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4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Acer_kewei wrote:
但他們都是會準時的出現在我家,原因在於飯後會有抽紅包活動,這活動又是能玩遊戲,說吉祥話,唱歌,跳舞,表演,合作表演,回答問題,英文口說,簡單的google理財問題,抽紅包過程中,我會選一些好吃的糖果,在糖果,巧克力,餅乾上我都會特別的挑過,紅包中的現金或是寫在紙上的現金都會有驚喜,而且我每年會把總獎金逐漸的提高

還真有趣,我也是不喜歡直接給紅包,所以就用50元硬幣來玩一把抓的遊戲,
小朋友一隻手能抓多少錢,就是他們的壓歲錢,
隨著小朋友越長越大,抓的錢也越來越多,
從第一年有人抓幾百元,到今年最多可以抓2850,冏rz
由於這個活動已經玩6年了,今年大同寶寶終於承受不了,破掉了,
而且也覺得我姪子、外甥他們好像已經玩膩,
明年應該就不會再玩這個遊戲了,
到時候再看看要不要玩您說的抽紅包,不然就是一個人200元打發掉

ps:有人知道那疊金字塔共多少錢嗎?
猜中的,沒獎




Acer_kewei wrote:
FED升息,資金緊...(恕刪)

這些人基本上沒有誠信可言,就等他們打完架囉!

1080210 貿易戰談不攏?傳美方有意延長90天談判期限

面對美中貿易談判90天期限將至仍未露和解曙光,當前有消息傳出,美方恐將有意再延長雙方達成協議的期限。

據美國媒體《CNBC》報導,儘管此前傳出,美國總統川普將不會在談判期限截止日3月1日前,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面,但《CNBC》記者卡弗斯(Eamon Javers)引述白宮消息人士透露,「我不知道在截止日期3月1日前會發生什麼情況,現在這個日期還是有效,但只是現在,它很有可能在川普和習近平透過電話交談後改變。」並稱,若美方認為雙方談判已獲重大進展,也可能將90天期限延後。

《美國之音》(VOA)指出,曾任美國財政部駐華代表、現任全球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亞洲主任赫爾森(Michael Hirson)此前便曾表示,當前中國可能不會做出足夠的讓步,而川普也不太願意在現階段堅持提高關稅,因此美中磋商很可能持續延長。

據了解,美國貿易代表團本週將再前往中國展開第3輪貿易談判,由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及財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率領進行部長級高層磋商,主要聚焦於智慧財產權保護,並持續敦促中國進行結構性改革。

新聞連結

Bob Dylan wrote:
這些人基本上沒有誠...(恕刪)


我之前就說過,美中貿易戰比得就是消息面,誰推特看的快,新聞看的快,誰就贏,有什麼技術或知識可言的,外資群、法人們不可能等到事情明朗後才去動作,反正看到川普每天推特說進行的很順利,就開始進場押寶了,這種法人遊戲就是這樣,如果你都不動作,很快就會被開除了,如果你進場賭,只要績效贏別的法人,該經理人就能以勝過市場其它投資機構為由說自已厲害,進場是這樣押寶,接下來如果再沒有結果,押的寶就比誰跑的快,如果想要重押這結果的人,記得推特自已要看快一點,中美貿易戰消息要跟上,新聞,消息都要多方比對,對我來說我是沒啥興趣賭這結果,這押寶就是不確定前就先進場押,確定後已經漲完了,如果真的沒有結果,反正股市反彈一大段,高點再空也是有肉,法人們是多、空都會做,移動的速動很快,不是自已的錢很敢拼,反正贏了有獎金,賠了也是投資人的錢,沒有獎金,還是有管理費。

已正式退休的李嘉誠又發出一個嚴重警告




【李四端的雲端世界】2019/02/09 第349集



#######################################################################

美中貿易談判塵埃未定 美、歐關稅新戰線即將再起

鉅亨網編譯張祖仁2019/02/09 20:00

由於美中貿易談判幾乎沒有明顯進展,川普政府可能會把目標瞄準歐洲汽車業在貿易戰中開闢一條新戰線,而這很可能會嚇壞市場。

美國談判代表將於下週前往中國,儘管幾乎沒有跡象顯示可能達成任何協議,但許多策略師預期會出現一些跡象表明會談將繼續進行並最終達成協議,即使把 3 月 1 日新關稅的最後期限再往後延。

但是,雖然市場專注於這些談判,但另一場戰鬥正在醞釀之中。商務部預計將於 2 月 17 日發布關於汽車進口和國家安全的廣泛報告,專家表示,該報告中一部分可能會建議對歐洲汽車加徵關稅。那麼白宮將有 90 天的時間作出回應。

Strategas 政策研究負責人 Dan Clifton 表示,川普可能利用汽車關稅的威脅作為讓歐盟在其他事務上合作的一種方式。歐盟一直在抗拒將美國農業納入貿易協議。他說,「目前只是公布報告,並不意味著關稅就會生效。」

但部分經濟學家預計,政府將轉向汽車關稅,特別是歐洲汽車。例如,瑞銀經濟學家表示,他們預計將對成品車加徵 25% 的關稅,而不是對零件徵稅。然後,政府可以向其他合作國家如南韓、加拿大和墨西哥等提供豁免,但歐盟不會獲得豁免。

瑞銀 (UBS) 首席美國經濟學家 Seth Carpenter 表示,「人們一直似乎只擔心與中國的關稅戰爭,這也將成為人們須擔心的另一個原因。我們認為,這對美國來說不是一個宏觀事件,因為汽車業似乎對關稅已熟門熟路了,它們知道如何繞過。」

「市場會受衝擊」
部分策略師擔心投資人會過度關注中國,並期待得到解決方案,卻可能會因與歐洲的貿易摩擦加劇而感到驚訝。

Bleakley Advisory Group 投資長 Peter Boockvar 表示,「市場將會大跌。」「市場已大聲清楚地表明它已經受夠了關稅話題,對此充滿了厭倦。由於貿易,全球經濟成長正在急劇放緩。你還想再火上加油嗎?」

報導指稱川普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會在 3 月截止日期前舉行會議後,市場也變得緊張不安。


Strategas 的 Clifton 表示,「最重要的是關稅是否在 3 月 1 日上漲,市場對此感到困惑。」如果正在進行討論並最終達成協議,他預計日期會再往後推遲。

他說,「市場開始對一些非常高的期望進行定價」,並補充說川普政府可能會故意遏制預期,「如果下週的談判進展順利,川習會馬上排定日期也不會讓我驚訝。」

根據《Politico》報導,川普可能會很快發布一項禁止華為設備的行政命令。美國指稱中國電信商一直在進行網路騷擾,1 月司法部對該公司及其在加拿大被捕的財務長提起訴訟。

美國貿易代表 Robert Lighthizer 和財政部長 Steven Mnuchin 將參加下一輪會談,之後美國可能會再安排一輪談判。預計重點將放在中國對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執法和政策變化上。

許多貿易談判正在進行
Fundstrat 華盛頓策略師 Tom Block 說,「下週非常重要,Lighthizer 是個明顯的鷹派。」他說,在會議結束後看到正面的談話非常重要,因為過去其他會議都沒有出現悲觀,「他們在會中扮演黑臉白臉,因此會議結束後公報的發布非常重要。」

經濟學家認為,由於貿易戰正在傷害兩國,美國和中國最終會達成協議。

11 月貿易數據顯示美國貿易逆差大幅收窄。進口和出口均下降,但進口下降幅度較大。

Carpenter 說,「單月進口量大幅下降 3.6%,幅度很大。此外,12 月亞洲對美國的出口下降了 10%。」「我確實認為貿易很重要,當它開始影響美國和中國時,你就要談論全球現象。美國經濟很大。中國經濟很大。把它們放在一起,就必須從全球角度來觀察。」

Block 表示目前存在貿易問題的迷霧,儘管他預計會達成協議,但與中國的結果仍然不確定。他還指出,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重新簽訂的貿易協議尚未通過,國會中的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都在尋求變革。

他說,「目前美國正與日本進行雙邊談判,也正與歐盟進行談判。在貿易問題上有很多談判正在進行,而川普一再表達他的立場,而我不認為大家都知道方向是往何處。整個貿易問題充滿了模糊點。」

策略專家預計,如果美國商務部確實建議加徵歐盟汽車關稅,政府將等到與中國達成協議後才會做出回應。

花旗集團 (Citigroup) 經濟學家 Cesar Rojas 表示,「我們認為中國已表示願意做出一些讓步。」「例如,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在不同的論壇上,政府已承諾提供更嚴格的保護;也有一些消息表明他們將推動關於核心技術盜竊的立法。」

他說,問題的關鍵在於細節,中國是否會貫徹以及美國是否對執法感到滿意。

Rojas 說,「如果有個正面的基調,那麼我們的期望是,在承認談判進展的情況下可能會延後截止日期,因此貿易代表將繼續協商。如果基調不是正面,那麼這將暗示爭端可能升級,但目前還是比截止日期早上兩週。」

如果商務部提出對歐洲汽車的關稅,鑑於川普對美國的德國豪華車的批評,儘管寶馬和戴姆勒也在美國生產製造,也並不讓人感到奇怪。

Rojas 說,「我們預期該報告會建議加徵關稅。」「政府可能會據此推動貿易談判。歐洲經濟正在放緩,當它們相對較弱時提出額外關稅的威脅,會給美國帶來額外的槓桿作用。

1/30日摩台收在364.7,2/8日摩台收在371.6,((371.6-364.7)/364.7)*100%=1.9%,以這情況來看,加上新春會開紅盤討好喜氣,星期一台股開紅盤也不是啥問題,開盤漲個上百點也是有可能的,開盤站上1萬點討個喜氣是不為過的,接下來幾天後,中美貿易戰談判還是會主導全球股市的漲跌,還是那一句話,目前是消息面主導股市,雖然目前經濟數據不好,但法人們還是押寶三到六個月後中美和談後的經濟數據。


幾天前有說股息所得稅的事,那僅是一個大概,不是完全正確,要正確且最新的稅制,如果想要比較深入了解的話,可以去參考下面的連結,一般高所得的人可以選股利單獨課稅,稅率28%,沒有資薪或所得低的人,就是選8.5%的抵減稅額有上限8萬元,投資、理財就是這樣,如果有閱讀能力,了解一些法規後,就去調整一下手上的投資、理財部位,選擇對自已最有利且可行的方式,很多人沒有閱讀能力,單純就是稅單來該繳多少就繳多少,繳稅這部份也算是基本的理財知識之一,不像投資一樣這麼困難及不確定,只要是有明文規定的法規,都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去研究,且研究完後也不會有不確定性。


也就是說,在算報酬率及殖利率時,要先扣二代健保,然後高所得的人都還要打72折,對我來說,這條路是不利我累積資金的路,所以我也沒有繳過很多稅的經驗,以下僅是最基本的繳稅方法,當然還有很多避稅的方法,這些大家就去多了解一些法規,我就不要再多說了,這種繳稅針對人或戶的,還是會有一堆辨法的,最後資金累積的差不多時,該多繳稅就要多繳稅

投資股利所得稅怎麼計算?存股族領配息節稅方法
2018.08.29


全民減稅大紅包!2019新制上路,報稅全攻略

股利所得稅在這幾年一直修法調整,
往年許多可以退稅的方法到最近也都不適用了,
以下市場先生整理目前最新的配息課稅計算規則,
你可以知道哪些狀況該參加除權息,了解合法節稅的方式。

1. 最新股利所得稅規則 – 2種課稅方式擇一

2. 不參加除權息可以節稅嗎?

3. 殖利率越高的股票,越傾向不參加除權息

4. 不參加除權息隔天大漲風險以及股票期貨避險方法

最新股利所得稅規則 – 2種課稅方式擇一
從2018年開始改了新的稅制,
如果你的手上的投資持股有參與除權息並收到現金股利,
隔年就會被課稅。

以下2種計算方式,可以選擇稅較低的方式:

方法1. 適用所得稅率30%以下的人
計算方式1. 股利所得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稅,總股息的8.5%可抵減稅額,抵減上限8萬元

大多數人主要都是適用這個計算方式。

舉例:
個人所得稅扣掉標準扣除額(12萬)和薪資扣除額(20萬)後,
有30萬應稅所得,加上領10萬元的現金股利,
因此現金股利直接加上去,應稅所得就是40萬元,對應到的稅率是5%,
也就是要繳2萬元的稅。(40萬 x 5%=2萬)

但總股息的8.5%可以抵減稅額,代表可抵減8500元的稅金(10萬x 8.5%=8500元),
因此實際要繳的稅就是11500元。(20000元-8500元=11500元)

8.5%的抵減稅額有上限8萬元,換句話說股利94萬元以下都可以省下8.5%的稅。

財政部最新所得稅率級距查詢

方法2. 適用高所得稅率的人
計算方式2. 股利單獨課稅,稅率28%

如果你年收入太高,例如高達300萬以上,稅率是30%甚至40%,
這時候股利併入所得稅承受的稅率就高達30%以上,
用方法2做計算就會比較節省。

例如領200萬的現金股利,股利要被課28%,也就是56萬的稅金。
這些股利就不會併入所得稅。



不參加除權息可以節稅嗎?
首先要有個觀念:只要沒填權息,就不是真正賺到股利

參加除權息就要繳稅
好處是許多不錯的好股票在除權息後很快地就填權息,
但也不是絕對,有些體質較差的股票可能要很久才會填權息。

不參加除權息好處是不用繳稅
但賣出等除權息後再買回,要付出交易成本
操作方式是在除權息的準日之前把股票賣出,後續再買回來。

例如:
股價100元,配息3元,
參加除權息的話,就是領到3元股息,股息要課稅。

不參加除權息,就是股價100元賣掉,等除息後97元買回來,同樣是多出3元。
缺點是要付出一買一賣的交易成本大約0.5%。
可閱讀:股票手續費折扣怎麼計算?

殖利率越高的股票,越傾向不參加除權息
低稅率的人通常可以直接參加除權息,影響不大,
但一旦個人所得稅率高,手上又持有高殖利率股票,就該仔細評估一下是否不參加了。

交易成本0.5%要拿來和現金殖利率做比較
例如像台積電這種現金殖利率3%的股票,
如果參加除權息,股利被課28%的稅,扣稅後殖利率剩下2.16%,
稅的成本相當於0.84%,和不參加的交易成本0.5%差不多,
那參不參加除權息其實差異不大。

但如果現金殖利率7%的股票,
而你的稅率也是28%,扣稅後殖利率剩下5.04%,
稅的成本相當於1.96%,但不參加除權息交易成本只要0.5%,
因此這時就會傾向選擇不參加除權息節稅!

從這裡你也會發現,
殖利率高的中大型股,越有可能在除權息前發生賣壓、除權息後發生大買,
因為對大戶來說,省下1~2%的費用,很可能就是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元。

不參加除權息另一個風險
因為不參加除權息時,
賣出持股後隔天買回來,很可能隔天開盤價就大漲,
例如除息佔股價4%,但隔天大漲2%,這時買進其實就買貴的,
雖然省下稅金,但多付出交易成本並且買貴,實際上沒有真正省到。

不參加除權息,可以用股票期貨做避險

因此有些高稅率的投資人,會在賣出持股後利用買進股票期貨避險,
這樣如果隔天大漲,股票期貨就可以參與到漲幅,
雖然多付出期貨的交易成本,但本來期貨交易成本就遠低於股票,
好處是可以避免突然大漲的風險,也不用急著在第一時間買回持股。
當然這方法也只限定在有發行股票期貨的大型股上。

快速總結:
1. 現金股利所得稅現行法規有2種計算方法,可以選擇稅額低的那一個

2. 不參加除權息,要在除權息日之前賣出股票,並且隔天買回來。可以省下稅金,但需要付出交易成本,以及可能隔天大漲買貴的風險

3. 高殖利率股票及高稅率的人,需要注意是否要不參加除權息

4. 可以透過用股票期貨避險,避開不參加除權息隔天大漲的風險



Acer_kewei wrote:
1/30日摩台收在364...(恕刪)



謝謝A大敦敦教誨。

讓我們這些小股民能在現在這陰晴不定的股海裡
能稍微保護好自己。

真的小股民錢少少,很容易一被金融大鱷誘惑,錢就被吃光光了。真的就變股海了。

A大想問一下,現在在這環境,如果有10年線以下的穩定獲利公司。我們小股民要是手上還有股票,是靜靜的放著,還是說變空手。

因為其實也會怕金融泡沫破裂。

其實以前就有一個想法,可能自己的眼光淺見,看不了太遠,那就是很多人都狂買金融股,但我的想法是,銀行他的泡沫真的穩定嗎,例如大戶跟銀行借貸的建案,是拿A建案用其他手法擴增增貸,這種泡沫真的穩定嗎@@(增貸完A地+房,拿去蓋b地跟房,一直循環...)

可能我自己目光短,眼光費不足,所以都不敢下手現在的金融股...

Acer_kewei wrote: 我想你也考慮到這一點了,不然你不會去投資vt,去給美國課30%的稅,對你來說,課30%的稅都還算是輕,因為你的薪資加股息真的是太高...(恕刪)

過去四年雖然工作收入有350+,但是扣繳憑單上只顯示200+。換了工作,以後就會全部顯示出來了
關鍵字:台灣,開曼群島,香港,美國,CRS,2019,肥咖。
另外0050的現金殖利率其實很低,我手上有51張,去年大概拿了不到15萬的股息,而且股息成分中,財產交易所得的比例其實很高。

A大新年快樂...

A大有考慮出書嗎?

一萬多樓實在太多了,
把幾個重點觀念,實戰經驗,時事應對整理出來,
應該可以造福人群吧...

因為要推薦親友來看這棟大樓,
但實在太高了..
之前A大有提過可以單獨搜索A大貼文,但是都不得其法,不知道是否只有樓主身份才行。如有知道方法大大能不吝指導。
dragon0831 wrote:
之前A大有提過可以...(恕刪)


不然你就到這看吧,google+似乎會在2019/4月停止服務,雖然我在2018/8就很少在更新這個部落格了

部落格


#######################################################

new-flag
2019-02-11 12:00 #11139

A大新年快樂...

A大有考慮出書嗎?

一萬多樓實在太多了,
把幾個重點觀念,實戰經驗,時事應對整理出來,
應該可以造福人群吧...

因為要推薦親友來看這棟大樓,
但實在太高了..

ans:這種在網路上的文章,如果善用搜尋功能,會比寫在紙上的書方便的多,一般來說,如果當初沒有買過宏碁或那時手上沒有宏碁的人,根本不可能看我寫的一大堆籌碼面,心理面,基本面,產業面…等,現在那些實戰的文章,對於想學習實戰的人,就會是像天書一般,很多投資人都是先開槍然後瞄準,意思就是買了股票套牢後,才開始去研究基本面,產業面,籌碼面,技術面,法人心理面,套牢時研究的比什麼都還認真,這也是為什麼一些玩虛擬股市的人不太會進步的原因之一,這種感覺就像是,有人學了一輩子的英文,英文永遠一樣很爛,因為英文對他來說根本用不太到,所以也不會太用心的去學,如果你要他和一個外國人在skype上用英文上溝通,我保證,他三個月英文就會有很明顯的進步,道理很簡單,因為這時英文對他來說就有意義了,是要用來溝通的一種工具,不論是用google查句子,查單字,查語法,查發音,馬上學馬上用,這樣進步當然很快,這也是為啥當初我勸一些年青人花一張的錢去買宏碁然後進來學實戰,不過最後證明,都是中實戶、大戶受益最大,畢竟年青人終究是年青人,太沉不住氣,也太沒有耐心,在股市中該怕的他不怕,不該怕的,他怕的要死。

我在01的文章中,宏碁篇應該可能學到最多東西,群聯也能多少學到一些,廣達及亞泥就沒啥好學的,這種大型權值股,單純就是看到便宜,買進後就是放著,看到股市一時漲起來了,就獲利了結一些,平常也不需要太去分析,後期加入的資產配置的理財法,會讓一般人心態變的更保守,如果資金大到一定的地步時,也許學了資產配置的理財法後,對於投資可能就會降低興趣,所以在做理財時的資金最好要和投資的資金分開,不然最終也許就是一直理財賺3~5%的報酬率,再也不會去冒稍微大一點的風險投資。


版友們:那個... ,我發覺a大你就有一點一直在理財賺3~5%,對投資好像愈來愈不上心了~

A大:,十年的量化寬鬆(英语: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後,現在資產價格很高,很多人會覺得自已很富有,我也是QE的受益者之一,我當然不希望QE結束後,我得到的利就不見了,當然拿1/4或1/2打造一個理財被動收入,打造時,還是得花點心思在理財上,在打造理財被動收入的同時,QE結束會影響房子、股市的價格,當打造完理財被動收入後,視QE對商品的響影程度後,再重新介入投資上,總不能QE釋出很多錢讓我變的有錢,然後QE結束後,我的錢又被收回去,那這十年我不就白忙一場了,我當然不能讓這事發生。


#################################################################

灰狼01 wrote:
任何股票操作策略都...(恕刪)


為了節稅而不參加除權息,若是以除息前後短短幾天之股價漲跌來計算,其中利弊得失,恐怕沒幾個人有把握穩贏的。

ans:哈哈~~上面的文章,我是為了確保完整性才整個放上去的,並標註出處,對我而言,我也對為了節稅在除權息前賣出不是百分之一百認同,對我來說,股票標的很多,投資可以分散在不同的個股上,不同人身上…等,要賣出也不會等到除權息前才賣出,在有很多薪資收入時,我不會把重心放在股息收入,盡量會把重心放在差價,之前宏碁有免稅的資金公積股息,所以長抱一兩年也沒啥問題,投資及理財的方法很多,了解各方法後,按照自已的狀況選一個適合自已的,股票一年除息一次,不一定要選在除權息前一兩個月介入操作想賺差價或股息,反正選擇很多,只要多花一些時間同時多觀察一些大型權值股,可以透過基本面找到值的的價位介入,介入前價值凌駕於時間上,例如,xx股票,我認為值30,一時跌到25或23,距離除權息剩1~2個月,我還是會介入。

當然有人會買在兒子、女兒,父、母身上或是借券賣出不要把股息收在自已身上,不過缺點是兒子、女兒如果年紀太大,你放到他戶頭的錢還是會有風險,父母要是沒良心或是不小心走了,那就變遺產,借券太冷門或沒人要向你借,這些都是問題,或是錢太多、稅太高就開個投資公司…等,如果沒有這麼多選項,會計師們收入就不會這麼高了(幫有錢人想法子節稅),不過說到底,還是得要有這些知識,才能選一項最適合自已的方法。
  • 13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