有可能會出手,加上我手上的資金有一部份在美金,這部份會在4~9月後才會回來,之前買2成3資金的亞泥算是我所有可動用投資資金的六、七成,未來我會把資金配置到非股市的部份移除,這樣大家比較容易看出我在股市中投資的金資成數。
我認為最近的股市很有趣,有可能是這一波漲了一仟點後很多人信心都大增,但我心裡想的事是,之前課的關稅全數都還在,關稅期限無定期延長,但還是維持課關稅10%,這還蠻有趣的,去年2000億美金10%的關稅應該是影響整個去年第四季,到目前為止3/6日,這2000億的10%還在,且還在延期中,這也意謂著第一季的財報會吃到所有的2000億美金10%的關稅,那有多大的影響?也許一些公司派的早知道了,以去年第四季的財報來看,大概一月中該知道的都知道了,但市場上絕大多數的人是不知道的,這非常的有趣,到底是哪來的信心覺得去年第四季獲利會更好或今年第一季獲利會更好,目前以基本面及看歷年的毛利率、營利率的人,絕對是看不出來去年第四季及今年第一季會被2000億美金10%影響的程度,所以劇本很有可能是,波動要夠大才會有肉,而去年第四季及今年一季的財報一定會比之前季度的差,散戶在連續七周上漲後,應該也失去謹慎的心,再三周大部份公司去年第四季的年報就會出來,這時投資不確定性高且能凹的時間太短。去年第四季的財報出來後,大概就能去評估2000億美金10%的影響,也許有一些公司有影響,也許有一些公司壓根沒有影響,是驢是馬牽出來溜一溜就知道了,不論股市怎麼漲,大部份的人一定都是不知道這2000億美金10%關稅的影響,大部份的人的策略就是船到橋頭自然直,不好時再賣即可,但這有一個問題,如果在沒有2000億美金課10%的事件下,當然是以每一季的財報來看,這時歷史經驗就很重要,上一季毛利率能12%,下一季應該也不會差太多,如果下一季是11%就減碼,13%就加碼,這有一個依據,因為一般來說在沒有2000億美金課10%時,毛利率12%是一個基準值,以這個基準值再去下一季相比,決定公司營運的好壞,這就是進出有據,一旦像2000億美金課10%的影響你從沒有經歷過一整個季度的財報前,你無法估出其影響的範圍,這時很容易出乎你的意料之外,造成財報出來後你會不知所措的去誤動作。不論市場價格怎麼動,怎麼去引誘你去賭,但自已的心中還是要有一個底,基本上去年第四季應該會不好,以去年第四季的結果後就能有一季的參考基準,對於第一季的估算就能比較準確,我想最好的做法是你先得到去年第四季及今年第一季的結果後,這2000億美金10%對哪些公司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時你就有一個基準,這時再來決定你要投資哪一類型的公司,就算中美談個半年,一年,三年、五年,也不關該公司的事,不然現在矇著眼買,3/31後就知道原本矇著眼選到的這一類公司被影響這麼大,加上這七周漲1000多點,一個下跌,也許10~20%就不見了。舉一個例,最近重讀這一棟的文章,我讀到2017/8左右,那時公司出現一些好的證據時,股價完全是不會反應,悲觀的人就是悲觀,看空的人就是死命的空,股價壓的死死的,當11/14開出第三季財報時,其實就是公司7、8、9月的營運表現,那時觀察細節的我們早看出一二,但股價飛上天是第三季報財出來的那一刻,也就是11中,由此可見,大部份的投資人及法人,他們都是以看到最終財報出來的那一刻才會反應,但比較厲害的人,在該季度七、八、九月時就看出勝率很高,這道理和目前大盤是相同的,目前大部份的人不知道去年10、11、12月各公司的表現情況,單純就是目前股市氣氛好,但比較理性的人會去想當初發生的事件細節,從這些細節去推測財報出來那一刻對你有利或不利。中美貿易戰將落幕? 美國宣布:休兵期限無定期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