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客氣了!只要是錢,賺多賺少都是賺大家不要小看小錢的不起眼像我們夫妻這種,錢完全都靠自己賺的,都是從小錢賺起,從小錢省起雖然這個反彈沒實質賺到錢,可是帳面回來了120萬也算賺吧~自我安慰一下,還活著就有機會!改掉幾個特大號的錯應該可以改善才是從最近的發言看,很多都是很年輕就投入股市學習驚覺自己根本一直在打混,應該早點就來這裡!Acer_kewei wrote:之前因為害怕我在十年...(恕刪)
Acer_kewei wrote:之前因為害怕我在十年...(恕刪) 你即將邁入人生另一個階段,先說聲恭喜。看起來我因為0050的配息而要付出的稅金,比你想像中的要少。假設稅率30%,我付出的所得稅金與健保補充費是51612*30%+986=15484+986=16470。佔配息的14%。
pigstand wrote:你即將邁入人生另一...(恕刪) 你得到的股息共117300, 51612算在股息收入,65688算在國內財產交易所得,我是沒有繳這麼多稅的經驗,為什麼國內財產交易所得就不需要繳稅?以後你就適用繳28%單一稅率的就行了(詳見註一),也不會超過30%,我查了一下google,匯兌收益屬於「財產交易所得」,這部份似乎是要繳稅的(詳見註二),還是股息中的國內財產交易所得不需要繳稅?我想你應該也報過很多次這種稅了,你應該要蠻了解的,不到最後逼不得以,我是不會去繳這種稅的(用資產配置避免,除非資產太大,沒有別的投資、理財方法)。註一8.5%的抵減稅額有上限8萬元,換句話說,股利94萬元以下都可以省下8.5%的稅。 如果你年收入太高,例如高達300萬以上,稅率是30%甚至40%,這時候股利併入所得稅承受的稅率就高達30%以上,用方法2做計算就會比較節省。 例如領200萬的現金股利,股利要被課28%,也就是56萬的稅金。 這些股利就不會併入所得稅。註二5 月報稅季節到,很多民眾會漏報所得,但有些是屬於「不是不報,只是不知道要申報」的所得,公勝財顧副總經理張道麟表示,「匯兌收益」就是屬於容易被漏報的一種。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新台幣強升,若有匯損還可申報扣抵。凱基銀行理財規劃部資深協理張冠雄表示,一般來說,民眾在銀行開立外幣帳戶,會產生兩種收益來源:一是儲蓄本身的利息,另一則是存取時間不同所產生的匯兌收益。不管是外幣存款的利息所得,或是靠著買賣外幣的匯兌收益,都是屬於發生在台灣境內的所得,不屬於海外所得,依然要核實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以免被連補帶罰。以往到了報稅季節,民眾都會收到銀行寄送的利息所得扣繳憑單,其中就包含了外匯存款的利息,張冠雄指出,基本上金融機構的存款、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券及儲蓄性質信託資金收益等,都適用投資特別扣除額的規定,但是外幣存款有利息收入,如果該年度利息收入總額超過 27 萬元,就需要申報繳稅了。此外,匯兌收益並不會有扣繳憑單,所以常令人誤以為不必申報,但事實上,匯兌收益屬於「財產交易所得」,納稅人應該主動申報才是。張冠雄表示,財產交易所得就是,在國內非屬經常性買進、賣出之營利活動而持有的財產,而是透過買賣或交換而產生的增值,如在國內買賣外匯而產生的增益,就符合財產交易所得範圍。舉例來說,當匯率為 1 美元兌新台幣 29 元時,小亨利大筆買進 10 萬美金(290 萬新台幣),等到新台幣貶值到 31 元兌 1 美元時,又換回新台幣共 310 萬元,這一來一回的匯兌收益為 20 萬元,就要列入當年度的所得總額,列為財產交易所得如實申報。################################################pigstand你得到的股息共...(恕刪)調整成分股時,發生的資本利得。由於停徵證所稅,所以報稅時,這部分不用列入所得總額。簡單的說,這65688是不用課稅的。ans:如果這件事是確定的,那這就是基金經理年每年拿你0.45%的費用的價值,還能幫你節稅~
愈到後面愈可怕,已經破百了,如果我不來整理一下,以後可能貼一次就要捲一頁了,我接下來一周時間我會每晚貼出名單一次及excel連結表一次,如果想要出席的或是禮到人不到,我會幫大家整理放到雲端excel表中,這樣要看文章的人就不會捲到手酸了~只需要留言像下面的格式就行了~出席 +1 (and 素桌)禮到人不到 +1這一兩天有一些比較低調的版友會私訊給我,這樣也行,我都會幫各位加入表中~真辨的話,地點會在新北或台北,火車站或捷運站附近~01拱a大緍禮籌碼表0220我會再整理四天,四天後這活動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